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后感(精選3篇)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后感 篇1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看過的一本書的感受,那就是周國平老師的作品《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
這本書我是去年12月份才買回來的,可是沒有馬上看,而是擺放了一段時間,到了前兩天才開始進行閱讀,我大概花了三天時間,到昨天晚上才算徹底閱讀完整本書。
我雖然說從小也很喜歡看書,但是確從來沒有看過周國平老師的作品,所以這算是我第一次買周國平老師的書來閱讀。記得我第一次聽說周國平老師的大名時,是在我報的一個寫作培訓課程上聽沉香紅老師提到他的名字,香紅老師建議我們同學都去看周國平老師的哲理散文書籍。她曾經多次提到過周國平老師的哲理散文寫的很好。我上個月開始為了提高寫作才能,就買了十多本比較出名的作家書籍,其中就買下來這本周國平老師的這本《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
從頭到尾看完這本書后,真是感慨頗多。我驚訝于周國平老師把人生命的內在本質居然剖析的那么透徹,他不僅提到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還講到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對待生死的態度,面對逆境和孤獨如何做,又講到關于父母教育孩子,和學校老師怎么教育孩子才好,還涉及到婚姻和愛情也提到兩性的問題。最后還講過他所認可的一些比較有才華而又人品道德高尚的作家,還寫了一篇關于一個小鄉鎮的父母官寫的一本書比較有才華,讓他心里為中國有這樣一個好幾層干部而高興。他談到政府官員的一些現實問題,講到他是如何看待官員腐敗貪婪的,他就希望中國農村能多些像這個鄉村的官員一樣可以帶領貧困山村走向富裕生活。
我雖然生活中從來沒接觸過周國平老師本人,可是我通過這本書讀懂了他的文字,進而認識了他這個人。他是一個高尚的有著寬廣胸懷,并關心天下蒼生的作家,一個把生命的來來往往看的很明白的人,一個看淡生死不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一個精神世界很快樂遠遠高于對物質追求的人,他也是個正直而有一顆同情社會上弱勢群體和貧苦百姓的人。他的心里一直關心著國家大事,是個熱愛祖國和人民的人。他表面上只是個文化人,學者和作家,可是我還看到了他也有一顆愛國愛民的心,從書中我就可以看出來,他是希望國家和人民都能發展越來越好。
另外他寫的文字是真的挺有哲理性的,他看問題的觀點也是見解非凡,很深邃的洞察力。我從字里行間,能感覺到周國平老師對待寫作的嚴謹和一絲不茍,寫這些文字發揮了他頭腦中很大的智慧和能量。我們可以學習他這種格物致知的精神。
他通過自己對生命的體悟,用文字去喚醒更多人的覺醒,他告訴我們人生有三個基本的覺醒: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靈魂的覺醒。
關于生命的覺醒要讓他保持單純,不要過多讓外在的那些財富、物質、權利、地位和名聲等看的比生命還重要,甚至當成了人生主要乃至唯一的目標,為之耗去全部精力,這樣就是褻瀆生命,不尊重生命。
關于自我的覺醒就是要知道自己不但是一個生命,而且還是個獨立特的生命個體,一個自我。這個自我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重復的,你必須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為你自己。每個人的父母都只暫時是孩子的監護人,孩子不會是你的私人物品,告訴我們那些父母不要去替孩子決定人生,那樣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他自己是個獨立的個人,自己要去經歷才會成長。
關于靈魂的覺醒,他說的人是有靈魂的,這點我非常認同。一個有高尚靈魂的人才會有高貴的人格,人要有自己信仰,才會有真正的靈魂。也就是要擺脫肉身的限制,超越小我,讓我們身上那個精神性自我覺醒。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重視精神生活,你會把做事當作靈魂修煉,你會和你的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具有超脫的信念,這樣就具有了更高智慧的一個自我。
我覺得這本書寫的極好,可以幫助大家在生命暗淡無光,身處逆境,煩惱挫折時,能指明方向,可以在大家孤獨無助給于心靈的溫暖,也可以幫助人在面對婚姻愛情出現危機時,給于明智的處理方法。下面是周國平老師在這本書中寫的一段前言文字,光讀這段文字,相信大家就知道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和意義所在。
周國平老師說,在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存在。名聲、財產、知識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再活一次。那么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應該怎么度過?周國平說,每個個體要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當好自然之子。
當面對愛、逆境、孤獨、死亡、變故等人生大命題的時候,人應當保持在什么心理狀態,是本書的意義所在。希望本書能為在繁雜的世界里找不到頭緒的你,建立強大的靈魂世界。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后感 篇2
生命本來沒有意義,所謂的意義正是人們力證自己活過的一種表現。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很多,從小到大,小到考試的失利,大到失去自己的親人,經歷人世間的親情,愛情,友情,總有一些事情,開始超出自己理解的范圍,開始尋求不到答案的時候,我開始想去找一個依靠,一種精神上的支撐,所以我像大多數的人那樣,開始努力學著包容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與事,也希望能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
我開始去敬畏這個世界,發現自己的渺小,卻也從這本書中明白,于世界你可能微不足道,但世界于你亦然。那些事業的不如意,感情的失意,生活的窘困在這兩者面前仿佛少了一些分量,是否會讓你自己輕松一些呢?
我驚訝于作者把人的生命的內在本質剖析的如此透徹,書中不僅提到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也提到應該怎樣面對生命、面對逆境和孤獨。生命本來沒有意義,是我們自己在創造意義,以此證明我們存在過,那所有喜怒哀樂的前提,都應該是善待生命的樣子。
讀了這本書,我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開始重新看待自己面臨的種種問題,開始努力嘗試做一個有信仰的人。也慢慢的明白,如果說這是一種成長,我所應該做的絕不是去適應,而是一種選擇性的接受與對它的改變。希望在繁雜的世界里找不到頭緒的人,能在這本書中建立強大的內心世界。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讀后感 篇3
選擇《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是因為書的名字迎合我個人的愛好。我喜歡以自由的狀態去生長,喜歡花草,喜歡簡單大方的衣服,喜歡素面朝天不加修飾自己,喜歡與人交往不掖不藏,率真直來直去。
清新的封面,我喜歡的名字勾引起我閱讀的興趣。
人到中年,難得假期,厭倦了平日上班的忙碌,厭倦了思考和動腦,我讓自己沉醉于沒有價值的刷微信,逛淘寶中。我對朋友說,“我不想再做一些費腦子的事。只我想讀一些純愉悅心情的書,只想看一些不用動腦子的搞笑電視節目。”
翻開《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細讀下去,發現比較的“燒腦”,我時常要停下來,靜靜地思考一下自己,時常要讀后再翻到前面幾頁去反復地品讀,時常把一段話反復地讀好幾遍。如此可以這樣讀下來,大概也是這本書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這本書中談到了這幾個話題:人生的三個覺醒,生命的意義,苦難、愛情、婚姻、信仰、靈魂、死亡、孤獨等。每一個話題,都有周國平先生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每讀完一部分,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是選擇慵懶與舒適,還是緊張與忙碌?我時常對自己說做腳下一粒不起眼的堅實的石子不也挺好的嗎?
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存在。生命或長或短都要走上歸途,名聲、財產、知識等等都是身外之物。僅有一次的人生我們到底應該過才有意義呢?
周國平說,每個個體要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當好自然之子。當面對愛、逆境、孤獨、死亡、變故等人生大命題的時候,人應當保持在接受、放下的心理狀態。生命不僅僅在于追求長度更要有它的密度,信仰是生命的歸宿,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
不想讓自己成為“油膩”的中年女人,不想成為一個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的僅僅是圍著鍋臺、孩子轉的女人。穩定、閑適的生活,也許可以使一個人活得灑脫,但百無聊賴之余為什么覺得精神空虛?人不但需要自我的覺醒更需要靈魂的覺醒,內在的力量才能使人活得更有意義。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會在精神上獲得愉悅與充實。
周國平先生說:“一棵樹不會關心它結的果實,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歡樂流溢中自然生長,而只要它的種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中,它必將結好的果實。”這不正是生命成長最自然的狀態嗎?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我若盛開,蝴蝶自來。
在成長的路上,總有人在嘲笑我們這些踏實干活的“傻人”。
讀到“無論我們怎樣愛惜健康,也不可能永久保住它,而健康的全部價值便是使我們得以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們真正喜歡做的事。”我好像在別人的安逸中和自己的忙碌中找到了一種平衡。不以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應該是一種牽累,而是一種幸福。徜徉在周國平先生的文字里,我找到了一份難得的清醒。
我本是自然之子,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