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四十六
文選考異
注“莊子曰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袁本作“張樂已見上文周易曰時乘六龍以御天”十六字,是也。茶陵本誤與此同。
注“維十月五祀”:茶陵本“月 ”作“有”,是也。袁本亦誤“
月”。
注“明則有禮樂”: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案:此尤校補也。
注“尚書璇璣玉鈐曰”:案:“ 玉”字不當(dāng)有。各本皆衍。
注“制作六經(jīng)洪業(yè)”:陳云下脫 “也”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世祖立皇太子長楸”:何校 “楸”改“懋”,陳同。各本皆誤。
跨掩昌姬:袁本、茶陵本“掩” 作“蹍”。案:善注無明文可考,二本不著校語,或同五臣作“蹍”,但必當(dāng)有音,今蓋注不全也。二本“蹍 ”下有“女展”。
注“帝王子弟”:案:“帝”上當(dāng)有“高”字。各本皆脫。
注“秦后太子來仕”:何校云“ 太”字衍,陳同。各本皆衍。
注“王仕于晉也”:何校“王” 改“來”,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注“若稽古帝堯”:案:“若” 上當(dāng)有“粵”字。各本皆誤。
注“譙周考史曰”:陳云“考史 ”當(dāng)作“古史考”,是也。各本皆誤。
注“薖饑意”: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案:此尤校添也。
注“后漢賈琮為冀州刺史車垂赤帷而行及至州自言曰”:袁本作“范曄后漢書曰賈琮為冀州刺史琮之部升車言曰”,是也。茶陵本并入五臣,與此同,皆非。
注“何反垂帷裳”:袁本“何” 下有“有”字,是也。茶陵本與此同,非。
注“為嫖姚校尉”:案:此有誤也。正文作“彯搖”,與注不相應(yīng)。考史記作“剽姚” ,漢書作“票姚”,服虔音“飄搖”,師古曰“荀悅漢紀(jì)作票鷂”,字皆不作“嫖”。疑此注善引漢書自作“ 票姚”,其下或并引服音,且有“彯搖”與“票姚”異同之注而不全。
注“丁白為武猛校尉”:何校“ 白”改“原”,陳同,是也。各本皆誤。范蔚宗書何進(jìn)傳有,其證矣。
注“百姓皆安”:袁本、茶陵本皆作“遂”,是也。
注“杜氏幽求子曰”下至“有竹馬之歡”: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二字。案:二本因善同五臣而節(jié)去也,有者是。
注“東越侮食”:袁本“侮”作 “海”。案:“海”字當(dāng)是也。詳注意,上句當(dāng)云“古本作海食”,而引此以解之。其上作“晦”,下作“侮 ”,不相應(yīng),皆偽字,唯袁此一字未誤也。至于“侮食 ”,在“古本”之上已解訖矣。茶陵本作“侮”,誤與此同。今本周書亦作“侮食”,又非善所見。困學(xué)紀(jì)聞譏元長用之,皆就今本文選、今本周書而言,似未深得其理。
注“蓋聞天子之收夷狄也”:袁本、茶陵本“收”作“牧”,是也。
匭牘相尋:陳云據(jù)注“牘”當(dāng)作 “櫝”。案:各本所見皆誤。
注“禮記逸禮曰”:袁本無下“ 禮”字,茶陵本有。案:此似當(dāng)作“逸禮記曰”。各本皆誤。
注“孔子丘述三五之法”:案: “子”字不當(dāng)有,各本皆衍。
注“譽猶豫古字通”:案:“猶 ”當(dāng)作“與”。各本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