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將這個詞語珍藏在我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像捧著一罐清水,不容它潑灑半滴。就這樣小心翼翼地,走到第三十一個年輪的邊緣。
我不能想象,沒有朋友的人生是怎樣灰暗的人生。朋友之于人生,就像茫茫沙海里一枚綠葉,就像沉沉夜幕中一星火光,給你希望的同時,溫暖你內(nèi)心最潮濕的那一部分。
我的生命中,遇到過不少幫助、安慰過我的人,我將其稱為“恩人”,不叫“朋友”。因為朋友的含義幾乎等同于“知己”,至少我這樣認為;蛟S,我對“朋友”標準的界定過于苛刻?
在我生命的白紙上,有三個人書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林寧
說起來,我們的結(jié)識正應了一句古話:不打不相識。
那天,我剛進入師范不久,班級大掃除。我穿著新買的布鞋(那個年代頗為流行的鞋類)正想從教室門口走過,一盆污水“嘩”的一聲潑過來,鞋子濕了一半。年少氣盛的我當即與潑水者大吵起來,幾至動手。
潑水者就是林寧。彼時,我倆是班上最瘦的人,站在一起,活像兩棵秋風中瑟瑟發(fā)抖的野蕎麥。
沒有半點所謂的“過渡”,仿佛前世早已約定,自然有了校園內(nèi)的結(jié)伴而行。夾竹桃的笑顏與飄然而過的少女純潔的體香交織,我們夸張的口哨陡然響起,少女們慌亂的腳步便攪碎了花壇旁一池的空氣。自然有了無數(shù)個深夜里,校園外山坡上的縱情長嘯---那只是青春期無窮無盡郁悶的發(fā)泄,臚蹺岸雷捏蚶錚俑闖ばァ蔽薰亍n頤塹某ばィㄓω檬羌飩校歡ù唐乒磯噯說拿爛巍p3ぴ諮蠡嶸下糯翁峒埃胍,总用{糠盅諭餉嬪狡律瞎砜蘩嗆,耻嚸人矇拿安宁頤竊蚨閽諳旅媲孕σ灰選?
林寧敏感多思,我則常常沉溺于一些虛無縹緲的幻想,出于對文學的狂熱癡迷,我們先后加入了剛創(chuàng)辦的校文學社。那個單純的年代里,我們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組稿、編稿、刻寫、油印……學校在教學樓頂層劃了一間寬大的房子,給文學社做工作室。北風從破爛的窗戶里猛灌進來,我與林寧面對面地坐在一張凹凸不平的木桌上,熱情澎湃地刻鋼板,然后油印、裝訂那本散發(fā)著濃濃墨香的,稱之為《袁河水》的小冊子。記得參加工作第一年,我給學生刻的試卷又漂亮又整齊,常令同事們羨慕不已。他們哪兒知道,我早就訓練了整整兩年。
林寧喜歡詩歌,幾近迷狂,即便是畢業(yè)后,粗糲的世俗生活并沒有迅速磨平他敏銳的靈魂觸角。在b棟206寢室,林寧像一個入定的高僧,撇開喧囂的聲浪,沉浸于詩意的冥想。畢業(yè)后,他和我一樣分配在一所偏僻的遠離市聲的鄉(xiāng)村小學。極目所見,眾山連綿。然而,他的詩情始終如一脈清泉,汩汩流淌。他對語言的敏感與準確的把握,常常令我自愧不如。于是,他的詩作登上了《詩歌報》月刊。“夜夜枕著《詩神》入睡!----這是詩人林寧,他有一個好聽的筆名:阿楠。
在學校,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人,幾乎每月的生活費都不夠用。所以,每月的最后一個禮拜,必定向林寧借菜票。每次問他,他總是不聲不響地從箱子里摸出一疊菜票,塞入我手中。二十世紀最后一年,單位集資建房,我好像在頻繁來往的書信中不經(jīng)意提及此事。某個夏日的午后,林寧約我到新余一聚。當我匆匆趕到婦幼保健院樓下時(他妹妹在這兒工作),林寧從四樓的窗戶探出頭,高聲喊叫我的名字。到了樓上,他塞給我一個信封,說:這里有四千元,聽說你要買房子……后來我才知道,為了籌集這些錢,他還向同事借了不少。常常是這樣,不聲不響中,他對我的想念與牽掛,已經(jīng)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血管。
而今,林寧似乎已擱筆數(shù)年。提起寫作,他總是沉默不語,眺望遠處的青山綠水?晌乙恢闭J為:他的詩意就像一壇老酒,釀得越久,香味便越濃。他像一個正在閉關(guān)修煉的大俠,總有躍馬橫刀的一天!
小廖
其實,他比我大幾歲。我之所以叫他“小廖”,是因為在我心中,這個名字始終如一塊潤玉,讓我沉浸于如煙往事之中時,腦海里總會滑過一絲輕微的顫栗。
※本文作者:曠野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