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青菜奶奶過生日》活動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小班《青菜奶奶過生日》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小班的孩子怎樣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呢?小班孩子的想像力極其豐富,所以,應為他們創造一個能激發情緒的情景,以青菜奶奶的生日為情景,引領孩子進入活動這里盡可能地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征。在選擇蔬菜的種類和數量時,我就考慮讓孩子積累一些數學經驗。讓孩子在感知數中學習算術。另外,品種多樣的蘿卜、番茄、茄子,以及"給蔬菜排隊"的不同排列,都讓孩子感受到:世界是豐富多樣的。小班年齡是言語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語言習慣就是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所以,我設計了"青菜奶奶眼睛不好、耳朵不好"的情節,來養成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征,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3、在給"青菜奶奶"過生日吃蛋糕時,體會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重點:
幼兒能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活動難點:
能正確說出蔬菜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大小不一的番茄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別放在小袋子里;相應的蔬菜圖片。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3、相應數字寶寶和字寶寶。
活動過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過生日。
師:(出示紙制青菜)這是什么?
孩子:青菜。
師: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
孩子:青菜奶奶。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孩子:戴著老花眼鏡……有一條一條線……有皺紋……師:青菜奶奶今天要過生日了。她要請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聞聞,猜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客人?
師:把你布袋里的小客人請出來,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
孩子:我的茄子寶寶是彎彎的……我的茄子寶寶是紫色的……我的茄子寶寶摸上去是滑滑的……我的黃瓜寶寶也是彎彎的……是綠綠的……師:誰的寶寶摸上去也是滑滑的……哦,有的寶寶摸上去是滑滑的,有的是粗糙的……孩子:我的蘿卜寶寶是長長的、紅色的……我的蘿卜寶寶圓圓的,是白色的……師:蘿卜有長的圓的,還有不同的顏色……除了紅色、白色,還有什么顏色的蘿卜?
孩子:我也是紅的(舉著胡蘿卜)……師:這是紅的(將紅蘿卜與胡蘿卜作比較),胡蘿卜的顏色和紅的一樣嗎?這個顏色叫橘紅色……——在引導孩子的認知過程中,盡可能地尋找時機,豐富孩子的知識。
師:(小結)今天,青菜奶奶請的客人有蘿卜寶寶、番茄寶寶、黃瓜寶寶、茄子寶寶。(邊說邊出示相對應的蔬菜圖片)這些寶寶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這里盡可能地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征。
2、"小客人"來排隊。
在活動中:
師:把"小客人"放在一起,排排隊,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
孩子:……大的排第一個……黃瓜寶寶排在前面……長的茄子排在前面……——就誰排在第一個,孩子的視角是多元的,有時是大的排第一,有時是短的排師:我們來數數,有幾只番茄寶寶……誰知道"5"……誰知道"4"是什么樣子的……——讓孩子感受到了物體的長短、大小、粗細等形狀特征,也感受了數量和數字。
二、去青菜奶奶家
1、師:我們一起去青菜奶奶家……門關著……青菜奶奶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誰?
孩子:我們說……告訴她……師:青菜奶奶耳朵不好,怎么辦?
孩子:我們說得響一點。
師:好,我們去青菜奶奶家了。
……師:青菜奶奶家到了。誰先去敲敲門?
教師扮青菜奶奶:誰呀……你是什么樣的黃瓜寶寶……好,請進請進……
2、師:(將貼在板上的蔬菜圖片用筆圈起來)這些寶寶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漢字"蔬菜")
三、和青菜奶奶過生日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幼兒園小班《青菜奶奶過生日》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征,并知道他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3、在給“青菜奶奶”過生日吃蛋糕時,體會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幼兒能認真安靜地傾聽同伴的講述。
2、活動難點:能正確的說出蔬菜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蘿卜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4根,大小不一樣的番茄3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一棵,蔬菜分別放在小布袋里;相應的蔬菜圖片。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3、一個生日蛋糕。
活動過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過生日。
教師:(出示紙質青菜)這是什么?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結:是啊!青菜奶奶今天要過生日了。她要請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一摸,聞一聞,猜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客人?
教師:把你布袋里的小客人請出來,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摸上去滑滑的,粗糙的,紅的,圓的等)小結:今天青菜奶奶請的客人有蘿卜寶寶、番茄寶寶、黃瓜寶寶、茄子寶寶。(邊說邊出示相對應的蔬菜圖片)這些寶寶有的是長長的,有的圓圓的,有的紅的,有的是綠的……
2、“小客人”來排隊。
教師:孩子們,我們把“小客人”放在一起,排排隊,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孩子隨意放)小結:我們來數一數,有幾只番茄寶寶,誰會數?誰知道“4”是什么樣子的?
(二)、去青菜奶奶家。
教師:這些寶寶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漢子蔬菜)教師:我們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門關著……青菜奶奶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誰?
青菜奶奶耳朵不好,怎么辦?(我們說的響一點)好,我們去青菜奶奶家了。青菜奶奶家到了,誰先去敲敲門?(教師扮演青菜奶奶)
(三)、和青菜奶奶過生日。
1、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教師:青菜奶奶請我們吃蛋糕啦,我們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孩子唱生日歌)老師的生日歌和你們的有些不一樣。(將青菜奶奶唱進生日歌里)
2、分生日蛋糕。
教師:青菜奶奶的蛋糕誰想吃?一個蛋糕給誰吃?(切開分)切兩刀,這樣夠了嗎?那這兩個人有得吃,其他的你們就沒有啦。(不行,再分)數數,夠了嗎?
3、一起吃蛋糕教師: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嗎?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小班《青菜奶奶過生日》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形狀,顏色,觸感,學習將物體按某一特征來進行排列。
2、學習按物點數,知道茄子西紅柿黃瓜蘿卜等是屬于蔬菜。
3、體驗活動的快樂,懂得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蘿卜6只,長短不一的黃瓜5根,大小不一的番茄4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3根,青菜1棵,蔬菜分別放在小布袋里;相應的蔬菜圖片。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3、一個生日蛋糕。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青菜奶奶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提出活動要求:桌上呀有個小布袋,等會請你挑個位置坐下來,坐下來以后先不能動小布袋,耳朵聽到了嗎?小朋友的耳朵真靈,耳朵一靈寶寶就聰明了。
1、現在,張老師給你們看看,這是什么?
2、你們看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額頭)都有皺紋,所以你認為是青菜奶奶。
3、還有從哪里看出來?(眼鏡)
二、摸一摸今天青菜奶奶要過生日了,她請了許多小客人。小客人就在小布袋,我們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小客人。
1、先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是什么?
2、我們打開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小客人?
3、摸上去有什么感覺?還有摸上去什么感覺?
三、排排隊這些小客人呀,我們都要帶到青菜奶奶家去。他們去的時候讓他們排排隊好嗎?這樣顯得更有禮貌對吧。
1、西紅柿先來排排隊。你們想怎么排?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
2、黃瓜來排,你想怎么排?
四、點點數原來青菜奶奶想請西紅柿寶寶,茄子寶寶參加她的生日。
1、我們一起數數西紅柿寶寶有幾個?(6個)我們用數字把它記錄下來。
2、我們再一起數數黃瓜有幾根?(5根)我們用數字把它記錄下來,故意寫錯5,是不是這樣寫的呀?
3、蘿卜有幾個呀,一起數一數(4個)我們用數字把它記錄下來。
4、茄子有幾個,一起數一數(3個)我們用數字把它記錄下來。
5、青菜有幾棵呀?(1棵)1你們會些嗎?我們一起寫一寫(徒手)教師小結:青菜,西紅柿……把他們合起來(用勾線比圈起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字卡)一起讀讀。
五、敲敲門青菜奶奶呀,年紀大了,她的眼睛看不清,耳朵也不太好了。所以你跑到青菜奶奶家門口,一定要先敲敲門,然后響亮的告訴她你是誰,否則她不開門的。
1、現在帶上你的蔬菜寶寶準備去青菜奶奶家過生日。
2、誰先想去?好你先來,敲敲門,老師把青菜奶奶遮住自己的臉,你是什么蔬菜寶寶呀?你是什么形狀的呀?哦,請進請進。
3、還有誰也要去的?敲敲門,你是什么蔬菜寶寶呀?你是什么形狀的呀?哦,請進請進4、還有誰想來呀?敲敲門,請蔬菜寶寶一起來吧。你們是誰呀?我是,寶寶……請進請進。
六、過生日青菜奶奶要過生日啦,過生日要吃什么的?(教師去蛋糕)時真的還是假的呀,請幼兒猜測一下。
1、吃蛋糕之前要唱什么的《生日歌》那我們一起唱吧:祝你生日快樂……
2、張老師唱的歌和你們不一樣,我是特意唱給蔬菜奶奶聽的,聽聽哪里不一樣?
3、吃蛋糕了,這一個蛋糕誰想吃?(我)一個蛋糕給你吃了,他們都沒得吃,怎么辦?(切)一切變成幾塊了(2塊)給誰吃?(給我)給你給你,我們都沒得吃了,怎么辦(再切)一切變幾塊了(4塊)還是不夠吃,怎么辦?
教師小結:
對,繼續切,切到每個小朋友都有的吃才行,對不對?好的東西要大家分享。我們還是回教室切吧,讓教室里的小朋友也來分享我們的快樂。
活動延伸:
蛋糕分享。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以青菜奶奶過生日為主要情節,引出整個活動。一開始是請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過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認識幾種常見蔬菜,接下來是是排隊,引導幼兒學會按照數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過為青菜奶奶過生日、唱生日快樂歌、分吃生日蛋糕,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幼兒園小班《青菜奶奶過生日》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小班的孩子怎樣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呢?小班孩子的想像力極其豐富,所以,應為他們創造一個能激發情緒的情景,以青菜奶奶的生日為情景,引領孩子進入活動這里盡可能地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征。在選擇蔬菜的種類和數量時,我就考慮讓孩子積累一些數學經驗。讓孩子在感知數中學習算術。另外,品種多樣的蘿卜、番茄、茄子,以及"給蔬菜排隊"的不同排列,都讓孩子感受到:世界是豐富多樣的。小班年齡是言語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語言習慣就是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所以,我設計了"青菜奶奶眼睛不好、耳朵不好"的情節,來養成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征,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
幼兒能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
活動難點:
能正確說出蔬菜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大小不一的番茄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別放在小袋子里;相應的蔬菜圖片。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3、相應數字寶寶和字寶寶。
活動過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過生日。
師:(出示紙制青菜)這是什么?
孩子:青菜。
師: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
孩子:青菜奶奶。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孩子:戴著老花眼鏡……有一條一條線……有皺紋……師:青菜奶奶今天要過生日了。她要請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聞聞,猜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客人?
師:把你布袋里的小客人請出來,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
孩子:我的茄子寶寶是彎彎的……我的茄子寶寶是紫色的……我的茄子寶寶摸上去是滑滑的……我的黃瓜寶寶也是彎彎的……是綠綠的……師:誰的寶寶摸上去也是滑滑的……哦,有的寶寶摸上去是滑滑的,有的是粗糙的……孩子:我的蘿卜寶寶是長長的、紅色的……我的蘿卜寶寶圓圓的,是白色的……師:蘿卜有長的圓的,還有不同的顏色……除了紅色、白色,還有什么顏色的蘿卜?
孩子:我也是紅的(舉著胡蘿卜)……師:這是紅的(將紅蘿卜與胡蘿卜作比較),胡蘿卜的顏色和紅的一樣嗎?這個顏色叫橘紅色……--在引導孩子的認知過程中,盡可能地尋找時機,豐富孩子的知識。
師:(小結)今天,青菜奶奶請的客人有蘿卜寶寶、番茄寶寶、黃瓜寶寶、茄子寶寶。(邊說邊出示相對應的蔬菜圖片)這些寶寶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這里盡可能地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征。
2、"小客人"來排隊。
在活動中:
師:把"小客人"放在一起,排排隊,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
孩子:……大的排第一個……黃瓜寶寶排在前面……長的茄子排在前面……就誰排在第一個,孩子的視角是多元的,有時是大的排第一,有時是短的排師:我們來數數,有幾只番茄寶寶……誰知道"5"……誰知道"4"是什么樣子的……讓孩子感受到了物體的長短、大小、粗細等形狀特征,也感受了數量和數字。
二、去青菜奶奶家
1、師:我們一起去青菜奶奶家……門關著……青菜奶奶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誰?
孩子:我們說……告訴她……師:青菜奶奶耳朵不好,怎么辦?
孩子:我們說得響一點。
師:好,我們去青菜奶奶家了。
……師:青菜奶奶家到了。誰先去敲敲門?
教師扮青菜奶奶:誰呀……你是什么樣的'黃瓜寶寶……好,請進請進……
2、師:(將貼在板上的蔬菜圖片用筆圈起來)這些寶寶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漢字"蔬菜")
三、和青菜奶奶過生日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以青菜奶奶過生日為主要情節,引出整個活動。一開始是請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過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認識幾種常見蔬菜,接下來是是排隊,引導幼兒學會按照數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過為青菜奶奶過生日、唱生日快樂歌、分吃生日蛋糕,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幼兒園小班《青菜奶奶過生日》活動教案 篇5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模仿課,模仿的對象是我們幼兒界精英應彩云老師。選擇應老師,還是有私心的,因為我本人非常欣賞應彩云老師的教學風格,喜歡她的清新自然,平易近人,喜歡她總能輕松自如以無拘無束的聊天形式將知識滲透于無形,你去看好了,她的課永遠是歡樂的,沒有半點壓力,有時候甚至會分不清“老師”的存在,因為她的課上是沒有距離的,完全是和孩子們對等的關系。她用她滿滿的愛真摯的愛承托起她所有學生的美好未來。優秀教師吳永祥老師曾說,談到教育,我們總是說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其實,教師自己有興趣,才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所以,這堂課的成功,也要歸功于對應老師的喜愛!芭枷瘛钡牧α抗皇遣豢尚∮U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緫蠋熼_頭還設計了一個青菜奶奶的辨認,請寶寶們通過觀察(有皺紋、戴老花眼鏡)猜一猜所出示的究竟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但在試教之后我發現,這其實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沒有很大聯系,沒有必要做過多贅述;其次多少也因為繪畫偏差的緣故,幼兒不能正確辨認所謂的皺紋和老花眼鏡,反而有離間目標的迷霧作用,故權衡之下我最終取消了這個環節,根據實際操作經驗反饋,改為直截了當的形式,直接出示,明確告知幼兒這是青菜奶奶,然后以青菜奶奶過生日為由為他們創設一個情境,滿足了幼兒想象力的馳騁,同時激發了他們高漲的情緒,能夠有興趣進入下一個環節。 在活動中段,考慮到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天性,生怕長時間緊握他們手中的蔬菜寶寶遭到無端的“破壞”,影響后面活動的進程,我特意將讓幼兒調動各種感官感知蔬菜的主要特征和請蔬菜寶寶排排隊(按大小、粗細、長短、顏色等特征)有機整合,融為一體,不露痕跡地將蔬菜寶寶從幼兒手中逐漸收回,過程中既保持了幼兒的樂趣,也避免了蔬菜寶寶被“蹂躪”的命運,又使得整個活動更加緊湊。但是,在挑選蔬菜寶寶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才能保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吻合我要的比較因素。例如,怎樣才能做到長短一致、顏色一致、大小一致,然后比較粗細的問題。要不然,幼兒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可能我預設的是叫他們比較大小,但是他們將重心轉移到了長短等其他因素上面,因為蔬菜這東西沒法按預想的生長,總歸有參差不齊的,不可能達到這么完美的條件;谶@個實際因素,我也有考慮過是否可以將實物替換為塑封圖片。至少圖片是可以按要求被控制的,可以很好的進行比較。然一旦換用圖片的話,比較起來是毫無障礙一目了然了,幼兒就少了觸摸實物的感受,這種切膚體會是圖片所不能替代的,而且幼兒如若是自己通過觸摸的,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掌握的知識面將更廣,記憶也將更牢固。這也是為什么權衡再三,我還是選擇用了實物。但是不得不承認,問題的確存在。到底有沒有兩全其美之策,還需深思。 另外就是,我在回看自己視頻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細節問題。例如,用一個個小布袋來裝,神秘固然是有了,美觀上似乎略有欠缺,而且袋子和實物的大小也不相符合,要不就是蔬菜太大,幾乎袒露出來,要不就是蔬菜太小,沉在邊角落,不大氣。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干脆不要分一個個袋子了,索性就用一大塊好看的布將所有的蔬菜寶寶一起罩住,讓幼兒通過逐個觸摸,然后自由挑選。這樣做,可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應該也會更濃,興許比較環節的時候因為有了實際的觸感,會有更明朗的感受。在選擇蔬菜數量上,我選擇了2-4個,其實是不妥的,因為如果只有2個的話,怎么排列都是可以的,不存在按大小、長短、粗細之分了。按照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至少是3個以上,5個以內。這樣會比較好。還有就是,在點數的環節上,我光顧著指導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忽略了點數的規律即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而且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特點,不應只是教師自己這么做,口中應該還要不斷強調重復這個點數法則,便于幼兒深刻記憶,真正得心應手。 活動進行下來,寶寶們是又開心又活躍,現場氣氛異常熱烈。尤其是蛋糕出來的時候,整個氣氛到了沸騰的地步。我不禁在想,在高潮中收尾,是否真的明智。應老師上的時候其實后面還有分蛋糕的情節。但是因為一方面我是考慮到時間問題,怕時間拖得太長,小班幼兒坐不住,另外也是考慮到切一刀切兩刀分給幾個人是否夠這樣均分的概念對于小班上學期的幼兒是否過難,所以我就把這一段徹底刪掉了。但是,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這樣戛然而止,我是無所謂,對于這些興奮的孩子來講是否有點殘忍了。再說,孩子這么開心,深深投入其中,興趣正濃,應該是不會分心的。其實我何不在蛋糕上再做一些文章呢。譬如,蛋糕可以分層,每一層用不同蔬菜顏色涂抹,可以請幼兒猜是什么蔬菜,還可以詢問有幾個蔬菜做成的等等,將之前的蔬菜特征和數量進一步鞏固,或許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