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通用8篇)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1
【教學分析】
“我們去旅行”這個主題對五年級的同學來說并不陌生,應該說還是非常喜歡的。在閱讀單元說明和深入研讀單元文章后,我將大的單元目標定為:1.通過文本閱讀,了解旅行的多種益處;2.明白盡管每個人都會有各不相同的旅行,但是總會在旅行中收獲生長這個道理。3.樹立在生活中探索的意識。在這樣的主題目標下,再次認真分析單元文本,發現:《閱讀大地的徐霞客》雖然離同學的生活較遠,但是徐霞客這個人有許多值得我們探究和學習的地方,會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這篇文章也是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所以確定精讀精講。《少年旅行隊》是散文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內容易懂又與同學的生活密切聯系,定為自讀自悟。《古詩二首》是兩首很有意境的古詩,值得品位,所以確定為品讀感悟。《古羅馬斗獸場》同學很感興趣,描寫也很生動,確定為自讀略講。
依照這個思路,在單元整組閱讀,初步感悟單元文章后,設計了《閱讀大地的徐霞客》這堂課。希望同學從目的、過程、結果幾方面探究徐霞客之奇,再在探究的過程中感悟精彩的旅行絕對不是憑空而來,需要我們用心付出。感悟后,希望同學能借助這種探究思路,自讀后文,多方面感悟旅行為我們帶來的益處;最后聯系自身,進一步感受旅行的好處。或許同學在反思自身的旅行時,會發現沒有收獲,我們就希望通過這樣的比較聯系,讓同學受到一點點啟發。
但是只是這樣的教學是單一的,語文課就應該有語文味,語文課就應該落實語言訓練,思維訓練等。所以在研讀文本后,我將教學重點放在第2段,因為該段用了簡潔而又深刻的語言說明了徐霞客旅行的目的以和旅行過程中的情況,并且這也是徐霞客成績千古奇書的原因。所以以此為生發點,設計了理解感悟,感情共鳴,個性朗讀等。希望同學通過這段的品讀,感受徐霞客這個人物形象,感悟其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并借此發展同學思維,提升語文素養。
【教材分析】
這是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
全文共6個自然段。文章語言簡潔、質樸,全文緊扣一個“奇”字,寫出了徐霞客這位“奇人”卓爾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稱徐霞客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險。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唾棄權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泊名利,不求功名。當他發現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和地志、山海圖經”少且有過失時,便立志“走遍天下,親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書齋,把一生獻給了旅行考察事業。這在當時來說可謂奇舉。
2.不畏艱險,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歲出游,至55歲病返故里,30多年間,足跡遍和大半個中國,行程9萬里,橫跨16個省份。當時沒有火車、汽車、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多數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艱險可想而知。幾十年間,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長期在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難:“攀險峰,涉危澗”,甚至遇盜匪、斷財物、失同伴,疲勞、病痛更是不在話下等等,然而這一切都從未曾使他動搖。30年里,他天天堅持日間跋涉,夜里筆耕,從不間斷。多么堅韌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憑借這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獲得了先人不曾獲得的考察資料,成績了被后人稱為“千古奇書”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
3.求真求實,鍥而不舍。在許多讀書人奉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獨行,本著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實,鍥而不舍”是徐霞客從事科學研究的品質。課文通過徐霞客克服種種困難,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和第5自然段中列舉的兩個簡短事例,對此品質做了具體說明。
4.成績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正因為奇人、奇舉,才著就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用兩句話分別概述了此書“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徐霞客游記》除遺失局部外,留存至今的還有60多萬字,是我國篇幅最為浩繁的游記之一,也是世界游記文字中的鴻篇巨制。其間蘊含著許多真知灼見,某些思想甚至逾越了時代。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曾這樣評價:“《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20世紀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紀錄。”
【教學目標】
1.在整體閱讀單元文本的基礎上,精讀課文,為自讀后文奠定基礎。
2.通過探究、交流、品讀,層層深入,感悟徐霞客之奇。
3.以感悟徐霞客旅行過程為生發點,發展同學思維,培養同學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過文本閱讀,激發同學走進生活、探索知識的愿望。
【教學重點】
在通讀單元文本的基礎上,精讀課文,層層深入地感悟徐霞客之奇。
【教學難點】
通過文本閱讀和感悟,得到啟發,樹立自身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在交流回顧中整合單元內容
1.導入:昨天我們通讀了第10單元的所有文章,對課文有了初步地了解,圍繞單元主題,你想說什么?
2.個性化交流單元初讀感受。
二、揭示課題,走近徐霞客
1.引出徐霞客。
2.讀課題,質疑課題。
3.感悟“閱讀大地”。
三、自讀文本,初步感悟
1.自由快速地讀一遍課文,初步感悟徐霞客。
2.評價徐霞客。
四、讀中探究,走進“奇人”
1.激發同學探究興趣。
2.默讀考慮徐霞客之奇。
3.層層深入,探究徐霞客之奇。
五、整合延伸,升華主題
1.自讀感悟后文的旅行收獲。
2.結合自身旅行收獲談啟發。
3.總結升華單元主題。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寫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提高學生默讀能力,并在默讀中進行獨立思考,記錄自己的讀書感受,逐步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能夠運用聯系上下文、能夠運用透過詞、句,體會人物精神等方法理解重點段落,詞、句。體會徐霞客閱讀歷程的艱辛,感悟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
教學重、難點:
運用聯系上下文、運用透過詞、句,體會人物精神等方法理解重點段落,詞、句。體會徐霞客閱讀歷程的艱辛,感悟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教學有關課件。
2、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徐霞客資料。
教學過程:
一、直揭課題,巧設質疑點。
1、 揭題,簡介徐霞客。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閱讀大地的徐霞客》(齊讀課題),課題中提到了一個人,他是——“徐霞客”,你對他有哪些了解?(生簡介徐霞客)
2、析題,巧設質疑點。
師:課題中說他是一位——“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你平日喜歡讀什么? (讀書)而徐霞客讀的是——“大地”,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板書:閱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師:快速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且想想通過這一遍閱讀,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獲?
(學生自由讀課文)
2、正音。師:剛才同學們讀書都很認真,在平日讀書時要學會積累詞語,老師這里有一些,誰來讀讀?
(正音:岷江、茶陵、鍥而不舍、卓爾不群、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3、談感受。師:誰來說說,通過剛才的讀書,你又有哪些新的收獲?
(生談收獲)
4、小結、質疑:你感覺這是一個怎樣的閱讀歷程?(艱辛、艱苦……)
三、精讀課文,品味精神。
(一)指導朗讀,激發想象。
1、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品味艱辛歷程。
師:課文中那些句子讓你體會到這是一個艱辛的閱讀歷程?請細細默讀課文第一、二兩個自然段,把有關的句子畫一畫。
1)生邊讀邊畫相關的句子。
2)學生交流畫出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談體會。(出示:句子“此后三十多年,他與長風為伍……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可抓住以下幾個重點詞句談體會:
①“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體會:櫛風沐雨的艱辛
②“行程九萬里”——從數據中體會:路遠、旅程長。
教師用cai課件展示“徐霞客旅行路線圖”,讓學生直觀感受“他用雙腳,一步步走遍半個中國大陸”的奇舉,感嘆旅行線路之長,這其中又要經歷多少的艱辛!(板書:用雙腳)
③“攀險峰,涉危澗”——體會:“險”“危”,有可能一不留神,粉身碎骨,年輕的生命就要結束,死的悄無聲息。
④ “荒野露宿,棲身洞穴”——體會:荒山野嶺、餐風露宿,條件艱苦。
⑤“燃松拾穗,走筆為記”——通過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體會條件如此艱辛,仍不忘堅持記錄當天見聞的意志。
2、激發想象,指導朗讀。
1)指名1人有感情朗讀這段話。
師:成功的朗讀事會讓聽者腦海中浮想聯翩的,愿意嘗試嗎?請你用心讀,讓你得讀引起大家的聯想,好嗎?
2)讀后,激發想象。
師:通過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學生充分想象徐霞客閱讀大地的情景)
3)有感情配樂朗讀。
師:看來一個好的朗讀確實讓我們浮想聯翩,誰還愿意嘗試這種朗讀?
4)感情升華讀。
師:(配樂解說,升華感情)就這樣,徐霞客一走就是九萬里,一讀就是三十年,徐霞客一生僅活了56 歲,三十多年來,青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他也由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全班配樂齊讀這段話)
3、小結并質疑:(師做陶醉狀)在你們的朗讀中,我的腦海中仿佛也看到了徐霞客閱讀大地時的情景了。同時,我還在深深地思考一個問題:“徐霞客僅僅是在用雙腳閱讀大地嗎?”
(生:用生命、用青春、用心……閱讀大地)(板書:用生命)
(二)以點帶面,指導自學,品味精神。
1、自學課文其他部分,品味徐霞客“鍥而不舍”的精神。
師:課文中像這樣,能讓我們知道它不僅僅用雙腳閱讀大地,更是在用生命閱讀大地的句子還有很多。再讀讀書,在書上找找,畫下來,并在書的旁邊用一句話或一個詞,寫寫讀后的感受。
1)生自學自畫句子
2)匯報交流,談體會。
(抓重點句子談體會,如:路遇土匪、財物盡失、同伴沒了、病魔威脅、與動物、迷信斗爭……體會即使生命受到威脅,也不能改變他一探究竟的初衷;即使忍受再多的艱難和寂寞,也不能改變他閱讀大地的激情;即使拋棄生命,也不能改變他弄清事實真相的決心。)
2、用書上的一個詞語概括,這就是“鍥而不舍”的精神。(板書:鍥而不舍)
(三)創設情境,探尋原因,突破難點。
1、質疑探因。
師:同學們,有沒有深入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徐霞客,甘愿付出生命、甘愿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鍥而不舍地去閱讀大地?在書上找找原因,小組內交流交流。
1)自學,小組內交流
2)全班匯報交流。找到句子(cai課件出示“他發現此類書籍很少……親自考察”)
2、創設情境,探尋原因。
1)情境一:徐霞客,我知道當時的讀書人,都是死讀書,讀死書,認為書就是權威,都是正確的,整天埋頭經書之中,對書籍是頂禮膜拜。而你卻發現并立志改正書中的錯誤,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換位徐霞客思考并回答,探究其思想根源:敢于質疑、求真求實、為后代留下正確的答案……)
2)情境二:徐霞客,我還知道你們家祖上幾輩都是讀書人,書香門第,而且祖輩也有人當過官,你從小也是飽讀詩書,聰慧過人的孩子,十幾歲還應過童子試……面對你立下了閱讀大地的這個志向,你想不想聽聽你的親人和朋友是怎樣議論你的?他們可能會說……
(學生再次換位親朋好友思考并議論、質疑。)
3)情境三:面對著傳統,面對著親友善意的勸誡和大家不解的疑問,徐霞客但你卻依然故我,你又是怎么想的?
(學生第三次換位徐霞客,體會其思想根源,及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精神)(板書:求真求實)
小結:就這樣,徐霞客摒棄世俗觀念,依然故我,鍥而不舍的閱讀著大地。三十多年中,他忍受孤獨,戰勝病魔,推翻錯誤,最終完成了這部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課件)
(四)探尋《徐霞客游記》價值所在。
師:快速瀏覽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一下,為什么稱這部書為“奇書”?
1、生總結:第一方面:科學文獻。第二方面:文學杰作
2、cai課件:《徐霞客游記》中《游天臺山》節選。(師生配樂朗讀。感受其文之美,其景之實,其書之奇)
四、縱觀一生,探尋人物內心,感慨壯麗人生。
創設情境:徐霞客從 22歲開始閱讀大地,直至56歲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在整理著這部書稿,當他手捧書稿時一定感慨萬千,若你是現在的一位讀者,你想對徐霞客說些什么?
五、回歸主題,領悟含義。
師:最后,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課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希望同學們真的能像徐霞客一樣,做到“知與行的統一”,這才是最完美的閱讀!
板書設計: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用雙腳 鍥而不舍
閱讀
用生命 求真求實
教學反思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寫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
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力求以點帶面,就是通過第二段當中的“此后三十年……”一個小節突出徐霞客的卓爾不群,引導孩子體會徐霞客此人杰出和不平凡,在當時大環境中他是如何與眾不同,歷盡千辛萬苦,求得一個真實,給后世子孫一個真實。
在張老師的指導下,現將不足總結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在配樂朗讀一段,我提出“你仿佛看到什么?”這一問題,如果將此一問提前至“此后三十年”朗讀之前也許更佳,并且將書本上的插圖引入,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徐霞客的櫛風沐雨,果子充饑等等細節,而后再開始朗讀,效果會更好。
2、 詞串的鋪墊,提前滲透。可以在準備課件之時,將同樣表現人物品質的詞語集合,讓孩子對人物提前有個總體感受,通過這些詞語表現出人物的品質或者精神。另外將此與還原至課文當中也是很好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3、 語文意識。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有意識的進行語言訓練,例如“九萬里”三次給了我們遼闊的場面以及無限遐想。
4、 個人的喜好讓我在文末教學處加上了一段《游天臺山》的片段賞析,目的在于感受其文學價值。結尾處的教學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刪去,不如再次釋題,加深認識,也回應前文。
5、 板書,一定要加強板書的練習。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3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十單元“我們去旅行”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本文主要講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艱險,用雙腳走遍大半個中國,進行科學考察,最終寫下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的偉大事跡。全文語言簡潔、質樸,贊頌了徐霞客卓爾不群的一生,歷盡千辛萬苦,始終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經過前四年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自主閱讀理解的能力,敢于質疑,樂于解疑,學會了搜集并篩選資料。學生學習本課有幾個困難:一是具體事例敘述簡略,不能滿足學生探索的興趣,不能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二是離學生生活距離遠,學生不是很感興趣。三是要抓的詞語很多且不夠通俗。因此,課前要求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簡要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的生平,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設計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突出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理念,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激發興趣,問題源自學生,再圍繞問題展開探究性學習。抓住“奇”這一文眼,緊緊圍繞“徐霞客‘奇’在哪里?”,抓住“卓爾不群”、“鍥而不舍”兩個重點詞,挖掘了詞語在文中的多層意義展開教學。二是結合課文潛在的感情色彩,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聯系課前搜集資料、聯系上下文體會徐霞客歷盡艱險,始終不放棄考察的可貴品質,使學生思想受到熏陶,體現了語文學習的人文性特色。三是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運用,如“寫批注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讀懂句子的方法”、“文章的寫作方法”,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策略意識和工具性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7個生字,12個詞語。掌握“卓爾不群”、“鍥而不舍”、“燃松拾穗,走筆為記”等詞語的意思。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以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抓住“奇”這一文眼,緊緊圍繞“徐霞客人‘奇’在哪里?”這條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結合重點詞句寫心得批注。順學而導,指導學生運用方法歸納主要內容、理解詞語、讀懂難讀的句子并進行有感情朗讀。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徐霞客歷盡磨難卻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偉大精神;學習徐霞客立下雄心壯志、勇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徐霞客卓爾不群,層層深入體會他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偉大精神,感受到他的確是千古奇人。
2、運用批注的方法讀懂難讀的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卓爾不群”、“鍥而不舍”等詞語的意思。
3、 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課前資料搜集:徐霞客的故事。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問題
1、【導課】(出示徐霞客畫像)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我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學家,他是——(生:徐霞客)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徐霞客,沿著他閱讀大地的足跡,去探尋他的精神世界。生齊讀課題
2、【復習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關于徐霞客,你了解多少?
生:奇人、奇書……(相機板書:奇人、奇書)
師:文中哪段話這樣概括的寫了徐霞客的生平?生齊讀第一段
3、【引出問題】
師:上節課我們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生:為什么說徐霞客是“奇人”?書“奇”在哪里?為什么說是“閱讀”大地?(相機板書:?)
師:我們先來探究徐霞客人奇在哪兒?
二、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整體感知
1、【自主學習】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06頁,認真研讀課文,勾畫出表現徐霞客“奇”的詞句。(師巡視點評勾畫批注的方法)
2、【小組交流】
三、釋疑點撥,精讀感悟
(一)探究徐霞客人“奇”在哪里。
【預設一】
生:徐霞客卓爾不群……(相機板書:卓爾不群)
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引導學生在句中理解卓爾不群,及卓爾不群的表現之一——讀的書不一樣,之二——讀書方式不一樣,之三——立下雄心壯志,指導學生帶著理解讀相關語句。(相機板書:立壯志)
師總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讀讀這段話,我讀當時讀書人的表現,你們讀徐霞客。
(師生讀整段)真是天下書生皆功名,他卻卓爾不群立壯志,怎能不說他是奇人啊!
【預設二】
生:此后三十多年,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
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三十多年”、“九萬里”、“長風為伍,云霧為伴”……感受時間漫長,路途遙遠,理解是“鍥而不舍”的精神支撐著徐霞客不避艱險,指導學生帶著理解讀相關語句。(相機板書:鍥而不舍)
師總結: 無論時間多么漫長,路途多么遙遠,但他依然鍥而不舍,真是個奇人!
【預設三】
生: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師范讀,引導學生想象徐霞客路途中的那一幅幅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師引導學生想象著畫面朗讀。
師總結:徐霞客歷盡千辛萬苦,卻矢志不渝,這何嘗不是鍥而不舍。
【預設四】
生:徐霞客的時代,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他所去的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盜匪橫行,長途旅行是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
師:不僅孤獨,不僅疲勞,連生命都受到威脅!徐霞客的時代,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那他靠什么去走遍天下呢?
生:只有一雙腳!
師出示課件,引讀:
他就是用這一雙腳,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
他就是用這一雙腳,走了(三十多)年,走了(九萬)里。
師總結:(出示課件)看啊,圖中蜿蜒的紅線,是徐霞客用雙腳,以一己之力,,終其一生走過的道路,行程九萬里,這難道不是鍥而不舍嗎?
【預設五】
生:但是,他還是堅持目標,繼續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歷史上的錯誤,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師:一起來回顧你們剛才說到的故事。出示課件,師引讀。
師總結:看啊,一個堅持,一個繼續,讓我們仿佛看到徐霞客用自己的雙腳在三江五岳上寫下的錚錚四字——鍥而不舍,他真是一個奇人!
【預設六】
生: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頂,遇見山洞一定要進去探個究竟……
師:是呀,徐霞客沒有被困難嚇倒,面對死亡的威脅他也毫不動搖。其實!徐霞客探險的山洞遠不只這兩個!一生所探306個洞穴,他是中國探洞第一人。
引讀——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頂,遇見山洞一定要進去探個究竟。
師總結:這306個洞穴,個個都見證了徐霞客的精神,那就是鍥而不舍。
(二)探究徐霞客書“奇”在哪里。
師:徐霞客就是這樣,從小立下雄心壯志,執著理想寫下奇書,真可謂是——卓爾不群立壯志,鍥而不舍著奇書(板書:著)正因為這樣,他才被稱為奇人。(板書:擦掉“奇人”后的“?”)
師:他人奇在這兒,書又奇在哪里?
生:……
師補充視頻資料,總結:難怪后人評價他的書——(生讀評價),真是一部奇書!(板書:擦掉“奇書”后的“?”)
(三)探究為什么說是“閱讀”大地。
師:他就是這樣一位——(指板書:卓爾不群立壯志,鍥而不舍著奇書的千古奇人),作者通過寫具體事例,描寫人物的行為,將徐霞客帶到我們眼前,我們通過讀書,了解課外資料,又把徐霞客這個人物形象深深刻入了心里。現在你們明白了為什么說徐霞客是閱讀大地?
生:……
師:難怪我們都稱他是——(齊讀課題: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板書:擦掉“閱讀”后的“?”)
四、總結文本、升華感情
師:此時,面對徐霞客,(出示畫像)你想對他說什么?
生:……
師:讓我們用這幅共同創作的對聯來贊美他吧!(生讀板書:卓爾不群立壯志,鍥而不舍著奇書),橫批——奇人。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4
課題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3.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出現過許多優秀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誰能來談談你心中最崇拜的人是誰?為什么?
明示目標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初始通讀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3、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自然段列舉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體事例。
按內容不同給課文分層。
品味精讀
1、指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
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語句,邊讀邊做批注。
4、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
抓住“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親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
讀到這里,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
6、小結: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都忙于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鄙棄權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板書)。
實踐悟讀
熟讀課文,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激趣導入
指名朗讀前兩段,說一說這兩段講了什么內容?
明示目標
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
初始通讀
在前面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下面請同學們繼續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
生自學,交流。
品味精讀
全班交流。
1、不畏艱險,毅力超凡
徐霞客自22歲出游,至55歲病返故里,30多年間,他走了多少路程?
他用雙腳,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游覽過許多名山大川,經歷過許多奇人異事,
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行程9萬里,橫跨16個省份。
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英勇頑強的紅軍戰士不怕犧牲,排除出萬難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歷盡30年,行程九萬里!這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啊!
當時的交通條件是如何的呢?
徐霞客的時代,沒有飛機,沒有火車、沒有汽車、……長途旅行是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
當時沒有火車、汽車、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多數行程徒步完成,其中的艱辛是怎樣的?
此后三十多年……走筆為記。
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艱險可想而知,誰能來讀讀?(第4自然段)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辭而別,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僅有的行囊,面對土匪的擄掠他毫不畏懼,面對死亡的威脅他也毫不動搖,他真是一個卓爾不群的奇人啊。
幾十年間,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長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難:“攀險峰,涉危澗”,遇盜匪、斷財物、失同伴,疲勞、病痛等等,然而這一切都從未曾使他動搖。30年里,他天天堅持日間跋涉,夜里筆耕,從不間斷。多么堅韌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憑借這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獲得了先人不曾獲得的考察資料,成就了被后人稱為“千古奇書”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
2、求真求實,鍥而不舍。
在許多讀書人奉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獨行,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誰能來讀讀?(第4、5段中的相關的句子)
徐霞客本著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課文通過徐霞客克服種種困難,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舉的兩個簡短事例,有力地證實了徐霞客“求真求實,鍥而不舍”科學研究的品質。
3、成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還體現在哪里?(最后自然段)
正因為奇人、奇舉,才著就就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那《徐霞客游記》這本書“奇”在哪里呢?(是一份很有價值的科學價值,也是我國山水文學的不朽杰作)
4、小結:《徐霞客游記》除遺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還有60多萬字,是我國篇幅最為浩繁的游記之一,也是世界游記文字中的鴻篇巨制。其間蘊含著許多真知灼見,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時代。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曾這樣評價:“《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20世紀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實踐悟讀
1、這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個小片斷啊!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5
編者按:直奔主題教學模式結構如下:每篇課文的教學一般都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閱讀尋找生字(詞),進一步讀、認、寫;在點明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閱讀能整體把握課文,包括作者的寫作手法、文章結構、優美精彩的語言。
第二課時: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重點閱讀去感受文章的美(語言美、意境美、內涵美、結構美)和作者的情;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讓學生去背文章中重點段落及課文中學生感到需要和興趣的優美精彩的句段;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讓學生以模仿為主的多寫一點東西,并立即給于評價。
下面的教學設計是按“直奔主題”的教學要求設計的,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計
陳村鎮仙涌小學 梁群詩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和積累文中的成語,增加知識儲備。(詞)
2、品讀表現徐霞客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并把優美的句子背誦下來。(句)
3、學習作者用詞準確、概括的描寫方法,并能運用課文語言,簡單介紹徐霞客,學以致用。(段)
4、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學以致用。(篇)
二、學習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用詞準確、概括的描寫方法,并能運用課文語言,簡單介紹徐霞客,學以致用。
2、品讀表現徐霞客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并把優美的句子背誦下來。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
2、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3、了解徐霞客被稱為‘奇人’的4方面,并知道書奇在哪里?
4、布置學生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徐霞客以及故事發生的背景。
二、學習過程:
(一)課前小測,鞏固舊知。
1、讀一讀,填成語。
提心( )( ) 面( )土( ) 議論( )( )
( )精會( ) ( )天動( ) 千( )一( )
四( )八( ) 云霧( )( )
2、仿寫句子:如果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不能成為太陽,那就做一顆星星。
(二)導入新課。
1、設置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課件出示奔騰呼嘯的長江、形狀奇特的巖洞、傾斜而下的黃果樹瀑布等自然景觀。看了這些奇異景觀的圖片,你有什么感受?遼闊的大自然就像一卷卷美麗無比的畫卷,引領我們去發現奧秘。400年前,我們祖國就有一位地理學家用他的雙腳走遍大江南北,并寫下了不朽的地理學巨作。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板書)生齊讀課題。
2、質疑激趣。
讀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徐霞客為什么要閱讀大地?他是怎樣閱讀大地的?………)
同學們針對課題提出了很多問題,現在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對于不理解的詞語可結合課前的預習、借助工具書或與小組交流。(小組成員互相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
2、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先自言自語說,組織好語言;再與小組交流,互相學習;最后指名發言,受到啟發,修改、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內容)
3、再讀感悟。
徐霞客被稱為‘奇人’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1)學生自讀自畫。
(2)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4、歸納總結:徐霞客的‘奇’主要體現在不求功名,不畏艱險,鍥而不舍。
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他的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寫成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這本書到底奇在哪?
5、總結歸納,抒發感受。
1)、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你有什么想對徐霞客說的?
2)、小結:徐霞客這種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
附板書設計:
不求功名
不畏艱險
奇人 鍥而不舍
成就奇書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理解和積累文中的成語,增加知識儲備。
2、品讀表現徐霞客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并把優美的句子背誦下來。
3、學習作者用詞準確、概括的描寫方法,并能運用課文語言,簡單介紹徐霞客,進行習作訓練。
二、學習過程:
(一)、課前小測,鞏固舊知。
(1)成語填空。
( )爾不( ) 奇人( )( ) ( )心( )志
千( )萬( ) ( )而不( ) 求( )求( )
不( )而別 一舉( )( ) 千古( )( )
(2)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
, 。
, 。
(二)明確中心,直奔主題。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徐霞客的‘奇特之處’就在于不求功名、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成就奇書。
2、作者是怎樣描寫徐霞客的“奇”的?請你認真默讀2-5自然段,思考:
(1)、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徐霞客的“奇”?請畫出相關的詞語,并寫上旁注。(各個小組)
(2)、你從課文哪些事感受到徐霞客的“奇”?這些事使你內心怎樣,請你用一個詞語概括。(機器貓組、喜羊羊組)
3、匯報學習情況,理解重點詞語。
★品讀重點句子,匯報學習情況。
a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千辛萬苦”來體會他的‘奇’。
b指導朗讀。
c小結第2自然段作者的描寫方法。
d匯報問題(2)。
(三)、背誦積累,深化語言。
1、自由背誦文中的成語及自己喜歡的句段。
一休組:(1)背誦文中精彩的詞語。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不少于兩句)
機器貓組:(1)背誦文中精彩的詞語。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不少于三句)
喜羊羊組:(1)背誦文中精彩的詞語。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不少于四句)
2、檢查背誦情況。
(四)、小結方法,寫作練筆。
師:是啊,作者除了用詞準確,高度概括,還通過具體事例表現出人物的品質特點。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把人物特點寫出來。(師板書:具體事例)
①出示寫作要求,進行5分鐘寫作訓練:運用課文語言,用一百字的篇幅簡單介紹徐霞客。
②交流練筆情況。
(五)、暢談收獲,拓展延伸。
1、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談談你的體會,可以從學習方法、作者的描寫方法、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方面來談一談。(多媒體出示)
2、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
3、出示:《徐霞客游記》,建議學生課余時間讀一讀。
附板書設計:
不求功名 :概括
奇 不畏艱險 具體事例
鍥而不舍
成就奇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是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講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寫成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第二自然段講徐霞客卓爾不群,立志親自考察祖國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間歷盡艱辛獲得了第一手考察資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過具體事例寫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現出的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科學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總結了徐霞客一生游歷的價值,高度評價了他是我國旅游寫作的先驅,是求真求實、開創田野考察的科學家。
文章語言簡潔、質樸,全文緊扣一個奇字,寫出了徐霞客這位奇人卓爾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稱徐霞客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險。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都忙于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鄙棄權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當他發現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圖經少且有差錯時,便立志走遍天下,親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書齋,把一生獻給了旅行考察事業。這在當時來說可謂奇舉。
2、不畏艱險,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歲出游,至55歲病返故里,30多年間,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行程9萬里,橫跨16個省份。當時沒有火車、汽車、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多數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艱險可想而知。幾十年間,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長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難:攀險峰,涉危澗,遇盜匪、斷財物、失同伴,疲勞、病痛等等,然而這一切都從未曾使他動搖。30年里,他天天堅持日間跋涉,夜里筆耕,從不間斷。多么堅韌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憑借這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獲得了先人不曾獲得的考察資料,成就了被后人稱為千古奇書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
3、求真求實,鍥而不舍。在許多讀書人奉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獨行,本著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實,鍥而不舍是徐霞客從事科學研究的品質。課文通過徐霞客克服種種困難,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舉的兩個簡短事例,對此品質做了具體說明。
4、成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正因為奇人、奇舉,才著就就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用兩句話分別概述了此書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徐霞客游記》除遺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還有60多萬字,是我國篇幅最為浩繁的游記之一,也是世界游記文字中的鴻篇巨制。其間蘊含著許多真知灼見,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時代。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曾這樣評價:《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20世紀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學情分析
徐霞客所處年代距今天久遠,課前應要求學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簡要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五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本課可以從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開始,通過反復閱讀課文,在尋求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最崇拜的人是誰?
2、出示徐霞客畫像,提問:你們猜猜他是誰?能講講他的故事嗎?
3、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他?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點評: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導入了解學生的理解狀況,讓學生就課題質疑或初談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質疑問難的能力。初涉課題學生也許會感困惑,不必強求學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課文后,再回歸課題領悟它的含義。)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教互學。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自然段列舉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體事例。
3、按內容不同給課文分段。
(三)再讀感悟
1、指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語句,談一談你的體會。
(重點抓住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親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
4、讀到這里,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5、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
6、小結: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都忙于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鄙棄權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板書)。
(點評:引導學生抓住奇人這個詞反復讀文,通過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品質,在此基礎之上再指導學生朗讀,體現了朗讀指導的循序漸進。)
7、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繼續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
8、按照剛才的方法學習三、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點句子談體會。
(2)小組討論交流。
(抓住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盜匪橫行,還是堅持設法竟然等詞句體會徐霞客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3)練習朗讀。
9、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還體現在哪里?
10、這本書奇在哪里?
11、小結。
(點評:這一環節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導到探究,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總結全文
1、現在你知道課題為什么說是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了嗎?
(點評:待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再回歸課題領悟它的含義。)
2、關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還知道哪些?
(點評: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
總評:
本課的閱讀教學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貫穿以學為主的思想,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不搞條分縷析的講解,而是在學生充分預習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從文章整體入手,自主閱讀,整體感知;然后抓住關鍵部分的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發散性的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學生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了閱讀。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揭題質疑
1、介紹搜集的資料。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徐霞客的文章——《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引入課題。板書。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檢查預習
1、我會讀
卓爾不群 露宿 棲息 源流 搶劫 鍥而不舍 勘探
2、我會找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三、合作交流。
1.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為什么說徐霞客是位奇人?徐霞客“奇”在哪里?
邊讀邊做批注。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全文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徐霞客的“奇”與與眾不同。并借機指導朗讀。
稱徐霞客為“奇人”原因:
(1)不求功名。
(2)不畏艱險。
(3)求真求實。
(4)成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5)鍥而不舍。
4、正是徐霞客這位奇人的奇舉成就了千古奇書。同學們想想世人為什么稱《徐霞客游記》為奇書?課文哪個自然段評述了這本書。(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用兩句話分別概述了此書“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四、回歸課題、品讀領悟。
1、讓我們再來看課題《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現有你對閱讀大地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關鍵詞語來理解“閱讀”的意思嗎?看誰找的又對又多。(考察,走遍,游歷,研究,橫跨,實際勘探等)
2、此時你對徐霞客這位奇人產生了怎樣的感情?現在就帶著這種感情,選自己喜歡的一段話讀一讀。
3、找生講讀一讀。
五、鞏固延伸
徐霞客,就是用雙腳、用心血、甚至用生命閱讀著大地這部遼闊的無字之書,寫出了《徐霞客游記》這部千古奇書,他用一生的經歷詮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千古名言。關于徐霞客“奇人”、“奇事”還有很多,課下請同學們繼續搜集有關資料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淡泊名利
不避艱險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鍥而不舍
成就奇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8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3、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4、 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5.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質疑
導入
同學們,你最崇拜的人是誰?
出示徐霞客畫像,提問:你們猜猜他是誰?能講講他的故事嗎?
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說說自己最崇拜的人.
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他?
齊讀課題
初讀
感知
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互教互學。
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自然段列舉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體事例。
按內容不同給課文
分段。
再讀
感悟 指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
什么是“奇人”?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
讀到這里,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
人?
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
小結
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繼續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
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還體現在哪里?
這本書“奇”在哪里?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語句,談一談你的體會。
(重點抓住“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親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
引導學生抓住“奇人”這個詞反復讀文,通過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品質,在此基礎之上再指導學生朗讀,體現了朗讀指導的循序漸進
(1) 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點句子談體會。
(2) 小組討論交流。
(抓住“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盜匪橫行”,“還是堅持”“設法”“竟然”等詞句體會徐霞客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3) 練習朗讀。
總結全文
現在你知道課題為什么說是“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了嗎?
關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還知道哪些? 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