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欣賞鋼琴曲《洋娃娃的夢》。
2、根播音樂創編洋娃娃的故事,并隨音樂表演。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暽咸谜n內容導入新課。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訴學生本堂課欣賞的樂曲與洋娃娃有關,認真聆聽,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賞音樂《洋娃娃的夢》。
1、聽錄音,教師自己彈奏或請學生彈奏《洋娃娃的夢》。
2、啟發學生思考,樂曲表現了洋娃娃幾種不同的情緒,或洋洋娃娃身邊發生了哪些故事情節。
欣賞鋼琴獨奏曲《洋娃娃的夢》
教育隨筆:鋼琴為鏡伴我施教
我們班的活動室比較小,鋼琴只能放在墻角,老師彈琴時必須扭轉身才能看到孩子們。這樣以來,到老師彈琴時,少數調皮的孩子往往“乘機搗亂”,使我無可奈何,無計可施。一天,當我打開琴蓋,忽然眼前一亮,孩子們的一舉一動清晰的顯現在琴蓋上面。頓時,我想這不就是一面鏡子嗎?為 什么不讓這么鏡子祝我一臂之力呢?于是,我故作神秘的把孩子叫到面前,說“我剛才發現了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可神奇了,老師彈琴時,小朋友表演,老師不用轉身回頭就能從鏡子里知道誰的動作最優美,誰的表情最漂亮!薄 『⒆觽円幌伦泳驼f:“鋼琴就是鏡子!”然后爭先恐后的照。我馬上說:“鏡子最喜歡遵守紀律的小朋友!苯浳疫@么一說,孩子們很快就自覺的站的整整齊齊的。 現在,每次活動前,我都輕聲的說一句:“別忘了咱們的鋼琴鏡子。”這招還真靈,不但使孩子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而且更重要的使老師在組織活動時七輕松了很多! 倪@件小事,我得到一個經驗:教師要做有心人,實施教育活動要隨機應變。運用活潑有趣的形式和語言,使我們的教育“事半功倍”。
教育筆記:鋼琴里躲著誰?
那是小班孩子入學第10天。上午一小部分孩子還在抽抽搭搭地想媽媽,我們早早地把孩子集合起來開始組織活動(根據以往的經驗,在集體活動中孩子們更容易安定情緒),這次集合的目的是想讓孩子熟悉鋼琴的聲音。正如我所預料的,當“小兔乖乖”的旋律從鋼琴傳出的時候,孩子們逐漸安靜下來,幾個乖巧的孩子也開始一邊拍手一邊跟唱了。一首曲子結束后,我把旋律放在了低音區,一樣的旋律我放慢了一些,當渾厚的聲音出現的時候,孩子們顯然被怔住了,他們不知所措的表情告訴我,鋼琴的低音區有些可怕!澳懵牭搅耸裁?”我問,“大灰狼”“怪獸”“灰太狼”“怪物”......孩子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對,是大灰狼來啦,大灰狼走路快還是慢?”“慢”,“聽到這個聲音,你感覺怎么樣”“害怕”幾個聰明的孩子回答!盎姨窍肴コ酝米,惡狠狠地,一下一下地敲門,你聽......”(教師重新在低音區彈了一遍“小兔乖乖”)。幼兒的神情很凝重,他們似乎已經把自己想象成了躲在房子里的小兔。一曲結束,我又把彈奏區域換到了高音區,清脆的聲音一下子把孩子們拉回到了歡快的世界。還沒等我問,孩子們已經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小兔子”“小兔子”。在歡快的活動中孩子們一起完成了伴奏練習。“鋼琴里還躲著很多很多動物,你聽,這是誰,它在干什么?”接著,我在中音區和高音區彈了一遍琶音,孩子們聽沒聽過琶音,不知是什么,“鋼琴里躲著一只猴子,它正在爬樹呢,你聽......”教師彈一遍上行音階,孩子們聽著聽著就開始拍手,估計他們也覺得很像吧。 這一方法不僅很好地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還能訓練幼兒的聽音,以后我還會繼續用!
學鋼琴到底培養了孩子什么
1、音樂感的培養
有人說:“音樂感是爹媽給的”,意思是說,有人生來就是音樂感好,天生就是學音樂的料,也有的人生來就不是學音樂的,是不具備培養可能的。我本人不太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每個人的先天素質確有很大差異,這要看到,要承認,但是后天的意識的培養,有目的地引導,有很積極的作用。一個好的教師,應該能把一些在音樂方面天賦一般的學生引進音樂之門,使他們逐步提高音樂理解和音樂表現的能力,而逐步做到有音樂感的演奏。
從我們在教學中所接觸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都有較好的天賦,應該說這些學生都具備被培養、造就的條件。當然,我們不否認他們中有天賦特別突出的,也有特別不愿意和不適宜學習音樂的,但這兩種情況都只是個別的,是極少數。我認識一個男孩子,腦子很清楚,很聰明,手的條件也非常好。耳朵的聽力更是突出,別人在鋼琴上任意按下一堆音,他能把一個個音名說出來(當然是在眼睛不看、全憑聽覺的情況下)。這樣的學生,無疑是有音樂天才的,但他花的努力一點也不比別人少。在初學階段,他一星期要彈好、背出十至十五首曲子,而且曲曲完整,也有音樂表現。他不僅平時的練琴時間比同齡的孩子多。他還能隨時有選擇地欣賞一些自己喜歡的曲目,每天晚上他都在音樂伴隨下上床入睡。他的家長也努力給他創造一個音樂的氛圍,每天早上都用音樂叫醒他,放他喜歡的樂曲伴隨他進人新的一天。有了這樣的努力,又有這樣的環境,他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力不能不突出?梢,即使才能、條件都超乎一般的孩子,他的努力和追求也必須超過一般人,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天才出自勤奮”,這話說得太對了。
鋼琴音樂的奇葩,(通用2篇)
鋼琴音樂的奇葩, 篇1
教學要求:一、聆聽《c小調練習曲》及《愛之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進一步認識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二、在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認識、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關“練習曲”的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分段欣賞和完整聆聽《c小調練習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內涵。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課前播放《c小調練習曲》。
2、 提問:“同學們知道這首鋼琴曲的作者和名稱嗎?(肖邦 《c小調練習曲》)
二、《c小調練習曲》
1、 簡介作者:肖邦
a、 請學生談談對肖邦的認識
b、 老師補充。
2、 分部欣賞樂曲。
a、 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特點。
b、 簡介創作背景(學生自習書本p121)
18xx年9月,肖邦在離開波蘭赴法國途中,得知祖國爭取民族獨立的華沙起義失敗,悲憤之余,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著名的《c小調練習曲》。
c、 復聽樂曲第一部分,進一步體驗音樂的情緒特點,熟悉第一主題。(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題)
關于鋼琴課的教案范文(精選11篇)
關于鋼琴課的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觀察折紙示意圖,折出一系列相關的造型。
2、通過看圖示以及示范,掌握折房子、鋼琴和小豬頭的基本技能。
3、對折紙活動有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2、彩色正方形紙人手4張、剪刀、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鋼琴變變變——房子
1、通過猜謎語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又高又大,四腳朝下,嘴巴有牙,肚里說活。
2、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展示儀放大的幼兒用書,了解畫面上的折紙步驟示意圖。
師:圖上有什么?出處正方形是怎樣變成小房子的?
3、教師帶領幼兒邊看圖,邊嘗試折出小房子,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折、拉出左右兩邊對稱的房子形狀。
4、幼兒嘗試用剪刀剪出門、窗子、煙囪等,貼在小房子上。
5、讓幼兒將小房子貼在《我們的房子》專欄中。
二、活動二:鋼琴變變變
1、猜謎語,引出主題。
師:一個大怪物,牙齒幾十顆,肚里吞鋼絲,嘴里會唱歌。
2、引導幼兒探索在折房子的基礎上,折出鋼琴的基本造型。
教師引導幼兒繼續觀察放大的幼兒用書上的折紙示意圖。
、賻熒餐磮D示折出小房子。
、谟^察折鋼琴的示意圖,引導幼兒根據圖示上面箭頭的提示,分別將紙向上折,兩邊向中間折,打開等。
3、師生一起邊看圖示,邊折紙,教師進行適當的語言提示,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適當的幫助。
4、讓幼兒玩一玩彈鋼琴游戲,鼓勵幼兒自彈自唱,感受折出鋼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