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刷白白》健康教案(精選5篇)
《牙齒刷白白》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2、嘗試沿著一條線段自上而下地畫短線,初步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
3、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4、了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牙刷一把。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導入課題。
教師:你們每天刷牙嗎?你們是怎么樣刷牙的?(告訴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
二、講解示范。
1、教師:小朋友們,牙刷是什么樣子的?牙刷的刷毛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師小結:牙刷毛短短的,直直的,排列得很整齊。
2、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刷毛的畫法。
(1)“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哭啊?”教師出示一張畫好牙刷但是沒有刷毛的畫紙。
(2)討論“我們來幫助小牙刷畫上刷毛吧!誰有好辦法?”(請幼兒上前把自己的想法在紙上畫出來)
(3)教師示范“牙刷的刷毛要排好隊,一根一根靠得緊”
(4)再請小朋友上前來畫,教師給予指導:刷毛不要畫得太長。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教師: 楊老師這里有好多沒有刷毛的牙刷,我們一起來為他們添畫上牙刷毛吧!
2、鼓勵大膽作畫,提醒幼兒注意握筆的姿勢。
3、指導幼兒畫牙刷毛時,要從上往下、從坐往右一根一根地畫,要畫得多、畫得緊密。
四、引導評價
1、互相欣賞作品
2、教師:哎呀小朋友真能干,畫了這么多漂亮的牙刷。我們一起來刷刷牙吧。(幼兒和教師一起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天天刷牙好》或者做《我愛刷牙》的音樂律動
附:天天刷牙好
小牙刷,手中拿,
張開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里外刷,
牙齒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
沒有蛀牙人人夸。
活動評價
幼兒對于刷牙都挺積極的。
當那一首兒歌放出來時,他們齊刷刷的做起動作來了。
活動建議
鼓勵幼兒早晚要刷牙的習慣。
活動反思
使幼兒感覺到這個游戲和自己息息相關,認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自然而然地產生保護牙齒和主動刷牙的意識,進而就會養成天天刷牙的好習慣。這樣,幼兒才能成為活動的真實主體,教學活動也才會真正發揮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幼兒才能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
《牙齒刷白白》健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教會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學會愛護牙齒的幾個方法。
2、發展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愛護保護牙齒的教育,增進幼兒愛清潔以及自我保健的意識。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會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學會愛護牙齒的幾個方法。
難點:將練習學習到的正確刷牙方法內化為良好習慣的過程
教學準備:
牙齒模型、牙保護圖片、正確刷牙圖片、水盆兩個、水杯、牙刷
教學過程:
。ㄒ唬┫嗷ビH切打招呼微笑,引導幼兒觀察說笑間露出什么?
1、相互觀察牙齒白嗎?
2、實驗觀察,和孩子漱口后,比較前后水盆離得水有什么變化。
3、啟發孩子猜想有什么辦法保護牙齒。
。ǘ┏鍪狙例X模型
1、和孩子分享牙齒的簡單結構,
2、提問幼兒你是怎樣刷牙的
3、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
4、共同來學刷牙方法(邊示范邊指導)
。ㄈ┍Wo牙齒對我們有哪些好處?
1、觀察圖片,啟發幼兒講一講,怎樣保護好牙齒
2、學說兒歌《刷牙歌》
教學反思:
活動完后,再次對這次活動的設計進行探討和反思,發現問題所在:這節課幼兒的主體性發揮不夠。沒有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主體,如何讓小班幼兒認識刷牙的重要性,把刷牙當作自己的需求,應該是教學活動的重點。
《牙齒刷白白》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牙齒的種類和功能,激發探究牙齒的興趣。
2、理解兒歌內容,了解兒歌中比喻的修辭手法。
3、嘗試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牙齒模型或圖片,白玉、面、磨盤的圖片,大白紙1張、彩色筆1支。
活動過程
一、回憶體驗。
——出示牙齒模型,請幼兒回憶牙齒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小結:牙齒是白色的,切牙即門牙是方方的,側面的尖牙是尖尖的,吃東西的時候里面的牙齒像磨盤一樣,磨呀磨,舌頭翻呀翻,慢慢地食物就被嚼爛了。
二、學習兒歌。
1、教師朗誦兒歌。
2、出示白玉、面、磨盤的圖片,啟發幼兒理解“白白的玉,白白的面” “里邊的牙齒像磨盤”的比喻修辭手法。
——師:白白的玉,白白的面是指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師:為什么說里邊的牙齒像磨盤?
——教師小結:美麗健康的牙齒像白白的玉、白白的面,所以兒歌中把我們的牙齒說成玉、說成面粉,這叫做比喻。我們的磨牙就像磨盤的作用一樣,可以把東西磨爛,所以我們把磨牙比作是磨盤,這也是比喻。
——師: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你能說一句比喻的話嗎?(如彎彎的月亮像小船、紅紅的臉蛋像蘋果等)
3、引導幼兒為兒歌《白白的牙齒》配示意圖,教師用筆記錄。(如方形代表“牙齒方”、三角形代表“側牙尖”、圓形箭頭代表“牙齒磨”、電話線箭頭代表“舌頭翻”等)
4、教師帶領幼兒看示意圖朗誦兒歌。
三、仿編兒歌。
1、請幼兒想一想,還有什么是跟牙齒一樣顏色的?我們的牙齒都有什么形狀,它們叫什么,有什么作用,它們像什么?
2、教師與幼兒一起將想到的句子重新組合成一首新的兒歌。
例:白白的冰糖,白白的鹽,白白的牙齒藏里邊。
門牙方,磨牙大,尖尖的犬牙像鋸刀。
牙齒磨,舌頭翻,嘴里的食物都嚼爛。
四、開心游戲:兒歌接龍。
——教師請所有幼兒圍成圓圈,然后指定一人,邊蹲邊有節奏地念兒歌第一句“白白的玉,白白的面,白白的牙齒藏里邊”,或者“白白的冰糖,白白的鹽,白白的牙齒藏里邊”等,然后依次接龍,請下一位幼兒邊蹲邊念下一句。
活動應變
兒歌接龍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邊拍手打節奏邊念兒歌,節奏的快慢可以根據游戲進程發生變化。
《牙齒刷白白》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細菌給我們的牙齒帶來的危害。
2、讓孩子們懂得講衛生、愛刷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一個健康的孩子。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并養成愛刷牙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Flish動畫故事《熊寶寶拔牙記》,掛圖一幅
2、牙型模具一套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1、開始環節:放映動畫故事《熊寶寶拔牙記》,讓幼兒觀看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2、基本環節:教師提問引入課題
a、熊寶寶為什么牙痛呀?
b、熊媽媽把熊寶寶送到哪里去了?
c、醫生怎么處理的呢?
3、鼓勵幼兒踴躍回答問題,回答問題結束后讓幼兒自由討論,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
4、讓幼兒上臺演示自己平時是怎么刷牙的
5、教師演示正確的刷牙方法
6、結束環節:教師總結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
7、延伸環節:讓幼兒分組進入“娃娃家”區域角扮演牙醫和熊寶寶的角色游戲
教學反思
1.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本次教學活動的學習內容幼兒很樂意并容易接受。有適度的自由空間。能通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菍熡谆拥姆此,師幼配合情況欠缺,教師能夠扮演牙醫讓幼兒扮演熊寶寶教學效果會更好。
2.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本次教學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孩子們對牙齒的衛生和健康有了一定的重視。我發現許多幼兒不用提醒也會飯后漱口的習慣,早晨檢查牙齒的衛生也改善了許多。
《牙齒刷白白》健康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喜歡吃甜食,像我們農村幼兒園,由于很多家長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保護牙齒的意識,因此有很多孩子患有齲齒,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于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會正確刷牙,于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嘗試在游戲中學著給娃娃刷牙,并告訴娃娃要保護牙齒……為此,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使他們的樂意主動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養成刷牙護牙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牙齒的作用,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學習正確刷牙的方法,養成刷牙的習慣。
3、學習在集體活動中表達和傾聽同伴的表達,初步形成樂意幫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識。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和結合幼兒實際經驗,我把讓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作為教學的重點;把學習并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作為教學的難點。
活動準備:
材料:紙盒做的海綿寶寶一個(嘴里有齲齒),糖果、餅干等甜食若干。
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絨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海綿寶寶
1、出示“海綿寶寶”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嗨,小朋友,你們好呀!知道我是誰嗎?(鼓勵幼兒自由猜想)
2、教師引導幼兒注意海綿寶寶的牙齒。
師:“我是海綿寶寶。你們瞧,我有許多牙齒(教師邊說邊擺弄“大嘴怪”的嘴部)。我呀最喜歡吃香香甜甜的東西。
3、教師請一名幼兒來給“海綿寶寶”喂食,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給海綿寶寶喂的是什么。
師:海綿寶寶說他的肚子有點餓了,誰愿意來喂他呀?
師:啊嗚,真好吃!真香啊!
4、幼兒自由給大嘴怪喂食。
二、“海綿寶寶”的煩惱
1、引導幼兒分析“海綿寶寶”突然牙痛的原因。
師:哎呀,哎呀,好痛呀!海綿寶寶怎么牙痛了?
(幼兒自由表達牙痛的原因。)
2、請幼兒討論讓“海綿寶寶”牙不痛的方法。
師:小朋友,你們快幫幫我吧。我該怎么辦呀?
3、教師總結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內容及時進行歸納總結:飯后要漱口、少吃甜食、睡前要刷牙……)
三、“海綿寶寶”學本領
1、引導幼兒討論刷牙的方法,做各種刷牙的動作。
師:小朋友給我想了這么多方法,這下我可學會保護牙齒了,謝謝你們!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刷牙,怎么辦呢?
(幼兒討論交流,“海綿寶寶”邊聽邊做各種刷牙的動作。)
2、教師說刷牙歌《我們來刷牙》,示范動作。
師:小牙刷,手中拿,我們大家來刷牙。上刷刷,下刷刷,里刷刷,外刷刷,這邊刷,那邊刷,牙槽里面也刷刷,最后喝口清清水,咕嚕咕嚕涮一下。啊牙齒干凈啦!
3、師幼一起說兒歌邊做刷牙動作。
4、教師總結,幼兒與“海綿寶寶”再見。
師:現在我的牙齒真舒服!這個方法真好。我一定告訴章魚哥和蟹老板,讓他們也來刷刷牙,謝謝小朋友!
四、幫小動物刷牙
1、鞏固刷牙的動作,師幼兒共同練習。
師:小朋友,剛才你們教“海綿寶寶”學了什么本領呀?那你們自己都學會了嗎?現在請你們也來教教我,好嗎?
(師幼共同練習)
2、引導幼兒了解刷牙常識。
師:小朋友現在都學會了刷牙的本領了。那你們知道每天什么時候刷牙最好嗎?
3、幼兒幫其他玩具小動物們刷牙,復習《刷牙歌》
師:瞧,小動物也想學習刷牙的本領呢,你們愿意教它們嗎?
教學反思
活動完后,再次對這次活動的設計進行探討和反思,發現問題所在:這節課幼兒的主體性發揮不夠。沒有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主體,如何讓小班幼兒認識刷牙的重要性,把刷牙當作自己的需求,應該是教學活動的重點。教師能在幼兒討論“海綿寶寶”牙疼的原因之后充分利用幼兒自身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小朋友,你們像“海綿寶寶”一樣牙疼過嗎”“牙疼時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牙疼”“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牙齒”……就會使幼兒感覺到這個游戲和自己息息相關,認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自然而然地產生保護牙齒和主動刷牙的意識,進而就會養成天天刷牙的好習慣。這樣,幼兒才能成為活動的真實主體,教學活動也才會真正發揮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幼兒才能成為游戲的真正主人。
因為目標的達成不光是幼兒、教師的事,還需要家長的參與和共同督促,才能真正讓幼兒養成保護牙齒,按時刷牙的習慣。經過反復思考后,我對此次活動方案作了如下調整:首先,在飯后時間,讓幼兒照照鏡子,觀察自己牙齒上剩留的飯渣并漱口刷牙,感受漱口刷牙后的變化與感覺,以此調動幼兒漱口刷牙的內部動機。其次,用身邊齲齒幼兒的苦惱,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漱口刷牙的重要性。第三,用兒歌或游戲的方式激發幼兒刷牙的興趣,幫助他們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第四,利用墻飾,提示幼兒刷牙的方法。如:盥洗室張貼擠牙膏和正確刷牙圖等。第五,家園互動督促、檢查、記錄幼兒刷牙情況。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以及生活化、整合化等教育理念,具有游戲性、鞏固性、互動性等特點,利于達成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