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精選8篇)
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篇1
一、目標:
明白垃圾會污染環境,不能亂扔,學習保護身邊的環境。
二、準備:
1、排練情境表演
2、幼兒操作材料
三、過程:
1、觀看情境表演(一),了解垃圾從哪里來。
小猴在公園里玩,邊玩邊吃香蕉,看看四下沒人,把香蕉皮往地上一扔就跑了。小兔在馬路上散步,邊走邊吃餅干,餅干吃完了,它說:“這餅干袋怎樣辦呢”媽媽說:“垃圾應扔在垃圾箱里。”可垃圾箱那么那么遠,不管了,就扔這兒吧。小狗在電影院里看電影,它邊吸著果奶邊說:“這電影真好看。”電影放完了,小狗說:“這兒沒有垃圾箱果奶瓶扔哪兒呢就扔這兒吧!”
討論:
(1)表演里說的是什么事
(2)三只小動物是在哪兒丟的垃圾你還在哪里見過地上有垃圾
(3)三只小動物各自丟了哪些垃圾
(4)你覺得三只小動物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5)垃圾為什么不能亂扔
2、觀看情景表演(二),明白垃圾不能亂扔。
三只小動物輪流上場,把自己扔的垃圾撿起來放進垃圾箱,一起對朋友說:“謝謝你們,我們明白了垃圾不能亂扔,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3、學習保護身邊的環境的方法。
我們明白了不能亂扔垃圾,但如果看到了別人亂扔垃圾,我們就應怎樣辦
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篇2
教學資料:
一日三餐
教學目標:
了解為什么要安排一日三餐,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一日三餐中的科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汽車行駛要加油,人每一天活動要吃飯,你們明白是為什么嗎
講述:一日三餐不僅僅能給我們的身體加油,還能為我們進行活動帶給必備的能量。假如人不吃飯會怎樣呢這天,我們就來了解一日三餐中的科學。
(板書:5.一日三餐)
二、學習新課
一日三餐好處多
談話:每個人每一天都需要吃必須量的食物,才能保證一天的活動、學習的需要。為什么要安排一日三餐呢每日一餐行不行如果你每一天只吃一頓,會有什么樣的感覺一日三餐有又什么感覺呢
學生討論并匯報。
講述:一日三餐是人體活動的需要,因為白天是人活動、學習的集中時間,這期間人體要消耗超多的熱能。通常狀況下,胃排空食物約需3-4小時,也就是說進食后不到4小時,肚子就會餓了,就又該吃飯了。如果到時你不吃飯,就會感到饑腸轆轆,頭昏眼花。
科學安排一日三餐。
講述:吃飯不僅僅要定時,還要定量。每個人的胃所能容納的食物是有必須限度的。暴食會引起急性胃擴張,使胃損傷;吃得太少又會使胃部空磨,引起疼痛感,同樣會損害胃。因此吃飯定時定量直接關系到兒童的身體健康。
學習課文第二句話:早餐就應吃得好,午餐做到要吃飽,晚餐講究精而少。
提問:什么樣的早餐叫做吃得好
中餐為啥要吃飽怎樣才能吃得飽
晚餐的“少而精”指的是什么
清淡,以蔬菜為主,減少脂肪、糖類的攝入量,盡量吃低熱量的食物等。
一日三餐有規律,身體健康發育好。
聯系上述資料,說一說你家每日三餐都吃些什么比一比誰家安排的最合理。
三、鞏固和反饋
看一看,你能從下面三幅圖中看出各是哪一餐嗎除了時鐘能夠給你提示外。還能夠從哪些方面入手,找出正確答案
做一做: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設計一天的食譜。
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篇3
教學資料:
不隨地吐痰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的危害,培養學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的良好衛生習慣。
重點:培養學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的良好習慣。
難點:培養學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的良好習慣。
教具:掛圖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課。
講豬八戒吃完西瓜后把果皮亂扔,結果自己踩上西瓜皮摔倒的故事。告訴學生,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有很多危害。
二、提問:隨地吐痰有那些危害有痰要吐的時候怎樣辦
讓學生討論。
熟讀兒歌:
隨地吐痰不衛生,
痰中細菌傳疾病。
有痰吐進痰盂里,
健康清潔又禮貌。
三、提問:亂扔果皮紙屑有那些危害你平時是怎樣做的
學生討論。
教唱兒歌:
果皮箱,張大嘴,
果皮紙屑丟箱內,
從小養成好習慣,
環境整潔行為美。
四、你覺得我們身邊的環境怎樣該做個怎樣的市民
板書設計
不隨地吐痰,健康清潔又禮貌,環境整潔行為美
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了解人體健康的定義。
教學重點:
健康的定義
教學難點:
為什么說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教具(課前準備)
多媒體演示
教學內容及過程
1、導入:健康是什么?大家動腦筋想一下(先不要看書)
2、健康包含的幾個方面(講述):
(1)生理(身體)健康:這是健康的基礎,指人體結構完整,生理功能正常,是其他各項健康標準的基本條件
(2)心理健康:具有同情心與愛心,情緒穩定,具有責任心和自信心,熱愛生活,和睦相處,善于交往,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知足常樂;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3)道德健康:最高標準是無私奉獻,最低標準是不損害他人。不健康標準是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是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高于它們。
(4)社會適應健康:是指不同時間內在不同崗位上時各種角色的適應情況。適應良好是指能勝任各種角色,適應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識(如在單位是好工作人員,在家不一定是好父親或好母親)。能促進身體,心理,道德健康發展。
3、閱讀課文,觀察圖示,了解一下健康包含的這幾個方面知識。
4、重點講述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表現,對比不健康的表現,指引學生改變不良習慣,培養健康的意識與行為。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5、指出青少年學生經常存在的一些問題,分組討論:
(1)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差生
(2)如何對待殘疾人
(3)怎么處理和父母之間的關系
(4)關于自己的健康
教學反思: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然而課堂提問只能照顧到個別學生,不利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作用及網絡交流工具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課堂上如果光是教師講、學生聽,那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本節課我設計一個游戲《你健康嗎?》,將生活呈現在課堂上,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比教師自己講解更具說服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內容改變了原有脫離學生生活實際、遠離現實社會的內容,體現出科學知識指導健康的價值。
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篇5
教學資料:
睡眠好身體好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按時作息的好處,每一天能保證10小時。
2.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睡覺姿勢,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啟發引導學生,由學生自己說出,應當怎樣睡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學校里,同學們你們都幾點睡覺,幾點起床算一算,你們每一天都睡了幾小時
二、學習新課:
1.睡前不要做:
a.不要吃得太飽
b.不要賀濃茶
c.不要看驚險電視節目,不要聽恐怖故事
d.要用溫水洗腳
2.睡覺時要:
a.蓋的被子要根據季節和天氣而適當
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潔,人和環境為什么要整潔。
2、培養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在平時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潔,培養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有關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的投影片數張。手帕、書包、文具盒、書本等若干件(干凈與不干凈的),臉盆若干。
學生準備:
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經是二年級學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忙了。能告訴大家,你每一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嗎?(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帶子……)
很多同學都十分能干,學會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會整理房間、打掃教室衛生,并堅持它們的整齊清潔嗎?今日,我們就來學習新的課文《我們愛清潔》,看一看什么叫整潔和怎樣做到愛整潔。
二、學習新課
1、在家愛整潔。
⑴齊讀課文,領會“整潔”的含義。
①出示:這塊手帕干凈嗎?這一塊呢?這個書包不僅僅外面臟,再看里面的書本放得怎樣?我們說:這個書包不干凈、不整潔。
②投影片:這個小朋友的家干凈又整齊。我們說:他的家很整潔。
⑵了解“按時”的含義。
①你們明白清晨大約是指什么時候?(天剛亮)
②你每一天幾點鐘起床?是誰叫醒你的?每一天都在這個固定的時間起床,就叫按時起床,“按時”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⑶提問: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樣做的?
⑷講述:我們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圍繞著個人衛生來做的。你們看,xx同學穿的衣服多整齊,xx同學的手、臉洗得真干凈,頭發(小辮)梳得真整齊……他們真整潔。
⑸除了個人衛生做得好,你房間里的被子誰疊?枕頭、床單誰鋪、誰撣?桌子誰來抹?我們應當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錄像片)
①指定學生復述自己平時的做法。
②突出:疊、鋪、撣、抹。表現: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塵不染。
2、在學校愛整潔。
了解學校環境整潔的資料與堅持環境整潔的方法。
⑴清掃教室的步驟是怎樣的?
⑵為什么要先開窗戶,再灑水、擦黑板、掃地、抹桌椅?不這樣做會怎樣?步驟顛倒又會怎樣?為什么?
⑶教師為什么要夸獎我們?是怎樣夸的?
3、身心健康與環境整潔。
1、為什么生活在干凈、整齊的環境里才會真開心?
2、怎樣才能長久堅持這樣的完美環境?(指定學生上臺表演、操作)
3、小結全課學習資料。
三、反饋檢測
1、游戲。
比賽穿衣、系鞋帶。請四位同學脫掉外衣,解開鞋帶,看誰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帶。
2、思考題。
說一說怎樣才算整潔?你做得怎樣?
板書設計:
按時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里
整理房間:疊、鋪、撣、抹
1、我們愛整潔
打掃教室衛生:開窗、灑水、擦黑板、
掃地、抹桌椅
在學校
保護學校環境:不亂丟、不踐踏……
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篇7
教學資料:
換牙的衛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白人的一生有兩副牙,乳牙和恒牙。恒牙是永久牙。
2.使學生明白換牙的衛生,明白怎樣保護牙齒。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描述牙齒的重要作用和牙齒不健全所帶來的不便;引導啟發總結學生回答的關于牙齒的保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謎語:兄弟生來白,隊伍排整齊。
飯菜全切碎,活兒干得快。
你若猜不出,張口他就來。
2.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牙齒,發現了些什么?總結講述我們從6—7個月開始到兩歲左右長出乳牙,到12歲左右又長出恒牙。
二、學習新課: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說說我們的牙齒的作用?(切斷,研磨食物,幫忙發音。那么我們沒有了牙齒會怎樣樣呢?)
2.了解牙齒,了解我們的乳牙和恒牙。
3.既然恒牙和我們這么密切又對我們這么重要,那么我們要怎樣來保護它呢?
4.①不要咬硬東西。咬硬東西,一是不得力,因為牙還沒有長牢,容易造成牙齒錯位,影響咀嚼和美觀。
②不要用手摳和用舌頭舔。在牙剛長出時,有點癢,如果用手摳或者用舌頭舔,很容易造成牙齒的松動和變形,長得會七扭八歪,構成畸形。
③要注意牙齒的衛生。
三、鞏固新知:
1.組織學生表演牙齒和蛀牙的節目(節目資料是一個小朋友開始時牙齒很好,但是它不注意牙齒的衛生,經常吃零食,還特別愛吃甜食,結果造成牙齒有了蛀蟲,經常牙疼,疼痛難人忍。最后他去了醫院,醫生幫他治好了牙疼,最后他痛下決心,該掉了亂吃東西的壞習慣,并且經常刷牙,注意牙齒的衛生,慢慢地他最后又長出了新牙。看他多開心啊!)。
2.組織學生到黑板前面來復述牙齒包括的種類和保護牙齒的方法(要求學生能夠做到發言大膽用心,果敢,聲音洪亮,語言流利,鍛煉自己發言的潛力。)
小學生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篇8
一、教學目的:
幫忙學生了解自己的注意特點、培養自己的注意潛力。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穩定性。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同學們坐在教室里聽講,教師講相同的資料,為什么學習的效果不一樣呢這除了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還與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關。下面我們學習一課與注意力有關的課文,題目是《學習要專注》。
(二)學禮貌理
(1)教師讀一篇課文,然后讓學生默讀一遍。
(2)(分組討論:吳義為什么成績不佳,學習時為什么要專注)
(三)學生活動
1、說一說,討論后,找代表發言。
吳義為什么成績不佳除了自己努力程度不夠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不專注,邊聽邊玩,經常走神兒,所以老師講的知識他沒有聽到,作業當然就不會了。
幫忙學生歸納出以下幾點:
A、要用眼,仔細看。
B、要用耳,仔細聽。
C、要用腦,勤思考。
D、要動口,敢發言。
E、要動手,認真寫。
請記住:課堂學習是我們小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聽講時要努力排除干擾,自覺聽講。
2、走迷宮
能夠讓同學們自己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組相互啟發,培養合作精神。
想想做做: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很好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通過“想想做做”或在規定時間內開展競賽,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注意力。
3、做一做
根據小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潛力差的特點,通過行為規范進行訓練,一旦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訓練時個性注意三點:
A、持續良好坐姿:趴在桌上聽講容易疲勞,也容易影響身體的發育。
B、注意排除干擾:課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當自己注意力分散時,心理就要暗示自己,寫出明顯的警示語提醒自己。
C、怎樣調節自己的課堂行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是有限的,一般來說,剛上課時需要注意力轉移,盡快轉移到這節課上來。當我們聽講或思考一段時間后,就會產生疲勞;當老師在抄板書的時候,我們能夠放松一下;教師總結和歸納時,又要集中精力,把重點記住。
(四)總結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