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索懸空新瀑急,
吊橋橋上憶長征。
讀了這首詩,內心再一次受到了震撼。它讓我憶起了過去,我們這里的懸索橋與長征路上的盧定橋有些相似,都是由鐵索懸吊在空中的,但它所表現的意義卻有本質的區別。我們這兒的吊橋是觀賞橋,是供人們游玩享樂的,人通過時平平安安。而長征路上的那座橋卻是紅軍前進的一大障礙,為了阻止我軍過橋,橋面的木板早已被猖狂的敵人撤走,只留下了兩根冰冷的鐵索。同時,天上有敵機轟炸,橋下是滔滔大渡河水,但英勇的紅軍指戰員絲毫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冒著槍林彈雨一邊往鐵索上鋪著木板一邊前進,人走在那座橋上,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此時,我想到了紅軍的最高統帥毛澤東主席的《長征》詩句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先輩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解放全中國,是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想到此,我的心情有些沉重。稍微周角一下自己的情緒,隨眾人轉過影壁墻,北側,有一座俄式尖頂小房同影壁相映成趣,聳立在清清湖水之畔。小房鏤木雕花,飛檐斗拱,黃墻紅頂,頂端還有一顆閃閃發光的紅五星在藍天中閃爍,格外醒目。木屋旁還有一個雕花綠色木欄桿圍著的平臺,許多人陸續登上臺階,伴隨錄音機里邊播放的音樂,在上面跳交際舞。木屋前有幾把大號遮陽傘,色彩繽紛,如盛開的鮮花,供游客納涼。這是一座具有異國風情的建筑,進到里面猶如進入了童話世界。
從這里沿著濃蔭小路再往前走,眼前來到了一道古樸典雅的月亮門,門是一個半圓形月亮形。圖著淺青色,上面刻有黑色字體,內蒙古黨委書記胡昭衡同志來扎蘭小城時留下詩句:
內蒙何處最沙魂,
雅魯河畔扎蘭屯;
吊橋搖曳映碧水,
環山碧嵐隱柞林;
綠蔭深處尋夏夢,
紅葉梢頭送秋云;
人人都說江南好,
只緣此處未登臨。
將這一帶景色作了精彩的描繪, 表達自己對小城秀麗風光的贊嘆。
穿過月亮門,沿著蜿蜒的小路漫步,上了一座石拱橋,走在蜿蜒小路上,兩旁楊柳婆娑,綠草如茵,清新的氣息沁人心脾。前面是造型獨特的拱式“三叉橋”,飛架于碧水之上。三叉橋黃頂紅柱,銀色雕花欄桿,造型玲瓏剔透,十分醒目,將下面的清流均勻地分成三股。橋上人影攢動,橋下舟楫穿棱,好一副江南美景。
過了三叉橋向北望,密林深處,怪石粼峋高高的假山之上,借著地勢,一根朱紅柱子托舉起一座蒙古包式傘狀黃色的涼亭,原來叫“望湖亭”,后來這個亭由望湖亭更名為“一柱亭”。一柱亭造型奇特,設計精美,在綠樹藍天的映襯下,美不勝收。站在一柱亭上憑欄四望,下面碧波環流,綠濤翻滾,整個吊橋風光盡收眼簾。 著名蒙古族作家李準來小城游覽,對吊橋的設計風格倍加贊賞,并揮毫留下墨跡:“一柱亭”三個大字。這三個字被雕刻在石碑上,使“一柱亭”增添了幾分情趣。
北國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吊橋風光一年四季各具特色。
春天,雜樹開花,五顏六色,粉的黃的是榆葉梅,白的是山丁子、稠李子、山里紅,紫的是丁香,與人工栽培的紫丁香、榆葉梅、還有草地上的各色野花,使公園內香郁醉人。綠柳垂絲,到處是清新的空氣,如情竇初開的少女,極富神韻。
盛夏,樹木枝葉茂密,繁花似錦,樹間棲息著各種鳥兒,它們你唱我和,靈巧地從這棵樹上又飛到那棵樹上,偶爾有幾只花尾松鼠從樹洞里鉆出來看熱鬧,它們在草地上機靈地跳來跳去,見著游人,也不害怕。花壇間一雙雙一對對的蝶兒蜂兒上下飛舞,這些自然的小生靈使公園有了勃勃生機。
※本文作者: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