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世本王侯大夫譜》二卷
《世本》二卷(劉向撰。)
《世本》四卷(宋衷撰。)
《漢氏帝王譜》三卷(梁有《宋譜》四卷,劉湛《百家譜》二卷,亡。)
《齊帝譜屬》十卷
《百家集譜》十卷(王儉撰。梁有王逡之《續儉百家譜》四卷,《南族譜》二卷,《百家譜拾遺》一卷,又有《齊、梁帝譜》四卷,《梁帝譜》十三卷,亡。)
《百家譜》三十卷(王僧孺撰。)
《百家譜集鈔》十五卷(王僧孺撰。)
《百家譜》二十卷(賈執撰。)
《百家譜》十五卷(傅昭撰。)
《百家譜世統》十卷
《百家譜鈔》五卷
《姓氏英賢譜》一百卷(賈執撰。案:梁有《王司空新集諸州譜》十一卷,又別有《諸姓譜》一百一十六卷,《益州譜》四十卷,《關東、關北譜》三十三卷,《梁武帝總集境內十八州譜》六百九十卷,亡。)
《后魏辯宗錄》二卷(元暉業撰。)
《后魏皇帝宗族譜》四卷
《魏孝文列姓族牒》一卷
《后齊宗譜》一卷
《益州譜》三十卷
《冀州姓族譜》二卷
《洪州諸姓譜》九卷
《吉州諸姓譜》八卷
《江州諸姓譜》十一卷
《諸州雜譜》八卷
《袁州諸姓譜》八卷
《揚州譜鈔》五卷
《京兆韋氏譜》二卷
《謝氏譜》一十卷
《楊氏血脈譜》二卷
《楊氏家譜狀并墓記》一卷
《楊氏枝分譜》一卷
《楊氏譜》一卷
《北地傅氏譜》一卷
《蘇氏譜》一卷
《述系傳》一卷(姚最撰。)
《氏族要狀》十五卷
《姓苑》一卷(何氏撰。)
《復姓苑》一卷
《齊永元中表簿》五卷
《竹譜》一卷
《錢譜》一卷(顧烜撰。)
《錢圖》一卷
右四十一部,三百六十卷。(通計亡書,合五十三部,一千二百八十卷。)
氏姓之書,其所由來遠矣。《書》稱"別生分類"。《傳》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則亦史之職也。秦兼天下,刬除舊跡,公侯子孫,失其本系。漢初,得《世本》,敘黃帝已來祖世所出。而漢又有《帝王年譜》,后漢有《鄧氏官譜》。晉世,摯虞作《族姓昭穆記》十卷,齊、梁之間,其書轉廣。后魏遷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則諸國之從魏者;九十二姓,世為部落大人者,并為河南洛陽人。其中國士人,則第其門閥,有四海大姓、郡姓、州姓、縣姓。及周太祖入關,諸姓子孫有功者,并令為其宗長,仍撰譜錄,紀其所承。又以關內諸州,為其本望。其《鄧氏官譜》及《族姓昭穆記》,晉亂已亡。自余亦多遺失。今錄其見存者,以為譜系篇。
《七略別錄》二十卷(劉向撰。)
《七略》七卷(劉歆撰。)
《晉中經》十四卷(荀勖撰。)
《晉義熙已來新集目錄》三卷
《宋元徽元年四部書目錄》四卷(王儉撰。)
《今書七志》七十卷(王儉撰。)
《梁天監六年四部書目錄》四卷(殷鈞撰。)
《梁東宮四部目錄》四卷(劉遵撰。)
《梁文德殿四部目錄》四卷(劉孝標撰。)
《七錄》十二卷(阮孝緒撰。)
《魏闕書目錄》一卷
《陳秘閣圖書法書目錄》一卷
《陳天嘉六年壽安殿四部目錄》四卷
《陳德教殿四部目錄》四卷
《陳承香殿五經史記目錄》二卷
《開皇四年四部目錄》四卷
《開皇八年四部書目錄》四卷
《香廚四部目錄》四卷
《隋大業正御書目錄》九卷
《法書目錄》六卷
《雜儀注目錄》四卷
《雜撰文章家集敘》十卷(荀勖撰。)
《文章志》四卷(摯虞撰。)
《續文章志》二卷(傅亮撰。)
《晉江左文章志》三卷(宋明帝撰。)
《宋世文章志》二卷(沈約撰。)
《書品》二卷
《名手畫錄》一卷
《正流論》一卷
右三十部,二百一十四卷。
古者史官既司典籍,蓋有目錄,以為綱紀,體制堙滅,不可復知。孔子刪書,別為之序,各陳作者所由。韓、毛二《詩》,亦皆相類。漢時劉向《別錄》、劉歆《七略》,剖析條流,各有其部,推尋事跡,疑則古之制也。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別,但記書名而已。博覽之士,疾其渾漫,故王儉作《七志》,阮孝緒作《七錄》,并皆別行。大體雖準向、歆,而遠不逮矣。其先代目錄,亦多散亡。今總其見存,編為簿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