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篇1
課文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1943年在延安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故文章題為“十六年前的回憶”。本文描寫了李大釗同志堅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除開頭以外,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講被捕前;第二部分講被捕;第三部分講在法庭上;第四部分講被害后。
目的要求: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不懂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并初步體會前后照應的寫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重點:自學基礎知識,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前后照應的寫法。
難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名言警句交流:學生介紹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國家是每個人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份。
一、交待目標,激發情感
是的,國家是每個人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份,從古至今,有多少愛國之士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五單元,請同學們自讀導讀,說說導讀告訴我們什么了?(生說再匯報)
本單元我們要完成哪些學習目標呢?請同學們根據課前預習,再快速看看本單元內容自己來說一說。(生自己說再匯報)
本課我們要自學的內容是13課 十六年前的回憶,讀寫例話,前后照應,首尾連貫。請同學們根據本課學習內容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課你的學習目標。(生自說再匯報)教師出示班級學習目標(見上目的要求)指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