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我想》(通用14篇)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1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運動帶來的成功感。
2、能描述角色的行動特點與對話。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我想要快樂》、材料包:松鼠、小蛇圖片。
活動過程
。ㄒ唬┦裁词强鞓罚ń涷瀱拘眩河變旱膶W習互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活動中讓幼兒聯系生活經驗什么是快樂,并將經驗遷移到詩歌的故事內容之中。設疑引入:以問題的驅動產生好奇,同時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2、你覺得什么是快樂?(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回答)
3、快樂時從哪里來的?是做事情成功得到的,還是別人給你的?熊寶寶要自己去找快樂了。教師講述故事,從“兩個熊寶寶找到很多好吃的東西……”到“……睡覺是舒服,不是快樂”。
4、幫助幼兒區分舒服和快樂的不同含義。
(二)動物朋友的快樂(以問激思:在引導下,表述每一種什么樣的快樂,從而理解運動帶來的成功感。)
1、教師講故事,從“走呀走,熊寶寶看見了小兔……”到“……我們也會像青蛙一樣快樂”。
2、小兔有什么本領?它有什么樣的快樂?(跑步的本領,跑步的快樂)
3、刺猬讓小熊兄弟找到了什么樣的快樂?(鉆洞的快樂)
4、青蛙讓小熊兄弟找到了什么樣的快樂?(跳過的快樂)
。ㄈ┟恳惶於伎鞓
1、幼兒閱讀活動材料《我想要快樂》。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3、熊寶寶家有了快樂運動場,他們每一天都快樂。
4、出示松鼠、小蛇圖片。松鼠、小蛇來到熊寶寶家的運動場,會帶來哪些快樂?
5、松鼠會帶來什么快樂?(哧溜哧溜地爬樹)
6、小蛇會帶來什么快樂?(嗖嗖嗖地往前爬)
7、動物每天都享受運動的快樂,你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嗎?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2
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畫面,理解兒歌的內容。
2、學會念兒歌。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理解兒歌的內容并學習兒歌。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我想要一只恐龍》,兒歌《我想要一只恐龍》。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欣賞幼兒用書上的畫面,說一說畫面上的恐龍分別是什么,小朋友在和恐龍做什么事情。
1、梁龍可以做什么?
2、翼龍可以做什么?
3、暴龍可以做什么?
二、播放兒歌,請幼兒傾聽兒歌,結合畫面理解兒歌的內容。
1、先請幼兒傾聽音樂,然后跟著打出音樂節奏感。
2、結合畫面內容熟悉歌詞。
3、跟著音樂旋律邊念歌詞。
三、嘗試跟隨兒歌唱。
1、老師唱,幼兒欣賞
2、帶領幼兒逐漸唱
3、分組唱
4、請幼兒表演
四、幼兒討論:我想要一只什么恐龍?它可以……
活動反思: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幼兒對恐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興趣。在本次活動的中,幼兒對兒歌的學習很快,因此我把重點放在幼兒的討論上,“你想要一只什么恐龍,為什么?”幼兒的想象千奇百怪,但最喜歡的還是暴龍,因為他很厲害,它可以打敗其它恐龍。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3
《兒童詩兩首》是人教版課標版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兒童的視角,抒寫了兒童春天里的想象,表達了兒童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畫》,表達了兒童世界處處皆美景。兩首詩適宜引導學生學習鑒賞性閱讀和仿寫兒童詩。教學時,可在課內完成《我想》的讀、賞、創,《童年的水墨畫》則放到課外,實現遷移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環節設計:
師: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草長鶯飛、遍地春光;春天,是個想象的季節,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會想象些什么?
。▽W情預估:學生可能會想象春天實在的景物。)
2、點撥入題:
高洪波是個著名作家,他以《我想》為題,寫出了一個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兒童詩兩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讀,感知內容
1、環節設計:
師: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W情預估:學生比較重視把詩泉州市地讀下來,不很在意對詩歌的感受。)
2、點撥策略:
引導學生一節一節地體會:
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讀,體驗情趣
1、教學環節:
你能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W情預估:學生一般能說出詩的大意,但不容易體會詩中的情趣。)
2、點撥策略:
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
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
四、三讀,鑒賞表達特點
1、環節設計:
師: 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節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想象,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有什么變化?
。▽W情預估:學生對把自己的什么部位變為什么,容易局限于課文的事物,要把打開思路作為指導重點。)
2、點撥策略:
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還有干旱的大地、混濁的河流、沙塵暴,社會治安、國家安全等也可以觸發我們的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五、學習創編,合作交流
1、環節設計: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W情預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想象,是學習創編的難點。)
2、點撥策略:
可先以老師的“下水文”指導:
這是老師寫的兩節詩,請同學們評一評,詩以什么為憑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點,描述了怎樣的情境?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模仿創編,然后小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遷移課外,拓展學習
讀《童年的水墨畫》,寫一首小詩。
【附“下水文”】
我想
。ㄒ唬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飄香宇宙,
連嫦娥也頻頻回望。
我想把腳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讓母親河
永遠載舟遠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樹下的孩子我想把身體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讓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麥的芳香。
我想
。ǘ
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懸掛空中,
時時提高警惕,
讓犯罪分子無處躲藏。
【教學說明】
本教學設計比較充分體現了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的新課程理念。本課是略讀課文,按常規只要讀一讀,大體領會詩意即可。但兩首兒童詩除了意境優美,適宜引導鑒賞性閱讀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點,又特別適合模仿習作。因此,教者課內教一篇,引導學生讀、賞、創,課外自學一篇,實現遷移性學習。
在教學設計上,“環節設計──學情預設──啟發策略”的教學程序安排,既做到充分預設,又為課堂生成預留了自由的空間。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4
一、了解兒童詩,激發想象力
1、同學們,課前預習時,老師讓大家讀一些兒童詩。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兒童詩嗎?(對!成人或兒童寫的具有兒童情趣、反映兒童生活、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就是兒童詩。)
2、一起來看一首兒童詩。(課件:兒童詩)“天上月亮圓又圓,/照在海里像玉盤。/一群魚兒游過來,/玉盤碎成兩三片。/魚兒嚇得快逃開,/一直逃到巖石邊。/回過頭來看一看,/月亮還是圓又圓!保ㄗ杂勺x)
在月照大海的靜態美景中,通過魚兒的“逃”和“看”的動態加入,寫活了一群小魚兒戲水觀月的畫面。這就是兒童詩的可愛之處。
3、(課件“0”)這是什么?看看它的形狀特點,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想:“0”是什么?
。〝底至恪⒆帜0、雞蛋、石子、張開的嘴、圓圓的盤子、圓圓的月亮、紅紅的太陽……)
“0”是一 的
0是一輪火紅的朝陽;0是一枚大大的橙子;0是一個圓圓的月餅;0是一只好奇的眼睛……
二、導入課文
1、孩子們,老師真羨慕你們現在這個年齡,想怎么想就怎么想。你們敢把自己的想象在大膽些嗎?
2、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的話,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3、同學們的想象豐富、奇特。是啊,每個人心里都會有許多這樣的美麗幻想,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她那美麗的幻想世界去看看吧!(板書課題,指名讀題。) (課件:課題)
三、初讀課文,體會詩境
1、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用鉛筆畫出小作者都想做什么?(或者小作者的愿望是什么?)
2、小作者有這么多美好的愿望,你愿意和他一起來分享一下嗎?現在請你再讀詩歌,邊讀邊感受,在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把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多讀幾遍,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在讀的過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四、細讀詩歌,感悟體會
1、第一小節讓自己接在桃樹枝上還帶出一串花苞,為了讓自己夠漂亮來吸引布谷鳥的聲聲歌唱。是啊請同學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桃樹枝上一串串含苞待放的桃花,正綻開笑臉,隨風悠哇,蕩啊,多美呀!布谷鳥也發現了桃花的美麗,你聽,她唱著動聽的歌飛來了“布谷、布谷…”,過渡語同步)。
孩子們,睜開眼睛吧,看看你眼前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你能一個詞來概括你所感受到的畫面嗎? (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等),(課件:桃花)喜歡這樣的畫面嗎?
怎么會悠出春天的歌唱的,想象一下。
這一個“悠”字表達出了這么多的含義,真是太傳神了。
讓我們用最美的春的歌唱來感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2、第二小節伸進濕軟的土地干什么!是啊,它要和根一起汲取甜美的營養讓自己快快長大,你能把汲取換個意思相近的詞嗎?
是啊,而汲取就是吸取吸收,我要忙著快點吸收這土地里的營養,好能快點長成參天大樹垂下綠色的篷帳。(課件:柳樹)
我把腳丫接在柳樹上,伸進土里,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后,可以干些什么?
老師仿佛看到了你們化作了柳樹的根,正努力地茁壯成長。喜歡這一小節同學一起來讀出你的渴望吧!
3、第三小節(課件:三句話)你發現了什么?是啊,同是在說看卻用了三個不同的字,你覺得這樣的表達方式怎么樣?用這樣的不同詞語來表達看讓我們覺得文章不單調不重復,富于變化。你們在寫作時如果也應用這種方法,一定會使你的文章錦上添花。
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變化吧!長著眼睛的風箏在藍天上自由地飛啊飛,它看到了白云、太陽還會看到什么?(課件:天空 風箏)
風箏上的眼睛還能看到許多我們在地上無法看到的東西,學到許多新知識,所以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4、第四小節讀后談體會。 “我”為什么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么?(課件:土地)(平日里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云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我最大的愿望為什么是---成為柳絮和蒲公英?(課件:蒲公英)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朗讀指導)誰喜歡這樣的飛翔的感覺,一起站起來讀好嗎?
小柳絮,你要到飛到哪里去干什么?(飛向我的一下個幻想) 蒲公英你要到飛到哪里去干什么?
5、作者的愿望太多了,讓我們和他一起插上夢想的翅膀自由飛吧,但在那之前我們要先做件事,大家齊讀!如果你就是作者你會怎么和爸爸媽媽商量?(你會說些什么?)
6、我們領略了小作者的幻想世界,相信現在你也和他一樣沉浸在這春意盎然的美妙世界吧!一起來讀讀剛才我們學過的詩歌吧。
五、歸納總結、拓展空間
多美的畫面啊,多動聽的聲音,小作者想把手兒接在桃樹枝上,把腳兒連在柳樹枝上,把眼睛放在風箏上……一個個美好的幻想,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般瀏覽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你愿意也像小作者一樣把自己心中的幻想寫出來嗎?那現在就請你拿起手中的筆依照前三節的格式來寫出你心中的渴望吧!
交流朗讀 評議
六、總結:小作者的幻想,激起了我們心中的幻想與期盼,孩子們,盡情想像吧,別讓這個愛作夢的年齡虛渡,讓我們自由翱翔在這片幻想的海洋,說不定哪一天,你那遙不可及的夢想會成為真的呢!(課件:再見)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5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能夠大膽想象各種飛行的方法,掌握畫飛行中的人物的技能,激發對想象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飛行人和直立人圖片、背景圖片兩張、水彩筆、畫紙、雙面膠帶
活動過程:
1.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引導幼兒想象各種會飛的物體或人物。
教師:“有什么,他們會飛?”
幼兒“小鳥?”“小鳥它為什么會飛?”“因為有翅膀!”……
“還有什么也會飛?”“奧特曼”“阿童木”……
2.引導幼兒觀察飛行人的動作特征。
教師:“昨天晚上,我給自己畫了兩幅畫像,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幼兒:“一個是飛著的,一個是站著的!
教師:“飛著的和站著的身體的部位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用你們的小手指當畫筆,來畫畫飛著的人!
教師:“不行不行!我還飛不起來!幫幫我吧,幫我加上能讓我飛起來的工具吧?”
幼兒:“給你加翅膀!給你加竹蜻蜓!給你加魔法棒……”
3.引導幼兒觀察飛行在天空時看到的事物,豐富幼兒繪畫的背景。
“我飛呀飛!”“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飛?”
幼兒“有云!”“有藍天……”
教師:“?這棵樹怎么了?怎么這么矮?”
幼兒猜……
教師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樹!“其實這棵樹有這么大!畫上只有一個樹頂,為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猜測房頂
教師:“我在天上飛還能看見什么?”
4.幼兒繪畫。
教師:“今天我們就畫,我在飛!先想想你準備畫你用什么方法飛上天,然后在畫,你在天上看到的東西。”
5.幼兒交流自己的作品。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6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4、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第一課時
一、 預習課文要求
1. 自讀課文,借助字典把詩歌讀正確,讀通順,了解詩歌的內容。
2. 標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課進行討論。
二、導入 新課
1. 學生閉上眼睛,聆聽老師范讀詩歌,想象詩歌情節。
2.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小聲讀詩歌,小組交流詩中的生字新詞,課文的大意。
四、檢查學生小組學習情況。
1. 認讀詞語:花苞悠蕩布谷鳥腳丫濕軟汲取營養風箏柔軟柳絮遙遠
2. 重點理解詞語:悠蕩汲取生輝柳絮遙遠
3. 選擇重點理解的詞語造句。
4. 說說你從詩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五、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詩歌
1.指名讀分節讀詩歌,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小組提問,全班討論交流。
3、全班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4、齊讀最后一段,談談自己的感想。
六、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第二課時
一、 將自己喜歡的且又讀得最好的一段課文讀給同桌聽。
二、多種多樣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分節進行)
1. 可以通過表情朗讀、給詩歌配畫、或者自己講講讀了詩歌之后感受到的場景,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等等。
2. 引導學生討論: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3、學生模仿詩歌自創詩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展開豐富的聯想,先說再寫。
二、認讀和抄寫詞語
1、認讀詞語:花苞悠蕩布谷鳥腳丫濕軟汲取營養風箏柔軟柳絮遙遠
2、用自己的辦法記生字,評議生字的寫法,練寫生字:悠谷腳丫柔軟 營堂遙
3.在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一讀,抄下來。
三、鞏固練習:背誦《我想》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悠蕩,汲取,柔軟,篷帳"等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課文.
3,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仿照課文前三節再編一段.
4,品讀理解詩的內容,感悟詩情,通過幻想和想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點難點】
重點: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詩人的想象,感悟詩情.
難點: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前三節再編一段.
【教學安排】1時.
【設計理念】
在《我想》這節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理念.在學習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然后是自主合作學習,循循漸進,逐步提高要求,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課文中感受,熏陶.同時,給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及表達的機會,激發學生創造的激qing,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遐想.
1,播放歌曲 《種太陽》,認真聆聽,說說你從歌曲中聽到那個小孩子的什么美好的愿望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你也曾有過這么大膽而神奇的想像嗎 指名說說,激發想象興趣.
3,教師導言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兒童詩《我想》,一起走進小詩中,去了解一下小朋友心中的美好愿望.讓我們和小作者一起領略那異彩紛呈的想象世界,去體味那奇異的想象所帶來的快樂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用一段《種太陽》這首歌曲來創設愉快的思想境界,激發學生展開想像的欲望,激起學生想像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開始拓寬,更貼近幻想的境界.
(二)檢測回顧,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努力做到把詩歌讀正確,通順.
2,課件出示生字詞語,檢測字詞掌握情況.
3,檢測讀的情況,相機正音.
4,教師范讀,生聽讀思考:詩歌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5,組織匯報,相機板書.
(三)快樂品讀,理解詩境,感悟詩情.
品讀第一節詩:
女生讀,師生共評.
(聽了朗讀,我仿佛看到了……如:盛開著的桃花是那么鮮艷,那么美麗.)
②"我"的手兒接在桃樹枝上,自己仿佛也變成了桃花,想象一下,桃樹枝在春風中怎么悠呀悠的 你感受到桃樹枝的自由和喜悅了嗎 一起來,小桃樹們,悠蕩起你們美麗的小手.
、劢Y合課件配著動作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悠啊,悠——"(教師相機評讀引趣:啊!我仿佛看到桃樹枝正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春天溫暖的陽光,隨著風兒悠蕩,悠得好輕,悠得好美,多么隨意,多么自由自在啊!)
、苡剖幍奶覙渲σ齺砹四莻可愛的小生靈了呢 你聽過布谷鳥的歌唱嗎 一起來聽聽.聽到布谷鳥的愉快歌唱,桃樹枝悠蕩得更歡快了,一起動作體驗.
⑤在這節詩中,詩人運用了很恰當的動詞,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奘茄,大自然是那么熱鬧,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喜歡嗎 能用你的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 (表演讀)
品讀第二節詩:
男生讀第二節詩,想一想,在這節詩歌中,小朋友想象自己怎么樣了
讀中引導理解"汲取".
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的小朋友長啊,長,后來長成什么了
"篷帳"什么意思 你見過嗎 做什么用的
再讀一讀,想象那么多綠色帳篷該多么生機勃勃,多么清新涼爽啊!
品讀第三節詩:
齊讀第三節詩歌.
質疑討論:想一想,你明亮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飛向藍天上,風箏會帶著你看到些什么 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剛才兩個小節,詩人分別"悠哇,悠","長啊,長,在這節詩歌中,用的是什么詞 為什么用"望啊,望" (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
過渡導引品讀感悟第四節詩歌:
(1),師導言引趣:啊,作者的想象多么奇妙啊,他的想象可豐富著呢,他還想變成許許多多事物呢!自由讀第四節,說說在這節詩歌中,詩人有什么愿望
(2)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可以怎么樣 (讀出變小花,小草的快樂.)
(3)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4)作者為什么要把自己變成"柳絮和蒲公英" "柳絮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點 (課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圖片,認識,感受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引導讀好"飛呀,飛——",感受到要讀得悠長才美,才能讀出隨風飄逸的味道.)
(5)他要飛到的那個"遙遠的地方" 可能會是什么地方 你猜一猜.
(6)愛幻想的小家伙,你要飛到哪個地方,去那做什么呢 (引發幻想)
(7)飛到"遙遠的地方"還要注意什么
(8)從"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9)除了愛父母外,你從那么多想像中還感覺到作者還愛什么
(引導體會,相機板書:愛生活,愛大自然.)
(四)配樂朗讀,體味情感.
1,多么清新可愛的一首詩歌呀,讓我們一起再來美美地讀一讀.
2, 師點撥(配樂)引讀: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旭日下,和風中,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 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
(這一環節注重朗讀訓練,并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逐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五)拓展延伸,仿寫詩歌.
1,師導:讀了這首有趣可愛的兒童詩后,同學們的思想大概已經像小鳥一樣,飛呀飛,飛到那奇異的想象世界,在那里自由的飛翔了.那就讓我們也來模仿課文一,二,三節的寫法,也試著編一編,把我們的奇思妙想用詩歌記錄下來吧.
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么 大家看看每一節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想象,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有什么變化
2,生討論交流:春天還有那些可以進行想象的 夏天,秋天,冬天呢
(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那么,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還有干旱的大地,混濁的河流,沙塵暴,社會治安,國家安全等也可以觸發我們的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3,學生放飛想象,自由仿寫.
附板書:
手兒—接—桃樹枝 悠
我想 腳丫—連—柳樹根 長 (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眼睛—裝—風箏上 望
自己—種—土地上 飛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8
教學要求:
1、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4、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第一課時
一、 預習課文要求
1. 自讀課文,借助字典把詩歌讀正確,讀通順,了解詩歌的內容。
2. 標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課進行討論。
二、導入新課
1. 學生閉上眼睛,聆聽老師范讀詩歌,想象詩歌情節。
2.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小聲讀詩歌,小組交流詩中的生字新詞,課文的大意。
四、檢查學生小組學習情況。
1. 認讀詞語:花苞悠蕩布谷鳥腳丫濕軟汲取營養風箏柔軟柳絮遙遠
2. 重點理解詞語:悠蕩汲取生輝柳絮遙遠
3. 選擇重點理解的詞語造句。
4. 說說你從詩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五、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詩歌
1.指名讀分節讀詩歌,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小組提問,全班討論交流。
3、全班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4、齊讀最后一段,談談自己的感想。
六、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第二課時
一、 將自己喜歡的且又讀得最好的一段課文讀給同桌聽。
二、多種多樣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分節進行)
1. 可以通過表情朗讀、給詩歌配畫、或者自己講講讀了詩歌之后感受到的場景,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等等。
2. 引導學生討論: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3、學生模仿詩歌自創詩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展開豐富的聯想,先說再寫。
二、認讀和抄寫詞語
1、認讀詞語:花苞悠蕩布谷鳥腳丫濕軟汲取營養風箏柔軟柳絮遙遠
2、用自己的辦法記生字,評議生字的寫法,練寫生字:悠谷腳丫柔軟 營堂遙
3.在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讀一讀,抄下來。
三、鞏固練習:背誦《我想》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9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詞。
2.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發揮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體會詩歌。
3.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感悟兒童詩的特點,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續編一段。
4.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難點:利用想象去感悟詩歌的美,朗讀品味,發揮想象進行仿寫。
教學準備:cai課件,詞語卡片等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復習鞏固生詞
1.上節課,我們認識一個喜歡幻想的孩子,他有著好多好多奇妙的愿望,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走近他的愿望吧。請孩子們齊讀課題-《我想》[板書:我想]
指導朗讀好題目
2.先和詞語寶寶打個招呼吧。
3.翻開書,回憶下小作者有哪些愿望?指生[板書:桃花,柳樹,風箏……]
4.自讀課文,你覺得哪個愿望最奇特?為什么?
二、感悟體會1小節
1.輕聲讀讀第一小節
你是怎樣變成一棵桃樹的?
從課文的詞句中你覺得自己是棵怎樣的桃樹?讀一讀
2.學習點:
1)談到美麗-引導朗讀“一串花苞”
2)談到快樂,悠閑,悠蕩-引導朗讀“悠蕩”“悠哇,悠—”“布谷鳥的歌唱”做動作體會“悠蕩”
[放鳥叫] 布谷鳥在歌唱什么?你還聽到了什么?
3)配樂朗讀1小節
三、總結過渡,放手學習2,3小節
現在就讓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學習2,3小節。[cai學習提示]
1)選擇你喜歡變化的愿望,把自己當作柳樹/風箏,邊讀邊想象。
2)你覺得你是怎樣的柳樹/風箏?為什么?勾出相關詞句,美美地讀一讀。
在書上 自學自讀,勾勾讀讀
2.匯報:
你想要變成什么?柳樹/風箏 [cai根據學生回答選擇出示相應段落]
3.第2小節-柳樹
你是一棵什么樣的柳樹?理解體會蓬帳
4.第3小節-風箏[cai3小節]
學習點:
1)你覺得自己是個風箏,因為,我來讀一讀
2)朗讀動詞:看,瞧,望
我也想變成一只風箏呢,我來讀一讀。
。ɡ蠋熥x一讀,故意讀錯,請生糾正,分析比較動詞)
總結,指導朗讀12句
3)拓展:(幾種高度去看)
風箏呀風箏,你周圍是藍天白云,那么你往下望,能看到什么呢?
飛得再高點呢?(宇宙,銀河)
你還想飛到哪里?會看到什么?
五、引讀4,5小節
六.[cai 播放景色]欣賞美景,啟發創作
1.春天多么令人陶醉,可大自然還有許多奇妙的風光呢,想去看看嗎?
2.喜歡剛才看到的美景嗎?喜歡
看過這些美景,你有什么愿望?指生
讓我們把這些愿望寫下來好不好?好
請你快找找抽屜里的許愿卡動筆吧
3.寫完的孩子讀讀貼貼[貼自己的小詩]
傳話筒,讀讀自己寫下的小詩,貼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13個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軟、篷帳”等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使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4.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續編一段。
5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老師請同學們先聽一段錄音,F在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一邊聽一邊想,然后說一說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課伊始,教師用一段“鳥語花香”的錄音來再現大自然的美好,以激起學生想象的欲望。)
師:那你們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還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呢?
(這一問,再次激起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的思維開始拓寬。)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課文《我想》。
(教師巧妙的導人,使學生明白了幻想和想象的意思,激發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解字詞
1.自己先獨立讀文,一邊讀一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2.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又學會了什么。
3.大屏幕打出文中重要的詞所在的句子,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意。
(1)帶著一串花苞,隨著風兒悠蕩。
(2)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
(3)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
(4)看白云多柔軟,瞧太陽多明亮。
三、細讀課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組讀課文,講一講自己讀懂了什么,讀時想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2.全班交流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1)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2)為什么還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
學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師可適當點撥。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繼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四、品讀課文。加深理解
1.師生分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生互相評一評哪些地方讀得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2.學生練讀。說一說每小節寫的是什么。
3.嘗試背誦。
(這一環節體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濃厚。同時又注重培養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五、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1.師:你的愿望是什么?你們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節續編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達出來?(畫出來、朗讀出來、寫下來都可以)
2.個別學生上臺表演朗讀,展示自己的愿望。
(這篇課文前4小節句式整齊,結構相同,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內化其表達方式。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發揮想象續寫一段,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但使學生產生了新奇感,同時又激發了創造的情感。)
六、欣賞圖片。滲透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的愿望真好!老師也被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所感動。老師也畫了兩幅圖畫,我們來欣賞一下。說一說你看后的感覺。
七、簡評
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服務者。教師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聽、說、讀、寫、畫、演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真切受到課文的熏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及表達的機會,使學生進發出思維的火花、創造的激qing。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11
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征,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詩歌中的語句美,學習創編詩句。
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過程:
一、觀察動物圖片
師:(出示小象圖片)這是誰?小象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小象的鼻子最好玩,長長的,很有趣。
師:為什么?
幼:它可以噴水、滑滑梯、蕩秋千。
師:假如你有長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噴水澆花。
幼:搬木頭。
幼:和另一只大象握握手。
幼:給小朋友當滑梯。
師:(出示小猴圖片)這是誰呢? 小猴的什么地方最好玩?如果你有條長尾巴,你想干什么?
幼:可以倒掛在樹上。
幼:和小猴的尾巴拉拉勾。
師:(出示小兔圖片)看,小兔的什么地方最好玩?
幼:耳朵
師:對!如果你有長耳朵,你想干什么?
(師、幼一起模仿小兔蹦蹦跳)
二、學習朗誦詩歌
1.有一首詩歌,就是寫我們剛才說的,名字叫《我想》。
看見小象,
我想有個長鼻子,
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見小猴,
我想有條長尾巴,
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見小兔,
我想有對長耳朵,
和小兔用耳朵“蹦蹦跳”。
2.教師示范朗誦一遍。
3.師幼一起朗誦2—3遍,邊朗誦邊做動作。
三、表演詩歌
1.你喜歡詩歌里的那句話呢?請你學一學小動物的動作好嗎?
2.我們一起來學學詩歌中的“握握手”“拉拉勾”“蹦蹦跳”。
四、創編詩歌
師:(出示袋鼠的圖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個大袋袋。
師: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進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師:(依次出示鯨魚、蝴蝶、螃蟹等動物的圖片)看到,你會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幼:看到松鼠,我想有個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傘。
幼:看到鯨魚,我想有個大鼻孔,和鯨魚打水仗。
幼:看到企鵝,我想有一身長絨毛,和企鵝到南極去探險。
幼:看到長頸鹿,我想有個長脖子,和長頸鹿用脖子拔拔河。
幼:看到小兔,我想有對長耳朵,和小兔用耳朵拉拉勾。
幼:看到螞蟻,我想有對長觸角,和螞蟻用長觸角說說話。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12
活動目標:
1、 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能按照動物的明顯特征,按照詩句的結構仿編詩歌
3、體驗方便詩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長頸鹿,袋鼠,等動物圖片PPT
2.詩歌圖譜、音樂
3.大象、猴子、小鹿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引出大象(出示圖片):
1、故事“在一座美麗的森林里,森林國王邀請我去參加一個盛大的'森林舞會,所有的小動物都會來參加,可是我走著走著我 看見大象,我對大象說,大象伯伯我好喜歡你的長鼻子,我也想有個長鼻子和你握握手!
2、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我為什么喜歡大象的長鼻子呢?”
“大象什么地方和別的小動物不一樣呢?”
“誰能學一學大象怎么用鼻子握握手呢?”
“大象的鼻子可以握手以外還可以干什么?”
二、教師根據故事核心內容進行仿編詩歌第一段。
1、出示圖譜觀察并理解圖譜,和詩歌中的句式。
2、幼兒跟老師一起朗誦詩歌第一段,隨后再請幼兒自己朗誦
三、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教師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我們在聽故事第二段,引出小猴(出示小猴圖片)
我和大象伯伯走著走著,看見樹上在掉果子,于是抬頭一看,原來是一群小猴子,它們在樹上用尾巴摘果子蕩秋千。我高興的對小猴說:我想,有條和你一樣的長尾巴,想和你一起玩蕩秋千。
2、教師根據故事內容提問:我走著走著又看到了誰?小猴它們在干什么?他們是用什么蕩秋千,摘果子的?你們能給我學一學它們是怎么用尾巴蕩秋千摘果子的么?(我為什么喜歡小猴的長尾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的尾巴可以蕩秋千,摘果子,還可以干什么?幼兒回答。
3、教師引導幼兒仿編詩歌的第二段
教:故事的這一段也有個好聽的詩歌,誰能發現,并大膽的把它說出來,教師引導孩子從故事中發現(看見了誰?我想有個什么?和小猴用什么?干什么?)并套用詩歌圖譜并運用詩歌中固定句式仿編。教師引導幼兒仿編,教師指導。(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蕩秋千)
4、幼兒帶動作朗誦詩歌第一二段。
四、聽故事,幼兒仿編故事第三段
1.講述故事第三段引出小鹿(出示小鹿圖片)
2.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走著走著有看到了誰?”
“它們在干什么,我又說了什么?”
“他們再用什么東西頂頂牛?”
“請你們來學學頂牛的動作小鹿的犄角除了可以頂牛以外還可以干什么?”
五、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感受詩歌的美
1、請幼兒看圖譜朗誦
2、配樂朗誦
六、出示PPT圖片,幼兒用固定句式仿編教師記錄
出示圖片(一次出示)引導幼兒尋找這些動物明顯特征及用途,并用固定句式表達(教師記錄)配樂朗誦幼兒仿編的詩歌。
七、活動延伸:
幼兒嘗試仿編更多的詩句并進行分享。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并能大膽創新。
2、通過演想自悟,來拓展課文內容,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檢查學生識字、讀詩的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能續寫課文,培養想象力。
2、在學生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策略與方法:
1、讀中感悟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課標提倡學生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對教材理解把握的深度,并不是學生理解課文的標準和尺度,教學時要始終堅持“淺化理解”的原則,要給學生的讀書體會留出余地。不需要教師作無意義的“深刻剖析”,要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朗讀與理解相結合,體會到什么程度就讀出什么水平,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體驗。
2、讀演結合
表演的過程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過程,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對故事的情趣有了更深的體驗, 在表演之后,讓學生帶著表演的感受再讀課文,完成從語言到思維再到語言的完整的思維過程。
3、童話故事激趣導入,通過自讀、我寫你猜、看拼音等認識本課的生字,在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中鞏固生字。
教學準備:
童話故事或童話故事光盤、生字卡片、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教師與學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教學再設計及隨筆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光盤或講故事《神筆馬良》。問:“你覺得馬良這個人怎么樣呀?
(學生可能回答:
。1)馬良一心一意地幫助別人;
(2)馬良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而不怕危險;
(3)馬良真勇敢
……)
2、如果你是馬良,你會用神筆做什么呢?
(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暢所欲言)
3、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相信你們的這枝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們, 今天,有一位大姐姐,她把自己交給了大自然,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你們想知道嗎?(板書:我想)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由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導入,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了,而且還設計了貼近孩子內心的談話話題,讓他們很快進入了情境。
用激勵、神秘的語言調動孩子學習課文的熱情,同時初步開啟他們想象的空間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1、老師給大家5分鐘,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誰先讀熟了,告訴老師。
(學生自己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字和讀不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指名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師及時表揚讀的好的同學和認真聽的同學。
。ㄕ埻瑢W們一邊注意仔細聽準你不認識的字的讀音,一邊體會詩歌的韻味。)
教師在評價表上評分。(正確、流利、獎個“小麥克風”)
3、課件出示本課詞語:花苞、牽'萬縷、濕軟、汲取、營養、帳篷、風箏、柔軟、生輝、
柳絮
(學生自由讀詞語,同桌互讀)
。ㄖ该麑W生認讀、開火車讀。)
4、對于個別容易認錯的生字,教師可利用與形近字對比的形式,來記憶字形。
汲——吸 縷——樓
。▽W生認讀形近字,給形近字組詞。)
5、這些詞語,有無不懂的?共同研討解決。
。▽W生思考、質疑:(解決策略)
。1)“汲取、柔軟、濕軟、”讀書中的句子,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2)“柳絮、帳篷”一詞試著說一句話。
。ㄆ渌脑~學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
6、再自由讀一遍課文。
7、師問:“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W生整體感知后表達自己的見解。)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識記生字,把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不僅降低了難度,也使學生容易理解字義,體現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通過形近字對比區分,達到識記鞏固、準確運用的目的。
詞語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本環節教師先引領學生掃清生詞的障礙,在解決生詞的過程中,體現語文學習實踐性的特點,運用找一找、讀一讀、做一做、說一說等方法來解詞,豐富了課堂內容。
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為更好的學習課文打基礎。
三、精讀課文,感悟情感(第二課時)
1、指名讀課文,自由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
2、師:你喜歡哪個小節,就去讀哪個小節?讀后和小組同學交流你為什么喜歡它?
(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
3、全班交流:你喜歡哪一小節?先讀一讀,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教師可提示:抓住重點詞句來說)
注:學生圍繞著課文內容說,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說。(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也可以提問題)
。ń處熞プ×咙c給予及時的評價)
(1)如果學生說到喜歡第三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望到了什么?”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第3小節再編一段。
學生各抒己見,不必拘于一格。
。▽W生說自己編好的那段,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或提意見。)
。2)有的學生可能說喜歡第一節。教師問:“你覺得和桃樹一起悠來悠去,心情怎樣呀?
師:“喜歡第一節的同學請你們讀一讀吧!讀出你的心情、讀出你的情感!”
。▽W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
。3)有的學生可能喜歡第二節。教師可以追問:“綠色的篷帳是什么呀?作者為什么會用這個詞呢?”
。▽W生齊讀。)
。4)有的同學可能會喜歡最后一小節。教師可以問:“你想把自己種在哪里呀?變成什么呀?
(小組討論后發言。
學生各抒己見。)
4、最后聽課文錄音。
。▽W生閉著眼睛傾聽并想象課文所表達的內容。)
5、師小結:“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以后覺得心情好舒暢呀!你知道詩歌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嗎?你有自己的愿望嗎?”(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學習中,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要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為前提,因此,各種形式的反復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內容及在聽讀中識記生字。培養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自主識字的能力。
給學生自由、主動發揮的空間,由整體向局部遞進,來理解詩句的意思,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只要理解大概意思即可,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就行)
通過學生的交流,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思想,學生愿意學哪就學哪,尊重孩子的主觀愿望,把握尺度,以學定教。使學生在生生、師生的交流與互動中理解課文內容,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出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
培養學生想象力
提高學生的作文和寫作的能力。
孩子能夠感覺到此時此刻的心情。
再一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體會到柳樹在我的幫助和合作下快速地長大。
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自由飛翔,通過充分的想象幫助孩子們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通過聽,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意境。把詩的意境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感情。
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深化課文主題,達到充實文本的作用。
四、實踐活動,課外延伸
師:《我想》這首詩歌所描繪的景色是美麗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你能為這首詩歌配上畫嗎?再寫上你創作的詩歌?
。▽W生可以畫畫,也可以貼圖片,還可以是學生自己想象的,只要是學生喜歡的都可以。)
課外拓展體現了開放性,使學生走出課本,融入生活,學會積累和運用想象,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使每節課都回味無窮。
五、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問:“你有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嗎?誰愿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ㄖ该檀蠹矣涀,學生在教大家記字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相機指導學生組詞和造句)
2、學生獨立寫字。
應視需要而定抓住有利的時機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并不一定非得安排獨立的識字環節,此環節設計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饋學生的識字情況。
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記憶也不管方法是否巧妙都應鼓勵,因為這些都是經過孩子們思考的個性化的結論。
書寫應重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
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篇14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重難點、關鍵: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 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誰愿意跟大家說說自己的愿望。
2、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個女孩,她的愿望和大家可不一樣,想知道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我想》。(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 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 生個別讀。
3、 評價,隨機出示生詞。
4、 齊讀詩歌。
三、 細讀課文,想像體會,理解內容
1、 喜歡這首詩歌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
2、 自由讀全詩,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多讀幾遍,看看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3、 學習第一小節
、、 認真默讀第一小節,邊默讀邊想像詩中所描寫的畫面。(配樂)
、、 指名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⑶、 “悠蕩”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聯系生活實際是理解詞語意思的好方法)
、、 師:你看,微風吹過,粉紅色的桃花隨著風兒輕輕擺動,引來了歡唱的布谷鳥,多美感啊!該怎樣讀好這一小節呢?
。ㄗ约涸囎x→指名讀、評議→齊讀)
、、 小結學習方法
剛才,學習第一小節時,同學們不但想像了文中描寫的景象,還交流了各自讀文的感受。邊讀邊想像也是一種理解課文內容的認識課文方法內容的方法。接下來,我們一起用剛才的方法自己學習第二節:先讀一讀,想像畫面,再和同桌交流自己想像到的和感受到的。
4、 自學第二節
⑴、 自學:先輕聲讀文,再與同桌交流讀文后的感受。
、啤 班級交流(指名談感受)“綠色的篷帳”是什么樣兒的?
⑶、 指名有感情朗讀。
5、 學習第三節
、拧 齊讀第三小節。
、、 誰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
、恰 除了詩歌描寫的畫面你還看到了什么?
⑷、 詩歌描寫的畫面美嗎?想像是一件美好的事。我想這時同學們的頭腦里肯定有很多的畫面,現在,我們也來編一編,象小女孩那樣把這畫面用詩歌描繪出來好嗎?
四、 布置作業
1、 把自己編的詩歌寫下來,讀給家長欣賞。
2、 把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