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卷十
〔二七〕“郡試”,姚本作“郡尉試 ”,范曄后漢書耿弇傳同。聚珍本作“都尉試”。范書李賢注引漢官儀云:“歲終郡試之時,講武勒兵,因以校獵,簡其材力也。”
〔二八〕“肄馳射”,此句原無,姚本、聚珍本有,御覽卷三八九引亦有,今據(jù)增補。
〔二九〕“三十六”,姚本同,聚珍本作“四十六”,與范曄后漢書耿弇傳、通鑒卷四一相合。
耿國
耿國,〔一〕字叔憲。〔二〕范曄后漢書卷一九耿國傳李賢注
為大司農(nóng),曉邊事,能論議,數(shù)上便宜事,天子器之。〔三〕聚珍本
〔一〕 “耿國”,耿弇弟,范曄后漢書卷一九有傳。又見汪文臺輯司馬彪續(xù)漢書卷二。
〔二〕 “字叔憲”,范曄后漢書耿國傳云:“國字叔慮。”李賢注云:“東觀記‘慮’作 ‘憲’。”此條即據(jù)此輯錄。“憲”,初學記卷一二、御覽卷二三二引司馬彪續(xù)漢書皆作“慮”。
〔三〕 “天子器之”,此條不知聚珍本輯自何書。初學記卷一二、御覽卷二三二引司馬彪續(xù)漢書皆有此條文字,字句全同。按御覽卷二三二先引東觀漢記劉據(jù)事,下文即云:“又曰:高詡字季回,… …又曰:羊融字子優(yōu),……”其下又引續(xù)漢書李固事,然后以“又曰”形式引征四條續(xù)漢書文字,耿國為大司農(nóng)事即為其中的一條。疑聚珍本輯者閱讀御覽時,忽略了夾置在“又曰”中的“續(xù)漢書”三字,誤把耿國為大司農(nóng)一條系于東觀漢記。
耿秉
耿秉與竇固出白山擊車師,〔一〕后王安得震怖,從數(shù)百騎走出門,脫帽抱馬足乞降。〔二〕書鈔卷一二七
耿秉為征西將軍,鎮(zhèn)撫單于以下。〔三〕及薨,賜朱棺玉衣。〔
四〕南單于舉國發(fā)哀,〔五〕犁面流血。〔六〕御覽卷三六五
耿秉性勇壯,而簡易于事軍,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結(jié)營部。然遠斥候,明要誓,有警,軍陣立成,士卒皆樂為死。〔七〕御覽卷二七九
〔一〕 “耿秉”,耿國之子,字伯初,范曄后漢書卷一九有傳。又見汪文臺輯司馬彪續(xù)漢書卷二、華嶠后漢書卷一。袁宏后漢紀卷一三亦略載其事。
〔二〕 “脫帽抱馬足乞降”,此句范曄后漢書耿秉傳李賢注引作“
脫帽趨抱馬□”。此條姚本、聚珍本皆未輯錄。
〔三〕 “鎮(zhèn)撫單于以下”,此句下聚珍本有“擊匈奴,封美陽侯”二句。姚本亦有此二句,聚珍本即據(jù)姚 本補綴。此二句不知輯自何書。范曄后漢書耿秉傳云:“章和二年,復拜征西將軍,副車騎將軍竇憲擊北匈奴,大破之。事并見憲傳。封秉義陽侯,食邑三千戶。”
〔四〕 “賜朱棺玉衣”,此句原無,聚珍本有,書鈔卷九二、御覽卷五五一皆引,今據(jù)增補。
〔五〕 “南單于舉國發(fā)哀”,“哀 ”字御覽卷三七五引同,聚珍本作“喪”,御覽卷二三九引亦作“喪”。御覽卷二七九引云:“匈奴聞秉死,舉國號哭。”
〔六〕 “犁”,聚珍本作“剺”。按二字古通。剺,割也。“面”,聚珍本作“而”,誤。
〔七〕 “士卒皆樂為死”,此條書鈔卷一一五、御覽卷四三四亦引,字句微異。依敘事先后,此條當置于上條“及薨”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