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戶外活動安全意識教案(通用2篇)
大班戶外活動安全意識教案 篇1
班會目標:
1、通過對意外傷害事件的了解,知道發生意外傷害的主要原因,提高學生的防止意外傷害的意識,明確防防止意外傷害的重要性。
2、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應變能力。
班會過程:
一、安全教育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防止玩火。孩子是不宜進入廚房的,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決不能讓孩子去玩弄。
2、不要玩水。教育孩子不要扭動自來水開關。在湖、河邊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帶,決不要亂跑亂蹦,以免失足誤入水中。
3、不要玩電。囑咐孩子不能去觸摸和玩耍正在運轉的電風扇等電器產品,不能摸電插座。
4、不要讓孩子隨便拿刀、剪或其它尖銳器物當作玩具。教會孩子正確使用剪刀。
5、避免運動受傷。孩子在運動或游戲時,教育他們注意規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教育孩子不做危險性游戲。
6、防止異物入體。教育孩子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籽、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生意外。
7、教育大一點的孩子,使它們懂得登高的危險。教育孩子不可從高處隨便跳下。教育孩子不拿力所不及的東西。
8、教育孩子不要把塑料袋當做面具往頭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家長也盡量避免將塑料袋亂放。
9、在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放入口內,預防中毒等意外事故發生。
10、教育孩子單獨在家時,聽到敲門聲不要開門,可說:“我父母不在家,請你以后再來”。以防竊賊趁大人不在時闖入盜竊。
二、引導研究,歸納整理。
1、教師問:在學校、家庭里還有哪些行為容易發生意外傷害?
小組討論,歸納整理成文字記錄下來。
2、全班匯報。
(地板滑的地方要防止滑倒、不要用棍棒打逗、不要在別人身后拽衣領鑰匙繩、不要嚇唬同學、靠右行、校園內不要跑等)
三、競賽活動,游戲激趣。
1、判斷題。(學生表演后判斷對錯,并說明原因,并說說怎樣做是對的。)
(1)學生拿著一次性注射器射水玩。
(可能意外扎傷。教師補充案例:高年級一學生在玩注射器時,被跳繩的人撞了一下,針扎入眼睛,把一只眼睛扎瞎。)
(2)學生疊摞凳子拿黑板上方的流動紅旗。
(凳子不穩,可能摔傷。要拿高處的東西,最好請大人幫忙。)
(3)見到地上有圖釘,繞著走過去。
(不扎到自己,也可能扎到別人。應該把圖釘撿起來,放到盒子里。)
(4)在教室里互相投擲壘球玩。
(可能砸傷人,砸碎玻璃。應該到空曠的操場上玩。)
(5)兩個人在用力推著門,一個要進門,一個不讓進。
(可能擠傷人,卡著手。不要用門窗打鬧)
(6)不小心把玻璃瓶打碎,一走了之。
(容易扎傷人。應該及時把玻璃碎片打掃干凈。)
(7)拿個凳子墊腳,趴在陽臺上,把頭探出去。
(萬一摔出陽臺去,后果不堪設想。)
(8)剪刀沒合上,隨意地放在別人的凳子上
(有可能扎傷別人,千萬注意把剪刀合上,放回文具盒。)
(9)把筆尖對著別人的臉,故意喊別人。
(極易扎傷別人。千萬別玩這種危險的游戲。)
四、教師總結,增強意識。
生活中又許多時候由于人們的安全意識淡薄導致行為疏忽、不想后果而發生意外事故,因此,加強安全意識是保護自己保護別人最有效的方式。人不在時闖入盜竊。
大班戶外活動安全意識教案 篇2
一、活動時間
20年3月29日
二、活動地點
犀牛河堤長廊
三、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陶冶幼兒的情操,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3、教育孩子不浪費糧食,養成節約的優良傳統。教育孩子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4、從小養成孩子有秩序的好習慣,養成排隊一個跟一個走。
5、 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走斑馬線,知道紅燈停綠燈行。
四、活動準備
報紙、水、少許食物 事先備好的手指游戲。
五、活動過程
活動主題《打手拉小手,我們去春游》親子活動。
1、活動前:安全知識講解。過馬路走人行道,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不和陌生人說話,不撿地上的東西,不掉隊,一個接一個有秩序的走。
2、行程中:衛生環保的講解。不c摘花草樹木,不踩花草。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了解春天的特征。欣賞美麗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3、到達目的地后:組織小朋友安靜的做好,教師總結孩子表現。
4、組織幼兒朗誦唐詩《春曉》兒歌《數一數》。歌表演《春天》《我的好媽媽》
5、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手指游戲。《大指哥》《五門開開》《變一變》等玩法:每個家庭由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相互配合做手指游戲。
在默契配合的同時,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孩子從小就心懷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