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佛殿是全寺的核心。殿前高懸著慈禧太后手書的“性月恒明”大匾,殿內乾隆帝御筆“得大自在”的匾額之下,橫臥著長5.3米,高約八十公分的銅鑄佛像。頭西足東,雙腿直伸,左手平放在腿上,一臂曲肱而枕,雙目緊閉,面目安詳寧靜,側身作睡臥狀。身上的方格彩衣袈裟圖案精美,炫麗奪目,華貴雍容。巨佛身后環立著“十二圓覺”塑像,相傳這是釋迦牟尼在婆羅樹下涅盤時向他的弟子們囑托后事的情景。臥佛造于唐代,初為木雕。元代至治元年(1321),改為銅鑄,重54噸。據元史記載,“用工七千,冶銅五十萬斤”才鑄造成功。臥佛前有銅制“五供八寶”,“五供”是祭祀用品:一個八卦香爐,兩個燭臺和花瓶,均為銅制;“八寶”是佛家象征吉祥如意的八件法寶,輪、螺、傘、蓋、花、罐、魚、結分列其旁。殿內左右的玻璃櫥內還陳設著十一雙巨型黃緞云鞋,十雙是清代十朝皇帝的祭供,另一雙則是竊國大盜袁世凱在八十一天的“洪憲皇帝”夢中的仿效。
三世佛殿前,有兩棵挺拔蒼勁的古樹,據說是從印度移植來的娑羅樹。娑羅樹被稱為佛國三寶樹之一,因為釋迦牟尼就“涅槃"在娑羅樹下。娑羅樹木質堅硬、花型美觀。每逢春末夏初之際,白花盛開,花朵如同無數座潔白的小玉塔倒懸枝葉之間。那神韻,那風致,構畫出佛門的莊嚴肅穆,讓人感受那涵蓋天地的博大和深沉。
※本文作者:sun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