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好消息》教案(通用6篇)
中班語言《好消息》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愿意根據畫面內容大膽說說故事的情節。
2、聯系生活,在交流中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話題引入
1、你們喜歡聊天嗎?我們來聊聊開心的事吧!那有誰最近遇到了倒霉的事,讓你不高興的事嗎?
2、: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令人開心的事和令人郁悶的事,它們就是我們身邊的好消息和壞消息。
二、集體討論:生活中的好消息壞消息
接下來請你看看這些圖片,你覺得會是壞消息還是好消息呢?
1、圖片1:寒冷的冬天
提問:這是什么季節?冬天感覺怎么樣?這是壞消息還是好消息?可是冬天里有可能發生什么好消息嗎?可以做些什么快樂的事呢?
2、圖片2:高個子的姚明
提問:這個叔叔看起來怎么樣?你覺得長得那么高是好事還是壞事?
3、圖片3:小女孩哭了
提問:猜猜妹妹為什么會哭呢?你能幫助她變成一個好消息嗎?
在我們的生活里總有一些壞消息和好消息,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勇敢地面對困難,動動腦筋,也許有些壞消息就會變成好消息哦!
三、看圖講故事
今天我帶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就叫《好消息壞消息》。
1、出示封面,觀察封面上的圖畫。
提問: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猜猜他們在哪里?
: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和老鼠。他們要去干嘛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畫面1:兔子拿著什么?她打算去做什么?
:這天天氣不錯,兔子拿著籃子邀請老鼠一起去野餐。這可真是一個好消息。
3、畫面2:發生了什么事?看看老鼠是什么表情?這還是好消息嗎?
:突然天空下起雨來,這可怎么野餐呀?這可真是一個壞消息,老鼠想。
提問:真的是壞消息嗎?看看兔子帶了什么?:正好兔子帶了一把雨傘,看來野餐還能繼續。這真是一個好消息。
4、畫面3:你在畫面中找到了壞消息還是好消息?
:突然刮來一陣大風,把雨傘和老鼠一起吹跑了。這對老鼠來說是個壞消息。雨傘正好卡在的樹枝上,老鼠沒有被風吹跑,落在大樹底下。兔子說:你的運氣真好,這真是一個好消息。
5、畫面4:兔子和老鼠決定在大樹底下野餐。誰遇到了壞消息?有辦法把這個壞消息變成好消息嗎?
:兔子和老鼠決定在大樹下野餐,突然一只蘋果從樹上落下來,正好砸在老鼠的腦袋上。這對老鼠來說是一個壞消息。可是兔子很高興地說:我們有蘋果吃啦!這可真是一個好消息。
: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一路上發生了很多特別的事,可是在老鼠眼中的壞消息,在兔子眼里卻變成了好消息。他們的野餐還在繼續,故事就藏在這本書里,回教室我們可以接著看下去。
中班語言《好消息》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基本理解故事內容,并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嘗試用辯證的思維去理解“什么是好消息,什么是壞消息”。
活動準備:
繪本、PPT、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一本有趣的繪本書,大家一一下里面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幼兒集體默看PPT畫面)
2.交流、分享:
師:“剛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畫面?
幼:“啃蘋果發現小蟲”、“小老鼠找回筐子”、“他們爬旗桿被電黑”......
師:剛才大家看的是一本關于好消息和壞消息的繪本,現在請和身邊的朋友一繪本,看看書中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壞消息?
(幼兒兩人一本共閱)
師:你剛才看到書中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壞消息?
幼兒邊說,老師邊貼出相應場景
我們一一看,在所有的消息中,小白兔是什么表情、小田鼠又是什么表情?為什么有的消息小田鼠認為是壞消息、而小白兔卻認為是好消息?
(引導幼兒討論)
同樣的`消息,不同的角度和心態會有不同的感受。為什么當小田鼠大發脾氣時,一直都很高興的小白兔會傷心的哭起來?這時小田鼠又是是怎么想的?讓我們邊思考、邊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
(幼兒邊看PPT畫面,邊聽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
3.延伸
(1)討論小田鼠最后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2)引發幼兒進一步思考:我們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時,該怎樣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
活動反思:
這節課的目標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已有閱讀水平來制定的,圍繞目標采用了集體默看、同伴共閱、圖片梳理、有效提問等教育策略。通過活動,第一個目標的達成情況較好;第二個目標由于教師提問后,沒有給予幼兒較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沒能引發幼兒更深層次的思考,目標達成情況不太理想。《好消息、壞消息》還可以再多上幾次,可以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思考,學習辯證思維;也可以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自己的《好消息、壞消息》;還可以和同伴一起分角色表演,通過表演、體會角色,引發幼兒對”好消息、壞消息“的進一步思考。
中班語言《好消息》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圍繞話題,仔細觀察畫面,能根據畫面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初步感受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東南西北
2.繪本《好消息壞消息》ppt
三、活動過程:
(一)1.出示繪本的名稱,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師:看看這是什么字?小朋友認得嗎?(好消息)問:什么是好消息?什么樣的事情是好消息?有好消息就有壞消息,告訴幼兒這本書的.名字叫《好消息壞消息》2.出示繪本封面師:這個故事是從一個好消息開始的,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出示繪本故事中選取的幾幅圖,讓幼兒仔細觀察,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壞消息?為什么?
(三)1.師幼一起玩“東南西北”的游戲,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小結:東南西北的單數是壞消息,雙數是好消息2加難度,再次玩東南西北”的游戲要求幼兒隨意說出一個方位是好消息……3.老師演示把壞消息變成好消息的方法小結:原因是打開的方向,先橫后豎
(四)完整聽賞故事,播放ppt提問:書里是好消息多還是壞消息多?下來可以數一數。
活動反思:
這節課的目標是根據班幼兒的已有閱讀水平來制定的,圍繞目標采用了集體默看、同伴共閱、圖片梳理、有效提問等教育策略。通過活動,第一個目標的達成情況較好;第二個目標由于教師提問后,沒有給予幼兒較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沒能引發幼兒更深層次的思考,目標達成情況不太理想。《好消息、壞消息》還可以再多上幾次,可以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思考,學習辯證思維;也可以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自己的《好消息、壞消息》;還可以和同伴一起分角色表演,通過表演、體會角色,引發幼兒對”好消息、壞消息“的進一步思考。
中班語言《好消息》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圍繞話題,仔細觀察畫面,能根據畫面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初步感受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
二、活動準備:
1、教具:好消息壞消息圖板
2、繪本《好消息壞消息》ppt
三、活動過程:
(一)了解繪本的名稱和封面
1、出示繪本的名稱,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
2、出示繪本封面
師:這個故事是從一個好消息開始的,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出示繪本故事中選取的8幅圖。
1、出示大圖,讓幼兒仔細觀察,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壞消息?
2、每個孩子手里有兩張貼紙,一張紅色的,一張藍色的,將紅色的貼在好消息上,藍色的貼在壞消息上。先觀察再選擇。
3、大圖收上來后,請個別幼兒講述為什么覺得它是好消息/壞消息?(PPT驗證孩子們的答案)
4、教師小結,一次野餐發生了這么多事情,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這次野餐也太神奇了,聽,兔子和老鼠的野餐開始了。兔子和老鼠的命運,究竟是好運呢還是倒霉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播放ppt
1、老師講述故事致PPT問號一頁,引導幼兒猜一下,后來發生什么事了?
2、聯系之前操作中觀察過的圖片,幫助幼兒順著故事的線索不斷猜測驗證,并提升幼兒對“福禍相依”(生活中充滿了好消息和壞消息,好消息可能變成壞消息,壞消息通過努力也可能變成好消息)的'感悟。
3、繪本結尾,兔子雖然遇到了很多壞消息都通過“沒事沒事”努力的變壞為好,但是因為老鼠的一句“我再也不要跟你一塊”而痛哭,引導孩子們感悟生活中的好或者壞在經歷的當下是很重要,但是在重要的親人、朋友的面前都不重要了。
4、提問:書里是好消息多還是壞消息多?下來可以數一數。生活中,好消息一定比壞消息多。
四、活動延伸
繪本漂流中,你也會擁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書,希望你能珍惜它,和爸爸媽媽認真閱讀它,這一定會給你帶來更多好消息。
中班語言《好消息》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繪本《好消息壞消息》講述了一只兔子邀請一只老鼠去野餐時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一路上它們碰到了大風、暴雨、蜜蜂群和閃電等,然而這些在老鼠眼中的“壞消息”,在兔子眼中卻都成了“好消息”。
繪本從頭到尾只有“好消息”和“壞消息”6個字,畫面清晰、形象生動,幼兒容易理解。閱讀完繪本,我不禁思考:為什么同樣一件事在兔子和老鼠的心里會呈現不同的反應呢?由此,我想到可以通過這個故事,讓幼兒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學著建立樂觀的心態。
以聊天導入活動,在討論中教師運用圖片和有趣的視頻短片,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一些看似“壞消息”的畫面中找到“好消息”的影子,初步感悟:原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壞消息”也能變成“好消息”。最后,運用《好消息壞消息》中的一些畫面,和幼兒一起講講、議議,感受與體驗作品的幽默、有趣。整個活動強調觀察判斷、討論辯論、情感體驗,注重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初步建立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
活動目標
1.圍繞討論的話題,仔細觀察畫面,愿意根據畫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初步感受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拋出話題,聊天導入
1.今天能和這么多聰明可愛的大班小朋友一起講故事、聊天,真是一件開心的事。你們喜歡聊天嗎?
2.在與人聊天中學到新的本領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最近有誰遇到過不開心的事嗎?
3.小結:生活中總有一些令人開心的事和令人郁悶的事,它們就是我們身邊的“好消息”和“壞消息”。接下來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圖片,你覺得圖片里的事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
【設計意圖:活動以聊聊身邊的事導入,幼兒能聯系生活實際找出各種令人高興或沮喪的事情。以這樣輕松簡單的話題展開討論,能讓幼兒很快進入狀態,也愿意大膽地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歷,并且為之后討論生活中的事件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做好鋪墊。】
二、根據畫面,表達想法
1.討論“寒冷的冬天”。
(出示圖片:寒冷的冬天。)
小結:冬天因為有冰和雪,可以做許多特別的運動,還能吃火鍋取暖,這真是一個“好消息”。你們知道嗎?冬天對于農田里的莊稼也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冬雪可以殺死田里的害蟲,讓莊稼來年生長得更好。看來,寒冷的冬天對有些人來說是“壞消息”,對有些人來說是“好消息”。
2.討論“高個子的姚明”。
(出示圖片:高個子的姚明和丁俊暉在一起的對比照片。)
小結:高個子的人拿高處的東西比較容易,拿低處的東西有點吃力。還有,姚明的個子高,手和腳都特別大,總是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和鞋子,這些都需要特別訂做。看來,長得高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好消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出示“寒冷的冬天”和“高個子的姚明”兩張圖片,讓幼兒從自然界和自己的身體出發,尋找“好消息”和“壞消息”。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片,很容易激發幼兒表達的愿望。在熱烈的討論中,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事物的兩面性,每件事都既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壞消息”。】
三、遷移經驗,回歸生活
1.觀看圖片:請你幫幫小妹妹。
(出示圖片:小妹妹哭了。)
2.觀看視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播放曼妥思廣告中鞋跟壞了的視頻。)
小結:雖然阿姨的高跟鞋壞了是一個“壞消息”,但是她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讓郁悶的事變成了令人高興的“好消息”。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壞消息”和“好消息”,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勇敢地面對困難,動動腦筋,也許有些“壞消息”就會變成“好消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出示第三幅圖片和一段視頻,讓幼兒遷移經驗,懂得即使遇上了傷心的事或倒霉的事,也不要氣餒,只要動腦筋解決問題,“壞消息”也可以變成“好消息”。讓幼兒在討論中學著用積極樂觀的態度來看待問題。】
四、欣賞故事,感受快樂
【設計意圖:繪本故事的開頭,畫面簡單清晰,教師要鼓勵幼兒自己發現畫面中的細節,大膽描述畫面內容,串聯故事情節,并逐步感知兔子和老鼠在野餐時遇到了哪些“好消息”和哪些“壞消息”。】
1.我還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好消息壞消息》(出示封面,讓幼兒觀察)。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和老鼠。它們要去干什么呢?它們遇到的事情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出示畫面:兔子邀請老鼠野餐。)
(出示畫面:下雨了。)
(出示畫面:兔子拿出一把傘。)
(出示畫面:老鼠被風吹走,最后落在大樹下。)
【設計意圖:此時,教師采取了同時出現和逐一出現兩種不同的呈現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為了引起幼兒兩種觀點的辯論,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第二種方式讓幼兒學著換一種角度看問題,雖然看到的是一個壞消息,但每個人都在嘗試著尋找好消息的影子。】
2.你在畫面中找到了“壞消息”還是“好消息”?
(出示畫面5:老鼠被蘋果砸到了頭。)
(出示畫面6:兔子和老鼠準備吃樹上落下的蘋果。)
五、拋出問題,展開延伸
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一路上發生了很多特別的事,可是在老鼠眼中的“壞消息”,在兔子眼里卻都成了“好消息”。它們的野餐還在繼續,故事就藏在這本書里(教師翻閱繪本,提示幼兒可以繼續閱讀),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去閱讀角找一找這本書,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好消息”和“壞消息”。
【設計意圖:最后環節,教師拋出問題并讓幼兒快速翻閱繪本,以引起幼兒對之后的情節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自主閱讀繪本的愿望。】
繪本《好消息壞消息》看似簡單,卻有深刻的內涵。教師結合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展開這一話題的討論,隨后在一系列的談話過程中助推幼兒理解作品,非常“巧妙”,既突出了繪本的中心思想,又能讓幼兒暢所欲言,在多角度的討論中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從中獲得感悟。
整個活動,教師不是急功近利地進行“教導”,而是依據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圖片,引發幼兒共同討論話題的愿望。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輕松愉快的聊天中,慢慢“走近”教學目標,逐漸體會到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逐漸懂得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困境,把“壞消息”變成“好消息”。最后,教師運用繪本,進行經驗梳理和遷移,使幼兒獲得辯證看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設計避免了教師空洞、枯燥的“說教”,使幼兒因為之前環節中的談話、經驗的獲得而理解了繪本內容。整個談話活動看似輕松而隨意,實為嚴謹而有意。
在這一活動中,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繪本帶來的情感愉悅體驗、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是辯證看待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中班語言《好消息》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欣賞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2、嘗試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內容:《好消息》
準備:春天的背景圖一幅,和內容相關的小圖片若干;音樂光盤,U盤一個(內裝幻燈圖片),DVD一臺。
重點: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難點:能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過程:
1、引出主題,引導入趣
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來欣賞一篇很美很美的散文,欣賞以前咱們先一起來看看這篇散文的.題目(逐一出示“好消息”這三個字),瞧瞧,它們都是哪些字寶寶?(幼兒說出題目)。我猜,大家一定想知道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好消息,現在,咱們快來一起聽聽這是個什么樣的好消息?
2、欣賞散文,感知理解。
1)、播放錄音散文,讓幼兒在完整欣賞的基礎上,通過提問試著初步了解散文內容。
提問:“你們聽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好消息”?(幼兒回答,教師出示背景圖),那你還聽到都是誰在傳遞這個好消息嗎?(將幼兒聽到的名稱一一展現在背景圖上)。
2)、再一次通過看幻燈圖片和調整圖片的順序來幫助幼兒欣賞并理解散文的內容。
提問:“到底還有誰在傳遞好消息呢?還有,它們是怎樣傳遞這個好消息的呢?咱們一起在看看這里(電視)來聽一次吧!”
3)、教師邊演示幻燈圖片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然后讓幼兒找一找,是誰先知道的這個好消息它又告訴了誰?它是怎樣告訴的呢?(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教師邊調整圖片順序邊出示相應的文字。讓幼兒初步學習在畫面和文字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萌發對文字興趣。
3、講一講,演一演,讓幼兒嘗試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1)、請幼兒看著排好的圖片順序,跟著老師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好看的動作一起來念一念。
2)、教師讓幼兒說一說,小朋友春天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做這些事情你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鼓勵幼兒用快樂的心情,高興的表情來向老師傳遞這個好消息。同時配上背景音樂。
3)、鼓勵幼兒向同伴互相傳遞好消息。
4、結束活動
“春天來了,你還想把好消息傳遞給誰?還有,小雨點落下去后,他還會落在哪里?請小朋友好好想想,下節活動來告訴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