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獄
明熹宗時,政治極度腐敗,太監魏忠賢獨攬大權,自稱“九千九百歲”;實行血腥鎮壓,他控制衛廠特務機構,爪牙遍及各地,隨意殺人,施行刑罰。他又拆毀全國書院,許多東林人物被迫害致死,朝野忠良盡去,還殃及邊防將帥,如熊廷弼、袁崇煥等。明思宗繼位后,對東林黨的迫害才告停止,東林黨在崇禎初年暫時抬頭,但明思宗又說:“朕御極之初,撤還內鎮,舉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營私圖,罔恤民艱,廉謹者又迂疏無通。”在處斬袁崇煥后,東林黨的聲勢又告衰落[5],皇帝最后只能信任宦官,閹黨勢力復起。
東林諸人,多數是知直不知曲的君子,對個人聲名之看重甚于國家利益,爭意氣而不爭是非,君臣之間尤喜意氣用事,明萬歷朱翊鈞則因為立儲一事與大臣反復較量,最終雖屈服于眾意,竟置江山社稷于不顧,深居后宮不問國事達三十年之久。黃宗羲《明儒學案》說:“天下君子以清議歸于東林,廟堂亦有畏忌。”“東林中亦多敗類,及攻東林者,亦間有清操之人。”“方東林勢盛,羅天下清流,士有落然自異者,詬誶隨之矣。”凡不合東林人士法眼者,就被視為小人,齊楚浙黨不一定服氣魏黨,但一時走投無路,大多投靠魏忠賢門下。魏忠賢的助手魏廣微之父魏允貞生前和趙南星、顧憲成是好友。魏廣微當了大學士后,以子侄輩的禮數三次登門拜訪,趙南星硬是閉門不納,逢人便說“見泉無子”,魏廣微深恨不已,慫恿魏忠賢殘酷鎮壓東林黨人。高陽批評趙南星“正氣可敬,卻微嫌剛愎,行事直道而行,不說后果,因而把一些游離分子都逼到閹黨那面”。美國學者賀凱(Charles O.Hucker)在《明末的東林運動》一文說:“明末東林運動的失敗,代表傳統儒家價值觀念與現實惡劣政治勢力斗爭的一個典型,他們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但不是一個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