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吊橋公園我去過多次,很早就想寫寫它了,因為每一次走近它都是走馬觀花,因此也始終不知從何下筆。在一個晴朗的天氣里,我約幾位文友一起去了吊橋公園,打算進一步感受一下它的自然美。
吊橋公園座落于小城的北側一片蓊郁蒼翠間,步入公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辛丑訪扎蘭屯》一詩首先映入眼簾:
詩情未盡在蘇杭,
幽絕扎蘭天一方。
深澆翠屏山四面,
回環綠水柳千行。
牛羊點點悠然去,
鳳蝶雙雙自在忙。
處處泉林看不厭,
綠城徐入綠村莊。
這首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形象地概括了這座塞外小城的優美風光。
舉目凝望,馳名遐邇的園林一絕——吊橋,展現在眼前。乳白色橋身如一條銀龍,橫臥在碧綠的環形湖上。橋下,一彎清澈的湖水,水中清晰地倒映著銀橋、岸上的亭榭和藍天白云的影子,微風吹來,那影子便流動起來,五顏六色,飄飄渺渺,如夢如幻,似海市蜃樓,讓人虛實難辨,仿佛進入了瓊宇仙閣。
說來這吊橋也有一段歷史了,修建于中東鐵路通車不久的1905年,被稱為“百年吊橋”。一個世紀以前,吊橋公園是沙俄高級官員避暑享樂的地方,當時還有游泳場和日光浴場等設施。解放以后,公園連年修善,新增了許多景點。如今,這里古木參天,綠蔭中,紅亭黃榭錯落,河水碧波蕩漾,以其嶄新的面貌,旖旎的風光迎接八方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仔細觀賞吊橋,是由懸索橋和桁橋組成的,兩橋相連,共有50多米長。吊橋是由2根巨大的索鏈從4根漢白玉柱頂穿過,牢系在地上的鐵環上。這2根索鏈上還均勻地系有42根細鐵索,將一座銀白色雕花木板橋吊懸于碧波之上,造型獨特壯觀。當你踏上橋面,直覺得橋身晃晃悠悠,如蕩秋千,大有飄飄欲仙的感覺。緊與吊橋相連的是一個由12根鋼筋吊起的拱橋,稱桁橋。桁橋與懸索橋形體有所不同,二橋相連,猶如姊妹橋,統稱吊橋。人們過了吊橋緊接著踏上桁橋,站在上面叉開雙腿搖晃,橋身便不停地顫動,讓你覺得愜意非常。有人乘飛機從空中拍攝下來的吊橋,猶如一位剛出浴的美人兒,裙帶飄飄,婀娜多姿。又酷似一架胡琴,橋似琴身,橋兩邊的那汪湖水呈兩半月牙形,很像它的琴箱,從空中觀賞吊橋別具一格,更有魅力。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游客,特意來扎蘭屯欣賞這座吊橋。
站在吊橋上向南望,寬闊平靜的湖面如一面大鏡子,此景會讓你心曠神怡。轉過身來向北邊望過去,湖心小島上綠樹紅花叢中,隱約可見一座涼亭的黃色尖頂,這便是湖心島上的湖心亭,那是供游人歇息觀景的最佳去處。它的背面有別致優雅的拱橋與九曲橋,兩橋近在咫尺。沿著碎石鋪就的小路信步走去,踏上黃色拱橋,手撫珠紅欄桿,駐足觀賞拱橋南面的水色,湖的兩岸婆娑翠柳一直延伸到對面的吊橋,再看那吊橋,如古典美人,似用水袖遮遮掩掩,只露出半張臉。橋上游人你追我趕,絡繹不絕。收回目光,緊踏幾步,上了與之比鄰的銀色九曲橋,這九曲橋的橋欄與橋面通體銀白,共有九道彎,走在上面,直覺得左彎右拐迷宮一樣,讓人有一種似在走天橋的感覺。俯瞰橋下,碧波粼粼,紅舟點點,湖面歡聲笑語,不絕于耳。
從九曲橋向南路過高大的蘇聯紅軍烈士碑,又回到了吊橋的一頭。踏橋而過,從另一條路進行游覽,迎面花壇之后,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影壁墻。上面鑲嵌著葉劍英元帥1962年8月游覽小城時留下的寶貴筆墨:
雅魯河畔扎蘭屯,
幾派清流擁水村。
※本文作者: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