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法制教育教案(通用4篇)
最新初中法制教育教案 篇1
一 指導思想
據有關報道,進入新世紀的頭10年代以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呈現出低齡化趨勢,暴力犯罪突出,團體犯罪嚴重,各種社會團體因素對當前中學生造成了許多不良影響。如:吸煙、逃學、尋釁滋事、群伙毆斗,甚至搶劫、盜竊等一系列行為。
二 教育目的:
讓學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學生在遇到某些情況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運用法律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 教學過程:
1、引言:同學們都有十七、八歲了,相信大家都會判斷是非對錯,可是,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為一時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沒減,面對這個沉重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深思呢?
2、闡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
。1) 犯罪呈低齡化趨勢
。2) 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 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
(4) 犯罪的類型復雜
3、學生討論: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總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 社會的因素
(2) 家庭的因素
。3) 學生的心理因素
5、知識競賽
。1)案例分析
主持人出一些問題,關于同學們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法律案件,然后以組為單位,,用搶答的形式,分別為案件做分析解答
。2)自問自答
學生自己出一些案例,然后讓其他組搶答
6、相互交流
學生與主持人對某一案例,一起討論,各抒己見
7、布置作業
本周大家就本節班會課寫一篇周記,談談自己應如何做一個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最新初中法制教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有關是否該遵守交通法規的幽默的`法制短片,引發同學思考:是否可以因為某些原因而不遵守法律規范?
2。通過自由辯論的形式,讓正反兩種觀點進行交鋒,使同學們在討論中看清問題的本質,了解到不僅要知法,更要信法,進而守法。
3。在明確了守法的重要性之后,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使同學們在寓教于樂中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為嚴格守法打下基礎。
4。評選“法制之星”,作為班級法制活動的帶頭人,帶動全班同學乃至全年級、全校同學一起做知法、信法、守法的好學生,好公民。
活動程序:
老師:各位同學上午好!今天的這堂班會我們要一起討論一個嚴肅的話題——法制。那么法律對于大家來說具體是什么呢?
學生:法律是約束、規定人們行為的內容。
老師:在開始嚴肅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段輕松幽默的法制短片,討論一下法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適用情況。
1、觀看幽默的法制短片以夸張搞笑的形式為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找到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同學們觀看后果然出現了一些意見分歧。
老師:這部短片向我們表達了兩種不同的觀點。那么我們是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還是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靈活變通一下呢?不知道同學們各自都持有怎樣的看法。
學生1:法律的制定是為了維持大家的秩序的,我們必須遵守。
學生2:法律本身就是為了讓人們能更好地生活,是為人民著想的。有時可以靈活變通。
老師:大家的說法似乎都挺有道理。那么下面就讓我們開展一次小型的辯論會吧。請支持馬凌的同學坐在我左手邊,支持孫亦文的同學坐在我右手邊。
2、自由辯論
圍繞幽默的法制短片展開辯論,并可將議題適當擴展而不局限于交通法規。同學們自主分成兩組,由主持人宣布規則,進行自由辯論。辯論結束后由在場老師做評委,對同學們提出建議和指導。
老師:那么下面我宣布一下規則。兩方可自由派出辯手,一方發言結束另一方即可接上,一方累計發言時間不得超過3分鐘。最后由兩方各自派一人進行1分鐘的總結陳詞。好,那么我們就開始吧!
老師:首先,請大家就各自的辯題思考半分鐘。(半分鐘)好,停!下面是自由辯論時間。
學生3:法律是中央領導、專家學者經過層層修訂而制定出來的,完全符合“依法治國”的思想,非常合理。
學生4:法律是人定的,總會在某些程度上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法律應隨時代的變更而改變。
學生1:中國的法律還不夠完整、完善。
學生6:雖然現行法律并非100%完備,但人們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存在的不足,而不是違反它。
學生7:由于紀律的缺陷,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應該可以稍稍變通。
老師評價:自由辯論時間較短,辯手相對集中,發言人數過少;同學對政府有信心,在相對時間內我們中學生必須牢記守法。
依法行事是我們每個人的立身之本;依法治國更是我們國家的立國之本。而對于我們每個高中生來說,應牢記“知法、信法、守法”,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3、評選“法制之星”
評選我們自己的“法制之星”,讓他/她做我們的領頭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知法、信法、守法。
老師:下面請剛才有答對題目的同學起立,我們將在這些同學之中選出我們今天的“法制之星”。
初中法制教育班會教案對大家有幫助,希望我們能夠學好基本的法律,這樣我們才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才能夠享受更多的權利。
最新初中法制教育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正面雙手頭上投擲實心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樂于參與投擲項目的學習,并在活動中增強信心。
2、初步掌握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技術,并通過投擲練習,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力量及爆發力等身體素質。
3、提高機體的爆發力和身體協調性,培養學生安全鍛煉的意識。
4、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展示自我,并在運動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5、滲透法制《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教學重難點:
投擲時動作的合理用力順序及身體的協調性。教學步驟:滲透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一、準備部分
1、課堂常規
(1)、體育委員整隊并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節課內容、任務及要求。
(4)、游戲:原地傳球接力。
場地器材:在球場上,實心球8-12個。
方法:把男女生分開,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縱隊,每隊人數相等,隊員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戲開始,每隊排頭隊員雙手持球從頭上后擺傳給第二人,第二人接球從胯下向傳給第三人,單數隊員按第一人方法,雙數隊員按第二人方法傳至最后隊員,先傳達到為勝。
規則:
、僖越處熆诹罱y一開始;
、诎匆幎▌幼鱾鹘忧颍
、壅l掉球誰撿球。
法制滲透點:告誡不按游戲規則會導致身體受到傷害,對于違反紀律,造成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可以給予相應的處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動作,要領: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兩手十指自然分開把球放在兩手撐,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兩側將球夾持,(男生兩食指接觸,女生兩食指中間距離為1-2厘米),兩大拇指緊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穩定。握球后,兩手下垂自然置于身體前下方,這樣可以節省力量,在預擺時增大擺動幅度,握球和持球時應注意:
、偾驊辗,兩臂肌肉放松;
②在動作過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發揮兩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預備姿勢
兩腳前后開立,前腳掌離起擲線約20-30厘米,前后腳距離約一腳掌,左右腳間距離半腳掌,后腳腳跟稍微離地,兩手持球自然,身體肌肉放松,重心落在兩腳中間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預擺
預擺是為最后用力提高實心球的初速度創造良好條件,預擺次數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當最后一次預擺時,此時球依次是從前下方經過胸前至頭后上方,加速球的擺速,此速上體后仰,身體形成反弓形,同時吸氣。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動作是當預擺結束時兩手握球用力積極從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擺,此時的動作特點是蹬腿、送髖、腰腹急震用力,兩臂用力前擺并向前撥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先進行徒手練習,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協調,再由輕球到重球進行練習
2、學生練習: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人數相等相向站立,距離15米,進行練習,練習時由教師或體育骨干指揮,統一口令進行投擲練習,強調注意安全。
3、法制滲透點:《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條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于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準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對于不按要求,不聽指揮造成他人傷害的,可以給予相應處罰,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游戲:
把學生分成兩組人數相等(男女生相等),每次比賽每組兩隊進行比賽,另兩隊隊員為裁判三次有二次是勝的即為勝。
第一次:拋球擊掌,體前向上拋球,擊掌后接球,以擊掌次數多者為勝;
第二次:拋球轉體,腦后向上拋球,轉體后接球,以轉體度數多者勝;第三次:蹲、起拋球。下蹲起立的同時向上拋球,下蹲拍地后接球,以
拍地次數多者為勝。規則:
①接不到球或接球脫手落地均為失敗;
②單手拋球算失敗;
③越位接球算失敗。
三、結束部分:
1、放松活動。
2、小結本課。
3、歸還器材。
4、宣布下課。
最新初中法制教育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在豐富的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認識軸對稱知識,會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2、經歷探索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的過程,探討軸對稱現象的特征,發展空間觀念。
3、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認識軸對稱的實際應用價值。
法制教育滲透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一切組織和公民,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徽。
重點:
了解軸對稱圖形。
難點:
軸對稱圖形的基本性質。
關鍵:
從觀察、操作入手,直觀地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直觀的多媒體景象中感受軸對稱圖形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互動交流
課件展播: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
教師講述:展播內容,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課件定格,如下圖所示
評析:對稱現象無處不在,從自然景觀到分子結構,從建筑物到藝術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對稱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圖案,同學們認識嗎?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個圖案的特征。 學生觀察,再由教師介紹,并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一切組織和公民,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徽。
概念: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這時,我們就說這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
二、 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1、課本30頁,練習
2、學生動手將一個角、一條線段折疊,看能否找到它們的對稱軸。
得到結論:
1、角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2、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過線段中點與這條線段垂直的直線,以及線段本身所在的直線
三、觀察思考,繼續延伸
課件顯示:課本30頁圖12.1—3,如下圖,觀察它們有什么特點?
通過觀察、討論,得到:“上圖中的每一對圖形,如果沿著虛線折疊,左邊的圖形能與右邊的圖形重合!
形成概念:把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折疊后重合的點是對應點,叫做對稱點。
思考: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嗎?如果把一個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個圖形,那么這兩個圖形全等嗎?這兩個圖形對稱嗎?
把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把一個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軸對稱。
四、 隨堂練習
課本31頁練習
五、 課堂小結,發展潛能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
前者是指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后者是指一個特殊形狀的圖形,前者涉及兩個圖形,后者只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
六、 布置作業
課本36-37頁習題12.1第2、3、4題
教學反思:
教學時,除了觀察以外,還可以結合動手操作,通過把它們沿虛線折疊,觀察這兩個圖形之間的關系,引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