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藏在哪里了”教案(精選2篇)
幼兒園小班“藏在哪里了”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語言:藏在哪里了
時間
活動目標
認知方面
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能力方面
仔細觀察圖片,尋找動物,能連貫地說出角色的顯著外形特征,并大膽、清楚地講述動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情感方面
在游戲中熟悉方位詞,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
喜歡聽故事,樂意與同伴玩捉迷藏的游戲。
難點
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活動準備
PPT課件、頭飾
總課時
設計人
李婷
審核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幼談話,回憶捉迷藏的經驗,激發興趣。
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
怎么玩的?
你會藏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
1.觀察圖片,說出動物的特征及躲藏的位置。出示圖片,觀察討論。
師:今天小狐貍、大象、小兔、小松鼠和小鹿也來玩捉迷藏的游戲。
它們都長什么樣?(引導幼兒說出動物的特征)
誰來躲,誰來找呢?它們想了個什么辦法解決問題?
誰輸了,為什么?
小結:小動物們真聰明,用猜拳的辦法來分工,小狐貍輸了,它對朋友們說:"你們都躲起來吧,好好地躲起來,我來找,一定能找到。"
2.尋找動物朋友。
(1)片段一:
猜猜小狐貍找到了誰?
為什么是小兔?(因為兔子有一對長長的耳朵)
小兔躲在哪里了?(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兔子躲在石頭后面。)
小結:小狐貍找啊找,看到石頭后面有對長長的耳朵,找到了,是小兔子,小兔子藏在石頭后面。
(2)片段二、三:(同時出示松鼠和大象躲起來的圖片)
小狐貍還找到誰了?
在哪里找到的?
小狐貍怎么會發現它的?(第三個小動物請幼兒出來完整講講)
(3)片段四:
小兔、小松鼠、大象都被小狐貍找到了,還有誰沒有被小狐貍找到?
小鹿躲到哪兒去了?你們幫小狐貍找找。
你是怎么發現它的?
為什么小狐貍很快就找到了小兔它們,可是找不到小鹿呢?小鹿它的角也露出來了,為什么大家沒有發現呢?小動物們把鹿角當成什么了?
小結:小鹿真聰明,躲在樹林里,把它的角當成樹枝,大家都找不到它,這是小鹿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
3.完整欣賞故事。
師:剛才圖片上講的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藏在哪里了》。
三、結束部分
師:小動物們玩的真開心,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好嗎?
第一次游戲:老師找,小朋友躲。
第二次游戲:幼兒兩兩游戲,用猜拳的方法決定誰藏誰找。
游戲好玩嗎?我們再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動延伸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
這個色彩鮮艷、富有童趣的繪本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活動以"藏"為線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通過欣賞故事,引導幼兒在幫助狐貍尋找朋友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動物顯著的外形特征,在活動中不斷重復鞏固動物所躲藏的正確位置,有助于小班孩子掌握相應的方位介詞和大膽講述,讓他們在快樂的閱讀、快樂的學習!在想出玩石頭剪刀布這個辦法后,我通過和幼兒一起玩一玩,讓幼兒參與到這個情境之中,在玩中學習,也為最后和幼兒互動玩捉迷藏鋪墊。在小狐貍輸了要找動物朋友這個環節,狐貍說:"我轉過身,你們都躲起來吧,我倒計時數到5就來找你們了,一定能找到。在這里,我讓幼兒跟著小狐貍一起數,游戲化的接觸了倒數,增添樂趣。
不足之處
在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我班孩子思維很活躍,打個比方,我班孩子"將"小鴨"認做"小雞",我就直接告訴他們尖尖嘴的是小雞,這個扁扁嘴的是小鴨,將他們生硬地轉移到我的思維上,以至于后面找小鴨時有的孩子還說是小雞。
改進措施
在這里,我就可以引導他們說說哪里像小雞,小雞的典型特征等。后面當我問幼兒:動物朋友們誰來找,誰來藏?我應該多給幼兒一些時間思考,可以拋給他們一個思維發散型的問題"該怎么辦呢",請幼兒自己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個問題。
藏在哪里了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我班孩子思維很活躍,打個比方,我班孩子"將"小鴨"認做"小雞",我就直接告訴他們尖尖嘴的是小雞,這個扁扁嘴的是小鴨,將他們生硬地轉移到我的思維上,以至于后面找小鴨時有的孩子還說是小雞,在這里,我就可以引導他們說說哪里像小雞,小雞的典型特征等。后面當我問幼兒:動物朋友們誰來找,誰來藏?我應該多給幼兒一些時間思考,可以拋給他們一個思維發散型的問題"該怎么辦呢",請幼兒自己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個問題。
最后的游戲"捉迷藏"環節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在孩子們玩得致興的時候結尾有些遺憾,一是因為個別幼兒被我找到,在不斷揭露別的幼兒,二是因為藏好了的幼兒體驗游戲勝利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藏在哪里了”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能用唱歌的方式尋找動物,了解動物顯著的外形特征并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大膽、清楚地講述動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活動準備:
1.繪本《藏在哪里了》,PPT課件
2.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故事名字,激發幼兒興趣
(1)猜猜故事里的小動物們在玩什么游戲?
(2)你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怎么玩的?
小結:在森林里,動物朋友們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們跟他們一起玩吧!
2.觀察圖片,講述故事內容
(1)出示封面,觀察討論
①有哪些動物朋友在捉迷藏?(引導幼兒講述動物的外形)
②誰來躲,誰來找呢?看,小動物們想了個什么辦法解決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動作和神態)
③誰輸了,為什么?(根據幼兒經驗,可請幼兒嘗試)小結:小動物們真聰明,用猜拳的辦法來分工。小狐貍輸了,它對朋友們說:"你們都躲起來吧,好好地躲起來,我來找,一定能找到。"
(2)尋找動物朋友片段一:
①教師用小狐貍的口吻唱:好朋友,好朋友,你在哪里?
②看小狐貍找到誰了?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小兔躲在哪里了?
(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兔子躲在大樹后面。)③教師用小狐貍的口吻唱:大樹后的小兔子,你快出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
④出示圖片驗證。教師用小兔子的口吻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我是小兔子。
⑤教師帶領幼兒用唱的形式來復述小狐貍找小兔子的過程。
片段二、三、四:
(同上)片段五:
①小兔、小松鼠、小鴨、小象都被小狐貍找到了,還有誰沒有被小狐貍找到?
②小鹿躲到哪兒去了?我們一起幫小狐貍找找吧。
唱:小鹿,小鹿,你在哪里了?
③你發現小鹿躲在哪里了嗎?我們找到現在都沒找到小鹿,唉,那我們認輸吧,好嗎?
唱:小鹿,小鹿,你快出來,我找不到,我找不到,我認輸了。
④教師以小鹿口吻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我是小鹿。
⑤小鹿躲在哪兒?為什么我們都沒有發現呢?我們把鹿角當成什么了?
小結:小鹿真聰明,躲在森林里,大家把它的角當成樹枝,所以找不到它!
3.完整欣賞故事,拓展延伸
(1)師幼一起用唱的方式完整敘述故事
①有哪些動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戲?
②你記得它們躲在哪里了?
(2)拓展延伸:游戲捉迷藏請一名幼兒和教師找,其余幼兒躲,教師引導幼兒用唱的形式把小朋友找出來。
活動反思:
將音樂融入繪本這個形式很新穎,很受孩子的喜歡。《找朋友》這首歌歌曲本身也很簡單,朗朗上口,孩子也都會唱。我用小狐貍的口吻唱第一遍尋找小白兔的時候,孩子很快都跟上了,然后就接著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大家好",我接著提問,小白兔在哪兒呀?孩子們一眼就找到了,"在大樹后面",我接著請小朋友幫助小狐貍用唱的方式把大樹后的小白兔請出來,這里是個難點,歌詞比較長,而且節奏也不重復,孩子唱的時候有點亂,歌詞和節奏都需要改一改。當小白兔從大樹后面走來,我提問"小白兔應該怎么唱呀?"孩子們也都能準確地接上。后面尋找小松鼠、小鴨、小鹿的環節中,也都是請它們出來這個歌詞和節奏孩子們不容易接受。
捉迷藏的游戲孩子們都有經驗,他們都能積極地參與到繪本的游戲情節中,將繪本閱讀與音樂結合起來,更富有游戲情節,趣味性更濃,更容易讓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