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經驗交流(精選3篇)
扶貧工作經驗交流 篇1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我是,現在我代表,同各位匯報下近期我們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
根據上級部門關于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的部署,我單位牽頭負責對口扶貧*村。駐村以來,我工作組克服人手少、任務重等困難,按照上級的時間進度要求,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截止上月底,我們已經完成、工作,并籌集及發放幫扶資金**元。當然,這些工作是在當地村、鎮、縣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謝。
按照本次會議要求,我談一下自己在扶貧工作中的幾點體會,講的不對的地方,請多批評指正。我覺得,扶貧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因地制宜,整合資源。一切方案的制定、措施的落實從實際從發,以現有資源條件為依托,才能確保扶貧工作成效。比如,針對村委資源,我們采取了措施;針對農戶資源,我們采取了措施。其次是扶貧工作要造血為主,輸血為輔。對家庭極其貧困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是有必要的,但是資助是輸血,是外因,扶貧一定要解決好內因問題,扶志氣、扶觀念、扶產業,扶技術,才能夠持續發展,防止脫貧之后重新返貧。我工作組平時注重在思想觀念上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比如本周,成功說服2位原
本計劃外出打工的初中生就讀職業學校,為將來家庭脫貧打下堅實基礎。另外,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加強溝通,真誠交流。溝通交流是扶貧工作取得長效、實效的技術保證,我工作組對此特別重視。通過與當地村、鎮干部的交流,扶貧工作獲得了他們的大力支持;通過與兄弟單位溝通,學到了很多好的經驗做法,并得到他們大力幫助;通過與農戶聊天,獲得許多有價值的信息,為扶貧工作提供詳實的材料。
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一是及時跟進幫扶措施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幫助農戶解決具體問題,確保幫扶目標順利實現;二是加強對幫扶項目的產品銷售和后期開發,保證農戶產品能夠正常銷售獲利。三是適當拓寬幫扶項目,引進等經濟作物,實現多元化開發。四是加強正面引導和激勵措施并進,對積極主動,勤勞能干,幫扶效果明顯的貧困戶給予適當獎勵。
盡管目前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需要各級領導和部門繼續關注、關心和支持。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認真學習其他兄弟單位好的經驗、做法,不斷強化扶貧舉措,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再創扶貧開發工作新局面。
謝謝大家!
扶貧工作經驗交流 篇2
按照省市縣農村扶貧開發規劃要求,我鄉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鄉列入“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登記造冊的貧困人口由1994年的2500人下降到現在的378人,不少貧困戶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過上了較富裕的生活。貧困面貌明顯改觀,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支柱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以小水電建設為突破口,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鄉扶貧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可喜的成績,主要得益于全鄉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以發展為先導,夯實思想基礎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扶貧開發,既是事關人民生產生活的德政工程,又是保持新時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必須首先完成的歷史任務。我鄉貧困面大,群體性貧困已成為制約我鄉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上級部門確定我鄉為特困鄉。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抓注珍惜、用好機遇,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增強了干部群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了貧困群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我鄉形成了“依靠內業謀發展,借助外力保發展,形成合力大發展”的共識,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以發展支柱產業為突破口,整合資源優勢 我鄉為全省鄉鎮政府所在地海拔最高的鄉鎮。早在前幾年鄉黨委政府就提出“山頂種藥采菜,山中采礦取寶,山坡種果種椒,山窩種竹育筍,山下蓄水發電,山外設點流通”的扶貧開發思路。依托我鄉獨特的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把扶貧開發與發展農村,支柱產業結合起來,通過扶貧資金扶持,我鄉7個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三村種藥采菜,戶平種植藥材在5畝以上,戶平采摘紅薇菜在10公斤以上,等三個村以毛竹、竹筍為主導產業。大部分貧困群眾依靠支柱產業開發脫了貧。
三、嚴把扶貧資金使用關,夯實設施建設基礎 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扶貧資金真正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見實效,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已經完成6個村通公路,總里程為35公里,投資25萬元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人畜飲水問題,7個村全部通電、通電話,新建七所小學,圩鎮街面已大部分硬化,并安裝路燈10盞,徹底改變了我鄉的落后面貌,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重點突破,舉全鄉之力實施移民工程 實施移民扶貧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創新與突破,是徹底解決貧困群眾溫飽問題的戰略選擇。也是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有效途徑。通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三年來共落實移民安置點四個,征用土地35畝,開挖平整運輸土石方3.5萬立方米。基礎設施總投入105萬元。我鄉將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實施了移民搬遷。這樣就極大地改善了居住在深山區、地質災害區的貧困群眾的生存條件,有效地解決了行路難、運輸難、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等問題,為早日脫貧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盡管我鄉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今后面臨的任務非常艱巨。一遇天災人禍,極易返貧,所以我們要提高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的認識,要時刻繃緊扶貧開發這根弦,進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使貧困群眾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徹底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的生活。
為此,提幾點建議:
一、加強科技扶貧力度。提高貧困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本著“實地、實用、實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二、加大移民扶貧力度,適當提高建房補助標準。深山區貧困群眾本來就貧困,幾乎沒有積蓄,經統計,有80以上的貧困群眾移民建房后要負債,搬遷后要發展生活,脫貧致富就更加舉步維艱。
三、扶貧資金應及時到位。扶貧資金是實施扶貧工程的基礎,如不及時下撥,當年資金不能發揮當年的效益,直接影響當年的工程。
四、貧困戶貼息貸款金額太少,貸款期限太短。很難發揮應有的效益。
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上級扶持貧困鄉村修建公路、移民安置點自來水工程,移民點的配套設施建設資金等標準太低,鄉村無法籌措差欠部分,無形中加重了鄉村債務。
扶貧工作經驗交流 篇3
近三年以來,xx鄉嚴格按照贛州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把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作為全鄉蘇區振興發展的頭等大事真正落到了實處,采取產業大戶帶產業小戶、產業強戶帶產業弱戶等辦法,推動產業扶貧,以結對幫扶,精準到戶為核心,扎實有序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我鄉精準扶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具體先進典型事跡如下:
x鄉壟下村是國家貧困村,壟下村委會的田嶺下自然村現有農戶10戶,人口45人,過去均無支柱產業,主要靠種植糧食作物和外出務工來維持生活。全村基礎設施落后,群眾發展意識不強,缺乏有效的經濟來源,貧困比例相對較高。
農戶王就是田嶺下小組的一家貧困戶,一家4口人,因缺乏技術和支柱產業導致家庭貧困,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是種植糧食作物,勞動力不足也使得他家中無外出務工人員,20xx年底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不足20xx元。居住在一間60平米左右寬的磚木房里,家中并無其他家用電器,更別說買得起車。
后來,在x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精準到戶的扶貧開發政策下,對王春盛家的養殖蜜蜂產業進行扶持。該戶目前的蜜蜂養殖規模近60箱,每箱蜜蜂的蜂蜜年產量約50斤,每斤蜂蜜的單價約25元,除去每箱蜜蜂的成本120元,年產值大約6.78萬元。就單單養殖蜂蜜這一項就已經讓他脫貧致富了,到20xx年底的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家中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家用電器也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車也買了。
目前,壟下村的養蜂規模發展迅速,全村養殖蜜蜂近600箱。王還成立了養殖蜜蜂協會1個,帶領農戶20多戶,60多人進行養蜂致富。這20多戶有的已經脫貧致富了,有的正走在脫貧致富的路上,像這樣能扶持的產業我鄉還有油茶、黃花梨。我們相信在xx鄉黨委、政府的扶持下和農戶的共同努力下,產業會發展的越來越好,精準扶貧政策下涌現的典型事跡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