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琥珀》教案(精選13篇)
課文《琥珀》教案 篇1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九課《琥珀》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根據一塊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教學這課時應注意指導學生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學·點撥的方法。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課
揭示課題,提示學生注意課題中兩個字的“王”字旁與“琥珀”的價值有什么聯系,再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琥珀”。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
二、入境,從感性正認識“琥珀”
1、出示教學掛圖,指導學生觀察其顏色、形狀、包裹物等。
2、根據所看到的圖象讓學生想象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三、自學,感知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結合預習要求,畫出文中有關寫琥珀形成、發現及其科學價值的句段。
3、細讀課文,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點撥,深入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
課文中講的這塊琥珀與別的琥珀主要區別在于:它不僅有一個蒼蠅和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這說明蒼蠅和蜘蛛曾經在里面進行過掙扎。這樣的一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根據這塊琥珀的特點,想象了一個生動的故事。
1、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龠@一自然段寫的是實在的事物還是聯想?
、凇案叽蟮乃蓸洹薄ⅰ疤栒盏没馃帷薄ⅰ八芍南阄丁迸c琥珀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2、有感情地朗讀第4—8自然段,思考:
、龠@幾個自然段寫的是實在的事物還是聯想?
、谏n蠅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們起初的掙扎是根據什么想象出來的?
3、默讀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為什么要寫“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沒在泥沙下面?
4、讀第13自然段,思考:“波濤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邊”,與琥珀的發現有什么關系?
上述教學過程體現了情境教學法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琥珀》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想象,具體記敘了琥珀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增加了關于化石的科學知識。文章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接著敘述了琥珀的發現,最后描寫了琥珀的形態,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一、教學目的
1、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繼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啟發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領會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三、課前收集信息
1、到大自然中觀察松樹,注意松脂的特征(形態、顏色等)。
2、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起興趣
同學們,關于琥珀,同學們一定了解了不少知識吧,那么趕快把你們知道的告訴大家吧!
。▽W生互相交流、補充,教師相機點睛,小結。)
。ǘ﹫D片引路,讀文質疑
有這么一塊琥珀,琥珀里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蒼蠅,這兩個小東西怎么一起被永遠封鎖在了這塊琥珀里了?作者作了怎樣的想象?他為什么作出這樣的想象?
一邊讀課文1——12自然段,一邊提出問題。
(學生質疑,解疑,弄清想象的依據。)
學生小結琥珀形成的條件。
。ㄈ└星槔首x,品味語言
作者將琥珀形成的過程寫得精彩生動、有情有趣,找出喜歡的自然段有滋有味地朗讀,我們要進行一場朗讀比賽。
(四)資料再現,想象描述
出示你們找來的琥珀圖片,選擇一幅,想象它是怎么形成的?
(小組交流、匯報)
課文《琥珀》教案 篇3
一、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琥珀嗎?現在我們就欣賞一組琥珀的圖片。<欣賞圖片>
其實我從每一個同學的眼神中就看出你們對它的喜愛,今天老師帶來的是更為奇特的琥珀,你們想看嗎?
。ㄐ蕾p課文圖片)
哪位同學描述一下這塊琥珀的不同!ㄖ该枋觯
面對這塊琥珀你們想知道什么?
1、
2、
3、
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課文將帶我們走進科學世界,解開你們心中的謎團。
二、學習課文
1、請大家自由讀《琥珀》這課文,看課文都講了什么?
。1)自讀課文。
。2)理清課文條理:形成、發現、樣子。
。3)請同學們拿起桌上一張帶圖的紙。這上面畫的就是有關琥珀的形成和發現,不過順序有點兒問題。請同、學們把它的順序標出來,課文怎么敘述就怎么排列,看哪位同學還能標出對應的段落?
2、理解形成和發現的過程。<或者運用vcd光盤>
。1) 讀課文,按課文順序給圖畫排序。
(2) 講解排序。
。3) 簡單分析發現和樣子的段落。
過渡:你愿意親眼看一下嗎?領略大自然的神奇。
3、看形成和發現的動畫。
(1)在看時老師有一個想法:請一位同學給動畫配音,好嗎?
。2)這位同學的配音很精彩,從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這個 動畫也很形象。那么你認為形成這塊琥珀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
(3)討論: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a、小組合作學習。
b、交流匯報。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F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形成這一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最有趣?。
。1)自瀆課文。
(2)交流。
點撥:琥珀的形成是這樣具有戲劇性,難道這個過程是某個人親眼目睹的嗎?
5、科學家推測的依據?
、 海灘上發現,說明地殼變動。
、 圓形圈痕,說明它們掙扎過。
6、這一過程是科學家依據琥珀內兩只小動物
掙扎時留下的圓形圈痕及發現的地理位置,經科學的分析,推測而得來的。這就是這塊琥珀的價值。其實每
塊化石都有它的價值。我們看一個短片,看它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觀看短片《化石的價值》)
三、拓展延伸
看了短片,知識更豐富了,但我們還有一個任務沒有完成呢。請看大屏幕。(教學實錄)我們先聽聽電視上同學是怎么說的,好嗎?
(1)邊聽邊思考。
。2)聽電視上的。
(3)看來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自己,認真觀察,科學分析的素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探尋到地球上更多的未知。我們心中的故事課下進行交流。
課文《琥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2、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理解、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C
AI課件、尺子、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CAI課件出示琥珀的圖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個小動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這塊琥珀里同時存在著兩個小動物,還有掙扎過的痕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
二、學習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CAI課件出示有聲動畫——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學生看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2、看完故事后你覺得這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9自然段,邊讀邊用直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板書:松脂球形成。
3、小組同學討論,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教師巡視幫助。
4、全班匯報交流。學生讀出相關句子,歸納松脂球形成的相關條件。
根據匯報情況板書:
太陽光:暖暖的、火熱、熱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繼續滴
蒼蠅、蜘蛛:巧遇
5、請同學們找找文中有幾處是描寫太陽的?太陽光熱辣辣的,這會對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讀相關句子
。ㄅ馃帷獰崂崩保柟鉄岫鹊淖兓f明天氣很炎熱)
6、課文中哪一句話說蒼蠅、蜘蛛同時巧遇松脂球呢?在這里“剛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讀相關句子
。ㄒ淮蟮嗡芍瑥臉渖系蜗聛,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剛好——說明極少見、非常巧合。)
7、齊讀2—9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個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三、學習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過渡:松脂球的形成我們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應該是古代松樹脂的化石,下面我們繼續來了解一下由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0—12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學生匯報并歸納松脂球成為化石的原因,板書:時間長、被淹沒
指名讀相關句子體會漫長的變化過程:“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過去了!薄坝质菐浊赀^去了,”“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
4、[CAI課件出示動畫——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過程]
。1)我們知道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下面我們就來展開想象,看看整個形成過程是如何變化的?
。2)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過程的CAI課件,激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
(3)小結:琥珀的形成是一種地殼運動、滄海桑田巨變的結果。咱們讀讀這一部分的課文,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過程。
5、全班齊讀10—12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1、小結課文的寫作順序: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黃河象》:先介紹黃河象化石的樣子、特點,再假想黃河象化石形成過程,最后講發掘過程。
《琥珀》:先假想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再講如何被發現,最后介紹這塊琥珀的樣子、特點及其價值。
2、總結全文:作者由蒼蠅和蜘蛛的腿的四周顯出的幾圈黑色的圓環想出它們掙扎的過程,又由這塊琥珀是從海邊撿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沒在海底的經過?梢,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據的。學習了這篇課文,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也要學會抓住內容的要點,考慮周到,有順序地把事情敘述清楚。
板書設計:
20
琥珀————————————
太陽光:暖暖的、火熱、熱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繼續滴
時間長
蒼蠅、蜘蛛:巧遇
被淹沒
松脂球化石————————————————
課文《琥珀》教案 篇5
一、揭示課題:欣賞琥珀圖片,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琥珀)讀準字音。關注字型,看看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猜測一下“琥珀”會是什么?為什么?
2. 老師課前搜集了一些琥珀圖片,想不想一起來看看?(大屏幕出示琥珀圖片)欣賞。
看到這些琥珀,你想說什么?想知道什么?
4.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琥珀》,研究這些大家感興趣的這些話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琥珀常識,研究文章脈絡。
1. 自讀課文,要求:第一,輕聲朗讀,把課文讀通,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同時把你認為比較重要的、難懂的詞語劃下來;第二,再次默讀,邊讀邊思考,琥珀到底是什么?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琥珀有什么價值?
2. 檢查交流:
。1)說說剛才劃了哪些詞語。指名朗讀并理解“颯颯、拂拭、前俯后仰、澎湃、黏稠”等詞語。
A.颯颯:課文中用颯颯形容什么?風吹樹葉颯颯地響,哪是一種怎樣的聲音?
B.拂拭、前俯后仰:邊做動作,邊說說意思。
C.澎湃:課文中用澎湃形容什么?澎湃的波浪是怎樣的?
D.黏稠:填一填:黏稠的( )。
。2)讀了課文,你對琥珀有什么新的了解?琥珀到底是什么?
A.理解“化石”:化石是什么?看到過什么化石嗎?
B.理解“松脂球”:松脂球是什么?
C.出示資料,小結:
琥珀是由遠古時代樹脂演變而成的透明化石,因為它的漂亮,神奇,成為非常珍貴的寶石,其中里而包裹有昆蟲的,尤為珍貴。在我國古代琥珀又叫“江珠”、“頓牟”、“遺玉”等名字。
。3)課文中寫到的這塊琥珀又是怎么樣的呢?文章哪段在寫這塊琥珀的樣子?
A.指名朗讀。
B.說說這是一塊怎樣的琥珀?
C.課件出示這塊琥珀的圖片:用自己的話介紹這塊琥珀的樣子。
。4)這美麗神奇的琥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課文哪些段落寫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A.默讀2-12自然段,用一兩句話說說琥珀的形成過程。
B.小結:松脂球滴落到蜘蛛和蒼蠅上;松脂球被埋在地下;變成了化石。
3. 研究文章脈落:
。1) 琥珀的形成過程是作者親眼看到的嗎?(板書:推測。)什么叫推測?
。2)這篇文章,作者是依據哪些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推測哪些不知道的事情的?
。3)因為我們是從已知的事情去推測未知的事情,所以,按照一般的記敘方法,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們會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4)如果先介紹琥珀的樣子,我們會怎么介紹?
。5)小結出示句子:這塊琥珀里躺著“蒼蠅和蜘蛛”兩個小東西,可以看到這兩個小東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6)讀課文最后一段,比較兩段話在介紹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感受:“仍舊好好地躺著、可以看見……還可以想象、因為”等詞與上文的連接作用。)
。5)說說兩種不同的記敘順序各有什么特點。
課文《琥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發現過程及科學價值等有關知識。
3.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琥珀的形成、被發現過程及科學價值等有關知識。
2.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回顧提問:經過上學期的提問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呢?這一單元,我們將繼續學習關于提問的遷移運用。
2.(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琥珀嗎?你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它嗎?它是怎樣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琥珀。(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琥珀的資料。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ㄒ唬┠x課文,自學生字詞,記錄自己的問題。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疑難點。
1.如果是讀音方面的問題,順勢個別指導。
2.如果發現好的問題,應及時給予肯定,并啟發其他同學。
預設:
。1)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這塊琥珀是什么樣的?
。2)課文按先后順序都寫了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
。ǘz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同桌互相讀,并互相糾正。全班齊讀。
2.理解詞語。(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點撥:重點理解“推測”一詞,可以讓學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確的解釋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義詞“猜測”進行比較。
。ㄈ┬〗M討論,交流問題答案。
1.自由朗讀課文,獨立思考上面提出的問題。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琥珀的發現過程→琥珀的形態)
三、指導書寫
1.師出示會寫字,生根據字的結構進行討論后,全班交流。
2.師范寫:餐、辣、滲。生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引導學生快速默讀全文,回顧課文內容。
2.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解決了大家提出的部分問題,這節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還能發現什么問題。
(1)組內交流,整理問題。先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問題,劃去相同或相似的問題。組內解決不了的或發現的新問題,記錄在小組問題清單上。
。2)匯總問題,形成小組問題清單。
預設: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ㄒ唬┠x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1.獨立思考后同桌討論。集體交流。
2.學生交流過程中想象畫面,找出相關句子。
3.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
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樹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蒼蠅和蜘蛛在一起,且挨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住。
第四、松脂不斷往下滴,最后積成了一個松脂球。
4.(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歸納變成化石的條件。
。ǘ┛茖W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根據課后提示進行推測)
2.分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么了嗎?
(三)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1.默讀思考最后一個自然段。
2.小組討論后回答。用“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說話。
三、小結拓展
今天的課上,我們做了心思敏捷、細膩的推理家,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組琥珀圖片,邊看邊想象,這些琥珀中又發生了什么驚心動魄的故事?
[教學板書]
5.琥珀
琥珀松脂球天氣熱
松樹老
蒼蠅、蜘蛛恰巧一起
松脂不斷滴落
化石時間漫長
地殼變化科學價值極大
[教學反思]
學了這篇課文,學生可以根據文中說的條件推理出其他琥珀的形成過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會產生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美文。所以我在課程的最后出示了一組琥珀圖片,讓學生編故事,他們對這個十分感興趣。
本次教學中我在小組匯總問題時把學生抓得過緊,學生自學匯報時間過短,提出的問題缺乏一定的深度,同時課堂略顯沉悶,后來拓展練習時他們才興奮起來?磥硪院笤诖瞬糠挚梢越o學生提好要求再讓他們充分自學討論,相信效果會更好。
課文《琥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只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學情分析】
學生對琥珀比較陌生,通過出示圖片令學生有直觀印象,教學時讓學生朗讀、討論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教師要繼續鞏固培養學生靜心默讀的習慣,培養質疑能力,并且能夠聯系上下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科學小品的特點,分辨真實的描寫和想象的描寫。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4.培養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和能力,激發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教學難點】 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欣賞圖片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檢查生字拼讀情況。
2、那誰能介紹一下有關琥珀的知識?(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琥珀是5000多萬年前松樹脂的化石樹脂化石,質地似脂似玉,似膠似石,玲瓏剔透,光彩奪目。顏色有淡黃色,褐色,或紅褐色。燃燒時有香味,摩擦生電,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入藥,或做裝飾品。在琥珀這種化石的植物脂內,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種遠古的小動物。大家來欣賞一下琥珀的圖片吧。那么,欣賞完這樣琥珀,你想說什么?
。▽W生欣賞,因琥珀工藝的珍貴、美麗而不時發出驚嘆聲。尊重學生,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并且表達出來。)
二、了解琥珀的樣子
1、那咱們課文中的琥珀是什么樣子的呢?老師這里有一張圖片,大家看一看。仔細觀察,用你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琥珀的`樣子。(外形,里面,顏色,細節部分)
2、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這塊琥珀的呢?找到相關句子。
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的躺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ㄕ覂蓚同學有感情的朗讀)
3、我們從琥珀的樣子,可以知道什么?(這塊琥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來的。)
4、推測是什么意思?(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師:這篇課文已經知道的事情是什么?(琥珀的樣子)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是什么?(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條件)
三、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師:琥珀的形成過程到底是什么,需要哪些條件呢?我們先來推測一下。
(學生自由發言)這些是咱們同學們的推測。到底你們的推測合不合理呢?
讓我們回歸到文章當中,欣賞作者這個有趣的故事,與自己的答案進行比較,看有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出示自學要求: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兩個階段?分別需要哪些條件?依據是什么?
提示:
1、讀一讀課文1-12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用“______”劃出相關句子。
2、討論交流,完善答案。各組匯報答案,并給出理由。(3分)
生:第一個條件必須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熱。
生:夏季也有陰天、雨天,我認為還得補充有陽光,而且強烈。
師:為什么?
生:陽光不強,松脂可能滲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師:有道理。補上。
。1)板書:炎熱夏天。(把條件總結成四字詞語,并寫在黑板上)
師:對。陽光熱度的變化點明了當天的炎熱,為兩只小蟲遇不幸作了鋪墊。那么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生:蒼蠅必須飛在松樹上,只有松樹才有松脂。
生:我認為必須發生在松樹林,而且必須落在一棵老松樹上,因為樹多,才會有多年生的老樹,只有老樹才會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師:有道理。
。2)板書:松林老樹
還有呢?
生:不湊巧也不行。必須是蜘蛛剛撲到蒼蠅身上,“吧嗒”松脂滴下來了。
師:找得準。
。3)板書:蠅蛛巧遇
那么,請大家想想,假如不是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這么巧,就不會形成這塊琥珀。比方說,蜘蛛猛撲過去,把蒼蠅吞了,大搖大擺地走了,松脂才滴下來,就不會有這顆奇異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剛把蒼蠅吃了,還沒來得及逃,松脂就滴下來,雖然包住的也是兩只小蟲,可人們只能看到蜘蛛了。
師:大家設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見,作者在推測過程中已經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了。還有必需條件嗎?
生:有。我看“松脂繼續滴下來”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師:我看可有可無。一大滴已經把它們包住了呀!
生:必須有,如果就那么一滴,倆家伙目標一致,沒準兒還能掙扎出來。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許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許經不起幾千年幾萬年時間的腐化、風化。
師:講得好。
。4)板書:不斷滴脂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F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找找看,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找同學發言。
預設:
、佟耙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里快樂地飛舞。后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保▽懗隽诵∩n蠅的快樂勁兒)
、凇昂鋈挥袀蜘蛛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蒼蠅當做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劃動長長的腿,沿著樹干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保ㄐ⌒囊硪恚
③“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事情發生得巧極了)
、堋靶∩n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保ㄕZ句幽默,讓人感覺兩只小動物很可憐;同時也寫出了老松樹的不忍心但又無可奈何。)
。ㄈ┝私馑芍蜃優榛枰臈l件。
師:講得真好?磥,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了解清楚了,現在的這個松脂球就是琥珀嗎?松脂球想變成琥珀還必須經過哪些條件呢?也需要四個條件,“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這說明時間長;“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說明地殼發生過變化,“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松脂球被淹!
總結:地殼運動,時間漫長,海水淹沒,泥沙被埋。
其實大多數古代化石的形成都需要以上四個條件。是啊,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化石的形成需要多么漫長的等待與實施的滄桑變化啊!讓我們一起回到遠古時代,再一次體驗這漫長的過程吧!齊讀10,11,12段。
四、琥珀的發現
師:科學家的推測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形成的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發現的過程上。找一找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
師: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你認為這樣安排合理嗎?(安排小孩子,因為孩子好奇心強,赤著腳在沙灘上,踩到硬東西才會注意;安排父親是因為父親知識豐富,能識別琥珀)
學完這篇課文,我們發現作者在描述從琥珀的形成過程和發現過程的時候,都會發現作者描述的故事并不是憑空想象的,都根據一定的科學依據推測出來的。這樣的文章叫做科學小品文。這種文體可以用在我們以后的寫作當中。下面,就到了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五、拓展延伸與作業
其實自然界中還蘊藏著許多奧秘,在我們遼寧,也有這樣神奇的古化石。在朝陽北票,有世界上第一批從恐龍向鳥類過渡的動物化石——中華龍鳥。發揮你的想象,推測一下中華龍鳥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寫一篇科學小品文。
課文《琥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2、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理解、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AI課件、尺子、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CAI課件出示琥珀的圖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個小動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這塊琥珀里同時存在著兩個小動物,還有掙扎過的痕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
二、學習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CAI課件出示有聲動畫——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學生看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2、看完故事后你覺得這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9自然段,邊讀邊用直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板書:松脂球形成。
3、小組同學討論,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教師巡視幫助。
4、全班匯報交流。學生讀出相關句子,歸納松脂球形成的相關條件。
根據匯報情況板書:
太陽光:暖暖的、火熱、熱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繼續滴
蒼蠅、蜘蛛:巧遇
5、請同學們找找文中有幾處是描寫太陽的?太陽光熱辣辣的,這會對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讀相關句子
。ㄅ馃帷獰崂崩,陽光熱度的變化說明天氣很炎熱)
6、課文中哪一句話說蒼蠅、蜘蛛同時巧遇松脂球呢?在這里“剛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讀相關句子
。ㄒ淮蟮嗡芍瑥臉渖系蜗聛,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剛好——說明極少見、非常巧合。)
7、齊讀2—9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個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三、學習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過渡:松脂球的形成我們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應該是古代松樹脂的化石,下面我們繼續來了解一下由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0—12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學生匯報并歸納松脂球成為化石的原因,板書:時間長、被淹沒
指名讀相關句子體會漫長的變化過程:“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過去了!薄坝质菐浊赀^去了,”“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
4、[CAI課件出示動畫——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過程]
。1)我們知道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下面我們就來展開想象,看看整個形成過程是如何變化的?
。2)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過程的CAI課件,激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
。3)小結:琥珀的形成是一種地殼運動、滄海桑田巨變的結果。咱們讀讀這一部分的課文,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過程。
5、全班齊讀10—12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1、小結課文的寫作順序: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黃河象》:先介紹黃河象化石的樣子、特點,再假想黃河象化石形成過程,最后講發掘過程。
《琥珀》:先假想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再講如何被發現,最后介紹這塊琥珀的樣子、特點及其價值。
2、總結全文:作者由蒼蠅和蜘蛛的腿的四周顯出的幾圈黑色的圓環想出它們掙扎的過程,又由這塊琥珀是從海邊撿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沒在海底的經過?梢,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據的。學習了這篇課文,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也要學會抓住內容的要點,考慮周到,有順序地把事情敘述清楚。
課文《琥珀》教案 篇9
一、教學目的
1、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繼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啟發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領會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三、課前收集信息
1、到大自然中觀察松樹,注意松脂的特征(形態、顏色等)。
2、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ㄒ唬┙涣餍畔,激起興趣
同學們,關于琥珀,同學們一定了解了不少知識吧,那么趕快把你們知道的告訴大家吧!
(學生互相交流、補充,教師相機點睛,小結。)
。ǘ﹫D片引路,讀文質疑
有這么一塊琥珀,琥珀里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蒼蠅,這兩個小東西怎么一起被永遠封鎖在了這塊琥珀里了?作者作了怎樣的想象?他為什么作出這樣的想象?
一邊讀課文1——12自然段,一邊提出問題。
。▽W生質疑,解疑,弄清想象的依據。)
學生小結琥珀形成的條件。
。ㄈ└星槔首x,品味語言
作者將琥珀形成的過程寫得精彩生動、有情有趣,找出喜歡的自然段有滋有味地朗讀,我們要進行一場朗讀比賽。
(四)資料再現,想象描述
出示你們找來的琥珀圖片,選擇一幅,想象它是怎么形成的?
(小組交流、匯報)
課文《琥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琥珀形成的必備條件、珍貴的價值,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2.把真實的情景與想象的情景聯系著讀,發現文章“嚴謹的推測”;通過推想想象情景中“劃”等詞句的內涵及表達效果,體會文章“生動的表達”。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學,自主質疑。
1.了解琥珀。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生讀課題:琥珀。
師:見過琥珀嗎?它的樣子可以從琥、珀兩個字的偏旁看出,什么旁?(王字旁)
師:課前我們找了帶“王”字旁的詞語,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略。
師:讀讀這些帶“王字旁”的字,你有什么發現?(珊瑚、玻璃、玲瓏)
生:兩個字都是“王”字旁的詞語,大多表示光澤、較珍貴的玉石。
師:結合資料袋,你會發現琥珀就是珍貴而有精美、透明的化石。
。ㄉx資料)
2.自主質疑。
師:學貴有疑,課前大家都讀了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有什么問題?
(出示預學單)我的問題。
。ㄎ蚁M總同學有獨到的視角,提出你自己心里的真問題)
預設:琥珀中的蜘蛛會腐爛嗎?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呢?琥珀還能保存多久?
所有的琥珀里面都有小蟲子嗎?琥珀里面有貓、狗嗎?這篇課文算不算童話?
師:太有意思了,通過讀課文,很多同學對琥珀的科學知識產生了這么多的好奇心,這大概就是作者寫這篇科學小品文的一個目的。作者到底為什么寫《琥珀》呢?(ppt:為什么寫?)他想告訴我們什么?
生:《琥珀》怎么形成的。
生:《琥珀》的價值。
生(高層次):那么多偶然的條件合在一起,讓琥珀形成變成了必然。
二、展開共學,發現文本屬性。
。ㄒ唬┙柚|疑,理清形成條件
師:就像你們說的那樣,作者在文中告訴了我們琥珀形成的條件,我們來交流,都有什么條件?
(出示預學單)
琥珀形成的條件有。
。ǜ邷、松脂、小蟲子、長時間、地殼變化)
生:高溫。
師:從哪讀到的?
生:太陽暖暖地照著
生: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師:就像他這樣,
師:這些條件少一個行不行?
這些條件,是琥珀形成不可改變的必要條件,是具有科學性的。
。ㄒ唬┣昂舐撓,體會“嚴謹的推測”
1.換詞理解。
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以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1)齊讀!巴茰y”是什么意思?找個近義詞。(推想、猜測、猜想)
2)再讀句子。由什么推測什么?
(由那塊琥珀推測到一萬年以前的詳細情形)
師:那塊琥珀是真實的描寫(板書:真實),“一萬年以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是作者想象的'故事(板書:想象)。
2.聚焦“真實”
師:那塊琥珀,到底有什么和其他琥珀不一樣的地方?
預設:可以看見蒼蠅的翅膀、蜘蛛的長腿、黑色的圓環。琥珀是透明的。
師:看到這樣的琥珀,你想知道什么?
生:蒼蠅和蜘蛛是天敵,它們怎么關在一起?
師:作者頭腦中也有這些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想象了一萬年以前的故事,那就讓我們把“真實”和“想象”聯系起來讀。
3.體會聯系。
出示共學提示:
1.把“想象”(1-11段) 和“真實”(第20段)聯系起來讀,在“想象”部分找出與“真實”對應的句子批畫下來;
2.小組用“根據,想象”的句式說一說。
2)交流,體會“真實”與“想象”的關系。
預設一:根據“兩個小東西”想象“蜘蛛吃蒼蠅”的情節。
預設二:根據“蒼蠅的翅膀”想象“一只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
師:僅這一句嗎?(繼續找和匯報)你們會發現,所以寫小蒼蠅的情節,都忘不了寫蒼蠅的翅膀。
根據蒼蠅的翅膀,想象——
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里快樂地飛舞。
她伸起腿來撣撣翅膀,刷那長著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
預設三:根據“蜘蛛的長腿”想象“蜘蛛劃動長腿”
根據蜘蛛的長腿,想象——
忽然,有個蜘蛛劃著長長的腿慢慢地爬過來,想把蒼蠅當做一頓美餐。
他小心地劃動長腿,沿著樹干爬不來,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
預設四:根據“黑色的圓環”想象“掙扎”
根據黑色的圓環,想象——
他們前俯后仰地掙扎了一番,終于不動了。
3)小結,體悟“嚴謹推測”的科學性
師:有了這些發現,再讀這句話,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以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師:之前,有同學說推測就是猜測、猜想的意思,現在你們認為可以換成“猜想”嗎?
預設:不行。推測是有依據的,是根據琥珀現在的樣子,來推理、想象一萬年前的情形。
師:這“想象”從“真實”中來,與真實相吻合,符合琥珀形成的條件,這才叫——
生:推測。
師:這樣嚴謹的推測,就是科學小品文的一個特點——科學性。所以翻譯學家顧均正就曾這么總結科學小品文的寫法—— 生:(ppt)科學小品文是科學與藝術化合成的結晶體。
師:科學小品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
生:藝術。
師:就是生動、有趣、有意思。課文哪兒最有意思?
生:蜘蛛吃蒼蠅。
(二)走進故事,體會“生動的語言”
師:那就聽你們的,讓我們走進故事,你覺得哪兒寫得生動有趣,與大家分享。
1.自由交流。
預設:心理活動,把蜘蛛的那點小心思、小算盤,惟妙惟肖地寫出來了。
擬人的寫法,小蒼蠅是“她”,愛美的女士,年齡不大,是個愛美的小姑娘;蜘蛛是“他”,一位善謀劃的男士;真是太形象了。
動作描寫,典型的就是蒼蠅“撣撣翅膀”,這個“撣”,蒼蠅的腿就像雞毛撣子,輕輕地掃去塵土,動作多輕盈、多可愛。
2.對比閱讀。
比較“劃”和“搬”!鞍帷卑阎┲攵鄺l腿行進不易的樣子突出了出來,“劃”字更符合故事的情節,把蜘蛛悄無聲息去捉蒼蠅,怕被蒼蠅發現的樣子寫了出來。
小結:不同的翻譯文本,運用不同的動詞,但是,都把動作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3.演讀再現。
師:真的是太有趣了,你們說用什么形式才能把這個故事再現出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
生:加動作讀。
師:那不就是演讀嗎?好啊,四人一組,分工分角色演讀。為了演好,我們先討論一下,第一是角色,蒼蠅是——(小姑娘,)愛美、天真噢;蜘蛛是——(男士),鬼主意思多多呀。
第二,是情節。蜘蛛越來越近時,很——(緊張);松脂滴下來時,很——(可怕)。開始吧。(各小組分工練習)
一組演讀匯報。
師:這就是文學的力量!文學多么美好,讓所有的生靈有了故事,有了情節的波折,有了無窮的回味。所以,顧均正說——
(ppt)科學小品文是科學與藝術化合成的結晶體。
(三)自主推測,激發探究的興趣
師:學到這,我想問,一萬年以前的故事真的是這樣發生的嗎?真的就是蜘蛛吃蒼蠅嗎?
生:不是。
師:如果讓你進行推測,展開想象,那會是怎樣的故事?小組討論討論。
(小組匯報)
師:一萬年之前的詳細情形可能是文中想象的那樣,也可能是你們想象中的一種情形,還有可能都不是,因為這個故事原本就是"推測"出來的。
。ǔ鍪尽巴茰y”的篆書)
就如大家理解得,“推”的本義是用力推移,引申為從已知到未知;“測”的本義是量長度,引申為推想。既有“推”,又有“測”;既有“科學知識”,又寫得生動有趣,讓《琥珀》熠熠生輝。
延學, 研究“為什么寫”。
再讀課題,還有什么問題嗎?
1.為什么寫“那塊琥珀”?
稀有、獨特而珍貴;研究的價值;瞬間生命成為永恒。(審美的價值)
2.為什么寫“科學小品文”?
生:讓孩子們愛上科學。
師:知道《琥珀》的原題是什么嗎?
生:兩只史前蟲子的美麗墳墓
生:奇異的琥珀
師:《琥珀》的作者柏吉爾是德國科學家、科普作家,原題叫《玻璃棺材》,出自《烏拉波拉故事集》,里面有《風暴四兄弟》《金剛石和他的兄弟》等15個這樣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許多科學家就是在這本書的吸引下,從小立志投身于科學研究。例如法拉第自己就說,讀了《烏拉波拉故事集》,愛上科學,成為化學家的。
愛因斯坦讀了《自然科學通俗讀本》《幾何學小書》,愛上了科學,走上了科學家的道路。
可惜,一百個科學家也出不了一個科普作家?茖W小品多么美好,閱讀多么美好,它啟示后來者前赴后繼,不停頓地向科學城堡發動進攻,把勝利的旗幟插上去。
課文《琥珀》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琥珀的形成,價值及依據,懂得想像要科學、合理。
2、感情朗讀課文。
3、培養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要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像。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1、齊讀課題工:琥珀
2、提問:你們見過真的琥珀嗎?
3、你們想了解琥珀嗎?你們想從哪些方面了解琥珀?
(出示CAI課件)站起來,大膽地說。
4、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提得非常好,予明我們小朋友都是愛動腦筋的孩子,聰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們看這塊琥珀(出示CAI課件),俗語說,無巧不成書,世界真奇妙,竟有這么巧的事,兩只活蹦亂跳的動物,竟同時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這就是今天課文里要介紹的琥珀。下面我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剛才哪些同學問題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1、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通過讀,大家知道了什么?
。▽W生回答,老師板書:時間形成發現價值)
2、好!說得非常準確。下面我們分組合作學習,(出示CAI課件)
合作要求:
A選擇你們組最感興趣的1~2個問題進行討論學習。
B你們組采用什么方法學習的?
C通過討論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三、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出示課件)
天氣熱時間漫長
松脂球松樹毛琥珀
蒼蠅、蜘蛛地殼變化
這塊琥珀是怎樣發現的?
海浪把琥珀沖到海岸上
發現的條件小孩發現
父親識別
這塊琥珀的發現有什么價值?
四、總結
通過學習討論,我們知道了琥珀的形成,發現和價值。現在還有很多同學的問題在書上沒有找到答案。下面我們大膽地提出來,請我們班的同學解答,誰答的問題最多,最好,誰就是我們班的小博士,小靈通,大家想不想當?好!提問開始。
五、質疑問答,擴展知識
⑴一問一答
⑵大膽介紹
⑶評比
六、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體會和收獲?
七、作業(出示課件)
1、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2、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板書計劃
20
琥珀
松脂球
時間
形成
發現
價值
課文《琥珀》教案 篇12
教學結構:變序式
教學步驟:
一、以實物(人造琥珀)導入新課,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學習順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學習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樣子,為體會作者考慮周到奠定基礎)(略)
(二)學習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時間)(略)
(三)學習第二段(通過讀議、設疑、賞析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見實錄)
(四)學習第三段(找出琥珀被發現的條件,再次體會作者推理的嚴密)(略)
(五)回到第四段(略)
(六)引導總結板書,強調訓練重點(略)
下面是步驟(4)教學實錄:
師:時間的估算有科學依據:那作者對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測是否合情合理呢?現在我們重點來學習第二段,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試把這一段分為兩層,并總結層意。
(學生活動)
生:這段的第1小節為一層,其余是第二層。第一層介紹了環境,第二層講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見。第1小節說明不了什么,不應該分開。我認為應該分到“把兩只小蟲重重包裹在里面”,這層寫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第二層講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師:同意這種分法的舉手?磥,除了你(指著生),其余同學的意見一致,你還堅持你的意見嗎?
生:我分錯了,剛才沒仔細讀課文,忙著舉手。
師:我也同意第二種分法。
板書:松脂球 化石
下面請同學們自學第一層,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幾個條件,并說說理由。
(學生活動)
生:第一個條件必須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熱。
板書:夏天
生:夏季也有陰天、雨天,我認為還得補充有陽光,而且強烈。
師:為什么?
生:陽光不強,松脂可能滲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師:有道理。補上。
板書:陽光強烈。
請同學們找找看,文中有幾處是描寫太陽的,各是怎樣寫的,氣溫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哪幾個詞上。
(學生活動)
生:有三處:1太陽暖暖地照著;2太陽照得火熱;3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氣溫的變化通過“暖暖”、“火熱”、“熱辣辣”可以看出來。
師:對。陽光熱度的變化點明了當天的炎熱,為兩只小蟲遇不幸作了鋪墊。那么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生:蒼蠅必須飛在松樹上,只有松樹才有松脂。
生:我認為必須發生在松樹林,而且必須落在一棵老松樹上,因為樹多,才會有多年生的老樹,只有老樹才會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師:有道理。
板書:松樹林
還有呢?
生:不湊巧也不行。必須是蜘蛛剛撲到蒼蠅身上,“吧嗒”松脂滴下來了。
師:找得準。(板書:蠅、蛛、巧遇、松脂滴)
那么,請大家想想,假如不是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這么巧,就不會形成這塊琥珀。比方說,蜘蛛猛撲過去,把蒼蠅吞了,大搖大擺地走了,松脂才滴下來,就不會有這顆奇異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剛把蒼蠅吃了,還沒來得及逃,松脂就滴下來,雖然包住的也是兩只小蟲,可人們只能看到蜘蛛了。
生:假如蜘蛛正要撲過去,可掉下來的松脂已經把蒼蠅包住了,那蜘蛛決不會自投羅網了。
師:大家設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見,作者在推測過程中已經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了。還有必需條件嗎?
生:有。我看“松脂繼續滴下來”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師:我看可有可無。一大滴已經把它們包住了呀!
生:必須有,如果就那么一滴,倆家伙目標一致,沒準兒還能掙扎出來。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許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許經不起幾千年幾萬年時間的腐化、風化。
師:講得好。板書:松脂繼續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F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層,找找看,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獨立賞析課文)
生:“展開”、“飛舞”、“穿過”、“飛進”這幾個詞,把小蒼蠅的快樂勁兒寫出來了。
生:暖暖的天兒,香香的味兒,這么好一個環境,難怪它出來到處飛。
生:蒼蠅歇的時候,用了幾個動詞: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喪失警惕了。
生:“飛累了”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還會防備有蜘蛛要吃它。
生:“身上粘滿了灰塵”是作者根據琥珀里“兩只小蟲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推測出來的。
生:作者把蜘蛛寫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簡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生:前三個小節銜接得非常緊,太陽暖,蒼蠅才會出來飛,聞到香,才會飛進松樹林,飛累了,想歇會兒,它歇了,蜘蛛乘機想吃掉它。
生:“樂極生悲”也許有點道理,這兩個家伙,一個美得想歇,一個饞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禍就要臨頭呀!
生:“剛好”這個詞用得好,說明事情發生得太巧了。
生:“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這句話很幽默,這兩家伙太可憐了。
……
師:講得真好?磥恚蠹覍λ芍虻男纬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層。誰還記得古生物變成化石這一知識我們曾經在哪一課學到過?
生:《黃河象》
師:你還記得必需幾個條件嗎?
生:大象陷進淤泥里被河水淹沒了,它的尸體腐爛了,還有棗
師:(板書:被淹 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誰來補充?
生:時間必須很長,地殼發生過變化。
板書:歲月漫長 地殼變化
師:對。四個條件。現在請同學們默讀這一層,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是否也具備了這幾個條件,如果是,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學生活動)
生:松脂球變成化石也需要四個條件,“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這說明時間長;“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說明地殼發生過變化,“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松脂球被淹沒了”這又是兩個條件。
師:(板書:松樹林 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師:這說明任何古生物變成化石所需的條件基本相同。
生:老師,這一層講化石的形成,為什么又提到了蒼蠅、蜘蛛?
師:請你讀有關的句子。
生:“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顆老松樹上。”
師:誰來回答他的問題?
生:時間那么長,蒼蠅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兩只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為了強調事情發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師:對。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二段,請大家回顧一下,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生:兩層。
師:第一層講棗
生:松脂球的形成
師:第二層講----
生:化石的形成
師:這兩層,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
生:第一層詳,第二層略。
師:想想看,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呢?
生:因為人們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為重點來詳細描寫。而古生物是怎樣變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這個常識,沒必要寫那么詳細。
師:非常好。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如何得當地安排詳略,了解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又初步體會到了作者推理的嚴密,真是收獲不小呀!
……
課文《琥珀》教案 篇13
《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說明文。在教學時,我采用了 “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首先讓學生結合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對“琥珀”的了解;接著,根據學急于想見到這塊奇異琥珀樣子的心理,安排學生自學課文思考:這塊琥珀到底是什么樣呀?邊讀邊畫下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匯報:“這塊琥珀什么樣?”對照圖片,了解琥珀的樣子,談談琥珀樣子的奇異之處。再學習它的科學價值,探討它價值上的奇異。在學生弄懂琥珀的樣子和價值后,設疑:“看到這塊奇異的琥珀,你最想推測什么?”(學生此時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過程。)之后,看動畫視頻初步了解形成過程,再“請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畫一畫這塊琥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過程,激發起學生熱愛科學,積極大膽探究科學的興趣。最后回歸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嚴密,總結寫作特點。
在本節課上我認為自己有如下兩點成功之處:
一、教學思路清晰,緊扣文眼“奇異”二字展開,突出了重點:琥珀的形成過程。教學環節銜接緊湊,過渡自然,時間安排合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輔助學生學習,引導孩子深入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師生配合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學。
我認為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一、要加強對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的流暢性和生動性的訓練。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個階段和必備條件,讓學生復述琥珀的形成過程時,教師應提示孩子復述時可以用上關聯詞和一些修飾語把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講述得流暢、生動些。由于教師沒有提示,學生只限于板書內容,復述很生硬。
二、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應多指導,范讀,讀書時間有些少。
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整合。本節課的教學顯得有些細碎,教師放手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