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6篇)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和能力。
2.了解表示本課中詞語構成方式,注意詞語的積累。
教學重點在比較詞語構成方式的過程中學習漢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教學難點在比較詞語構成方式的過程中學習漢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詞語卡片及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自主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在漢字的家園里,有許多有趣的詞語,他們長得很像,但是含義卻有很大區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幾組詞語。
二、學習生詞,理解詞語的不同
第一組:
1、出示第一個詞語,齊讀。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
2、將這兩個詞語的調換順序,再讀,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出新詞的含義,并出兩個字的順序一旦調換,含義就會發生變化。
3、:這就是相同的字不同的順序而產生的不同含義的詞。
4、讀一讀其他的同類詞語,說說這些字因為調序它們的含義發生了什么變化?
5、你還知道哪些同類詞語嗎?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組:
1、師出“baochou”這個音節,請大家拼讀,并寫出詞。
2、對于出現的兩個不同的詞語,老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這兩個詞語意思的差別。
3、用這兩個詞分別造句。
4、:這就是音同意思不同的詞語。
5、再讀一讀下面的詞語,體會寫法和意思的不同,并想一想怎么區別這音同字不同的詞語的用法。
二、指導寫字
1、課后田字格里的生字,在結構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書寫時要注意什么?指導“套、稚、默、封”四個字。
2、教師在田字格里邊板書邊講解筆畫、筆順、結構特點,領寫字頭,學生仿照板書在田字格上書寫。
1、作業
寫生字
把自己找到的音同意不同或者字的順序不同意思不同的詞語寫在一張卡片上,比賽誰找得多。
板書設計:漢字家園2-2
詞語卡片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局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白鵝的特點。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先總寫后分述的寫法。
教學重點:
1、 讀寫生字新詞。
2、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白鵝的特點。
教 具:
生字、詞語卡片
教 法:
引—讀—議—悟
學 法:
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背誦古詩《詠鵝》,激發學生興趣。
2、 導入,揭題? 板書:白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要求:①大聲朗讀讀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標畫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邊畫邊讀新詞,并用你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
③讀文,整體感知:課文中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學生自主學習。
3、 檢查自學情況,并相機糾錯、點撥。
① 認讀生字詞語.指導書寫“餐”“脾”“蹲”.
② 學生匯報: 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討論: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鵝的高傲?( 姿態、叫聲、步態、吃相)
2、快速讀文,標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白鵝的姿態、叫聲、步態、吃相。
白鵝的姿態(第1自然段) 白鵝的叫聲(第3自然段)
白鵝的步態(第4自然段) 白鵝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認識過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啟下,統領全文。
4、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先總寫后分述的寫作方法。
四、積累:
抄寫生字新詞,朗讀課文。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⒈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二、過程與方法
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方法
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幻燈片,收集與本課相關素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組際比賽背誦關于思鄉的古詩詞。
2。家鄉,是每個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誰一觸動它,就會發出最纏綿的思念之音。今天我們就隨著古詩《泊船瓜洲》,與王安石共彈一曲思鄉曲吧!
二、學習新課
(一)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揭題討論: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嗎?“瓜洲”在這里指哪里?
⑵你了解這首詩的作者嗎?誰來介紹一下。
⑶師相機介紹王安石。
2。正確、流利朗讀詩歌。
⑴學生自由試讀,注意讀準字音。
⑵正音:正音:間、數、重、還。
⑶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或師范讀。
⑷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想一想:哪句詩最能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
(二)品詞析句,體會感情。
⒈反復品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⑴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識記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按勞取酬的道理,從中明白做人要有自尊的道理。
2.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時刻維護自己的尊嚴。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如何通過外貌、動作把人物的形象寫具體。
理解“尊嚴”的含義。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制作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課文生字。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課題——《尊嚴》,你能說說你理解的尊嚴是什么嗎?尊嚴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擁有應有的權利,并且這些權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簡而言之,尊嚴就是權利和人格被尊重。
尊嚴是你靈魂中的一部分。尊嚴是你活著的象征,人因為有尊嚴才會被人敬畏。
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名為《尊嚴》的課文,看看它都說了什么,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
二、新課學習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1)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生字,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事?
2。作者介紹:作者李雪峰,河南省西峽縣人,生于1967年11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會員,《讀者》第一屆、第二屆簽約作家、《意林》、《格言》等雜志簽約作家,報刊專欄作家,國家版權中心簽約作家,教育部課題組文學專家。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閱讀材料;用自己的話說出材料所表達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小組合作優勢,抓住重點,完成口語交際任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動口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閱讀口語交際材料,根據要求進行口語交際
教具:收集有關綠化作用的資料
教學方法:引導、閱讀討論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年的幾月幾日是植樹節嗎?你們想過沒有,為什么要植樹呢?我們有一個口號,叫“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到底綠化環境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讓我們一起暢談綠經的好處,描繪美好的生活吧!
二、閱讀材料
1、學生自由閱讀口語交際材料《由數字所想到的》,想想這份材料主要說了幾個意思。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學習體會。
3、師生共議,明確這份材料從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綠化環境的好處。
4、學生再次自由朗讀材料,鞏固知識。
三、材料交流
1、學生將課前有關綠化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做到資源共享。
2、將交流的結果進行歸納,看看綠化環境還有哪些好處。
3、小組選代表發言,也用數字的形式陳述綠化的作用。
4、學生發言。
5、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
四、習題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課本上根據材料所設的三道練習題,先自讀自悟,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
2、師引導學生分組分題進行學習交流。
3、全班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學習交流,注意把握時間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生詞,正確書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繼續練習通過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欣賞《拾穗》|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
3、理解:“彌散、埋頭苦干、搜尋、描繪、聯想、欣賞、逼真、切身”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在深入閱讀、與同學交流后,對嗦摘錄的重點詞句進行補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圖,欣賞,師介紹油畫。
2、學生觀察,自己介紹畫面,師強調觀察的順序。
3、說說畫面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4、師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學習“穗”字,同時介紹作者。
二、初讀識字
1、自讀自己勾畫的詞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互相評價。
3、請同學提醒大家,哪個字的哪些筆畫容易錯,共同記憶。
學習多音字“落”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分組分段讀課文,其他組認真聽,看圖,想想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述的。
2、引導學生概括每個段的內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的?(總結寫作和觀察圖畫都應該有順序)
3、自讀課文,提問,師引導學生怎么分類自己的問題,怎樣處理分類后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齊讀課題
2、看圖,作品主要表現的是什么?(人物還是景物?)
3、透過人物作者要表達什么?請默讀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4、齊讀,理解“逼真”,過渡,作者是怎樣通過畫面和描述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我們來學習1——5段
二、細讀,感受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1、師:拾穗是在一個什么季節?從哪里看出來是收獲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人們的心情會怎樣?這里的監工是干什么的?說明了什么?
過渡:監工為下文的三個婦女的描述打下了伏筆,這三個婦女是怎么樣拾穗的呢?讓我們走進下文
2、自讀2-4段,用-----勾出畫面上看到的內容,用﹏勾出作者通過畫面推想的?
3、學生回報自學情況。師板書學生的回報內容。
4、知道學生體會。
(1)、看第一位婦女,你覺得哪些詞是重點?用⊿勾出來,說說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什么?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2)、你還能想象到什么?(師總結:又看到的事物或人想到的相應的人或事物,這種想象叫聯想。師板書:聯想。)
5、總結2、3、4自然段的學習。
師;看到這樣的畫面,讀著這樣的語言,你會想到哪首詩?《憫農》齊背。
6、引讀:這就是19世紀——(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1)、為什么作者畫得如此逼真?(聯系上下文)
(2)、齊讀米勒的資料。(結合資料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以我們學習課文就是需要一些背景資料來輔助我們學習。)
(3)、師:正因為米勒對農民的生活有著切身的體會,所以——(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7、師引讀:這幅畫有——(學生讀句子),畫面本身是——(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8、看板書總結。(優秀的繪畫作品總是能引發作者的聯想與思考,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應認真觀察,用心思考,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受美的熏陶,在描述美術作品時-描寫任何一個場景,首先要有順序,比如這篇文,先介紹畫面背景,再刻畫人物,其次,要在記敘時加入推測和想象,實際是對作品的理解。)
并說說自己的收獲。
三、積累句式
由于——————因此————————
(1)、齊讀句子,了解句子關系,以及句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關系
(2)、這個句子換個關聯詞,可以換成什么?
(3)、抽說,組織學生認真聽,判斷,評價。
(4)、寫下來
(5)完善摘錄筆記。
教學反思:
本文的重點是2-5段的內容,讓學生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我的教學緊緊圍繞著教學的重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勾畫句子,哪些是描寫畫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據畫面的推測,目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勾畫,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即在描寫和欣賞繪畫作品時要根據畫面內容加上自己的推想,從而實現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四年級的學法指導有一條是:能指導學生自己勾出重點詞句,然后品讀重點詞句,以及了解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勾畫重點詞句,并引導學生體會勾畫重點詞句的方法。凡是能體現中心的詞句都是重點詞句。通過教學我發現學生對重點詞句的把握還是可以的,因而進一步讓學生抓住這些詞句,說說自己能從這些詞句當中體會到什么。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理解詞語,并體會他在文章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滲透了理解詞語方法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