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朗誦材料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念奴嬌 昆侖(1935.10)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清平樂 六盤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黎云)長征,給予了極具詩人氣質和才華的毛澤東豐富的創作源泉,他用7首詩詞記錄了這場驚心動魄的偉大遠征。
1935年3月中旬,第三次渡赤水的前夜,毛澤東來到機要科。此時的紅軍主力正在遵義地區的長干山和楓香壩尋殲貿然跟進的川軍。
“毛主席突然用湖南話特別大聲地朗誦起來:長干山……楓香壩……看得出來毛主席心情非常好。”當時就站在毛澤東身后的機要參謀楊初振回憶說,長征中,毛澤東經常來到楊初振所在的機要科,守著電話指揮作戰。
在楊初振的記憶中,毛澤東抽煙很兇、詩意很濃。
不過,長干山和楓香壩之戰并沒有如期打響。否則,在毛澤東詩詞中,也許還會增加一首關于長干山和楓香壩的傳世之作。
踏上征程,深沉悲壯勵軍心
從廣西的老山界到貴州骷髏山,直至紅軍占領遵義,挺進黔、滇、川,毛澤東在西南的崇山峻嶺中,以“山”為題,寫成《十六字令三首》。
從這三首小令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紅軍戰略局勢的細微變化:脫離湘江,紅軍“快馬加鞭未下鞍”,一路急進,企圖擺脫四面被圍的局面;貴州境內,與數十萬敵人艱苦鏖戰,“倒海翻江卷巨瀾”,撕破多路軍閥布下的口袋陣,“萬馬戰猶酣”;遵義會議后,毛澤東重掌紅軍指揮權,再次以劍喻山,揮師北上,“刺破青天鍔未殘”,大顯“天欲墜,賴以拄其間”的擎天豪氣。
“那段時間是紅軍很危難的時刻,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紅軍可能走不到大渡河就已經全軍覆滅了。”時任電臺黨支部書記的老紅軍戴鏡元回憶說。
二渡赤水后,紅軍突然回師攻占桐梓,奪取婁山關,二占遵義城,一口氣吃掉了王家烈8個團和吳奇偉兩個師。參加了奪取婁山關戰斗的老紅軍王道金回憶說:“癟了好久的子彈袋,這下全都裝滿了。”
1935年2月28日傍晚,毛澤東登上了激戰后的婁山關,醞釀了這首《憶秦娥·婁山關》。但戰斗的勝利并未讓他高興起來,由于土城戰斗的失敗,使中央紅軍未能按計劃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數十萬敵軍仍然尾隨其后。
1958年,毛澤東在這首詞的注解中說:“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