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教案幼兒園小班優秀(通用3篇)
科學課教案幼兒園小班優秀 篇1
活動目標:
1、能對溶解現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愿意積極探索,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溶解,有的不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個勺子、糖、鹽、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然后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么味道的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么味道的為什么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沒有味道的那你有沒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寶寶到哪兒去了
二、動手操作
1.教師示范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1)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實驗結果
(2)教師和幼兒一起操作:先嘗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無味),然后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會發生什么變化用勺子攪拌一下,觀察糖到哪里去了嗎躲到水里去了!請幼兒再次品嘗水(變甜)
(3)請幼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糖放在水里化掉,不見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溶解,我們的水就會變甜。
2.請幼兒自己操作。
(1)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什么東西會溶解
(2)師:老師這里還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溶解顯現、顏色變化,發現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兒自由交流實驗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后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征。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并記錄下來。
3.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貼有紅、黃、藍顏色標記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組三個裝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紅、黃、藍記錄單,哭臉、笑臉標記。
活動過程:
一、對比觀察牛奶和清水
1.請幼兒集體觀察裝有牛奶和清水的兩個杯子,提問: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杯子里的水一樣嗎
幼兒表達。
2.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評析:在清水杯中放彩色橡皮泥,引導幼兒對比觀察,來發現牛奶和清水的區別并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發現。)
3.放入彩色橡皮泥在牛奶杯中,再次引導幼兒通過眼睛對比觀察: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杯中能看得見嗎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清水中能看得見嗎
(評析: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牛奶與清水的差別,從而讓孩子了解清水的特征之一是無色透明。)
二、辨別哪杯是清水
1.師出示三杯裝有清水、糖水、白醋的杯子,杯子上貼有紅、黃、藍標志。提問:“這三杯水看上去一樣嗎”
2.提出猜測要求
師:這三杯水中只有一杯是沒有放任何東西的清水,請小朋友猜猜是哪一杯,為什么讓幼兒看著標記回答。
(評析:運用猜測活動,制造懸念激發幼兒的興趣及探究欲望,培養幼兒初步的猜測能力,并能大膽的表述自己的觀點。
3.提出記錄要求,讓幼兒記錄。
師:你認為哪杯水是清水;請你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記錄。把標記撕下來貼在和你認為是清水的杯子上標記顏色一樣的記錄單上。幼兒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如:你猜的哪杯是清水,并讓幼兒把話說完整。
(評析:用三種不同顏色的記錄單可以讓幼兒更方便正確對應自己要操作的材料,為幼兒的實驗活動提供簡單的記錄方式,讓小班幼兒更易操作。)
三、幼兒分組操作,驗證猜想
1.師: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我們要來驗證一下。
2.提出驗證要求:每張桌子上分別放了和老師一樣的三杯水,請按照你們的猜想到貼有相同標記的桌子上去聞一聞,看一看,嘗一嘗,看看你猜的答案對不對。
3.幼兒操作。
4.提出記錄結果的要求:猜對了就把笑臉標記貼在記錄單上,沒猜對就貼哭臉標記。
(評析:師巡視,注意關注每個幼兒的實驗的過程,及時發現他們使用的方法和所產生的問題,引導他們更好的完成實驗。)
四、根據記錄單交流分享實驗結果。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靠什么幫忙才找出清水的,請幼兒講述。
1.鼻子聞一聞,氣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
2.嘴巴嘗一嘗,甜甜的,不是清水是糖水。
3.沒有味道的是清水。
科學課教案幼兒園小班優秀 篇2
一、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由于小手肌肉組織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象,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說教材
1.本活動的目標是啟蒙教育,主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擬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分組活動、綜合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上自信心的發展,獲得成就感。
三、說教法
1.操作法:為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適當的要求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游戲法:“游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方法,教師在游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活動準備:前期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會聽一些獨特的聲音。教具游戲的準備──沙子、小石子、小鐵片、黃豆、卡通空八寶粥罐若干;舞曲音樂。幼兒活動準備──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四、說學法
1.通過可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會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展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
五、說教學程序
首先,通過認識新朋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其次,通過操作活動“喂寶寶”嘗試自己制作響罐。這樣的設計,幼兒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使每位幼兒都有了動手機會和表現,在猜想活動中,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測、去思考,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最后,在戶外活動中,深化主題,愉快的結束活動,使幼兒意猶未盡的渴望再次的活動。
活動目的: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欲望。
2.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發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活動重點: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并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并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么,并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戶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制作的響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四、活動后的反思: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于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于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并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里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游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科學課教案幼兒園小班優秀 篇3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使紙船不被打濕”的探索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2、初步了解蠟(油畫棒)不吸水的特性。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五大盆水、油畫棒每組一盒、毛巾、紙制作的紙船若干。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水中玩紙船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紙船、激發幼兒已有經驗
小朋友們,紙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紙船會怎么樣
二、教師出示紙船設疑,引發幼兒思考
1、教師出示紙船:“老師這里有兩艘紙船,我們看看,哪一艘濕得比較快。
2、教師引導觀察紙船使用的紙不一樣,幼兒大膽猜想結果。
三、師幼共同實驗,了解油畫棒的排水性
1.老師示范對比實驗,使幼兒明白蠟是不吸水的'。
提問:為什么涂了油畫棒的紙船沒打濕,沒涂油畫棒的紙船打濕了呢
讓我們來做個實驗:將水滴在涂了油畫棒和沒有涂油畫棒的紙上進行對比:沒有涂油畫棒的紙吸水快,涂油畫棒的紙吸水慢。
2.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油畫棒是不吸水的,所以把油畫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給紙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護小紙船,船就不會被水打濕了。
四、幼兒動手制作小蠟船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沒涂蠟的小紙船,想請你們幫幫忙,用蠟筆給它們涂上漂亮的雨衣,讓它們都變成不會被水打濕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畫棒給小船涂臘。
五、自由在水中玩蠟船,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鼓勵孩子想出更多保護小紙船的不被水打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