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三
濩”下皆音護(hù),即五臣音耳。凡諸家用字,互有不同,其一家之中而復(fù)歧異,即恐有誤,余不悉出,準(zhǔn)此例求之。
注“尚書曰聲教訖于四!保涸敬司抛肿鳌奥暯桃岩姈|都賦”,是也。茶陵本復(fù)出,非。
注“先期謂期日”:袁本、茶陵本無“謂期”二字,是也。
注“囿謂集禽獸于靈囿之中” 案:“謂”上“囿”字不當(dāng)有,各本皆衍。
注“毛詩曰王在靈囿”:袁本此七字作“靈囿已見上文”,是也。茶陵本復(fù)出,非。
注“禮曰告?zhèn)溆谕酢保喊福骸岸Y ”上當(dāng)有“周”字,各本皆脫。此所引小宗伯職文也。
迄上林結(jié)徒營:袁本、茶陵本“ 迄”下有“于”字。“徒”下有“為”字。茶陵校語云,善無“于”字“為”字。袁無校語,何云匡謬正俗作 “迄于上林結(jié)徒為營”。今案:依文義,善亦當(dāng)有,或但所見傳寫脫耳。
注“一作敘”:袁本無此三字,正文作“敘”。茶陵本作“五臣作敘”四字。案:此校語之誤存者也。
注“孟子曰”下至“曰詭遇”:袁本此二十二字,作“詭遇已見東都賦”,是也。茶陵本復(fù)出,非。
注“左傳曰享以訓(xùn)躬儉”:袁本此八字作“訓(xùn)儉已見上文也”,是也。茶陵本復(fù)出,非。
注“一作瑣”:袁本無此三字。茶陵本作“綜作璅”。正文皆作“瑣”。案:此校語之誤存者也。
注“言鄙陋不足說也”:袁本、茶陵本無“陋”字,是也。
注“詩曰”:袁本“詩”作“善 ”。茶陵本“詩”上有“善曰”二字。案:似茶陵是也。
注“成王有岐陽之搜”:何校去 “王”字,是也。各本皆衍。
注“臬射埻的也”:袁本、茶陵本“也”下有“臬牛列切埻之尹切”八字,是也。
注“駘騎傳炬出宮”:案:“駘 ”當(dāng)作“騶”,各本皆誤。所引禮儀志文也。
注“側(cè)角”又注“其筆”:袁本作“斫側(cè)略切獝其出切”八字,在注末,是也。茶陵本無,非。此去注末善音,存正文下,五臣音與茶陵同而誤。
注“紆!庇肿ⅰ耙啤保涸咀 “蜲紆危切蛇音移”七字,在注末,是也。茶陵本無,非。此移善音于正文下,與茶陵正文下五臣音不同而亦誤。
注“蒲葛”:袁本作“扶葛切” 三字,在注末,是也。茶陵本與此同,非。
殘夔魖與罔像:袁本、茶陵本“ 像”作“象”。案:“象”是也,注正是“象”字。
注“巨宜”:袁本、茶陵本作“ 鬾巨宜切”四字,在注中“魊鬼也”下,是也。
注“域”:袁本作“音域”二字,在注末是也。茶陵本與此同,非。
注“有桃樹下”:茶陵本“樹” 下有“二人于樹”四字,是也。袁本亦脫。
注“子侯”:袁本作“善曰陬音子侯切”七字。茶陵本作“善曰陬子侯切”六字,在注末。案:茶陵是也。
注“至于岱宗柴”:袁本、茶陵本無“柴”字。
注“謀恒寒若”:袁本、茶陵本 “謀”作“急”,是也。
注“他杜”:袁本、茶陵本作“ 他杜切”三字,在注末,是也。
注“豐年多稌”:案:“多”下當(dāng)有“黍多”二字。各本皆脫。
注“春扈頒鶞”:袁本、茶陵本 “頒”作“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