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籃球變向運球教案范文(通用3篇)
初中籃球變向運球教案范文 篇1
知識目標
1.了解籃球比賽運動員身體對抗的三大要素:身高、體重、技術。
2.了解簡單的籃球技戰術理論和實踐運用手段。
能力目標
1.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了解籃球運動技戰術配合意識。
2.通過引入課堂辯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公平競爭,集體合作的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現代及未來籃球運動技戰術的發展方向及趨勢。
教學難點
學生的見解能夠獨立、清晰的表達,并通過課堂教學和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學思路
長期以來,體育課就有重實踐、輕理論的傳統。實際上,體育理論知識的`掌握對實踐的應用及深化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為實踐技術奠定理論基礎,還能為實踐技術提供理性認知,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了解從表象轉入深層。所以,大力加強理論課的先導作用是體育教學取得成效的關鍵。本次課的教材正是圍繞這一重點對籃球運動的技戰術實踐進行先期的理論教學。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課前教師宣布課的目標,根據上節課的要求,同學們把收集到的姚明及奧尼爾個人資料在課堂上交流。
2.根據支持對象分組,推選代表,準備辯論賽。
二、課堂教學過程
1.宣布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同學按支持對象分組就坐。(2分鐘)
2.展示姚明、奧尼爾的個人資料及圖片并講解。(4分鐘)
3.辯論開始,請雙方代表上臺各自闡述觀點,教師主持。(11分鐘)
4.教師講評,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將問題展開,引入教學目標一。(4分鐘)
5.利用多媒體課件,在籃球技戰術演示板上講解掩護進攻戰術的運用過程、重點、難點及注意事項。(5分鐘)
6.利用多媒體課件,在籃球技戰術動畫中演示“三對三”“五對五”戰術運用過程,并詳細講解該戰術在實踐中的運用。(5分鐘)
7.請奧尼爾的支持者代表進攻隊,姚明的支持者代表防守隊,雙方同學運用戰術攻防理論進行辯論,遇到疑難問題,教師答疑解惑,并引導學生掌握教學目標二。(10分鐘)
8.教師總結課堂教學成果,提出要求。(4分鐘)
9.宣布下課。
三、器材要求
1.多媒體教室。
2.多媒體課件。
初中籃球變向運球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和同伴一起積極主動參與練習中。
2、學會原地運球的正確方法(協調用力),初步學習行進間慢跑中運球技術,發展學生快速、力量、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
3、通過設置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籃球帶給學生的快樂和成功感,培養和同伴協同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身體協調用力的運球方法。
教學難點:
養成用手感控制而不是用眼睛。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2分鐘):
(1)集合整隊,檢查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布課的內容
(4)安排見習生
組織:四列橫隊學生背對陽光站立要求:快靜齊
(注:繼承了一般課堂常規教學的要求,屬常態化教學。)
開始部分(10分鐘):
(1)一路縱隊繞籃球場慢跑三圈。
(2)原地徒手操6節。4x8拍
組織:還原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站立,教師喊口令鏡面領做徒手操。
要求:保持隊形整齊,口號響亮,精神飽滿,徒手操動作有力。
(注:情景導入:我校的學生主要以藏族學生為主,來自農牧區,對于籃球的知識和信息是有限的,在導入時,詢問學生以前玩過籃球嗎?喜歡嗎?怎么樣才能打好籃球?就要從最基本的技術練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運球技術。)
基本部分(23分鐘):
(1)原地運球技術練習
學法:
原地徒手模仿練習,體會動作要領。
原地持球中速低運球練習和原地快速低運球練習
5—6人一組,自主互相交流練習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原地單手低運球比賽(每人運球20次以先做完的'隊為勝)。
慢跑往返運球15mx2每人2次。(以兩個邊線為距離)
教法:
示范動作稍慢,講解手隨籃球上下起伏按拍。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喊口令徒手練習。
教師語言反復強調,觀察巡回指導練習。
糾正共同易犯錯誤。
組織:六列橫隊,間隔2———3米,以縱隊為一組(男女各4組)。練習時各小組圍成小圓圈。
要求:認真觀察練習,相互學習交流。90%學生學會原地運球技術。
(2)運球+擲地滾球接力(以兩個邊線距離15m)
方法:發令后,各組第一個隊員開始快速運球至對面邊線,轉身用投擲地滾球的方法將球擲給本隊第二個隊員,第二個隊員照此法繼續,直到所有隊員做完,當最后一個隊員做完后,照此方法由最初第一個隊員繼續進行,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注:此游戲主要讓學生體會快速跑動當中運球技術,擲地滾球主要是鍛煉學生上肢力量,彌補了游戲內容的單一性,提高了練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3)運球+投籃接力
方法:發令后,各組從第一個隊員開始,運球到籃下將球投進(不限投籃姿勢,要求必須將球投進去方可返回),然后運球返回本隊交給本隊第二個隊員,第二個隊員照此法繼續直到本隊所有隊員做完,以先做完的隊為勝,后兩名小“罰”十個下蹲。(男、女各四組)。
(注:此游戲在實施過程中,一方面練習了運球技術,另一方面在投籃的時候,十個籃球在籃圈上飛舞,有的有可能進了卻被其它籃球碰飛了,有的不進卻被碰進了,運氣不好的一直在那投直到投進,球場上學生的加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猶如歡樂的海洋,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師加入比賽中使課堂錦上添花。)
結束部分(5分鐘):
放松:調整呼吸,教師向上拋籃球學生吸氣,籃球下落時呼氣。肢體的按摩。
集中講評:多表揚鼓勵學生。
收回籃球,師生再見。
5、總的要求:讓全體學生感受運動到樂趣。
6、運動負荷:平均心率125次/分鐘左右
7、場地器材:10個籃球籃球場地一塊
五、課堂常規要求
(一)課前對場地進行必要的檢查清潔,保證場地的安全。
(二)要求學生不吐痰、不坐籃球、老師講話的時候不運球不發出響聲,養成良好的習慣。
六、課后自我反思
這節課也是我籃球教學當中比較成功的一節課,多年來在每次的籃球運球教學中屢次使用,效果都不錯,其亮點就是運用趣味游戲調動學生練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學中玩,玩中學,樂中育”,教法得當,學法合理有趣,完成了課的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不足之處,以前課堂時間為45分鐘,在課堂設計準備部分安排了熟悉球性的練習,后時間改為40分鐘,考慮到時間因素取消了此項練習,有待合理安排,使教學有層次、有連貫性,在人員的分配上總有個別組沒有照顧到個體差異,造成比賽時組與組之間有差距。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嘗試了一些教法,還有待于不斷的改進和探究。
初中籃球變向運球教案范文 篇3
教學內容:
1.原地—行進間傳接球。
2.原地—行進間運球。
3.原地—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
4.游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鞏固籃球技術動作。
2.培養快速投籃的能力。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培養良好的體育素質。
課堂常規
教師:
1.體育教師提前到場地檢查是否安全。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節課的內容及練習目標。
4.安排見習生、整理服裝。
學生:
1.體育委員整理隊形,向老師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整理服裝準備上課。
4.見習生到指定的位置等待老師安排。
組織要求:
1.要求:快靜齊
2.保持距離前后左右成直線。
一.準備活動:
1.老師帶領同學們進行“自由分子”的'跳繩練習。同學們積極配合老師做各種練習。
2.老師讓同學們按要求進行運球練習。同學們認真運球,控制好球。
3.帶領同學們活動各肌肉關節。按老師的要求充分活動好,為上課作好充分的準備。
要求:
1.動作舒展大方,有力度。
2.動作協調、靈活
二.基本部分:
原地—行進間雙手傳接球:
1.讓同學們分成四組進行練習。
2.進行巡回指導,激勵同學們要增加練習的質量和強度。小組長在練習過程中要協調指揮好同學們的練習質量。
教學方式:
★原地—行進間運球:
1.將同學們分成四組進行練習。
2.讓同學們能夠更快更熟練的進行運球。原地—行進間肩上投籃:
1.將同學們分成四組進行練習。
2.指導和講解具體的做法,讓同學們能夠較快的領會到如何進行原地—行進間肩上投籃。
3.讓同學們進行創新表演。
4.講評同學們的創新動作,鼓勵同學們要積極創新,勤于思考,善于鍛煉,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式:
在練習的過程中認真體會如何進行原地—行進間肩上投籃.動作正確到位出手有力注意手型。
游戲:迎面運球接力:老師講解游戲的方法,規則,以及分組組織方法。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分成四組進行游戲。方式:
三.結束部分:
1.帶領同學們進行積極的放松活動,使同學們得到充分的恢復身心。
2.組織同學們進行民主互評。
3.客觀評價本課的練習過程。
4.安排見習生收回器械。
5.布置課下練習任務。
6.宣布下課,師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