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愛(精選3篇)
大班社會教案:愛 篇1
活動目標:
1、為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養成愛集體的良好行為。
2、增強團結、合作的意識,有初步的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
活動準備:
1、準備簡單的勞動工具。
2、師幼共同創設"我們愛班級"專欄。
活動過程:
1、討論:我能為班級做什么事?(修補圖書、擦桌椅、管理自然角、收拾玩具等)
2、幼兒分組協商并分工做勞動前的準備工作。
3、分享活動。交流自己是如何分工勞動的,做的如何,分別參觀勞動成果,體驗為集體共同勞動的樂趣。
4、布置"我們愛班級"的專欄。幼兒將自己為班級做的好事記錄下來,貼在專欄里,向家長和小朋友幾少自己為班級做的好事,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大班社會教案:愛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福利院是收養孤兒的地方。
2、萌發對別人同情、關愛的情感。
重點難點:
萌發對別人同情、關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事先與福利院聯系,商定參觀事宜。
2、幼兒了解福利院的情況,并準備好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3、教師和幼兒為參觀做準備:排練節目,準備禮物(幼兒自制,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介紹參觀過程,提出參觀的要求。
教師:我們要去福利院參觀了。參觀過程中要有禮貌,不說關于自己的爸爸媽媽的事情。
2、帶領幼兒參觀福利院。
工作人員向幼兒介紹福利院的情況。幼兒想工作人員提出自己的問題。
福利院工作人員解答幼兒的問題。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和介紹下,幼兒參觀、了解福利院里小朋友們生活和學習、活動的地方。
3、引導幼兒和福利院的小朋友共同活動。
引導幼兒認識新朋友:和新朋友互相介紹、了解彼此的姓名,并給新朋友送自制的禮物。
幼兒給新朋友表演節目。
幼兒和新朋友一起做游戲。
4、參觀結束,回園總結。
教師:參觀過福利院,你們知道福利院是什么地方?孤兒是什么意思?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以后怎樣對待那些沒有家庭的孤兒?
教師和幼兒總結:今天我們知道福利院是專門收養孤兒的地方,這些孤兒受到福利院老師的照料,生活得很好。我們小朋友也要關心他們,和他們做朋友。比如可以帶他們一起做有趣的游戲,把自己的'快樂和他們分享:也可以把自己的玩具和他們分享……
大班社會教案:愛 篇3
設計意圖:
人與人之間最親密、最親情的關系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父母給予孩子是偉大的愛。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催生了不少只求獲得,不肯付出的新生一代。有的父母偉大與辛勤的付出,換來的卻是辛酸的淚水。愛必須是有規則的,父母給孩子的愛必須有回報,那就是孩子給父母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丹尼爾·高曼在他的研究中論證了"五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可見,幼兒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養成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和習慣教育。幼兒情感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密切配合,讓家長認識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培養途徑,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設計本活動,讓孩子學習如何體驗愛,如何表達愛,也為家庭情感教育提供一個范式和途徑。也是為"聽起來感動,回家后還是不會用"的家庭教育講座探尋有效延伸的方式。
活動目標:
1、回憶、體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知道平時怎么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2、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之情,增進幼兒園和家庭的感情,為家長教育幼兒提供方法。
活動重點:
知道平時怎么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難點:
動機的加強并轉化為行為。
活動準備:
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體驗父母的愛
1、小朋友,告訴園長叔叔,坐在你后面的是誰?你現在的心情怎樣?
2、爸爸或者媽媽來幼兒園參加你的活動,說明了爸爸媽媽對你怎樣?能不能用一個字來表示?
3、能不能說一個爸爸媽媽愛你的事情?
4、(記錄紙一),園長叔叔給3分鐘,小朋友向爸爸或者媽媽說一說,爸爸媽媽愛你的事情有哪些?爸爸媽媽會記錄下來。(家長記錄)
5、請家長說一說孩子認為你們愛他的例子。
6、家長們,孩子說出了這么多你們愛他的例子,你們的心情如何?
二、表達對父母的愛
1、小朋友,園長叔叔知道了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你,園長叔叔很感動。小朋友記得了這么多的爸爸媽媽愛你的事情,園長叔叔很開心,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們愛爸爸媽媽嗎?
2、告訴園長叔叔,怎么讓爸爸媽媽知道你愛他(她)呢?
3、以后在家里,你想用那些方法表示愛爸爸媽媽?介紹記錄紙二。
三、即興表演加深體驗
1、剛才小朋友想了很好的愛爸爸媽媽的方法,請小朋友一起來表演一下;
2、想在家里這樣愛媽媽爸爸嗎?園長叔叔和班上的老師非常想知道你們在家里是怎么表現的。介紹記錄紙二。
活動延伸:
1、老師提醒幼兒按照記錄紙上的要求去做,并在班級"愛的專欄"展示;
2、親子活動《熟悉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