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日小班教案(精選4篇)
世界衛生日小班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根本了解人體的正常構造及各部件的術語名稱,學會了坐、立、行及讀書、寫字正確姿態。
(2)能自覺、自主地搞好個人衛生及愛護眼睛和牙齒,懂得克制和戰勝不良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非一朝一夕之力能行,功在持之以恒。
(3)居家、旅行、郊游、體育運動、游泳等的留意事項和安全要求。
(4)初步了解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知道花草樹木,對改善環境的作用,自覺愛護環境、愛惜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丟瓜皮果殼、雜物、垃圾。
(5)增加了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力量,以到達防病保健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
手的衛生與安康的關系。
怎樣保持手的衛生。
教具預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手的衛生
1、上課開頭讓同學相互檢查手,看手是否潔凈,是否剪指甲,導入新課。
2、授新課,提出問題:
(1)臟手吃東西會引起什病?(蛔蟲、蟯蟲、腹瀉、痢疾、病毒性肝炎)
(2)什么狀況下應洗手?(飯前便后、勞動嬉戲后、接觸過病人和病人用過的'東西)
(3)為什么不能留長指甲?(指甲縫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細菌和蟲卵)
(4)結合掛圖說說怎樣洗手?(要仔細、流淌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別人的東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褲子上擦)
3、效果考察,利用晨檢或抽查,檢查學生手的衛生。
4、課后了解學生是否養成飯前、便后、勞動后、嬉戲后洗手的衛生習慣。
二、不吃變質的食物
1、什么是變質的食物?指沾有細菌、毒素和蟲卵的食物,食用這些食物就會引起食物中毒。哪些是簡單變質的食物(罐頭、水果、肉類等)。
2、食物中毒的病癥: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無力等,嚴峻的還會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物被食用后,還可引起痢疾、傷寒、肝炎及寄生蟲等傳染病。
3、怎樣預防食物中毒?四人小組爭論、記錄,派代表答復。
4、教師小結:吃潔凈的食物,腐敗、有異味、潰爛不潔的食品和水果不能吃,餐具清潔,小攤上的東西不要亂吃,購置食品要留意。
三、愛護視力
1、近視眼的形成。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東西時,不用加強屈光度便能看清晰,但看米以內的東西時,就必需加強屈光度才能看清。要加強屈光度,就需要眼肌肉收縮,就像照相時照相機調焦距一樣。看的東西越近,調整活動就越強;看近距離的東西持續時間太長,中間又無適當休息,就會使眼睛因長時進展調整活動而疲憊。久而久之,收縮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適合看近物而消失近視狀態。但這種近視狀態開頭時不肯定是真正近視,若不準時治療,又不預防,以后就可能進展為真正的近視,到此時進展預防和治療就比擬困難了。
2、用眼衛生。
學生不留意讀書寫字姿態,字跡模糊色淺,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環境下看書寫字,躺在床上、走路、坐車看書等等不良習慣,都易使屈光調整活動加強,使眼肌持續地緊急收縮,而且由于過度、長久地調整活動,造成了代謝產物的蓄積,進而刺激眼肌加強收縮。雖然近視眼發生的緣由許多,可以遺傳,但學生的近視眼主要是后天造成的。缺乏某種養分素,也簡單得近視。
四、愛護視力的方法
①字跡要工整。
②看書寫字時眼睛距離書本不少于0.25—0.3米。
③連續看書寫字半小時左右,就要5-10休息分鐘。
④不在光線太暗或太強的地方看書,不在臥床、走路和乘車時看書。
⑤戴眼鏡的學生,每日要清洗潔凈鏡片和鏡架。
五、電視熒光屏對眼睛的損害
電視熒光屏上的畫面是90萬個閃動的小光點組成,看電視時就像在晃動的車中看書一樣,眼睛極易疲憊。尤其是近距離看時,光點更明顯,眼睛受影響更大,調整屈光的強度也加強,眼睛更易疲憊。按35—46厘米電視機計算,距離應是熒屏對角線的5倍,最小不少于2米距離。
六、看電視的用眼衛生
電視畫面的亮度同四周環境的亮度相差懸殊時,眼睛也簡單疲憊。晚上看電視時屋內應開一盞燈(8瓦以下),置于觀看者后上方;白天看電視應用有色窗簾攔住門窗,將亮度和比照度調整到適宜的狀況。
眼睛平常以向前下方及正前方觀看居多,尤其以向前下方觀看最為舒適。電視機應放置于觀看者的前下方。躺著看電視,頭頸部肌肉特殊緊急,眼睛處于由下向上觀看狀態,易使眼睛疲憊而損害視力。連續觀看電視時間太長,又長時間保持一個坐姿,對視力、血液循環、關節和肌肉都有不良影響。因此,看電視時間半小時后,應按摩眼眶四周,或閉眼休息一會,能做眼保健操。同時,活動身子,使肌肉、關節得到松弛、休息,也利于血液循環。
世界衛生日小班教案 篇2
訓練目標:
1、認知目標:
學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生了解自身在為班級保持衛生方面需做的努力。
學生明確班級是全班同學共同的集體,應共同為制造班級良好衛生環境奉獻力氣。
2、行為目標:
學生自覺養成衛生習慣,共同保持班級衛生有序。
3、情感目標:
學生樹立肯定的行規意識,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活動預備:
1、全班發動,全體同學共同出謀劃策收集素材,為集體和小組爭論供應依據。
(1)通過班級日志,同學觀看,照片采集等方式收集班級中同學講衛生和破壞班級衛生環境的現象。
(2)學生回憶和記錄自己在參加大掃除和每天值日勞動的心得。
2、環境布置。
教學過程:
一、聚焦你我他,引入主題
1、把范圍圈定在班級教室的衛生片段,圖片展現衛生狀況良好的'環境面貌。
2、展現班級日志,表彰樂觀參加班級衛生勞動和維護的同學,樹立典范。
二、班級實事面面觀
1、短片和圖片展現,呈現班級中的各項事務(課間教室里雜亂的環境;局部同學為布置班級環境勞碌)。
2、師生爭論:班級衛生維護事務應由誰擔當?
目前是誰擔當了班級衛生維護的事務?
三、班級衛生職責知多少,我能擔當有多少
1、爭論:明晰班級衛生事務詳細有哪些并制定細目。
2、測一測:你是講衛生,愛衛生的人嗎?
3、爭論:結合班級衛生事務,怎樣做個講標準,愛衛生的人。
認領班級衛生事務,全班同學進一步明確各拘束班級中擔當的職責。
四、總結拓展
1、教師點明班級是全體同學共同的生活環境,需要共同維護和建立并作總結
2、通過教室內綠絨板展現和班級日志等載體反應學生們對于班級衛生事務的參加,也做為鼓勵的機制。
世界衛生日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3、培養幼兒養成飯前、便后、手臟時、勤洗手的衛生習慣。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引入課題:請小朋友們伸出你們的雙手,看看如果手臟了怎么辦?(引導幼兒說出手臟了該去洗手)
2、觀看生活中容易弄臟手的物品圖片
3、給幼兒講述手的污染可以帶來很多疾病,觀察圖片:用臟手搓眼睛眼睛變紅腫、用臟手抓東西吃引起肚子疼、嘔吐、拉肚子等。
4、教師:在什么時候應該洗手呢?(引導幼兒說出吃飯前要洗手、運動完了要洗手、游戲玩了要洗手、便后要洗手等。)
5、教師:誰能說說我應該怎么樣洗手?(請個別幼兒講講,也可以讓幼兒小組討論后再回答,同時也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小結:適時的.鼓勵幼兒。
6、出示洗手順序圖片,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
(1)用水把手打濕了。
(2)手心手背都要搓肥皂,并要搓到有泡沫。
(3)老師邊示范邊念兒歌:挽起小袖子,打開水龍頭,清水沖一沖擦擦小肥皂,手心手背搓干凈手指縫里搓一搓,清清水里沖干凈,小手關上龍頭甩一甩,干凈毛巾擦干手。
(4)幼兒在座位上邊學兒歌邊練習洗手方法。活動結束教師組織幼兒在水管邊實地洗手一次;幼兒洗手時,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洗手的正確方法,提醒個別幼兒,不要玩水,節約用水,最后表揚正確洗手的幼兒。
世界衛生日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明白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保護環境衛生。
2、樂意大膽使用材料與伙伴合作制作垃圾箱。
3、感受到共同制作的歡樂。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剪刀、不一樣大小的紙盒、包裝紙、漿糊、雙面膠、抹布等。
經驗準備:有與伙伴合作的經驗。
【重點和難點】
1、此活動的制作教師研究到紙盒有不一樣薄厚,孩子們在剪厚紙盒時會有困難。
2、制作的`盲目性。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形式導入:
我們今日帶來這么多的材料想做什么樣的垃圾箱?怎樣做?都需要什么材料?想與誰合作?
教師帶幼兒分別進行討論激發幼兒的制作興趣。
2、幼兒意愿找到自我的合作伙伴進行制作。
在過程中教師做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盡量滿足幼兒的需求,給與適時的指導與幫忙,使孩子們能獲得成功。
3、作品展覽與講評:
請孩子們說出制作的過程,將自我的成功與伙伴共同分享。教師尊重孩子們的意見將垃圾箱放在有用之處。
總結:
(1)教師會適時地進入給予指導與幫忙。
(2)引導幼兒充分地說出自我的想法以及如何與伙伴合作的想法,孩子們帶著想法,有目的的制作減少了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