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通用6篇)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31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通用6篇)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力的“效果”角度理解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知道它是合成力的基本定則,學會初步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意識到其合力隨夾角是變化的。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體會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參與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協作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探索規律以及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度。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與創新的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4)讓學生樹立科學探究中大膽猜測,嚴謹求證的科學思想。

  【重點難點】

  重點:滲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發現與深刻的理解。

  難點:①實驗的設計;②平行四邊形關系的發現;③從“代數和”思維到“矢量和”思維的跨越。

  突破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自己將結論得出。

  【教學方法】

  為了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在教法上,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小組的合作為主要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親身體驗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意識,淡化機械式訓練,摒棄灌輸式教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適時適度地“引導”和“參與”,決不能搞型式化的探究。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實施往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傾向,學生被動地接受,很難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彈簧秤,橡皮條,刻度尺,細線等。

  【課時設計】

  本節課計劃用兩課時學完。本節為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新課的引入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簡單的問題1+1在什么情況下不等于2,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之后再講“曹沖秤象”的故事,提水問題。引出等效思想的理論。

  [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分別用一只手和兩只手拿桌子上的物體感受等效的思想。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合力與分力等效代替的關系,得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并復習提問初中學過的同一直線上求兩個力的合力的問題:(兩種情形,分力同向和反向時)并引導學生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去理解這兩種情形,然后再拋出“兩個互成角度的分力與其合力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合力是否等于兩分力大小之和或之差呢?”也可以讓學猜測“合力的大小在什么范圍內?”。引導學生設計實驗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靠測量的方法先去找到兩分力與合力,并將它們表示出來,然后再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

  指導學生實驗設計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1)問題的提出:兩個互成角度的共點力與其合力有什么樣的關系?

 。2)設計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

 、儆檬裁捶椒ㄕ曳至εc合力,實驗中應怎樣實現分力與其合力產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谌绾沃懒Φ拇笮。咳绾未_定力的方向?

 、蹖嶒炛行枰涗浤男⿺祿?怎樣可以更直觀簡潔地同時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茉搶嶒炛锌赡艹霈F誤差的原因有哪些?你該如何處理?

  進行實驗

  [學生活動]

  四個或六個學生為一小組進行分組實驗。

  [教師活動]

  在旁巡查,適時加以指導,實驗時要分布引導學生注意以上4個問題。引導學生按書中的建議把合力的箭頭和兩分力的箭頭連接起來,再看看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實驗結果大膽地提出科學合理的猜想──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再讓學生變化角度實驗,驗證猜測。

  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與評估并歸納得出結論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確定了兩個分力與合力,并且用力的圖示將它們表示出來后,到講臺上展示交流實驗中得到的圖形,并思考歸納、總結本實驗探究的結論。學生探究到的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可能只是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也可能是一些其他圖形。

  [教師活動]

  總結說明:多數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這很好,對于沒有得到平行四邊形的,也要尊重實驗,實事求是。教師要特別說明:即使今天我們所有組都得到了平行四邊形規律,就一定能說明分力和合力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嗎?在科學探究中這樣做可嗎?(學生能意識到這樣做不妥)

  [教師活動]

  總結說明:因為我們只做了有限的幾組實驗,就得出結論。這當然不可!科學探究往往要通過不同情況下的對大量實驗數據的分析論證才能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規律,有時還需要通過理論證明才能加以推廣。而我們這節課只做了有限的實驗,其實兩分力和合力的關系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早就被科學家證實了,大多數同學得到這個結論,而少數同學未能得到,那是因為實驗中出現了問題,可能是實驗誤差(讀數誤差、作圖誤差、系統誤差),甚至是操作上的錯誤。請學生下課后分析造成的原因。事實證明不僅力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所有的矢量合成都滿足。讓學生返回到前面學習位移時的幾個問題,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重新看待那些問題。

  例題分析

  教科書中的例題比較簡單,但學生在作圖時常常不規范,教師要強調學生注意

  1.合力,分力要共起點,虛線,實線要分清。

  2.合力,分力標度要相同,作圖要準確。

  3.對角線要找準,不要忘了方向。

  讓學生再思考

  思考分力一定時,隨著夾角的增大合力如何變化?提出引體向上的例子,然后觀看動畫,讓學生總結得出合力與分力間夾角θ關系:

  學生討論以后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總結得出以下結論:

  合力與分力間夾角θ關系:

  ①θ=0°時,即F1、F2共線同方向:

  F合=F1+F2?合力方向與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讦龋180°時,即F1、F2共線反方向:

  F合=|F1-F2|合力方向與分力F1、F2中較大的方向相同。

 、蹔A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

  F合隨F1和F2的夾角增大而減小

 、芎狭Φ娜≈捣秶海麱1-F2|≤ F合≤ F1+F2

 、 F合可能大于、等于、小于F1、F2

  小結

  先讓學生自己小結,老師在黑板上出示小結提示,補充和糾正學生的不足之處。

  【布置作業】課后練習1,2小題。

  【板書設計】

  5.1力的合成

  一、合力、分力、共點力

  1.合力、分力、共點力的概念

  二、力的合成

  1.求幾個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

  同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兩分力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與任意一個分力方向相同。

  反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兩分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與較大的分力方向相同。

  3.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即以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出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所夾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篇2

  一、課標要求

  1.2.1認識重力、彈力和摩擦力。通過實驗,了解胡克定律。知道滑動摩擦和靜摩擦現象,能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1.2.2通過實驗,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知道矢量和標量。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章講述的是關于“力”的基礎知識,是學習動力學的基礎和準備。內容包括重力、彈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牛頓第三定律、共點力的平衡。本章內容與初中學過的有關力學知識聯系密切,是初中知識的擴展和深化,是今后學好其他力學知識的基礎,受力分析和共點力的平衡、力的合成與分解,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謂基礎性,就是要為學習力學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從知識方面來說,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特性,會進行力的合成和分解。從運用方面說,是初步熟悉對一個物體的受力分析,會畫出正確的受力圖,掌握初步的受力分析,會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來解決問題。

  本章內容與舊版教材相比,刪減了四種相互作用,增加了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牛頓第三定律,共點力的平衡把牛頓第三定律和共點力的平衡提前到第三章更符合新課程標準,更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來形成。

  教科書第一章,第二章學習的是關于運動學的知識,不涉及發生各種運動的原因。本章學習的是關于力的知識,并研究當加速度等于0時物體所受各個力之間的關系,合力為0,開始建立運動和相互作用的關系。本章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1本章教材與以往教材在結構設計上的變化

  第一,把牛頓第三定律由原來在牛頓運動定律之后,提前放入本章,這就為解答共點力平衡問題的受力分析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基礎。為此,本章在重力、彈力、摩擦力的后面,增加“牛頓第三定律”一節課文,并在該節課文中,專門設立了一個“物體受力的初步分析”小標題,為分析“共點力的平衡”問題設下伏筆。

  第二,把力的合成和分解設計為一節課,其教學目標很明確,只要求學生會用等效替換的方法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運算,并不要求學生解答具體實際情境中的受力問題,而把這些問題放在“共點力的平衡”中去解決,這有利于幫助教師理解和規范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目標。

  第三,把“共點力的平衡”由原教科書中牛頓第二定律應用的特例,變為一個獨立知識點,放在牛頓第二定律之前學習,并且作為本章的一個重點。學生在學習共點力平衡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科學思維方法,將為學習和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帶來幫助,有利于循序漸進地形成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

  2.2從整個高中物理課程的視角設計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把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學要求降低為“了解”,并要求“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明確指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受力問題,所用的知識是共點力的平衡條件,而不是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不過是共點力平衡問題解答中的一個數學計算步驟,它不屬于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的核心知識。為此,教科書把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并為一節課文,在該節課文中,突出“等效替換”的思想,不要求學生用力的分解求解實際情境中物體的受力問題,學生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解有確定方向的力的分解問題就可以了。分力的方向(坐標系的選擇),是以后學習共點力的平衡和牛頓第二定律時根據問題解答的需要來確定的。

  這樣,既規范了學生解答靜力學和動力學問題的思路在培養學生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又提升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教學目標

  1.知道合力和分力的概念,體會等效替換的思想

  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從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3.會用作圖和三角函數的知識求解合力或者分力

  4.知道矢量相加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標量相加遵從算術法則。能區別矢量和標量。

  四、重點難點

  4.1重點

  4.1.1通過生活實例,體會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4.1.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4.2難點

  4.2.1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

  4.2.2會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進行矢量運算

  五、教學準備

  5.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方木板、白紙、圖釘、彈簧、細繩套、刻度尺、鉛筆等

  5.2學生準備

  課前預習、學具及實驗準備

  六、教學設計

  6.1情境引入

  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回顧曹沖稱象的故事,滲透等效替換的思想。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欄”的問題:一個靜止的物體在某平面上受多個力作用,物體將向哪個方向運動?在保證力的作用效果不變的前提下,這幾個力如何用一個力來代替?

  生: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

  師:通常物體都會受到多個力的作用,許多情況下這些力共同的作用效果可以與某個力單獨作用時產生的效果相同。

  【設計意圖】用學生很熟悉的故事引出課題,較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提出一個可以探究的問題。

  6.2新課教學

  【任務一】共點力及其特征

  1共點力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下圖

  生:討論,思考,作出物體受力分析圖,分析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幾個力的特點

  學生分析得出: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外力的共同作用,如果這幾個力有共同的作用點或者這幾個力的作用線交于一點,這幾個外力稱為共點力。

  教師活動:根據師生共同的分析總結,可視為共點力的情況通常有以下幾種:

  (1)幾個力同時作用于同一點(即力的作用點相重合),如圖甲所示

  (2)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幾個力,雖然作用點并不重合但是這幾個力的作用線的正向或反向延長線能夠相交于同一點,如圖乙所示

  (3)物體被視為質點時,作用在物體上的幾個力就認為是共點力,如圖丙所示

  2合力和分力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圖片,并按照圖片內容準備一桶水,請同學們完成演示

  教師展示圖片,學生作出水桶的受力分析圖

  師生共同討論:引出一個大人提起一桶水與兩個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的“等效”,并從受力分析的物理情境中提出“等效替代”的思想,引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1)概念:假設一個力單獨作用的效果跟某幾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假設幾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某個力單獨作用的效果相同,這幾個力叫做那個力的分力。

  2)理解:

  1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等效替代關系,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與多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一個力可以由多個力來代替,反之亦然

  2合力是其所有分力的共同效果,并不是單獨存在的一種新力,受力分析中合力與分力不能同時出現。

  【設計意圖】歸納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等效性、同體性、瞬時性

  【任務二】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

  提問:一個物體受到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怎樣來求這兩個力的合力呢?

  學生根據初中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

  (1)若兩個分力方向相同時,則兩個力相加,合力大小為:F=F1+F2

  (2)若兩個分力方向相反時,則兩個力相減,合力大小為:F=|F1- F2|

  1.師生共同總結引出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概念

 、偾髱讉共點力的合力的過程叫作力的合成

 、谇笠粋力的分力的過程叫作力的分解

  教師進一步提問: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如何求解F與F1、F2之間的大小關系又如何兩個互成角度分力的合力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分力之和、之差呢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一步步深入,由淺入深,逐步引出探究實驗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易為學生所接受。

  2.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教師進一步提出指導性建議,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提出系列問題:

  (1)根據我們的實驗方案的設計,需要怎樣選擇實驗器材

  (2)如何保證分力與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力的大小和方向該如何確定

  (4)怎樣研究分力和合力的關系

  學生活動:思考、交流、討論、設計方案

  教師活動:收集學生們的實驗方案,多媒體展現如下方案:

  學生猜想、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思路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圍繞實驗方案設計進行:如何設計方案,探討合力的求法

  學生活動:

  (1)挑選器材

  (2)寫出具體的實驗方案(可簡寫)

  (3)寫出簡單的實驗步驟

  (4)設計數據記錄表格

  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數據,交流、討論

  教師指導,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適時的引導點撥,引導學生做好數據記錄

  【設計意圖】學生分組動手實驗,培養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獲得對科學的熱愛和親近感,體驗科學探究的嚴謹性、科學性,獲得成就感。

  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提出問題

  (1)我們能否從幾何關系上尋找它們的關系教師展示課件,分力合成的過程。

  (2)從幾何上來尋找關系,即是將合力與分力的末端連接起來,是一個四邊形,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四邊形

  師:如何對實驗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呢

  學生交流討論,回答:

  (1)作出力的圖示

  (2)作出分力和合力所形成的四邊形

  教師引導學生處理實驗數據,引導學生得出是個平行四邊形

  引導學生提出猜想:兩個力的分力與合力末端的連接后一定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提出具有指向性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問題的思路,避免學生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這些問題全部由學生來進行探究還不太切合實際,所以還要體現老師的引導性,讓學生在討論中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的精神和交流的習慣。

  實驗結論: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如果以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個法則叫作平行四邊形定則。

  提出問題:分力F1和F2的大小一定時,想一想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隨著F1和F2的夾角變化的變化情況

  教師點撥:得出分力F1和F2的大小一定時,合力的取值范圍:兩分力的夾角θ(0°≤θ≤1800)不確定時,合力大小隨夾角θ的增大而減小,所以合力大小的范圍是:|F1- F2|≤F≤F1+ F2

  提出問題:三個共點力的合力怎樣求解三個以上的共點力的合力如何求解呢

  學生討論交流,找出方法:先求出任意兩個力的合力,再求出這個合力跟第三個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分力都合成進去,最后得到結果就是這些力的合力

  師: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知道物體受到一個力的作用,怎樣來求解這一個力的分力呢

  學生猜疑,討論交流思路:

  (1)幾何知識分析,對于一條對角線,可以作出無數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2)實際問題中,要依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或需要分解(下一節課重點講)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一個力的分解進行分析,并將知識進行遷移,平行四邊定則也可稱為三角形定則。三角形定則,把兩個矢量首尾接,從第一個矢量的始端指向第二個矢量的末端的有向線段就表示合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如圖所示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對知識的拓展,進一步激發學生動腦思考,體會物理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專研的精神

  教師活動:投放例題【教材P70】

  例題,某物體受到一個大小為32 N的力,方向水平向右,還受到另一個大小為44N的力,方向豎直向上,通過作圖求出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讀題審題,說明解題思路及方法。之后教師投放解題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收集學生的解答信息,投放學生的解題過程,師生共同分析,對解題規范進行強調說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規范性、嚴謹性的意識。

  【任務三】矢量和標量

  學生閱讀教材P70相關內容,結合預習情況,了解矢量和標量的特點,舉例說明所學過的物理量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標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物理量

  學生舉例: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算術法則相加的物理量

  學生舉例:質量、時間、路程、功、功率、電流等

  6.3課堂小結

  1分力與合力的三性

  2分力與合力的大小關系

  3作圖法求合力的大小

  選標度——作F1、F2圖示——作平行四邊形

  6.4作業設計課后P71的“練習與應用”第1、3、4、6、7題

  七、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思維過程:現象——本質——規律——應用

  思維方法的滲透深度,需要進一步挖掘。

  2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問題為主線

  探究式教學中,程序性原則與開放性原則的把控,需要實踐中找到更優解。

  3學生行為:討論——交流——自主探究

  能否突破學習本領【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尋找證據、解釋重構,遷移...... 】,教學的目的是掌握學習本領。課堂的及時評價需要不斷升級。

  4教學效果:三個任務、合作精神

  設計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對于學科素養的提升,需要不斷重組構建。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篇3

  隨著教師考試臨近,想必許多考生都在為沒有合適的示范教案而煩惱,常常困擾于課程內容太多無法刪減,時間自然也無法保障。本文以物理學科《力的合成》為例,為您呈現10—20分鐘的課堂教案,精簡的速寫教案將成為您備考的參考依據。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探索規律、歸納總結出共點力合成定則。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歸納合力的大小與分力大小關系。

  過程與方法:

  學生能夠提析思考能力和轉化等效替代的核心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處理實驗數據,學生能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創新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定則。

  難點:

  1、實驗數據推理獲得“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大小與分力關系。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學生觀看生活現象:請兩位同學親歷體驗提水桶。

  1、請兩位同學分別單手提水桶。說出你的感受。

  2、請兩位同學共同單手提水桶。說出你的感受。

  3、請思考:比較一下兩個人拉開些點距離提水桶省力還是靠近些距離提水桶省力?

  上述物理情景中蘊含怎樣的知識,你能用科學的語言概括它嗎?

  本節課我們從此現象出發來學習有關力的合成知識(從生活走進物理,激發興趣)

  (2)建立規律

  復習:初中所學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方法,完成課本P59討論交流1、

  生活中并不都是兩個力合成時是在同一直線上,展示例子。

 。ㄒ唬┖狭εc分力

  學生繼續觀看生活中提水桶的實例,從物理學的角度談自己的感悟,通過教師的啟發完成以下知識的學習(培養觀察、想象、語言表達能力)

  1、兩種情景力的作用效果怎樣?

  (答:作用效果相同)

  2、誰是誰的合力,誰是誰的分力?

 。ù穑篎是F1 、F2的合力,F1 、F2是F的分力)

  3、從力的作用效果看合力與分力關系?

 。ù穑旱刃娲

  4、F是F1 、F2的合力,那F與F1 、F2大小關系怎樣?(引入下個問題)

 。ǘ┝Φ暮铣桑

  1、學生回答下列問題(檢查預習情況)

  (1)什么叫力的合成?

 。ù穑呵髱讉力的合力的過程,叫力的合成)

  (2)什么是共點力?

 。ù穑喝绻麕讉力都作用在物體上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3)猜想F與F1 、F2的關系(學生可能在上一環境感悟中說出),設計怎樣的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2、本節實驗方案:用一條橡皮條代替水桶,用兩支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把它拉長X,

  讀數F1 、F2為兩個已知分力的大小,并記錄兩個分力方向,再用一支彈簧秤把橡皮條拉長到同一點,讀數為合力F大小(兩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記錄方向。畫出各個力的圖示,就能研究出力F與力F1、F2的關系、

 。▽W生也可能提出其他方案)

  3、一個同學到前面和老師一起演示,其他同學觀看實驗操作步驟。(也可以通過看視頻學習如何進行實驗操作)

  4、投影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實驗操作步驟:

 。1)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2)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3)用兩只彈簧秤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將結點拉到某一位置O,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及此時兩條細繩套的方向,記錄兩彈簧秤的示數、

 。4)用鉛筆和刻度尺從結點O沿兩條細繩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F1 、F2的圖示。

  (5)用一只彈簧秤鉤住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秤的讀數F和細繩的方向,按選定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拉力F的圖示、

  為了減少誤差,實驗時要注意:

 。1)正確選取彈簧秤、先將彈簧秤調零,再將兩只彈簧秤鉤好后對拉,若兩秤在拉的過程中,讀數相同,則可選;若不同,應另選,直至相同為止、

 。2)拉動時,彈簧秤應保持與木板平行,在不超過彈性限度的條件下,應使拉力盡量大一些、

  (3)實驗中兩分力F1 、F2的夾角不要取的太大、

 。4)在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拉長的結點O位置一定要相同、

 。5)讀數時要正視,按有效數字正確讀數和記錄、

  (6)作圖時,應選定恰當的標度,盡量把圖畫大些,但也不能畫出紙外。

  5、實驗數據分析猜想:

 。ㄏ胂、推理能力培養)

 。1)合力F是否能用F1 、F2的代數和表示?(觀察并計算)

  (2)用虛線連接F1 、F2及力F的末端點并觀察圖示,有什么發現?

 。ǚ椒ㄌ崾荆

 。3)利用三角板以力F1 、F2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畫出其對角線F′,看力F、F′是否重合?

 。4)若沒有實驗誤差F′和F應該怎樣、即實驗結論:(邏輯推理、想象)

  6、學生實驗探究,教師答疑。

  7、學生交流,展示探究結論: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兩個共點力的合力時,可分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F1和F2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是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這就是平行四邊形定則、

  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適用于共點力的合成。

 。3)深化規律

  可以把力的合成所用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和數學中的向量加減時所用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相比較。

  (4)鞏固提高

  【例】已知共點力F1=4 N,F2=3 N,用作圖法求出θ=30°,90°,120°時合力F的大小、歸納當兩個分力夾角變大時,合力大小的變化情況?

  學生畫圖并展示學生作品,交流成果。

  【教師】通過課件演示當分力F1 、F2一定時,夾角θ在0~180°之間發生變化時,合力F的大小變化情況(給學生感性認識,強化以下規律)

  歸納:合力的大小與分力大小關系

  夾角θ越大,合力就越小、合力最小值為F1—F2、同一直線方向相反合力最大值為F1+F2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合力F的取值范圍|F1—F2|≤F≤F1+F2

  合力可能大于某一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分力。

  (5)小結作業

  首先由學生總結本節學到哪些知識,通過生活現象感悟合力與分力,知道等效代替是物理中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課后思考生活中立德合成在生活中的體現?

  四、板書設計

  以上是《力的合成》教案,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探索規律、歸納總結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應用等效代替和控制變量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實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則。

  難點:“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圖甲,一個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圖乙是兩個人分別用F1、F2兩個力把同樣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與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

  學生:效果是一樣的。

  老師: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產生的效果相同,在實際問題中就可以用這個力來代替那幾個力,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的過程叫做力的合成。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兩個共點力的合成。

  二、新課教學

  (一)探討實驗方案

  先用兩個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使它們產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加一端到某一點O,再用一個力作用于同一物體的同一點上,讓它產生與第一次的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橡皮筋拉到點O,記下各個力的大小、方向、畫出力的圖示,就能研究力之間的關系了。等效代替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二)演示實驗: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請兩位同學上講臺幫忙)。

  (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在木塊上。

  (2)用圖釘把橡皮條一端固定在A點,結點自然狀態在O點,結點上系著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3)用兩彈簧秤分別勾住繩索,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結點到達O′點。讓學生記下O′的位置,用鉛筆和刻度尺在白紙上從O′點沿兩條細紙的方向畫線,并分別記下兩只彈簧的讀數F1和F2。

  (4)放開彈簧秤,使結點重新回到O點,再用一只彈簧秤,通過細繩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O′,讀出彈簧秤的示數F,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F1、F2和F的力的圖示。

  (5)用三角板以F1、F2為鄰邊利用刻度尺和三角尺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做出合力F的圖示。

  (6)改變F1和F2的夾角和大小,再做兩次。

  從實驗中得出什么結論:合力F不能簡單地用F1和F2的代數合表示。

  證明:利用三角板以力F1和F2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作出其對角線F’,看力F和F’是否重合。

  仔細觀察發現,F和F’基本重合,在誤差范圍內,F幾乎是F1、F2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

  經過前人很多次的、精細的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也就是說,對角線就表示F1、F2的合力。

  老師歸納:求兩個共點力的合力時,不是簡單的將兩個力相加減,而是用表示兩個力的有向線段F1和F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這就是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三)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觀察學生實驗情況,數據處理,要求操作的規范,遵從實驗結果,盡量把誤差減小到最小。

  要求同學用平行四邊形法則作出F1與F2的合力,與實際合力對照,相距多遠,差距大不大。

  如果在實驗中,對角線與合力相距比較遠,那就找一找原因,是否有錯誤操作,即使操作完全正確,也會有實驗誤差,也不會完全重合。

  這種情況很正常,一個規律的得出要很多人在很長時間里,進行許多此實驗才總結出來,并不是一次實驗就能得到。

  減小誤差的方法:

 、購椈沙邮褂们耙獧z查指針是否指在零點;

  ②彈簧秤要與木板表面平行。

  總結:可見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不是簡單的兩個力相加減,而是用表示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就要平行四邊形定則。以后我們還要利用這個定則進行速度、加速度等的合成,只要是矢量的合成、就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

  (四)實驗歸納總結:

  1、力的合成要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共點力的合力隨夾角的變化而變化。

  夾角為00(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同)時:F=F1+F2,F的方向與F1、F2的方向相同。夾角為1800(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反)時:F=|F1-F2|,F的方向與兩個力中較大的那個力方向相同。兩個共點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圍:大于等于二力之差,小于等于二力之和,即|F1-F2|≤F≤F1+F2。

  2、兩個大小一定的力F1、F2,當它們間的夾角由00增大到1800的過程中,夾角 越大,合力就越;合力可能大于某一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分力。

  3、矢量和標量:

  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矢量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標量運算遵循代數運算法則。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力是矢量。

  4.實驗歸納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要通過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研究,數據分析,歸納總結,形成結論。

  【例題1】大小不變的F1、F2兩個共點力的合力為F,則有:

  A.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個分力

  B.合力的大小既可等于F1,也可等于F2

  C.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一個分力

  D.合力F的大小隨F1、F2間夾角增大而減小。

  解析:正確答案是BCD

  我們可以取一些特殊的數值來分析F1、F2的合力變化范圍是|F1-F2|≤F≤F1+F2若取F1=2N,F2=3N則1N≤F≤5N。

  當F1與F2夾角為180°時,合力小于分力。應排除A同時知C正確。

  B對,由合力的變化范圍可知正確。

  D對,當F1和F2夾角為0°時,合力最大,當F1,F2夾角為180°時,合力最小,隨著F1、F2夾角增大合力F反而減小。

  說明:對于一些定性分析的選擇題,有時可采用取一些特殊數值的方法來分析,這樣可使分析簡單、方便。

  【例題2】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豎直向上,用作圖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解:選擇某一標度,利用0.5cm的長度表示15N的力,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用刻度尺量出對角線的長度L,利用F=15N× 即可求出。

  〖鞏固訓練〗

  (1)兩個力互成30°角,大小分別為90N和120N,用作圖法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兩個共點力的大小都是60N,兩力間的夾角為1200,求這兩個力的合力?

  解法一、圖示法。

  解法二、利用平行四邊形法作出力的圖示,然后利用幾何知識求解。

  學生討論會得到:先求出任意兩個力的合力,再求出這個合力跟第三個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進去,就得到其合力。因為每一次合成都遵從每兩力與其合力產生共同效果的思想,所以可以這樣合成。

  (3)兩個共點力,當它們同方向時其合力大小為7N,當它們反方向時其合力的大小為1N,問當它們互相垂直時其合力的大小是多少牛?

  提示:假設F1大于F2,由題意可知:F1+F2=7,F1-F2=1解得:F1=4N,F2=3N

  然后:方法一、圖示法。

  方法二、先利用平行四邊形法則作出力的圖示,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識求得合力F=5N

  (4)請同學完成P13的思考與討論。

  〖提問〗:如果兩個分力F1、F2,他們的夾角不定,求其合力的范圍。(用作圖法)

  同學們用作圖法得到:

  Fmax=F1+F2(兩力夾角為0°)

  Fmin=F1-F2(兩力夾角為180°,F合于大的方向一致)

  夾角在0°——180°之間,后介于 Fmin與Fmax之間。

  課后小結

  這節課主要學習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要求會用作圖法求兩共點力的合力。

  這節課主要掌握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用作圖法求兩共點力的合力,并且用作圖法得出兩力夾角不定的情況下,F合取值范圍,我們下課后要多動手練習,掌握這種方法。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篇5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合力與分力都是從力的作用效果來定義的。

  2、通過實驗探究,獲知在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上力的合成情況。

  3、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經歷對圖表的分析獲得結論的過程,并能夠在與同學的交流討論中發現新的問題。

  4、在關于力的合成的探究實驗中,讓學生經歷從提出假設,到驗證假設,直到形成科學理論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1、先通過“帆的合力”、“螞蟻的合力”、“人的合力”等例子展示合力的作用效果;提出合力、分力及力的合成的概念。

  2、然后通過設置疑問“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力的大小是怎樣的?”來展開。為了驗證同向和反向上二力合力的大小,設定了“實驗探究”,通過實驗來得出二力合力的條件。

  這樣安排是讓學生首先對合力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知道力的效果是合力代替的前提,然后通過簡單的情況來認識合力大小與方向是怎樣確定的。這樣可使學生“從一般到特殊”初步認識力的合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對通過實驗探究的參與,認識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的情況。

  教學難點:

  1、讓學生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學方法,認識等效替代對物理發現的重要作用。

  2、要求學生能在觀察自然、生活等現象中發現問題,勇于探究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篇6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二力的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通過作圖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度。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與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請一位同學提起重為200N的一桶水,請分析該同學施加的提水的力為多大?然后請兩同學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幾個力?從效果上看跟剛才用一個力提一樣嗎?

  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體會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是說明幾個力與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

  舉例:用兩條細繩吊著日光燈、很多只狗拉著雪撬前進。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體會一個力可以與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啟發引導同學找出這些例子的共性,給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進行新課

  一、共點力的概念:

  1、什么樣的力是共點力?

  2、你認為在掌握共點力的概念時應注意些什么問題?

  3、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出示圖片:大吊車吊起物體;人擔水;舉重;比薩斜塔等。吊車吊起物體時鉤子受的力為共點力嗎?人擔水時擔子受到的力為共點力嗎?舉重運動員舉起的重物受到的力為共點力嗎?比薩斜塔受幾個力作用?它們是共點力嗎?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共點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今天我們著重研究兩個共點力的合成(已知二個分力求合力)

  A、兩分力同向

  合力為兩分力之和,方向與兩分力同向。引導學生理解。

  B.兩分力反向

  合力為兩分力之差,方向與兩分力反向。引導學生理解。

  C.互成角度的兩分力求合力

  演示實驗:先告訴學生有關的器材,以及實驗的目的,提出如下問題:在這個實驗中合力與分力等效的標志是什么?(橡皮條的伸長量相等)然后教師操作,下面的學生觀察。在實驗結果的處理時,引導學生先做出各力的圖示,討論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

  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內容

  強調:兩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是兩分力的合力(合力分力共點)

  例題:力F1=45N,方問水平向右。F2=60 N,方向豎直向上。求這兩個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1、用作圖法解:

  ①選擇標度,用1 cm代表15 N。

 、谟萌前遄鞒鰞蓚力的圖示。

 、圩鞒龊蛢蓚力大小相等的平行線,完成平行四邊形。

 、苓B接兩力之間的對角線,即表示合力。

 、萦每潭瘸吡砍鰧蔷的長度。

 、尥ㄟ^比例關系求出合力的大小。

  ⑦用量角器量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夾角,得到合力的大小是5 N,與45 N力的夾角是53°。

  注意事項:

  1.實線、虛線要分清。

  2.合力、分力要共點

  3.同一圖,合力與分力用同一標度畫出

  4.力的圖示箭頭不能忘。

  小結并板書:

  一、幾個概念:

  1、合力、分力定義: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叫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 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或更多個力的作用,有些情況下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個點上,或者雖然不是作用于同一個點上,但是他們的延長線交于一點,這樣的一組力叫做共點力、

  3、力的合成、力的分力定義: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

  二、求兩分力的合力

  A、兩分力同向:合力為兩分力之和,方向與兩分力同向。

  B、兩分力反向:合力為兩分力之差,方向與兩分力反向。

  C、互成角度的兩分力求合力:(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內容:以表示兩個分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個平行四邊形中表示兩分力的線段所夾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后感:這一章教材通過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大量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力的矢量性和解決矢量問題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力的運算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初學者很難跨越的一個臺階,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來分析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自然、暢快、水到渠成、不突兀。同時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通用6篇) 相關內容:
  •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范文(通用3篇)

    一、基本說明1、本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基本信息作者2、教學內容1)所用教材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級或模塊:九年級3)所屬的章節:第十六章第三節4)教學時間45分鐘二、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 德育目標: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大自然和物質運動形式多樣化的認識2、 知識目標:(1) 認識液化現象(2) 了解液化的方法(3) 知道液化放熱3、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教學重點:...

  • 初中物理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2.會應用用二力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力目標:1.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認真觀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的平衡;觀察物體受兩力平衡時力的特點。...

  •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知道磁鐵有磁性。2、方法與過程目標:能夠對具體事物和現象進行自主與合作探究活動,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的特點。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究活動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樂于探究和發現周圍事物的奧秘。...

  • 關于《電功率》的初中物理說課稿(精選2篇)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第二,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電功率計算;第三,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 初中物理說課稿《密度》(通用2篇)

    一、教材分析本節課要說的密度一節屬于第二部分,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內容,它們形成了經典力學的初步知識。眾所周知,經典力學包括了質量、時間、空間三大基石。...

  • 初中物理說課稿(通用13篇)

    一、說教材《壓強》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的概念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內容的主線,壓力和壓強的知識是對前面學力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做基礎,因此學好本節課內容對全章有重要意...

  • 《摩擦力》初中物理說課稿(精選7篇)

    一、教材分析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浮力》說課稿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通用14篇)

    本節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物理第一冊(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節(P141~P14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浮力;第二,物體的浮沉;第三,浮力產生的原因。...

  • 初二物理《質量》教學要點設計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通用14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從本章到第十四章講述力學知識。跟前面幾章簡單的物理現象相比,知識的講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養方面,除了繼續注意提高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外,在講述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中,更應注意培養學...

  • 《重力》探究式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通用13篇)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課題引入確定問題探究活動展示結論教學環節我們大家先一起來看一段太空船模擬艙的片段。播放課件(太空船中人漂。┒覀冊诘厍蛏洗蠹叶际恰澳_踏實地”站得很穩,這是為什么呢?我們拋出去...

  • 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精選3篇)

    課題 第三節 密度 執教 教學 目標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 《浮力》說課稿 —— 初中物理第二冊教案(通用14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是南三德威中學物理教師:莫開萍,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物理第一冊(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節 浮力(P176~P178),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分析、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學程序五方面對本...

  • 初 中 物 理 教 案(通用6篇)

    初中物理教案課題 什么是力?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創新的能力。...

  • 初中物理《電功》優秀說課稿范例(通用4篇)

    一、教材分析在力學中,物體做功必須具備兩個必要因素,而在電學中,不但物體在電磁力作用下移動算做功,電流通過用電器,使其發光、發熱、發聲等現象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玩弄丰满熟妇XXXXX性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a∨网站 | 狠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无码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 韩日av一区二区 | 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中文字幕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999精品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 日本人妻中文字幕乱码系列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96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夜色在线影院 |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 91视频国产一区 |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 久久精品一二三影院 | 免费在线毛片 | 免费国产乱码一二三区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哦 | 超碰成人免费 | 污污视频网站在线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av免费片 | 国产精品99在线播放 | 最新亚洲精品 | 沦为公交两奶头春药高潮迭起 |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9999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时间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超碰 | 毛片插插插 | 蜜臀AⅤ永久无码精品 |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 | 欧美日本国产在线a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