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的語言教案(通用5篇)
幼兒園小班的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能用“回來了,可以……”“等回來一起……”的句式表達對家人的關愛。
理解等待家人的原因,明白“叮咚”代表的幸福含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幸福的“叮咚”》故事音頻及圖片;《幸福的“叮咚”》故事視頻;“叮咚”gif圖。
紙面教具:《手指偶》。
活動過程
談話激趣,請幼兒自由討論自己家吃晚飯的情形,引出故事主題。
——你們家吃晚飯時,有哪些人一起吃呢?
——和家里人一起吃飯時,你覺得開心嗎?
播放故事音頻及插圖《幸福的“叮咚”》,引導幼兒說說故事內容。
1.播放故事音頻及插圖《幸福的“叮咚”》第1—2段。
——有個小朋友叫妞妞,她們家要吃晚飯啦。妞妞家吃晚飯前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奶奶炒的菜真香啊,什么時候可以吃呢?奶奶怎么說?
——“叮咚”是什么聲音?(門鈴聲)
——妞妞聽到“叮咚”怎么說?
——爺爺又是怎么說的?
2.播放故事音頻及插圖《幸福的“叮咚”》第3—4段。
——“叮咚”“叮咚”門鈴又響了。這回是誰回來了?
——媽媽回來了,妞妞怎么說?媽媽又是怎么說的?
——“叮咚”“叮咚”終于爸爸也回來了,大家都回來了,妞妞心情怎么樣?
——猜猜現在是不是可以吃飯了?
3.播放故事音頻及插圖《幸福的“叮咚”》第5—7段。
——大家對妞妞說了什么?
——妞妞又是怎么說的?
——妞妞說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小結:“叮咚——叮咚——”,爺爺、媽媽、爸爸,全家人都回來了,終于可以一起吃晚飯啦,妞妞真開心呀,妞妞喜歡“叮咚”聲。
完整播放故事視頻《幸福的“叮咚”》,引導幼兒理解“叮咚”代表的幸福含義。
——讓我們再來完整地聽一遍這個故事,請你想一想,為什么說這個門鈴聲是幸福的“叮咚”?
小結:每當門鈴“叮咚——叮咚——”地響起,就表示有家人回來啦。等家人都回家了,就可以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晚飯,所以說這個門鈴聲是幸福的“叮咚”。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角色區,投放紙面教具《手指偶》,鼓勵幼兒角色扮演《幸福的“叮咚”》。
附【故事】
幸福的“叮咚”
奶奶炒的菜真香呀!什么時候可以吃晚飯呢?奶奶說,等爺爺回來一起吃。
“叮咚”門鈴響,是爺爺回來了,可以吃飯嘍。爺爺說,等媽媽回來一起吃。
“叮咚”門鈴響,是媽媽回來了,可以吃飯嘍。媽媽說,等爸爸回來一起吃。
爸爸怎么還沒回來呢?“叮咚”門鈴響,是爸爸回來了。
奶奶說:“寶貝,吃飯嘍。”爺爺說:“寶貝,吃飯嘍。”
爸爸、媽媽說:“寶貝,吃飯嘍。”我說:“大家吃飯嘍!”
我喜歡“叮咚——叮咚——”,全家聽到“叮咚”都樂開了花。
幼兒園小班的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看懂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培養幼兒積極地講述故事情節;豐富詞匯“著急”。
3、幫助幼兒樹立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動畫課件(1、雞媽媽找小雞。2、狐貍捉小雞。3、獅子救小雞。),狐貍頭飾一只。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動畫課件)請幼兒欣賞動畫課件第一段。提示語:“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它在做什么?它為什么要走來走去?(雞媽媽的孩子走失了。)你們想想,雞媽媽找不到孩子,心里怎么樣?(著急)”請幼兒模仿著急的樣子。
二、基本過程。
1、欣賞課件第二段,我們一起去看看小雞上哪兒去了?
2、“小雞在森林里會不會發生危險?為什么?”教師小結:樹林里有很多動物,老虎、獅子它們都很兇。小雞實在太小,沒辦法保護自己。
3、“看誰來了?(狐貍)你們知道它來做什么?(吃小雞)我們趕緊想辦法來救救小雞。(找個棍子、挖個洞、躲起來、設置陷井。)”“請小朋友們扮演小雞,老師扮演狐貍,我們一起來玩狐貍捉小雞的游戲。”
4、欣賞課件第三段。“誰救了小雞?它怎么會來救它的?(聽到聲音)”
三、完整欣賞故事。講述故事《愛玩的小雞》。
四、結合幼兒實際,對幼兒進行危險意識的教育。
五、活動延伸:
1、畫小雞或棉簽畫小雞。
2、語言區情境表演“愛玩的小雞”。
附故事:《愛玩的小雞》
一天,天氣真好,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到草地上找蟲子吃。突然,蝴蝶飛過來了,小雞看見了,就追上去捉蝴蝶。蝴蝶飛得高飛得快,小雞追呀追,一轉眼就離開了媽媽。媽媽發現寶寶不見了,心里很著急。小雞上哪兒去了呢?原來,它已經追著蝴蝶來到了樹林里。突然,從樹林里竄出一只狐貍。狐貍對小雞說:“小雞,你怎么啦?”小雞說:“我媽媽不見了。”狡猾的狐貍一聽,眼珠骨碌碌一轉,不懷好意地說:“我知道你媽在哪里。我帶你去找媽媽吧。”小雞就跟狐貍走了。不一會兒,狐貍把小雞帶到了自己的家門口。小雞一看是狐貍的家,就嚇得哭起來。這一哭被獅子爺爺聽到了。獅子爺爺趕緊從樹林里跑出來救小雞。狐貍一看見獅子爺爺,連忙躲進了家,把門關得緊緊地。就這樣,獅子爺爺把愛玩的小雞救了回來,并幫小雞找到了媽媽。以后,小雞再也不敢隨便離開媽媽了。
幼兒園小班的語言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取得積極應答的環境。”這首詩歌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描繪了一些小動物在遇到下雨天時,開動腦筋想出了各種躲雨的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剛好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詩歌不僅讓幼兒喜歡,還可以讓孩子們進行有趣的紡編。這樣充滿了無限樂趣的內容無疑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
2、嘗試用“……是……”的句式進行詩歌仿編。
3、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愿意大膽創編。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活動重點:
欣賞并理解詩歌內容,
活動難點:
嘗試用“……是……”的句式進行詩歌仿編。
活動準備:
背景圖、小鳥、小青蛙 小螞蟻、小花狗、小魚、傘的圖片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音樂游戲《大雨小雨》導入進場。
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嘩啦啦,淅瀝瀝,大雨小雨一起下。(打雷下雨的音頻)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我們趕快找個地方躲躲雨吧。(你們剛才在哪里躲雨了?)
小結:下雨了我們都有一把傘,那下雨了小動物會拿什么當傘呢?
(二)基本部分
1、討論小動物會用什么當傘呢?猜想xⅹ是xⅹ的傘。
出示小動物(小鳥、小青蛙、小螞蟻)
引導說出誰會在大樹底下避雨呢?
大蘑菇會是誰的傘呢?
小青蛙會找什么當傘?
3、引出詩歌,并豐富詩句。
老師把剛才我們說的這些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聽一聽。
4、配樂朗誦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
5、集體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并為詩歌取一個合適的題目。
6、嘗試仿編詩歌。
教師提問:公路邊的大樹還可以當誰的傘?水塘里的大荷葉還可以當誰的傘?草地上的大蘑菇還可以當誰的.傘?”
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 回憶進行講述。如:公路邊的大樹,是小花狗的傘等教師可將幼兒仿編的詩句串聯成一首完整的新作品,引導幼兒領會新作品的意境。
(三)結束部分:
伴隨音頻一起去幼兒園里尋找還有什么地方可以讓小動物避避雨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可以進一步進行詩歌的創編。
在美勞區可以涂色各種各樣的傘。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展開了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下來很順利,幼兒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氛圍較活躍。也達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標。
幼兒園小班的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感知并體會到天冷我不怕的心情。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大恐龍從冷到不冷的原因。
知道運動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怕冷的大恐龍》故事音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聯系幼兒已有經驗,引導幼兒討論讓身體暖和起來的方法。
——你們覺得冬天冷不冷?
——怎樣能讓自己的身體暖和起來呢?
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怕冷的大恐龍》,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運動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有一只大恐龍非常怕冷,我們一起看看它是怎么讓自己暖和起來的。
1.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一段。
——小姑娘想到了什么辦法讓大恐龍暖和起來?
——大恐龍感到暖和了嗎?為什么?
小結:大恐龍冷得直打噴嚏,小姑娘開了暖氣想請大恐龍進屋取暖,可是大恐龍太大了,它的身子卡在了外面,所以它還是很冷。
2.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二段。
——大家想到了什么辦法讓大恐龍暖和起來?
——他們成功了嗎?
——為什么大人的衣服也只蓋住了大恐龍的腳趾頭?
小結:大家給大恐龍蓋上棉衣取暖,可是大恐龍太大了,棉衣只能蓋住大恐龍的腳趾頭,所以大恐龍還是覺得冷。
3.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三段。
——大家又想到了什么辦法?
——被子蓋得住大恐龍嗎?還有哪些地方露在外面?
——紅紅的火看起來很暖和,可為什么大恐龍還是覺得冷呢?
小結:大家給大恐龍蓋上了棉被、生了火堆。但是大恐龍太大了,棉被只能蓋住大恐龍身體的一小部分,火堆也很小,所以大恐龍還是覺得冷。
4.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第四段。
——最后大恐龍是怎么讓自己暖和起來的?
——為什么沒開暖氣、沒穿厚衣服、沒蓋棉被、沒生火堆大恐龍也會暖和起來呢?
小結:大恐龍和小朋友們一起運動,終于讓自己暖和起來了。運動能讓我們的身體產生熱量,就不會怕冷了。
組織幼兒到戶外活動,引導幼兒在實踐中感受運動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我們可以做哪些運動讓身體暖和起來?
——現在讓我們到操場上一起做運動吧。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參加戶外體育鍛煉。
附【故事】
怕冷的大恐龍
天真冷,大恐龍來到城里。“阿嚏!阿嚏!”大恐龍說:“真冷呀,去暖和暖和!”
小姑娘聽見了,急忙喊:“我家有暖氣,進來暖和暖和吧!”大恐龍伸長脖子把腦袋探進去,可身子卻卡在外面,大恐龍還是覺得冷。
“阿嚏!阿嚏!”大恐龍的噴嚏打得更厲害了。老奶奶看見了,說:“可憐的孩子,你怎么不穿衣服呀?”
大家都來了,他們脫下棉衣,給大恐龍蓋上,可只蓋住了大恐龍的腳趾頭。
大家拿被子蓋在大恐龍的背上,可是大恐龍的大部分身子還露在外面。
大家在大恐龍旁邊點起火堆,可大恐龍還是覺得冷。
這時,一群小朋友看見大恐龍冷得直打哆嗦,忙喊:“來,大家一起來運動。”于是,大恐龍扔掉了棉衣、棉被,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起來。
嘿嘿!大恐龍身上還冒汗了呢!
幼兒園小班的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辨別不同車發出的聲音。
2.能說出幾種會發出特別聲音的車。
3.引導幼兒根據兒歌的基本句式換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玩具車。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車的聲音
1.放錄音(消防車的叫聲),讓幼兒聽后說出是什么車發出的聲音,然后放消防車圖片,看看幼兒猜得對不對。
2.用以上同樣的方法讓幼兒分別辨別出摩托車和火車的聲音。
二、引導幼兒想一想:鼓勵他們模仿不同車子發出的聲音
我們剛聽到了消防車、摩托車、火車發出的聲音,你還知道哪些車會發出特別的聲音嗎?你能模仿出它們發出的聲音嗎?鼓勵幼兒大膽地模仿不同的車發出聲音(警車、救護車、公共汽車等)。
三、學說兒歌,并試著根據兒歌的基本句式換詞仿編兒歌
1.教師朗誦兒歌《大嘴車》,讓幼兒猜猜這是什么車?
師:小朋友真棒,你們能模仿出這么多種車的聲音,老師非常高興,現在老師還要考考你們,我說兒歌你來猜出兒歌里說的是什么車,好嗎?大嘴車,大嘴車,邊吃東西邊唱歌,請問這是什么車?
2.出示大嘴車的課件,認識它的主要特征,并教幼兒學說兒歌。
放課件,垃圾車裝垃圾的過程演示。幼兒觀察后提問:為什么我們叫“垃圾車”是“大嘴車”呢?因為垃圾車在裝垃圾的時候,打開的車門就像一張大嘴,清潔工叔叔在裝車的時候,垃圾車就像是在往大嘴里吃東西。所以我們又把“垃圾車”叫“大嘴車”。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看圖片說兩遍兒歌。
3.老師朗誦《下雨車》的兒歌,讓幼兒猜猜這又是什么車?為什么說下雨車就是灑水車?了解灑水車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師:請小朋友猜猜老師朗誦的這首兒歌又是什么車?
下雨車,下雨車,邊下雨來邊唱歌,請問這是什么車?
放課件,灑水車在馬路上灑水的情景。幼兒觀察后提問:為什么說“灑水車”又叫“下雨車”呢? 因為灑水車在工作時,灑水的樣子就像在下雨,所以我們又把“灑水車”叫“下雨車”。
教師教幼兒朗誦兒歌《下雨車》。
4.分別出示消防車、挖掘車,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征,了解它們的用途后試著仿編兒歌。
教師出示玩具消防車,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外部特征,并說出它的用途。如:紅色的、還有云梯,能噴水救火等。
我們也像兒歌《大嘴車》那樣,把消防車也編出一首好聽的`兒歌好嗎?如:大紅車,大紅車,邊救火來邊唱歌。還可以怎么說?
引導幼兒用“……車,……車,邊……邊唱歌”的句式仿編兒歌。
教師出示玩具挖掘車,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外形特征及用途。提問:它是什么顏色的?挖掘鏟像什么?挖掘車都能挖什么東西?……啟發幼兒用“……車,……車,邊……邊唱歌”的句式給挖掘車也編一首好聽的兒歌。
四、幼兒玩玩具車,教師引導幼兒仿編兒歌或根據自己玩的車的特征說一句話幼兒自選一種自己喜歡的車,在場地自由玩,教師引導幼兒仿編兒歌或根據車子的特征說一句話。
活動延伸:
幼兒在區域活動時,試著換不同的車邊玩邊仿編兒歌并說給小伙伴或老師聽。
活動反思:
教師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充當了引導者、參與者,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在聽、看、操作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幼兒對兒歌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仿編兒歌時,孩子積極性很高,有的幼兒邊說邊做表演動作,非常可愛,如:孩子們編出“大警車,大警車,邊抓壞蛋邊唱歌”、“小汽車,小汽車,邊走路來邊唱歌”、 “大爪車,大爪車,邊抓土來邊唱歌”。雖然僅僅是兩句話,但對小班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孩子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完成了教學目標,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