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漸行漸進,我們一路邊走邊拍著照片。眼前出現了一片鑲嵌著露珠的綠油油的草灘,遠遠望去最顯影的還是草灘上那一望無垠金燦燦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后是一望無際的藍色青海湖水,和遠山銜接在一起,波濤起伏層層山巒好一幅奇風異景,我在心底暗暗叫好。這時導游告訴我們說這金黃色的油菜花也是一道給青海湖注入新鮮血液的美麗風景線。每年的七八月才有這奇景,這一次我們總算沒有錯過,正是花開最艷的時候。那種金黃色叫人心甘情愿下車為它喝彩。我情不自禁走向那片神奇的黃色連同我的微笑一并留下。
遠遠地看到了日思夜想的青海湖就在眼前,大家的心潮澎湃。順著導游手指的方向望去,低低的云海壓著茫茫的山嶺,仿佛羞澀的少女低頻含首;蒼茫的山巒又倒映在碧綠的湖水中,宛若仙女下凡;湖邊又是廣袤無際的草原,綠黃相間的草叢中,白的羊群,黑的牦牛星星點點的散落在那兒。有的吃草,有的散步也有的曬著太陽;悠然自得的神情比人更清凈。就仿佛一卷淡淡的畫卷在眼前展開,再展開。而路邊不停出現在眼簾的經幡,瑪尼零堆,白塔,騎馬的藏民,跑來跑去的孩子,是這幅不變的畫卷中動人的風景。我完全沉醉了.....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與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 人們總是為她的美麗神奇而向往,為她的浩瀚雄姿而稱頌!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保址Q“鮮水”或“鮮!。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帶早先屬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薄в翁咸喜唤^的介紹讓我不得不佩服她知識的淵博。說真的,在后來的資料上介紹也沒有我們的小導游這么完全和仔細。據她講,這條旅游線是她第八次帶隊來,這兒的一切對她來講已經再熟悉不過了,包括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等等。這在我們回去的路上殺價買東西的確驗證了。
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為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比兩個東岳泰山還要高。由于這里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但由于高原氣候異常,這兒雖說冬暖夏涼,可是強烈的紫外線讓生活在這兒的人們終日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甚至于炎熱的夏季頭頂也包扎頭巾以防這不速之客。
由于這幾天是旅游高峰,人來人往,擁擠不堪。無論做什么到那兒都離不開排隊。首次來到這兒的孩子們以為到了真正意義的海邊,激動地顧不上脫鞋已經奔向湖邊,水漫過腳面,看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聽孩子們純潔無瑕的笑聲,你一定會被這一幅美景所感染。這時一個約五六歲藏族小女孩朝我走來,嘴里念念有詞,我茫然地望著她語言上的障礙讓我首次感到遺憾和尷尬,同行的一位小伙子告訴我說,那位小女孩口中所說的是“和我合個影,一次一元錢!迸,我終于明白了,這兒隨處可見這么大小的藏族小朋友來往穿梭,紅紅的臉頰被紫外線已經灼傷得象涂抹了一層銅銹。這使我想起了在塔爾寺參觀時看到的一幕和這截然相反。那些小喇嘛主動和我們合影不僅不收取一文錢,且給我們介紹他們對藏教文化的理解。而在這兒這些穿梭的小藏民居然成了這兒的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和這瑰麗的青藍相間的湖水的確有點格格不入,知情的導游告訴我們說不遠處就是小孩子的父母在監視著他們,此刻我的心有點沉重起來,拉起那個小女孩照起了相,我知道,我僅僅是為了心底的那一絲安慰難過和些許的無奈......
※本文作者:飛雪銀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