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朗誦材料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也許,這就是毛澤東當時鼓舞士氣的一種期望?
擺脫“圍剿”,大氣磅礴寫春秋
直到1935年秋,毛澤東沉郁的心情才有所緩解。
9月,中央紅軍主力已經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正穿行在海拔4000多米的岷山,向甘陜地區挺進。“當時已經走出了草地,看得到勝利的希望了,大家的心情都是不錯的。”老紅軍黃家祥回憶道。
那時,日本帝國主義正在加緊密謀華北事變,國內“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呼聲越來越高。毛澤東顯然已開始謀劃全民族抗戰了。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在這首想像奇特、意境雄偉的《念奴嬌·昆侖》中,毛澤東起句大氣,再現當年意氣風發之勢,讓人不由想起若干年后他那句大手一揮的驚世之言: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
“昆侖:主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毛澤東在這首詞的注解中這樣寫道。
1935年10月1日晚,通渭縣城的文廟小學里,油燈如豆,中央紅軍干部大會在文廟小學召開。第二天,他們將繼續北上,尋找陜北紅軍并創建根據地。
毛澤東在會上對第二天的行動做了動員,還高聲朗誦了那首千古絕唱——《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主席朗誦完詩后,會場上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老紅軍胡安吉回憶說。
可能連毛澤東也沒有想到,14年后的同一天下午,他將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新中國的成立。
立足陜北,壯志情懷繪江山
海拔2928米的六盤山,是紅軍長征途中的最后一座障礙。這對于一支正在走向勝利的部隊,已經不在話下。
天高云淡雁南去,紅旗漫卷六盤山。毛澤東在獵獵紅旗下,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也不知道在寫完這首詞后,毛澤東有沒有擲筆長笑?
1935年10月21日,一場伏擊戰在吳起鎮打響。戰斗以俘敵700人,繳獲戰馬200匹而勝利結束,實現了毛澤東不要把尾巴帶入根據地的戰斗目的。
當這場戰斗的指揮員彭德懷風塵仆仆地從前線回到指揮部,毛澤東情緒激動地在一張作戰電令紙上寫下了《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山高路遠坑深”——毛澤東在戰前簽發的作戰命令上,第一句話也是如此。
彭德懷看到詩詞后,謙虛地把“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至此,中央紅軍勝利結束了為期一年的艱難長征,開始在西北重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