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愛耳朵》(精選3篇)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愛耳朵》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耳朵的結構,知道耳朵的作用。
2.會區分噪音及知道保護耳朵的方法。
3.增強保護耳朵的意識。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有一些保護耳朵的基本常識。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初步了解耳朵的結構,知道耳朵的作用。
2.難點:會區分噪音及知道保護耳朵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說說對耳朵的認識。
(1)教師念謎面:左邊一個3,右邊一個3,中間隔座山,從來不見面,一對3本領大,各種聲音聽得清。
(2)提問:你是從哪里聽出謎底是耳朵?耳朵的本來就是聽聲音,他們能聽見各種聲音
(播放鳥鳴聲,溪流聲等,讓幼兒傾聽區分)。耳朵的本領真大!
2.看圖討論,了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1)逐一解讀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圖片上的人們在做什么?
圖片一:戴耳機;圖片二:游泳;圖片三:聽到噪音;圖片四:戴耳罩
(2)小結保護耳朵的方法。
師:他們的行為對嗎?我們應該怎要保護耳朵呢?
小結:噪音大的場所盡可能少去;遠離噪聲;慎重用藥;小心挖耳,若耳朵癢得難受,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揉;調整飲食:多吃富含鋅、鐵、鈣的食物,游泳或洗澡時,切忌耳朵進水。若不小心流入,可以側身將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簽輕輕擦干。
3.師生共同創編兒歌,提示護耳經驗。
(1)提出創編要求:我說上半句,你們說下半句,要說出保護耳朵的方法。
(2)引出后續活動: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保護耳朵?我們再多收集一下辦法,繼續將它們編到兒歌里,大家都來保護自己的耳朵,讓耳朵更健康。
(3)鞏固記憶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愛耳朵》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耳朵的結構,了解耳朵的作用。
2、會區分噪音及保護耳朵的方法。
活動準備:
耳朵的作用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耳朵的結構
二、展開
1、分組討論耳朵的作用。
2、保護耳朵及用耳衛生的方法。
(1)保護聽力,噪音大的場所盡可能少去
(2)使用耳機、Mp3等,要選擇質量好的
(3)聽的時候音量不要太大,能聽清就行,每天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4)如果發現自己最近總要把音量調大才能聽清,看電視也要調大音量的時候,就應該停止使用耳機,立即去耳科檢查。
(5)遠離噪聲:人的聽覺所能承受的極限是90分貝,超過這個限度,就視為噪聲。
(6)噪聲對聽力的損傷是緩慢的、進行性的,由偶爾耳鳴變成頻繁耳鳴,引起聽覺衰弱、耳疲勞,甚至出現失聰。
所以不要頻繁置身在嘈雜的環境里,注意緩解耳朵壓力。
(7)慎重用藥:
一些抗感染藥,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會損害人的內耳、耳蝸,造成耳聾。
所以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向醫生詢問,嚴格掌握藥物使用的適應癥。
(8)小心挖耳:
挖耳很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把細菌帶進耳道,而且用力不當還會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發炎、潰爛,甚至影響張嘴和吃東西。若耳朵癢得難受,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揉,或用棉簽輕擦。
(9)調整飲食:
多吃富含鋅、鐵、鈣的食物,有助于擴張微血管,改善內耳的血液供應,防止聽力減退;切忌長期食用高鹽、高脂肪、低纖維素類食物,勿暴飲暴食。
(10)切忌進水:
游泳或洗澡時,切忌耳朵進水。若不小心流入,可以側身將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簽輕輕擦干,喜歡游泳的人最好戴上耳塞。
3、記住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
三、結束尋找周圍的優美聲音和刺耳的噪音。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教案《愛耳朵》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聽、玩玩、說說,知道耳朵的用處。
2、懂得要護自己的耳朵。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ppt、各種聲音、裝有沙子、豆子、報紙的鐵罐3個。實物:眼鏡、耳機、聽診器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談話導入
1、師念謎語
——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這個謎語就在我們自己身上,猜猜看究竟是什么。
——東一片,西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
小結:原來是我們的耳朵,耳朵朋友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了。
二、討論耳朵的用處
1、聽聲音猜物品:
(1)出示3個鐵罐,問:我帶來了幾個罐子?
(2)前幾天,我在罐子里裝了些東西,一個裝了報紙、一個裝了豆子,一個裝了沙子,可是,現在我自己分不清了,你們能幫幫我嗎?
(3)分別搖一搖,聽一聽猜測不同罐子里的東西。
小結:我們的耳朵可以用來聽聲音,根據不同的聲音,我們能猜出這是什么。
2、聽聲音小游戲
(1)你聽到過什么聲音?
(2)今天我這里也有幾種聲音,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它是什么聲音?(播放唱歌聲、鈴聲、鞭炮聲、爆炸聲等)
(3)游戲“考聽力”。
小結:我們的耳朵真有用,可以聽到這么多的聲音,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3、散文欣賞:耳朵有什么用。
——讓我們一起用耳朵來靜靜欣賞一段錄音,聽聽看,里面有誰,他們的耳朵有什么用?
幼兒欣賞散文《耳朵有什么用》
欣賞后交流討論
——剛才散文里講到了誰?他們的耳朵有什么用呢?
(1)醫生(看病的圖片),請幼兒用聽診器直接聽身體里的聲音。
小結:醫生用耳朵戴著聽診器,聽出你是健康還是生病了。
(2)飛行員(飛行中的圖片)
小結:飛行員用耳朵戴耳機,接受地面的命令。
(3)接線員(播放接線員工作的圖片)
小結:接線員用耳朵聽電話。
4、耳朵的其它用處
(1)耳朵除了聽聲音,還有那些用處呢?
(2)請戴眼鏡的幼兒讓小朋友觀察討論
(3)請幼兒觀察戴耳環的演員,和耳朵夾筆的營業員圖片,交流討論。
小結:有了耳朵,可以戴上耳環讓自己更漂亮,我們要戴眼鏡,也要靠耳朵。我們雖然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可是我們都知道,耳朵用處很大。在我們生活中,離不開自己的耳朵。
三、怎樣保護耳朵
耳朵有這么多的本領,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耳朵呢?
小結:我們知道了要保護耳朵,可以不發出噪音,不能把東西塞進耳朵里,不隨便挖耳朵。讓我們一起保護耳朵、保護身體,做一個健康寶寶。
活動反思: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中班幼兒對模仿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無論什么地方,什么時候都會表現出莫大的關心和好奇。同時《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那么如何為幼兒創設積極的語言表達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無壓力地輕松地學習語言,遷移語言經驗,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于是,我結合本園 “354游戲教學模式”組織了一堂中班語言活動。
在活動中,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們對這次的活動非常感興趣,也較好地完成了我預期的活動目標。不過,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活動設計與執教過程中的可取之處是:
1、能夠較好地為幼兒創設積極的語言環境。在活動中,切合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比”的游戲來組織活動,為幼兒創設老虎大王想邀請小朋友為森林王國舉行的比耳朵比賽當評委的情境,孩子們欣喜萬分,躍躍欲試,自然而然進入了活動。
2、能夠較為成功地引導幼兒遷移語言經驗,創編兒歌。
在第三環節“遷移經驗,創編兒歌”時,我為幼兒提供素材,請孩子們來根據自己兒歌學習環節中獲得語言經驗來創編兒歌時,整個教室都沸騰了,大家都爭先恐后的舉手想說自已創編的兒歌。我請一位幼兒上來說“誰的耳朵_?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爭著說出下半句:_的耳朵_。這樣既讓幼兒進一步鞏固了對重點句式的掌握,又遷移了幼兒的語言經驗,自主創編兒歌,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3、整個活動教師注意難易適度、層次清晰。上課伊始,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比耳朵的活動中,接著我又通過模擬比耳朵比賽現場,讓幼兒通過報比賽選手,報比賽項目,宣布比賽結果等環節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熟悉語言,學習兒歌。緊接著我又通過小游戲——誰的反應快,幫助幼兒鞏固兒歌內容,獲得語言經驗。活動進行到這里,孩子們意猶未盡,產生了創編兒歌的欲望,此時我趁熱打鐵,為幼兒提供素材,遷移語言經驗,創編兒歌。最后我以老虎大王邀請我們一起去森林中參加比耳朵比賽的頒獎典禮來結束活動。整節活動組織層次清楚,有始有終。
4、游戲環節的設計既注意了動靜交替,避免孩子過于疲勞,又迎合了幼兒愛玩的天性,很好發揮了游戲這種魅力經久不衰的手段,將游戲純粹的“娛樂”功能提升到了“教育功能”,有效地鞏固了兒歌的內容。
但從總的活動設計與過程來看,卻也存在不少實際問題:
1、部分環節如“模擬比賽,學習兒歌”這一環節,略顯粗糙。給予孩子思維、體驗、感悟的時間和空間還不夠多,而是在“教師一問,幼兒一答”草草收場。
2、游戲環節可以加重手筆。整個活動最精彩、最能調動孩子興趣的最后創編環節,太一閃而過,可以提供幼兒更多教具與時間用來創編。同時在小游戲――《誰的反應快》的組織也略顯倉促,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頭飾,增加游戲幼兒的人數,來調動廣大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拓展活動內容。
總之,幼兒園語言教材十分具有靈活性,要求教師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質,既緊跟時代的步伐,又要適應幼兒的特點,根據幼兒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式。本次公開教學活動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與啟迪,我堅信這將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在我以后的幼兒教育生涯中,我立志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在活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幼兒教育的廣闊天地中找到人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