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全文解釋
【譯文】《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tài)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啟示〗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兒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幫助成王輔佐朝政,由于他的賢德,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富強.
【譯文】周公著作了《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
大小戴 注禮記 述圣言 禮樂備
〖啟示〗中國傳統(tǒng)的禮義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們要從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營養(yǎng)、身體力行。
【譯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圣賢的著作,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啟示〗我國最古老的一本詩集叫《詩經》,共匯集了周代詩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反映復雜的社會形態(tài),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狀況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譯文】《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啟示〗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鑒。
【譯文】后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啟示〗《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內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記事都非常簡潔。加之年代久遠。所以必須詳讀三傳,才能研讀明白。
【譯文】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啟示〗學習和掌握各門類的知識都要牢記一條原則,學習歷史更是如此,這就是提綱挈領,掌握主要脈絡。對于重點歷史事件要記住它的起因和結局,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學問。
【譯文】經傳都讀熟了然后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
來讀,并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
〖啟示〗五子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他們博學廣聞,象老子,就連孔子都曾向他請教過禮的問題。莊子則經常用寓言的形式表達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譯文】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啟示〗我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各種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說、揚子的自利說、老莊的順其自然說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譯文】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
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
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啟示〗歷史學家大體把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國歷史從商代以后才有了較可靠的記載,這以前的歷史是個神話和傳說的時代,即上古。
【譯文】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后人尊稱他們?yōu)椤叭省薄?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啟示〗堯是位很賢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禪讓給有賢能的舜做繼承人。當然舜也不負眾托。在他們所處的這段歷史時期,是中國上古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譯文】黃帝之后,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zhèn)涞乃矗趦晌坏弁踔卫硐拢煜绿剑?/p>
人人稱頌。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啟示〗夏商周,在中國歷史*稱三代,每一代的時間都很長,夏朝統(tǒng)治四百年,商朝統(tǒng)治六百年,周朝統(tǒng)治八百年。這一時期的歷史仍然摻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