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藝術領域愛惜糧食教案(精選2篇)
幼兒藝術領域愛惜糧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糧食,初步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了解本地區主要生產的糧食品種。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渠道、多學科的從“來之不易的糧食”為主題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糧食與生活的關系。采用社會調查、資料收集、網上查詢、具體實踐操作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珍惜糧食的教育,讓學生理解糧食來之不易,認識到愛惜糧食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農作物生長過程,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激發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
(2)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愛惜糧食,愛惜農作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激發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培養學生愛惜糧食的習慣
2.難點: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糧食,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培養節儉的良好品質。
教學方法:運用多種形式,如講授法與談話法、討論法相結合等。
教學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師:孩子們,這節課來了個朋友,它和誰坐呢?下面我們來玩個游戲。——歡迎守護者(幻燈出示)。
看這是什么?(出示玩具)青蛙是吃害蟲的,青蛙是糧食的守護神。
生:小青蛙玩具。
師:跟隨音樂我們來傳遞小青蛙。大家先圍成一個圈。
生:圍圈。
師:開始(同時音樂響起)。
生:傳遞中……
師:音樂停,看看“守護者”和誰坐。
糧食是怎么生產的?由誰生產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了解了解。
二、講授新課
師:(幻燈出示:學習目標)
生:齊讀學習目標
師: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糧食?(幻燈出示:認識糧食)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們嗎?這些都是糧食,糧食的種類有很多(像花生、番薯、土豆。)這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幾種。
這些糧食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幻燈)
師:插秧只不過是農民種植糧食作物中的一個過程、一個動作。想一想,從播種到收割,除了插秧,農民每天還要給水稻灌水施肥除蟲,一天要頂著大太陽勞動那么久,要付出多么大的辛勞啊! 農民伯伯辛苦嗎?
生:辛苦。
師:那你們覺得農民辛苦種出了我們每天都需要的糧食,我們是不是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生:是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出示《憫農》
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能浪費嗎?
生:不能。
師:我們再來看浪費糧食的圖片。
生:我們的糧食是那么的來之不易,看到了這些,同學們肯定有很多感慨,現你請你們談談自己的想法。
生:我們要珍惜糧食。
教師小結: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要愛惜糧食、避免浪費,因為有人需要我們節約的糧食。
你們對糧食有一定的了解,我們來進行知識競賽,第1-6題是必答題,7-10是搶答題。(幻燈出示)
師生共同逐題進行。
師:那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哪些小細節,小事做起,做到珍惜糧食不浪費呢?請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給大家總結了一些節約糧食的小竅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生:跟讀。
小結:
任何一種糧食作物都像小小一粒米那樣來之不易,需要經過許多人、許多時間的辛苦勞動才能獲得。所以不止是我們學生,愛惜糧食,人人有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擔任一名小小監督員,提醒我們的家庭成員也能做到愛惜糧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擔任一名小小監督員,提醒我們的家庭成員也能做到愛惜糧食。
幼兒藝術領域愛惜糧食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認識10個生字,其中5個會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認識常見的糧食、蔬菜。
三、教學準備
1.課前組織學生開展小隊活動,到農村、菜市場、到糧店去考察,認識蔬菜和糧食。
2.準備生字詞卡片,少量大米、玉米等糧食和一些蔬菜。
四、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5)
要求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圖文結合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再讀課文,掌握生字詞(10)
1.學生再讀課文,對照生字表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并拼讀音節,讀準生字字音。
2.學生看田字格自己認讀生字,有不認識的到文中去看音節,然后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情況。為進一步熟記理解生字可采用多種方法。如:組詞讀、開火車讀、搶讀、同桌互考、一字開花等。
3.認讀生字時,要注意讀準食、菜、卜、糧、瓜。
4.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讓學生看田字格自己寫,養成寫好后與書對照的習慣。
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10)
1.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2.引導學生注意認識書上所講三種糧食,四種蔬菜,然后讓學生分別列舉另外的糧食、蔬菜。如:高梁、小米、黃豆;芹菜、菠菜、南瓜、花菜等。
3.講講你認識的這幾種糧食或蔬菜的用途及營養等。
四、復習鞏固,練習拓展(10)
1.用下面的字口頭擴詞(能組多少組多少)。
2.鼓勵學生依照都是的句式說話。如:韭菜、冬瓜、地瓜都是蔬菜;小明、小東和我都是少先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