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算法多樣化的思考 篇1
前不久,在進行新課程標準實驗教師培訓工作會議上,聽到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小學數學研究員斯苗兒老師所作的報告中,有一位實驗教師在上9加幾的加法中,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算法多樣化安排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教學過程簡述
1、出示例題9+3= 讓學生口答此題,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9+3=12,因為9加1得10,10加2得12,所以9+3=12。
生2:9+3=12,因為9和3組成12,所以9+3=12。
生3:9+3=12,因為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9+3=12。
師:還有其他想法嗎?
生:沉默
師:再想一想,想得仔細一點。
生:還是沉默。
師:你們想一想(邊說邊作掰手指狀)。
生4:我知道了,我們還可以一個一個地數手指。
(在座學生哄堂大笑)
師:對你說得很好,我們是還可以掰手指,這也是一個好方法。
生5:不對,這個方法是幼兒園里教的,我們已經是小學生了,還用這種難為情的。
師:(顯得很不自在)接著問:還有其他算法嗎?
生6:擺小棒,先擺9根,再擺3根,然后數一數,一共有12根。
生7:還可以擺圓片、擺三角形……
師:把這些方法都一一羅列在黑板上,(顯得很自豪)。
二、思考
1、筆者認為這位教師教學中的算法多樣化決不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哪樣,只要學生回答出的算法多就是算法的多樣化,這兩者之間有著質的區別。新課標中的算法多樣化是指在同一層面內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不同。如:本堂課的前幾種算法可以稱作為算法的多樣化,而后面幾種算法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說的是幼兒園小朋友才用的和小學生所用的方法屬于不同層面的,所以稱不上算法的多樣化。本堂課這位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在追求新課標理念下的算法多樣化,但是他的做法只停留在表面上,是為了多樣化才多樣化,并不是新課標所積極倡導的算法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