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司馬懿忍辱受衣】司馬懿上方谷大敗,失去渭南營寨,堅守不出。屯兵于五丈原的孔明,屢次令人搦戰,司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婦人的喪冠——巾帽,外加婦人素縞衣服,寫了一封書信,用盒子裝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與婦人沒有什么區別。司馬懿看完書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沒有將婦人素服“早與批回”,而是“吾且受之”,并重賞了來使。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自知陽壽之盡的諸葛亮,交代楊儀在其死后秘不發喪,并后寨先行,緩緩撤退。若司馬懿來追,則回旗返鼓。將自己木像,安于車上,推出軍前以嚇退敵軍。后來,事情果然如諸葛亮所料,司馬懿見木像以后,狂逃五十里,并幾次驚問“我有頭否?”
【智殺魏延】諸葛亮初見魏延之時,便料定魏延會反,于是安排馬岱在魏延身邊臥底,并于臨終之前,給了楊儀一個錦囊,交代其在魏延造反時打開。后來魏延果真造反,楊儀按計行事,讓魏延大叫三聲“誰敢殺我”,這時馬岱應聲而出,殺死魏延。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為避免曹爽謀害,司馬懿韜光養晦,裝病臥床,但曹爽仍對司馬懿有所忌諱,派荊州刺史李勝前去打探消息。看到李勝來到,司馬懿披頭散發,坐在床上,假裝年老耳聾,聽不清是“荊州”還是“并州”.李勝見司馬懿如此老態不堪,放心離去,告訴曹爽。曹爽從此不再防備司馬懿。
【姜維辟禍】后主劉禪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又聽從黃皓的讒言命姜維班師。姜維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劉禪一連十日不上朝。姜維欲殺宦官黃皓,卻被劉禪攔住,反說他容不下一個宦官。姜維見劉禪信任宦官,怕劉禪加害于自己,從秘書郎郤正言,便要求領兵。
萬往陜西沓中屯田避禍,既可以種麥補充軍糧,又可以令魏軍不敢輕易入侵,劉禪從之。
【魏主政歸司馬氏】魏主曹睿臨終托孤,司馬懿、曹爽共扶年僅八歲的曹芳登位。曹爽聽信手下及門客,排擠司馬懿,獨攬大權。曹爽驕奢淫逸,目中無人,縱情聲色。司馬懿父子隱退居家,等待時機。曹爽的戒心漸漸松懈,司馬懿又裝病騙過曹爽,使他放心保魏主出城狩獵謁陵。司馬懿父子立即起用舊人,分別掌握軍政大權,用計鏟除了曹爽全家及親信,全面把持了魏國的政權。
【樂不思蜀】劉禪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陽居住,并被封為安樂公。有一次,司馬昭請他喝酒,當筵席進行得酒酣耳熱時,司馬昭故意讓蜀地樂人跳蜀國舞,唱蜀國曲,同行的蜀國舊臣都痛哭落淚,只有劉禪嬉笑自若,認為“此間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