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論語二十
"裘,乃純用獸皮,而加里衣,如今之貂裘。"或問狐白裘。曰:"是集眾狐為之。"〔植〕
第七節(謹齋事。)
"明衣"即是個布衫。"長一身有半",欲蔽足爾。又曰:"即浴衣也。見玉藻注。"〔植〕
問:"'"變食",謂不飲酒,不茹葷。'而今之致齋者有酒,何也?"曰:"飲酒非也。但禮中亦有'飲不至醉'之說。"〔廣〕
問"齋必變食"。曰:"葷,是不食五辛。"〔〈螢,中"蟲改田"〉〕
第八節(飲食之制。)
一言一語,一動一作,一坐一立,一飲一食,都有是非。是底便是天理,非底便是人欲。如孔子"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多食",無非天理。如口腹之人,不時也食,不正也食,失飪也食,便都是人欲,便都是逆天理。如只吃得許多物事,如不當吃,才去貪吃不住,都是逆天理。看道理只管進,只管細,便好。只管見上面,只管有一重,方好。如一物相似,剝一重,又剝一重;又有一重,又剝一重;剝到四五重,剝得許多皮殼都盡,方見真實底。今人不是不理會道理,只是不肯子細,只守著自底便了,是是非非,一向都沒分別。如诐淫邪遁之辭,也不消得辨;便說道是他自陷,自蔽,自如此,且恁地和同過,也不妨。〔賀孫〕
問:"'割不正不食',與'席不正不坐',此是圣人之心純正,故日用間才有不正處,便與心不相合,心亦不安。"曰:"圣人之心,無毫釐之差。謂如事當恁地做時,便硬要恁地做。且如'不得其醬不食',這一物合用醬而不得其醬,圣人寧可不吃,蓋皆欲得其當然之則故也。"又問:"注云:'精,鑿也。'"曰:'是插教那米白著。'〔燾〕
"不得其醬不食。其"字正緊要。"其醬",如"魚膾芥醬"之類。〔閎祖〕
"不得其醬",如今所謂醬。如禮記內則中有數般醬,隨所用而不同。〔植〕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非特肉也,凡蔬果之類,皆不可勝食氣。〔泳〕
第十節(居鄉。)
問:"'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集注云:'庶其依己而安。'或云,存室神,蓋五祀之屬。子孫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故祖考之精神依於己。若門、行、戶、灶之屬,吾身朝夕之所出處,則鬼神亦必依己而存。"曰:"然。一家之主,則一家之鬼神屬焉;諸侯守一國,則一國鬼神屬焉;天子有天下,則天下鬼神屬焉。看來為天子者,這一個神明是多少大,如何有些子差忒得!若縱欲無度,天上許多星辰,地下許多山川,如何不變怪!"蔡云:"子陵足加帝腹,便見客星侵帝座。"曰:"'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紂未做不好時,便與天相配,是甚細事!"〔賀孫〕
第十一節(與人交之誠意。)
蘇實問"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曰:"古人重此禮,遣使者問人於他邦,則主人拜而送之,從背脊后拜。"潘子善因言:"浙中若納婦嫁娶盛禮時,遣人入傳語婚姻之家,亦拜送之。至反命,則不拜也。"〔植〕
問:"'康子饋藥,拜而受之。'看此一事,見圣人應接之間,義理發見,極其周密。"曰:"這般所在,卻是龜山看得子細,云:'大夫有賜,拜而受之,禮也;未達不敢嘗,所以慎疾;必告之,直也。直而有禮,故其直不絞。'龜山為人粘泥,故說之較密。"〔賀孫〕
第十二節(事君之禮。)
"君祭先飯"。尋常則主人延客祭,如世俗出生之類。今侍食於君,君祭則臣先自吃飯,若為君嘗食然,不敢當客禮也。膳人取那飲食來,請君祭。〔泳〕
問:"'疾,君視之',方東首。常時首當在那邊?禮記自云寢常當東首矣。平時亦欲受生氣,恐不獨於疾時為然。"曰:"常時多東首,亦有隨意臥時節。如記云:'請席何向,請衽何趾。'這見得有隨意向時節。然多是東首,故玉藻云'居常當戶,寢常東首'也。常寢於北牖下,君問疾,則移南牖下。"〔賀孫〕
問病者居北牖之義。曰:"是就北牖下安床睡。因君來,故遷之南牖下,使以南面視己耳。"〔義剛〕
第十三節(交朋友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