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律疏表〔一〕
刑靡定法,律無正條,徽纆妄施,手足安措!
靡,無也。易坎卦,係用徽纆,寘于叢棘。釋音,劉子玄云,三股曰徽,兩股曰纆,皆索名,所以禁囚。今言妄施者,刑罰不中也。論語曰,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自「仍慮」以下至此,皆言唐興之初,慮恐用刑無一定之律,吏無所遵守,以致刑罰不中,所以命群臣定律也。
乃制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無忌,司空、上柱國、英國公勣,
李勣,字懋功,曹州離孤人。本姓徐,武德二年從李密歸朝,唐高祖喜曰,勣,純臣。詔受(按:當作授)黎州總管,封英國公,賜姓,附宗正屬籍。
尚書左僕射兼太子少師、監修國史、上柱國、燕國公志寧,
于志寧,字仲謐,京兆高陵人。太宗曰,今太子幼,卿當輔以正道。太子承乾數有過惡,志寧欲救止之,上諫苑以諷。帝見大悅,賜金十斤、絹三百疋。凡格、式、律、令、禮典,皆與論譔,賞賜鉅萬。
尚書右僕射、監修國史、上柱國、開國公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通直散騎常侍褚亮之子。博涉文史,工隸楷。
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令、監修國史、上騎都尉柳奭,
柳奭,字子邵,蒲州人。以父隋時使高麗卒焉,奭往迎喪,號踴盡喪(按:當作哀),為夷人所慕。
銀青光祿大夫、守刑部尚書、上輕車都尉唐臨,
唐臨,字本德,京兆長安人。遷侍御史,俄持節披(按:當作按)獄交州,出冤繫三千人,累遷大理卿。高宗常錄囚,臨軒對無不盡,帝喜曰,為國之要在用法,刻則民殘,寬則失其有罪,惟是折中,以稱朕意。永徽元年,拜御史大夫。蕭齡之常任廣州都督,受賕當死,詔群臣議,請論如法,詔戮於朝堂。臨建言,群臣不知天子所以議之之意。在律八議,王族戮於隱,議親也;刑不上大夫,議貴也。今齡之貪贓狼扈,死有餘咎。陛下以異於他囚,故議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帝舜所以用刑者,不可為後世法。帝然之。齡之,齊高帝五世孫,由是免死。
太中大夫、守大理卿、輕車都尉段寶玄,太中大夫、守黃門侍郎、護軍、潁川縣開國公韓瑗,
韓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與定律令,建言:周律其屬二(按:當作三)千,秦、漢後約為五百。依古則繁,請崇寬簡,以示惟新。於是採開皇律宜於時者定之。終刑部尚書。瑗少負節行,博學曉吏事。
太中大夫、守中書侍郎、監修國史、驍騎尉來濟,
來濟,揚州江都人。篤志為文章,善議論,曉暢時務,後至公輔。
朝議大夫、守中書侍郎辛茂將,朝議大夫、守尚書右丞、輕騎都尉劉燕客,朝請大夫、使持節潁州諸軍事、守潁州刺史、輕車都尉裴弘獻,朝議大夫、守御史中丞、上柱國賈敏行,朝議郎、守刑部郎中、輕車都尉王懷恪,前雍州盩厔縣令、雲騎尉董雄,朝議郎、行大理丞、護軍路立,承奉郎、守雍州始平縣丞、驍騎尉石士逵,大理評事、雲騎尉曹惠果,儒林郎、守律學博士、飛騎尉司馬銳等,
以上十人無傳。律學博士,魏書曰,衛揭(按:當作覬)奏,刑法國家所重,而私議所輕;獄者人命所懸,而選用者所卑。請置律學博士,相教授。遂施行。律學博士自此始也。
摭金匱之故事,採石室之逸書,
書金縢,納冊於金縢之匱中。環濟要略,御史中丞有石室,以藏秘書。文選魏都賦,金匱石室,藏秘書之所,帝王圖籍於此藏。史記,太史公抽金匱石室之書。書序曰,採摭群言,以立訓傳。
捐彼凝脂,敦茲簡要。
捐,棄也。文選,秦法繁於秋荼,網密於凝脂。敦,篤也。茲,此也。簡,略也。言國家捐棄其繁密之刑,而敦此簡略之法也。
網羅訓誥,研覈丘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