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知道“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故事,并了解成語的基本意義。
2.學習課文后,學生初步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3.會讀會認本課生字、生詞。了解“贊不絕口”“張牙舞爪”“騰空而去”等較難理解詞語的意思。〖教材分析〗本課是一個成語故事,情節較簡單。但故事中有一些成語,學生需經過努力才能掌握。另外,有些學生可能會對故事中虛構的情節有疑問,混淆真實和虛構的成分。〖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素材的收集、制作。 2.學生成語故事的收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出示“無眼睛的龍”的圖畫)師:小朋友們仔細看圖,你發現了什么?哪位小朋友能給它加上眼睛?(生畫)加了眼睛的龍給你什么感覺?(生談感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畫龍點睛》。(板書課題:畫龍點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①師:這篇課文寫得非常有意思,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來學一學呢?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或采用問與猜等方式,把課文讀通順。 ②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互相正音。 ③請五個小朋友分自然段進行朗讀。其他同學仔細聽,聽聽他們是不是讀正確、讀通順了?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不夠好?(師生共同進行評價) ④評價后再請五個小朋友讀文。 ⑤全班齊讀全文。 ⑥師:通過讀文,哪個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三)鞏固識字,交流方法師:剛才,大家讀課文讀得很好。現在,我要把課文中的“生字朋友”請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還認識不? ①采用游戲形式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②交流識記方法師:小朋友們讀得很正確,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讀音的?提示方法一(或叫減法):籠― =龍(讀音不變);方法二(或叫組詞法):“廟”寺廟的“廟”;方法三(或叫認半邊法):“啦”字讀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