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通用7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 篇1
一、激疑導入
什么是心愿?課文中講了哪些人的心愿?他們的心愿分別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國人的共同心愿……)
二、自學研討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抓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找出課文中人物表現的句子,并抓重點句子體會含義
3、想一想,表達了作者怎能樣的思想感情?
三、點撥輔導重點點撥第二道:
1、"因為我家有好多中國人,你像他們。"她那水晶的藍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閃耀著歡樂的光。"我家有好多中國人"是什么意思?從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相機釋詞"迷惑不解
2、媽媽把女兒摟在懷里,親了一下,說:"……同他爸爸一樣,是個中國迷,現在連我也變成中國迷了。從文中哪兒看出小姑娘的爸爸是中國迷?又從文中哪兒看出小姑娘的是中國迷?(釋詞"滔滔不絕繪聲繪色")指導朗讀第18、20節
3、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芽,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小姑娘的天真的心靈,不正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嗎?
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相機釋詞"含苞欲放"
4、她抱著爸爸的腿,用會說話的眼睛乞求著,好像在說:"我要去北京,我還要當老師呢?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她爸爸認真地說:"我希望她學中文,以后到中國留學,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
"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是什么意思?這家法國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樸素的,樸素的東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誼的長橋,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誼的長橋指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指導朗讀最后一節
四、質疑鞏固
五、作業
1、整理解釋滔滔不絕迷惑不解繪聲繪色潛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樣逐層深入地提示課文的中心思想,表現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3、學習本文對話,通過人物對話,提示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
二、課前準備:
找一些有關中法友好往來的文章。
三、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心愿”的意思是會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課文寫誰的心愿?
(寫一家普通的法國人和中國工作人員的共同心愿。)
3、是個什么樣的心愿?
(修一座友誼的長橋,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自學新詞。
四)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寫我與一位法國小姑娘的對話,說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國迷。
第二段:(18--20)寫小姑娘的'爸爸兩次去中國,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使全家人都愛上了中國。
第三段:(21--29)講作者與小姑娘一家人的談話,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
第四段:(30)寫修一座友誼的長橋,是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這是人最愛坐的長椅,因為我喜歡那幾叢花,在春天的北京,這樣的花是經常見到的。”這句話是怎么理解?
3、哪些詞語表現法國小姑娘對中國人民的感情是純真和樸素的?
4、“閃耀著歡樂的光”說明書了什么?
5、從小姑娘的回答說明書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國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國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現了什么?
8、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課堂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
2、抄寫生字、新詞。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 篇3
用目光傾聽 一、導入新課:
1、板書“傾聽”,理解詞意。
2、補充課題,引導學生質疑。
二、自瀆感知:
1、讀全詩,說說讀懂了什么?
2、指名分別讀詩,說說每一節的主要內容。
3、默讀詩文,談談自己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找出相關的詩句回答、朗讀。
三、交流評議:(說完就請人讀出理解)
1、第一節:“用目光傾聽”指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
2、第二節:“用目光傾聽”指對人要真誠。
3、第三節:“用目光傾聽”給人以溫暖。(抓比喻句指導:“明亮燦爛”怎樣理解?)
4、第四節:“用目光傾聽”教會我怎樣生活。
5、小結:再讀全詩,聯系生活,你們認為“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我究竟懂得了該怎樣生活?(自瀆、討論)
6、指名回答,試著用上“真誠、傾聽、千言萬語”等詞。(說完,就請他再讀詩,加深理解)
四、總結升華:
1、學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2、現在,請你們在課題的“目光”前加一個詞的話,你想加什么詞?(“用——目光傾聽”),在后面加一句話,你想怎樣加?(用——目光傾聽,————)
3、教師總結。
4、作業:背誦課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 篇4
奇怪的圣誕包裹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體會華僑老人濃郁的山河故土之情和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教學準備:《七子之歌》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七子之歌》,教師激情導入(一曲《七子之歌》抒發了海外赤子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讓我們隨著這優美的旋律,走進《奇怪的圣誕包裹》一文,感受一位華僑老人的拳拳愛國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流利,并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匯報交流。
3、教師小結:這篇課文講的是家明一家人給在異國他鄉的叔公選擇圣誕禮物的故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學生再讀課文,寫提綱筆記。
2、指名匯報,教師小結,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案(三)
葉公好龍教材分析
《葉公好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寫了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歡龍,他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墻壁上也畫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在廳堂里。葉公一見,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現在這也是一個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
學生分析
本冊書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再次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較淺顯,借小喻大,寓較深的道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具有鮮明的訓誡性、諷刺性和哲理性,適合小學生學習。作為五年級的孩子,這是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寓言故事,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理解、誦讀等方面并不會感到困難。
教學設想與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意思,體會出課文蘊涵的寓意,從而教育學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4、搜集與龍有關的寓言、成語或故事等。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機等。
教學重點、難點
雖然學生接觸過古文,但是它與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學生能否正確的斷句,流利的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從理解課文來看,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成語入手,激趣導入
1、交流課前搜集情況,引出課題。同學們,能說出有關龍的成語或詩詞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葉公好龍。
2、點出課題,激發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龍有關的寓言故事。“葉公”是誰?“好”是什么意思?應讀幾聲?想不想知道葉公和龍之間了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由“好”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起了學生欲進入課文中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寓言,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讓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文、認字。提示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或不會讀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問一問老師,也可以聯系上下文猜一猜。)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誰來把這些生字讀給大家聽聽?字音都讀準了嗎?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教師巡視,聽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全班齊讀一遍。
3、讀文感知意思。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每一句話都讀對了嗎?再找學生讀,評價、糾正;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全班齊讀,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大體意思。
【設計意圖: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讀中感悟,讀中促講,讀中發展學生能力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讀文的積極性。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讀,學生樂讀,愛學。讀法多樣,讀的興趣濃厚,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三、回顧學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聯系,總結學法。請同學們回想:我們上學期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是怎樣解決難讀、難記、難懂的句子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學習古文的許多好的方法。
2、由難入手,自主提出問題。課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大膽地告訴老師在預習、讀書時遇到的難題嗎?學生邊說,教師邊把重點句、詞或共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一角。
3、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譯文。(課件出示古文)剛才,我們一起總結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也可以提出你的問題在小組里解決。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老師也參與到你們中間。
4、集體討論,研讀探究。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你都解決了嗎?你解決了哪個問題?(學生可能談到的詞句:“寫龍”、“窺頭與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w”)你是怎么理解的?這個詞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呢?你能把它讀給大家聽聽嗎?
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你是通過學習,自己解決了?你也可以提出來考考大家。
老師這里也有問題,看誰能解決?⑴、有些字的字義,古代與現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嗎?⑵、“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誰把它讀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后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匯報交流中,學生以簡驅繁,突破難點,暢所欲言,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特別是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讀、譯、問、答,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歸整體,挖掘寓意。根據你的理解,說說這則寓言寫了個什么故事?你覺得葉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 篇5
一、復習檢查。
1、法國小姑娘怎么會知道我是中國人的?
2、她說她家里有好多中國人,這是真的嗎?表達了小姑娘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小姑娘為什么對中國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稱為“中國物品展覽館”?這說明書了什么?
3、“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芽,開出了美麗的花。”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從中國帶回了泥人,并陳列在家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愛。他的這種真摯感情感染了全家,連小姑娘也成了中國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紹了什么?他是怎么樣介紹的?
5、“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永遠值得引以為榮的歷史和文化,但是現在確實需要發展。你們的國家有巨大的潛力,這是誰也比不上的。”這一段話表達了什么感情?
(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贊美,對中國繁榮富強的期望以及對中國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三、講讀課文第三段、第四段。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帶她去北京。)
3、“用會說話的眼睛乞求著”說明了什么?
(說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純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當老師;希望女兒為法中人民作貢獻;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5、課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點明中心)
四、總結全文。
本文記敘了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法國巴黎的一個公園里同一家法國人進行友好談話的情景,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反映了發展中法友誼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課堂作業。
1、完成課后作業。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三)
一、激疑導入
什么是心愿?課文中講了哪些人的心愿?他們的心愿分別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國人的共同心愿……)
二、自學研討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抓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找出課文中人物表現的句子,并抓重點句子體會含義
3、想一想,表達了作者怎能樣的思想感情?
三、點撥輔導重點點撥第二道:
1、"因為我家有好多中國人,你像他們。"她那水晶的藍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閃耀著歡樂的光。"我家有好多中國人"是什么意思?從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相機釋詞"迷惑不解
2、媽媽把女兒摟在懷里,親了一下,說:"……同他爸爸一樣,是個中國迷,現在連我也變成中國迷了。從文中哪兒看出小姑娘的爸爸是中國迷?又從文中哪兒看出小姑娘的是中國迷?(釋詞"滔滔不絕繪聲繪色")指導朗讀第18、20節
3、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芽,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小姑娘的天真的心靈,不正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嗎?
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相機釋詞"含苞欲放"
4、她抱著爸爸的腿,用會說話的眼睛乞求著,好像在說:"我要去北京,我還要當老師呢?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她爸爸認真地說:"我希望她學中文,以后到中國留學,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
" 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是什么意思?這家法國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樸素的,樸素的東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誼的長橋,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誼的長橋指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指導朗讀最后一節
四、質疑鞏固
五、作業
1、整理解釋滔滔不絕迷惑不解繪聲繪色潛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 篇6
一、復習檢查。
1、法國小姑娘怎么會知道我是中國人的?
2、她說她家里有好多中國人,這是真的嗎?表達了小姑娘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小姑娘為什么對中國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稱為“中國物品展覽館”?這說明書了什么?
3、“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芽,開出了美麗的花。”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從中國帶回了泥人,并陳列在家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愛。他的這種真摯感情感染了全家,連小姑娘也成了中國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紹了什么?他是怎么樣介紹的?
5、“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永遠值得引以為榮的歷史和文化,但是現在確實需要發展。你們的國家有巨大的潛力,這是誰也比不上的。”這一段話表達了什么感情?
(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贊美,對中國繁榮富強的期望以及對中國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三、講讀課文第三段、第四段。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帶她去北京。)
3、“用會說話的眼睛乞求著”說明了什么?
(說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純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當老師;希望女兒為法中人民作貢獻;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5、課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點明中心)
四、總結全文。
本文記敘了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法國巴黎的一個公園里同一家法國人進行友好談話的情景,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反映了發展中法友誼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課堂作業。
1、完成課后作業。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 篇7
心愿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樣逐層深入地提示課文的中心思想,表現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3、學習本文對話,通過人物對話,提示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
二、課前準備:找一些有關中法友好往來的文章。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心愿”的意思是會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課文寫誰的心愿?
(寫一家普通的法國人和中國工作人員的共同心愿。)
3、是個什么樣的心愿?
(修一座友誼的長橋,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自學新詞。
四、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寫我與一位法國小姑娘的對話,說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國迷。
第二段:(18--20)寫小姑娘的爸爸兩次去中國,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使全家人都愛上了中國。
第三段:(21--29)講作者與小姑娘一家人的談話,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
第四段:(30)寫修一座友誼的長橋,是中法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這是人最愛坐的長椅,因為我喜歡那幾叢花,在春天的北京,這樣的花是經常見到的。”這句話是怎么理解?
3、哪些詞語表現法國小姑娘對中國人民的感情是純真和樸素的?
4、“閃耀著歡樂的光”說明書了什么?
5、從小姑娘的回答說明書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國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國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現了什么?
8、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課堂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
2、抄寫生字、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