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毛澤東故居,已近晌午。艷陽高照,悶熱難捱。半天游玩下來,饑腸碌碌。來時就打算好午餐定要去毛家飯店,這是沖著它名氣而去的。
在上海就有毛家飯店,是有名的湘系菜肴,因自己并不喜歡辛辣,就沒有去光顧過。來到韶山就不能錯過這次機會,當要去品嘗正宗的毛家菜了。
不太熟悉它的地理位置,從毛澤東故居出來后就一路問去。路上不斷有人攔路招客,都自詡是正宗的毛家菜。假冒者的確不少,他們手里都拿著厚厚一摞名片,上面印著的都是毛家飯店。找他們問第一家毛家飯店在何處時,吱吱唔唔不盡爽快。態度冷淡可以理解,同行是怨家嘛!
后遇一小伙子,打聽毛家飯店在何處時,他卻熱情地介紹自己的毛家飯店了。如此這般,也不便打消介紹者的雅興,耐心聽著他的介紹。等語聲一止,我笑著開口問道:“ 請問韶山的第一家毛家飯店怎么走?”“哦——”語音拖了有些長。“你說的是湯瑞仁啊!她現在不干了,是別人在管呢!”不知是高興還是遺憾,他的表情有點復雜,“她的飯店菜不行,我的飯店便宜實惠!”也許他說的不錯,市場經濟就是競爭。“呵……下次一定去你那里吃飯,這次是有事前往,”我婉言謝絕著。“那好啊!這是我的名片!”他從一摞名片中發出一張塞在我的手中,然后指著前面方向:“毛澤東紀念園的右邊那條路就是!”“謝謝!”我揮了揮手中名片,“下次去你那里吃飯!”“好!我也姓毛,也是烈士的后代。”他忙著又去招呼別的客人去了。
時間對閑著的人是一文不值,而面對市場經濟下的韶山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我有點體會了第一家毛家飯店的誕生給后來人的啟示作用。一位農村婦女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雖不曾相識,心中已生成敬佩之意。吃飯隨便,采風是真,這是此行的主要目的。著一副對聯:走中華大地,嘗毛家風味 。門楣橫匾是王首道題寫的“毛家飯店”,匾上有“毛家”注冊商標的圖案,由此可鑒毛家飯店在市場上的地位。
走回頭路,倒也熟悉。手搖輕扇,不急不慢。荷塘翠綠,粉紅點點。不是韶山人,同樣自在逍遙。
須臾,便來到毛家飯店門前。一色朱紅門庭,倒也使人感到毛家飯店與眾不同。兩根門拄上篆刻
迎賓小姐沒有太多打扮,稍顯土氣,但一樣客氣地招呼著來就餐的客人。
這里都是紅色的世界,可能代表一種吉祥喜氣,也可能有毛澤東時代的遺風。踏進店堂,在一片紅色中可以看到“毛家飯店歡迎您”七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堂中擺放著用紅布遮蓋的供臺,供臺上敬放著毛澤東半身塑像,這和南方其他地區經商者供奉關公像有一曲同工之妙。在韶山家家戶戶供奉毛澤東的塑像可以理解,因為他是韶山的驕傲。人杰地靈,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希望留有未來的庇護,延續一種興旺發達。
湯瑞仁是毛家的媳婦,自然也少不了占上毛家的光彩。
大堂里卻也寬敞,客人并不多,看來生意不怎么興旺。選了一處臨窗的位子安頓好后,就到飯店各處走走。毛家飯店不單是用餐的地方,兼顧多種經營,看上去規模不小,估計也有千萬以上的資產。樓上也是茶室餐廳布置,沒有開放,想來是旅游淡季,暫時關閉。后園是客房部,供游客住宿之用。整個建筑倚山而建,風格如花園式洋房。
在樓梯的墻壁上,看到了一排鏡框,吸引了我的眼光,站在那里仔細端詳起來。
看完后一切明了,這是一段創業的歷史,時間跨度19年。
一九八七年改革開放之風讓年近花甲的湯瑞仁再也坐不住了,為了能接待好四方賓客,以毛家食譜,百姓情懷為基礎,創辦了韶山沖第一家毛家飯店。
※本文作者:咖啡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