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藝術領域教案簡短(精選7篇)
中班藝術領域教案簡短 篇1
本課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
喜歡創作,發揮創造性。
認知目標:學習借用紙盤的外形,大膽聯想,制作動物的形象。
能力目標:能利用多種輔助材料添加組合。
活動準備:
1、教具和學具:自制白兔,青蛙的紙盤玩具。收集紙盤或圓形的紙。瓶蓋,扣子,冰糕棒,彩色卡紙等各種輔助材料。
幼兒已有經驗:對常見的動物特征清楚。
活動過程:
1、 會變魔術的紙盤。
——出示紙盤,圓盤寶寶會變魔術。
——出示圓盤兔子,圓盤青蛙。在圓盤寶寶上怎樣添加才能變成動物?
2、 圓盤動物。
——你們想把圓盤變成什么動物?怎樣變?
——圓盤能當動物的什么?(頭,身體)
——在圓盤寶寶變魔術時,可以用什么材料幫忙?
——瓶蓋,扣子,冰糕棒像動物的什么?怎樣使用合適?
3、 重點指導。
——提醒幼兒大膽借助材料,使用任何適合的材料,工具,表現出自己的想法。
——鼓勵幼兒大膽地按自己的意愿創作出動物的特征和形象。
4、 我喜歡的動物。
——統計幼兒變出了多少種動物形象,使用了哪些輔助材料?
——請幼兒將圓盤動物按其習性,貼在有大海,陸地,天空背景中,布置“我喜歡的動物”的墻飾環境。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鼓勵幼兒把圓盤動物變成面具。還可以用圓盤制作草帽,相框,掛盤等其他裝飾品。
中班藝術領域教案簡短 篇2
教育目標:
1、讓幼兒學習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2、教幼兒認識歌曲的間奏,學習用唱與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幼兒有經常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并會用語言表達事情的經過。
2、曲譜、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學做解放軍》
練聲:《小鳥醒來了》、《扮家家》
二、導入活動。
1、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你們在一起是怎樣互相幫助的呢?
2、如果好朋友搬不動椅子,如果好朋友不會扣紐扣,我們可以怎么做呢?(通過實際問題,讓幼兒學會如何幫助好朋友。)
3、原來我們可以為好朋友做這么多事呢!有一首歌說的就是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歌曲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師清唱歌曲,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師彈唱歌曲一遍。這首歌好聽嗎?歌曲里唱了小朋友是這么互相幫助的?
3、教師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旋律念歌詞。
2、完整教唱歌曲。
3、幼兒齊唱歌曲。
4、練習對唱。
五、復習《小手爬》。
中班藝術領域教案簡短 篇3
設計意圖
泥塑藝術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一種,它早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愛。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泥塑一直伴隨著生活不斷傳承,從陶器皿、陶佛泥像,到兒童玩具,從沒有間斷過。日常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泥土有著特有的興趣,他們覺得新奇好玩,百玩不厭。而此次活動的對象是麻花,它是中國的特色面點,是中國傳統民間特色小吃之一,為了讓孩子認識麻花,了解做麻花的民間傳統手藝,并結合小班孩子對泥的認識、平常的搓泥經驗創設了這節泥塑活動麻花。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2、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制作麻花擰的方法,學習和鞏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重點難點引導幼兒學習制作麻花擰的方法,學習和鞏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活動前已進行過搓長條的練習。
物質準備:麻花圖片、麻花制作流程圖、泥和盤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感知
實物導入,欣賞泥塑小狗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看看它是什么小動物?他有什么顏色?
通過圖片欣賞其他泥塑作品,知道泥塑在很久以前早就就有了。
師:小朋友,其實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們它們泥塑,泥塑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以前的人就用泥土捏出了許多好玩的東西,等泥土干了就做成了泥塑。
二、出示實物麻花,引導幼兒觀察麻花的形狀,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也想請你們來玩玩泥土,我先請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出示麻花)這個食物的名字叫“麻花”,它是中國的特色面點,是中國傳統民間特色小吃之一,吃起來香香的、脆脆的,很好吃的!你們看,這個麻花是什么形狀的呀?(長長的、彎彎曲曲的)
三、教師利用兒歌進行示范操作
1、利用兒歌進行示范
師:軟軟的泥真好玩,手中捏一捏,拉拉長(取一段泥給它拉拉長),放在板上搓搓長。搓成長長的細圓棒(搓成小泥條),捏起兩端輕輕擰擰(再把它折過來兩端靠在一起,折好后,雙手拿兩端,輕輕擰一擰)。小小棒兒變了樣,變成麻花的模樣。這樣一根麻花就做好了!然后把他輕輕放入盤子中。
2、強調擰的動作
師:把兩條搓好的陶泥擰在一起,可以像老師這樣用手捏住陶泥的兩頭,兩只手向兩個不同的方向轉動,這樣麻花就擰好了。
四、幼兒學習制作麻花,教師巡回指導。
師:現在我請小朋友都來當小小廚師擰一擰麻花吧!
(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學習和鞏固分泥,搓泥的技巧。對已經會搓泥條的孩子進行制作麻花的動作指導)。
四、欣賞評議
1、集中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欣賞。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創作,教師對有創意的幼兒給予鼓勵。
五、結束活動
師:剛剛老師接到一個緊急的電話是超市的阿姨打過來的,說現在超市的麻花都賣完了,需要我們的小朋友馬上把做好的麻花送到超市里去吧!請幼兒扮演小小售貨員把做好的麻花裝在紙盤里給超市送貨去。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陶泥有著特有的興趣,在他們眼里覺得是新奇好玩的,活動中孩子們都很認真,一個個都對陶泥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孩子們在擰的過程中充分表現自己,有的麻花擰的很緊,有的麻花擰的松,麻花也有大有小,形狀各異。活動過程中我覺得應該在擰麻花的這個動作上可以探索更加簡單適合孩子擰的方法,比如對折擰,或者利用甩的動作達到擰的效果,還有在示范過程中忽略了兒歌,可以將兒歌加入使擰麻花更加生動,讓孩子便于理解。
中班藝術領域教案簡短 篇4
教育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感受鵝媽媽滑稽有趣的形象。
2、認知目標:學習與同伴合作開展接力賽。
3、能力目標:能夠模仿鵝媽媽的形象特點。
活動準備:
1、鵝的玩具一個,鞋子、襪子、花裙、項鏈、香水
活動過程:
1、拿出長絨鵝玩具,跟幼兒講故事《鵝媽媽買鞋》。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鵝媽媽去了哪些商店?買了什么東西?
—鵝媽媽為什么會買那些東西?
—根據幼兒的回答拿出相應的實物展示:鞋子、襪子、花裙、項鏈、香水。
2、玩游戲“餓媽媽買鞋接力賽”。游戲規則:
將幼兒分成4組,分別派成縱隊站在起跑線后,同時每組選一個幼兒扮演額媽媽,每組都有一籃實物。開始后,排頭的幼兒立即跑向終點;按故事順序選擇一樣返回,交給扮演鵝媽媽的幼兒穿起來。依次類推,先完成隊為勝。
活動延伸:將鞋子、襪子、花裙、項鏈、香水放入表演區,讓幼兒自己佩帶、表演。
中班藝術領域教案簡短 篇5
活動目標:
1.讓報紙發出聲音,感受音樂的快慢。
2.在活動中積極主動,情緒愉快。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廢舊報紙小紙箱兩個快慢音樂
活動過程:
一、和報紙朋友玩游戲,感受樂趣。
今天我們把報紙朋友頂在了——(幼兒說),我們和報紙朋友做游戲。
1.頂在頭頂上,轉一轉、蹲一蹲。
2.把報紙夾在腿上,跳一跳。
3.把報紙捧在手里,走一走。
4.輕輕地捧著報紙朋友坐到座位上。
二、讓報紙發出聲音,感受不同的音樂
(一)慢的音樂
把報紙朋友輕輕放在地上讓它休息一會。
報紙朋友不僅會玩游戲,還會唱歌呢,(張老師的報紙要唱歌嘍),你們聽:
1.聽撕紙聲。(老師先撕兩下再蹲下來撕,最后加上模仿聲音)
2.報紙唱的聲音是怎么樣的?
幼兒說,老師可配上動作
3.張老師的報紙唱得真好聽,你們的呢?
動作加聲音模仿
4.拿起你的報紙一起來唱
(二)快的音樂
1.報紙變成什么了?還有呢?(幼兒多講述一下)它會怎么唱呢?(沙、沙、沙、沙)
你們看,張老師還會變魔術呢,象什么
2.花來表演啦:沙沙沙沙(幼兒模仿聲音),舉得高點,唱給我聽聽。
3.報紙花兒會唱沙沙沙沙的歌,我們一起來唱唱歌(聽音樂唱歌)
4.報紙朋友聚在一起唱歌,我們會感覺聲音響一點。輕輕地圍到張老師旁邊來(交代清楚)
三、模仿報紙唱歌,再次感受音樂。
回座位。
1.報紙朋友累了,我們把它送回家吧。
這是誰的家?這個呢?
戴紅花的報紙朋友在哪里?黃花的呢?我們把它們送到自己的家里吧。
送好的小朋友,坐下來陪陪報紙朋友。
2.圍坐在中間
報紙朋友要休息,我們把它剛才唱的歌唱給它聽吧,唱得好聽點
你們唱的歌真好聽,報紙朋友聽著都睡著了,我們輕輕地再唱給它聽,讓它睡得更香
四、結束活動。
報紙朋友聽著小朋友唱歌,它在夢里笑呢,我們別吵醒它,輕輕地跟它再見回教室吧,等它醒來,再和它做游戲。
中班藝術領域教案簡短 篇6
設計意圖:
孩子進入大班后,對值日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學到一些勞動的小技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同伴的認可和喜愛。《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詼諧幽默的歌曲,它把勤快人和懶惰人描寫得惟妙惟肖。通過歌唱,它能使幼兒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變化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形象。
2、幼兒根據自己認識創編新歌詞。
3、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4、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孩子回家觀察父母在廚房干活的情景。
2、歌曲動畫《勤快人和懶惰人》歌曲圖譜與歌詞內容符合的圖片與道具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
2、為勤快人和懶惰人創編新歌詞。
活動過程:
練聲
一、導入
1、復習歌曲《小小粉刷匠》
2、師:喜歡粉刷匠嗎?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勤快人),每天只是睡覺不干活是什么樣的人?(懶惰人)
今天孔老師帶來一首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
二、欣賞歌曲、熟悉歌曲內容
1、幼兒欣賞歌曲一遍,請幼兒"聽聽歌中兩個人做了什么?"
2、提問:
①歌曲的名字?
②歌中有兩個什么樣的人?
③有一個人做了些什么事情?
④有一個人不做什么事情?
3、幼兒再次欣賞歌曲一遍。
四、學習歌曲
1、感受歌曲節奏
出示圖譜感受歌曲節奏
2、學習歌詞
將準備好的圖片貼到圖譜相應的位置幫助記憶歌詞。
3、學習歌曲
(1)、是邊彈琴邊示唱
(2)、跟琴逐句學唱。
(3)、幼兒加動作跟唱。
(4)、拍著手請幼兒小聲跟唱。教師根據幼兒學唱的效果有重點的指導。
(5)、集體完整演唱歌曲。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兩種人。
4、表演歌曲。
用準備的道具表演歌曲。
五、創編歌曲
1、導幼兒想想,勤快人和懶惰人在幼兒園或者在別的地方還會做什么事情?不會做什么事情?分組請幼兒將自己的看法,創編進歌詞中。
2、幼兒分組演唱自己創編的歌。
六、結束:
鼓勵幼兒做事情認真,要向勤快人學習。
中班藝術領域教案簡短 篇7
活動目標:
結合游戲引導幼兒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培養幼兒大膽作畫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活動準備:
彩帶(人手一份),畫筆若干,代表天空,陸地,海洋的畫紙三張
活動與指導:
(一)讓彩帶跳舞
與幼兒一起手持彩帶,隨音樂有節奏的舞動.在游戲中感受曲線.
引導幼兒跟著音樂邊舞動彩帶,邊觀察曲線.
引導幼兒自由舞動彩帶,從不同方向感受不同形態的曲線.
(二)觀察曲線
1,提問1)跳舞的彩帶象什么?(小蟲,蛇,水……)
(2)它是怎樣動的呢?請小朋友用食指畫一下它是怎樣動的好嗎?
教師記下幼兒畫出的彩帶的樣子.
(三)作畫:
出示掛圖,找一找畫面上少什么?(氣球少線繩,蝌蚪少尾巴,小雞少蟲吃)
分三組,自由繪畫,巡回指導.
組合畫,并點評.
(四)游戲:
模仿曲線.
反思與建議
首先在選材方面,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尤其是我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此活動正好投其所好,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了曲線美.同時讓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體驗.這也正好符合了《大綱》中藝術領域的目標要求.其次,此活動給幼兒創造了寬松的環境,讓幼兒充分發揮了其想象力,讓其自由創造想象.本活動還擺脫了教師教一筆,幼兒學一筆的舊方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在感受中有所體驗,效果也很好.其不足之處,就是在讓幼兒想象"曲線"象什么的時候,如教師引導方式再生動一些,讓幼兒的想象更豐富,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