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使用畫圓、畫橢圓和畫矩形命令。
2、能根據需要畫出符合要求的圓、橢圓和矩形。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創造圖形,感受圖形的美。
二、教學重點
掌握畫圓、畫橢圓和畫矩形的命令,能用命令畫出圖形。
三、教學難點
靈活應用畫圓、畫橢圓和畫矩形的命令畫出創作圖形。
四、教學準備
elogo程序 多媒體教學系統 幻燈片教學課件
五、教學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緊扣教材,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講練結合、演示評價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單操作和難點操作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不同的練習任務,以學生自評來整理所學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六、教學過程 (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使用
教學意圖
創設情境
導入
新課
請學生欣賞畫好的彩色圖形,向學生展示。
欣賞圖形。
電子教室軟件播放圖形。
通過欣賞圖形,激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引出課題。
提問:如果你來畫,你用什么方法畫這些圖形?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可以利用前進命令和重復命令畫出矩形和近似的圓。其實,這里的每個基本圖形是用一條命令畫出來的。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命令?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畫圓、畫橢圓、畫矩形的命令。
出示課題并板書課題:畫圓、橢圓、矩形
畫圓、橢圓和矩形導學設計
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導學案
教學目標:
(1)會判斷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理解直線與橢圓相交所得的弦長公式;
(2)通過求弦長具體實例,發現求弦長的一般規律,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
(3)通過幾何關系與代數運算的不斷轉化,感悟解析幾何基本思想,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直線與橢圓的弦長公式探究
教學難點:從特殊到一般規律的發現,“數”和“形”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學過程:
教師:直線與圓有哪些位置關系?如何判斷?
學生: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及其判定:
幾何方法: 相離、 相切、 相交.
代數方法:方程組 無解相離、有唯一解相切、有兩組解相交.
教師:由于圓的特殊性,幾何方法顯得簡單,而代數方法具有一般性.自然引出下面問題.類比直線和圓,直線與橢圓有哪些位置關系?
(板書: : ,e: )
學生:直線與橢圓有三種位置關系:相離、相切、相交.或直線與橢圓的公共點個數可能是零個、一個、兩個.
教師:當直線與橢圓沒有公共點時,稱直線與橢圓相離;當有一個公共點時,稱直線與橢圓相切,這條直線叫橢圓的一條切線;當直線與橢圓有兩個公共點時,稱直線與橢圓相交.(板書:相離、相切、相交)
板書課題:直線橢圓位置關系
教師:請大家研究下面問題如何解決
判斷出直線 與橢圓e: 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
學生1:畫圖,直線與y的交點(0, 1)在橢圓內部,所以直線與橢圓相交.
學生2:由(板書) ,得 ,
,直線與橢圓相交.
教師:(學生思考解答時,教師畫出橢圓)學生1的方法簡捷明了,使得我們對問題有了直觀的認識,為什么多數同學沒有這樣解答呢?從“數形結合”是思考問題的首選。
這是橢圓(數學)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橢圓,比較圓與橢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準備:
1.塑料和紙圓(便于折疊用)、橢圓片,每個幼兒各一片,圓的半徑與橢圓的短半軸相等,紙的和塑料的圓與橢圓一樣大。
2.細鐵環1個。
3.黑板上畫一個圓(與細鐵環直徑相等),一個橢圓,并分別標上圓心和橢圓的中心。
活動與指導:
1.出示細鐵環,讓幼兒說出它是什么樣的圖形,接著引導幼兒看黑板上的圓,使鐵環與圓重合,使幼兒明白這兩個圓一樣大。啟發幼兒觀察圓心,畫幾條半徑,用小棒量半徑給幼兒看,讓幼兒懂得一個圓的每一條半徑都是一樣長的。
橢圓工具和曲線工具的使用教學反思
上課班級:三(5) 三(4)
學習內容:橢圓工具和曲線工具的使用
反思:說來慚愧,今天上課前我沒有進行認真的備課。只是大概看了一下學習內容,就這么“大膽”的走進了課堂,面對孩子們求知的眼睛,我有些慚愧,可是還是在給自己找借口——最近太忙了、太累了。。。。
成人的第一課——擯棄一切借口,這是今天我給自己的約定,任何事情都沒有我面對孩子們求知的眼睛來得重要。
上節課,學生已初步認識了橢圓和曲線工具,并用此工具畫了氣球,這節課,為了幫學生加強這兩種工具的使用,我給學生出了幾個繪畫題目:氣球、太陽、荷葉。孩子們很有興趣的進行了繪畫的創作,三(5)班同學在這方面發揮的非常不錯,整體表現較好,但課堂氣氛不如三(4)班,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沒有三(4)班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為什么沒有人愿意去說去表達呢,其一是我的問題設計不好,還有呢,有待觀察發現。
橢圓的定義(通用2篇)
橢圓的定義 篇1
(第1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1、掌握橢圓的定義,橢圓標準方程的兩種形式及其推導過程。
2、通過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提高運用坐標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探索科學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橢圓定義及橢圓標準方程的兩種形式。
教學難點:橢圓標準方程的建立和推導。
教學過程:
情景設置:
教師:我們這節課講的是橢圓及其標準方程,哪位同學能說出幾個橢圓在實際生活及自然界的例子?
教師: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而且要學會用我們的知識去分析和研究我們觀察到的東西。
探索研究:
教師:橢圓在生活中這么普遍,那么哪位同學會畫橢圓嗎?(找學生回答)
教師演示橢圓的畫法。
教師:哪位同學能用數學語言定義一下橢圓(找學生回答)
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① 平面內 ②兩個定點 ③常數大于兩定點間距離
教師:我們現在知道什么是橢圓了,可是我們數學要研究一個曲線這還遠遠不夠吧?首先要求出這個曲線的方程,然后通過方程研究曲線的性質。
教師:那么橢圓的方程怎么求呢?求曲線方程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同學回答,教師小結)
a2
x2
b2
y2
+
= 1 (a>b>0)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由教師主筆完成焦點在x軸上的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推導完成后,繼續引導學生探索焦點在y軸上的橢圓的標準方程。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教案(通用2篇)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掌握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能正確推導橢圓的標準方程.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類比、分類討論、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橢圓的定義和橢圓的標準方程.
教學難點: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
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即教師通過問題誘導→啟發討論→探索結果,引導學生直觀觀察→歸納抽象→總結規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夠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和自制教具:繪圖板、圖釘、細繩.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出課題
問題:XX年10月12日上午9時,“神州六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實現多人多天飛行,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請問:“神州六號”飛船的運行軌道是什么?多媒體展示“神州六號”運行軌道圖片.
(二)啟發誘導,推陳出新
復習舊知識:圓的定義是什么?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形式?
提出新問題:橢圓是怎么畫出來的?橢圓的定義是什么?它的標準方程又是什么形式?
引出課題:橢圓及其標準方程
(三)小組合作,形成概念
動畫演示橢圓形成過程.
提問:點m運動時,f1、f2移動了嗎?點m按照什么條件運動形成的軌跡是橢圓?
下面請同學們在繪圖板上作圖,思考繪圖板上提出的問題:
1.在作圖時,視筆尖為動點,兩個圖釘為定點,動點到兩定點距離之和符合什么條件?其軌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