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四 列傳二百九十一
集,字秋室,浙江錢塘人。乾隆三十一年進(jìn)士。工畫士女,時稱曰“余美人”,廷試,當(dāng)?shù)么罂,因此抑之。尋充四庫全書纂修,薦授翰林院編修,累擢侍讀。所作風(fēng)神靜朗,無畫史氣,為世所重,比諸仇、唐遺跡。
琦,字伯蘊(yùn),號七薌,先世為西域人,壽春鎮(zhèn)總兵光宗孫,因家江南,居華亭。琦通敏多能,工詩詞。嘉、道后畫人物,琦號最工。出入李公麟、趙孟頫、唐寅及近代陳洪綬諸家;ú萏m竹小品,迥出塵表,有惲格遺意。
丹旭,字子苕,號曉樓,浙江烏程人。工寫真,如鏡取影,無不曲肖。所作士女,娟秀有神,景物布置皆瀟灑,近世無出其右者。
釋道濟(jì),字石濤,明楚藩裔,自號清湘老人。題畫自署或曰大滌子,或曰苦瓜和尚,或曰瞎尊者,無定稱。國變后為僧,畫筆縱恣,脫盡窠臼,而實(shí)與古人相合。晚游江、淮,人爭重之。著論畫一卷,詞議玄妙。與髡殘齊名,號“二石”。
髡殘,字石溪,湖南武陵人。幼孤,自翦發(fā)投龍三三家菴。遍游名山,后至江寧,住牛首,為堂頭和尚。畫山水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引人入勝。道濟(jì)排奡縱橫,以奔放勝;髡殘沉著痛快,以謹(jǐn)嚴(yán)勝;皆獨(dú)絕。
朱耷,字雪個,江西人,亦明宗室。崇禎甲申后,號八大山人,嘗為僧。其書畫題款“八大”二字每聯(lián)綴,“山人”二字亦然,類“哭”類“笑”,意蓋有在。畫簡略蒼勁,生動盡致,山水精密者尤妙絕,不概見。慷慨嘯歌,世以狂目之。
弘仁,字漸江,安徽休寧人,姓江,字亦奇。明諸生,亦甲申后為僧。工詩古文,畫師倪瓚,新安畫家皆宗之。然弘仁所作層崖陡壑,偉俊沈厚,非若世之以疏竹枯株摹擬高士者比。歿后,墓上種梅數(shù)百本,因稱梅花古衲云。
自道濟(jì)以下,皆明之遺民,隱於僧,而以畫著。其后畫僧,上睿、明中、達(dá)受最有名。
上睿,字目存,吳人。嘗從王翚游,得其指授。
明中,字大恒,浙江桐鄉(xiāng)人。晚主杭州南屏凈慈。高宗南巡,賜紫衣。山水得元人法。
達(dá)受,字六舟,浙江海寧人。故名家子。耽翰墨,書得徐渭、陳道復(fù)縱逸之致。善別古器。精摹搨,或點(diǎn)綴折枝於其間,多古趣。阮元呼曰“金石僧”。
王翚,字石谷,號耕煙,江南常熟人。太倉王鑒游虞山,見其畫,大驚異,索見,時年甫冠。載歸,謁王時敏,館之西田。盡出唐以后名跡,俾坐臥其中,時敏復(fù)挈之游江南北,盡得觀收藏家秘本。如是垂二十年,學(xué)遂成。康熙中詔徵,以布衣供奉內(nèi)廷。繪南巡圖,集海內(nèi)能手,逡巡莫敢下筆,翚口講指授,咫尺千里,令眾分繪而總其成。圖成,圣祖稱善,欲授官,固辭,厚賜歸。公卿祖餞,賦詩贈行。翚天性孝友,篤於風(fēng)義,時敏、鑒既歿,歲時猶省其墓。康熙五十六年,卒,年八十六。翚論畫曰:“以元人筆墨,運(yùn)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
氣韻,乃為大成。”稱之者曰:“古今筆墨之齟齬不相入者,翚羅而置之筆端,融冶以出。畫有南、北宗,至翚而合!
吳歷,又名子歷,字漁山,號墨井道人,亦常熟人。學(xué)畫於王時敏,心思獨(dú)運(yùn),氣韻厚重沈郁,迥不猶人。晚年棄家從天主教,曾再游歐羅巴。作畫每用西洋法,云氣綿渺凌虛,迥異平時?滴跷迨吣,卒,年八十七。當(dāng)時或言其浮海不歸,后於上海南郭得其墓碣,題曰“天學(xué)修士”云。翚初與友善,后絕交。王原祁論畫。右歷而左翚,曰:“邇時畫手,惟吳漁山而已。”世以時敏、鑒、翚、原祁、歷及惲格,并稱為六大家。同縣又有楊晉、黃鼎。
晉,字子鶴。翚弟子,山水清秀,尤以畫牛名。翚作圖,凡有人物與轎駝馬牛羊,皆命晉寫之。從翚繪南巡圖,因摹內(nèi)府名跡進(jìn)御。
鼎,字尊古。學(xué)於王原祁,而私淑翚,得其意。臨摹古人輒逼真,尤擅元王蒙法。遍游名山,號獨(dú)往客。論者謂翚看盡古今名畫,下筆具有淵源;鼎看盡九州山水,下筆具有生氣。?退螤渭,梁、宋間其跡獨(d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