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五 老氏
古之為善士章第十五
甘叔懷說:"先生舊常謂老子也見得此個道理,只是怕與事物交涉,故其言有曰:'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若容。'"廣因以質於先生。曰:"老子說話大抵如此。只是欲得退步占奸,不要與事物接。如'治人事天莫若嗇',迫之而后動,不得已而后起,皆是這樣意思。故為其學者多流於術數,如申韓之徒皆是也。其后兵家亦祖其說,如陰符經之類是也。他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據他所謂無事者,乃是大奇耳。故后來如宋齊丘遂欲以無事竊人之國。如今道家者流,又卻都不理會得他意思。"〔廣〕
將欲噏之章第三十六
問老氏柔能勝剛,弱能勝強之說。曰:"它便揀便宜底先占了。若這下,則剛柔寬猛各有用時。"〔德明〕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郭德元問:"老子云:'夫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孔子又卻問禮於他,不知何故?"曰:"他曉得禮之曲折,只是他說這是個無緊要底物事,不將為事。某初間疑有兩個老聃,橫渠亦意其如此。今看來不是如此。他曾為柱下史,故禮自是理會得,所以與孔子說得如此好。只是他又說這個物事不用得亦可,一似圣人用禮時反若多事,所以如此說。禮運中'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等語,便自有這個意思。"〔文蔚〕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一
問"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曰:"老子說話都是這樣意思。緣他看得天下事變熟了,都於反處做起。且如人剛強咆哮跳躑之不已,其勢必有時而屈。故他只務為弱。人才弱時,卻蓄得那精剛完全;及其發也,自然不可當。故張文潛說老子惟靜故能知變,然其勢必至於忍心無情,視天下之人皆如土偶爾。其心都冷冰冰地了,便是殺人也不恤,故其流多入於變詐刑名。太史公將他與申韓同傳,非是強安排,其源流實是如此。"〔廣〕
易不言有無。老子言"有生於無",便不是。〔閎祖〕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一便生二,二便生四。老子卻說"二生三",便是不理會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不合說一個生一個。〔方〕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多藏必厚亡,老子也是說得好。〔義剛〕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車"是一句,謂以走馬載糞車也。頃在江西見有所謂"糞車"者,方曉此語。今本無"車"字,不知先生所見何本。〔僩〕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老子言:"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他底意思,只要收斂,不要放出。〔友仁〕
儉德極好。凡事儉則鮮失。老子言:"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被它說得曲盡。早服者,言能嗇則不遠而復,便在此也。重積德者,言先已有所積,復養以嗇,是又加積之也。如修養者,此身未有所損失,而又加以嗇養,是謂早服而重積。若待其已損而后養,則養之方足以補其所損,不得謂之重積矣。所以貴早服。早服者,早覺未損而嗇之也。如某此身已衰耗,如破屋相似,東扶西倒,雖欲修養,亦何能有益耶!今年得季通書說,近來深曉養生之理,盡得其法。只是城郭不完,無所施其功也。看來是如此。〔僩〕
老子:"治人事天莫如嗇。"嗇,養也。先生曰:"嗇,只是吝嗇之'嗇'。它說話只要少用些子。"舉此一段,至"莫知其極。"〔河〕
◎莊子書
△內篇養生第三
"'因者,君之綱。'道家之說最要這因。萬件事,且因來做。"因舉史記老子傳贊云云:"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窮。"曰:"虛無是體,與'因應'字當為一句。蓋因應是用因而應之之義云爾。"〔植〕
因論"庖丁解牛"一段,至"恢恢乎其有馀刃",曰:"理之得名以此。目中所見無全牛,熟。"〔僩〕
外篇天地第十二
"莊子云:'各有儀則之謂性。'此謂'各有儀則',如'有物有則',比之諸家差善。董仲舒云:'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性本自成,於教化下一'成'字,極害理。"〔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