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站起來教案(通用5篇)
中班科學站起來教案 篇1
教案目的:
1、大膽探索讓物體站起來的方法。
2、交流探索結果,增強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案準備: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種,
如:盒子、瓶、筆、紙、直尺、羽毛、書、水彩筆、積木、牙簽、吸管(粗、細)等,每組一份。
2、輔助站立的物品,
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米、沙子、膠帶、剪刀、皮筋等。
3、音樂磁帶、錄音機。
4、記錄表人手一張。
教案流程:
一、觀察活動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1、根據生活經驗來說說哪些東西能站住,哪些東西不能站住?
2、實際操作,區分哪些東西能站住,哪些東西不能站住?
3、提問:為什么有的東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東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嘗試用多種方法讓不能站住的物體站起來。
1、提問: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那些不能站住的東西站住呢?
2、幼兒嘗試操作,并進行記錄。
3、陳列展覽,相互交流。
三、在沒有輔助物的幫助下,嘗試讓紙站起來。
1、要使紙站起來有多少種辦法呢?
2、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辦法使紙站住,并進行記錄。 3、陳列展覽,相互交流。
總結:今天小朋友想到里許多好辦法讓不能站的物體站起來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物體也想站起來的,讓我們一起去校園里找一找,想個辦法幫幫它,好嗎?
教學反思:
“站住”與“不能站住”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現象,我抓住這一現象,意在通過觀察記錄和實際操作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要使不能站的物體站起來,可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借助其他物體等方法來增強物體的平衡性。在設計活動時,我由淺入深,從一開始借助輔助物——沒有輔助物,最后使一張紙能站起來,把活動推向了高潮。教案流程中我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互相交流表達,通過實際操作、記錄,使幼兒更具體明確地了解更多的方法。
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我覺得還應多注重幼兒的能力培養,當遇到困難時,盡量給幼兒獨立思考的余地,讓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困難。
觀摩意見和建議:
本次活動從實際生活中取材,活動環節步步深入,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實踐中探索,從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識,培養了幼兒的興趣,貫徹了“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學理念。教師教態親切,把握自如,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自由玩物品,區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來。
(1)、師:我們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東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兒自由玩) (2)、師:看一看它們都能不能豎起來呢?試一試,哪些東西可以豎起來?(幼兒試一試)
(3)、師:你們將桌子上的東西都豎起來了嗎?為什么桌子上有的東西可以豎起來,有的卻不能呢?
(4)、幼兒將可以豎的與不能豎的分類。
2、幼兒再次玩物品,想辦法借助其他材料讓物體站起來。
(1)、師:剩下來的這些東西都不能豎起來,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們豎起來呢?
(2)、出示盒子、瓶蓋、沙子、毛巾、書等材料。
師:“有些東西雖然自己不能豎起來,但可以借助其他的東西來幫忙,大家試試看。”
(3)、幼兒選材料幫忙將物體豎起來。
(4)、幼兒操作完畢,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師:“你想什么辦法,讓什么東西豎起來了?
(5)、教師小結。
3、幼兒自由分組,合作想多種辦法讓吸管豎起來,并進行記錄。
(1)、師:我這里有許多吸管,要請小朋友四個人一組,想各種辦法讓吸管豎起來,并把你的方法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并記錄。
(3)、師:你想了什么辦法?怎樣記錄的?
4、出示筆筒、文件架、滑板車,拓展幼兒思維。
(1)、師:它們有什么用呢?滑板車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兒會怎樣?怎樣讓它不倒?
(2)、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讓東西豎起來的物品?
中班科學站起來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與分類活動,了解物體立起來與接觸面的關系。
2、大膽探索使物體立起來的多種方法,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
3、交流探索結果,萌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設計意圖:
在一次上課的時候,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將書平放在桌上認真的看圖說話,而有個孩子卻將書打開撐在桌上,雙手沒有扶書跟著小朋友一起看圖說話,一副悠哉游哉的樣子…….本次活動就是抓住幼兒的這一“小聰明”,以“平時不能在桌面立起來的物體,使之能夠在桌面上立起來”,為探索目的。于是,我就讓幼兒去探索為什么有的物體能立在桌面上,為什么有的物體不能立在桌面上。從而發展幼兒探索的能力,增強幼兒初步的科學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師知識經驗:知道各種物體的材質,了解物體立起來的原因。
幼兒知識經驗:了解各種物體的名稱及材質。
2、物質材料準備:
(1) 能立和不能立的物體:瓶盒鉛筆水彩筆積木書紙吸管(粗、細)羽毛、
(2) 記錄表每人一份。
(3) 錄音機,磁帶。
3、環境的準備
(1) 活動區投放各種輔助材料,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米、沙子、膠帶、皮筋、剪刀、等。
(2) 活動前一周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各種物體(盒子、瓶子、羽毛等物體)
活動過程:
1、將物品分類。
(1) 觀察:哪些物體可以站立?哪些物體不能站立。
(2) 操作活動:將簍子內物體分類,并做好記錄。
2、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物體能站立,有的物體卻不能站立。
3、嘗試用多種方法讓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1)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使紙立來。
(2) 在使紙立起來的 基礎上,利用輔助材料,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其它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3) 幼兒討論:為什么利用了這些東西就能使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4) 小結:只有物體接觸面大才能使物體立起來。
4、游戲:糊涂的餐廳老板
有個糊涂的餐廳老板總是記不住客人點的菜,他想請小朋友幫他想想辦法,讓他能夠記住每位客人點的菜。每組幼兒通過現有的材料做一個簡單的餐桌號牌。
5、成列展覽,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
課后找出家里壞掉不能立起來的物體,通過這個活動也能幫助它們立起來。
中班科學站起來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在不斷操作中,發現、總結讓物體站起來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2、通過活動,逐步養成相互協作、商量的習慣,增進孩子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各種物品:書、紙、瓶、吸管、積木、玩具、果凍殼、夾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物品,區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來。
(1)、師:我們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東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兒自由玩)
(2)、師:看一看它們都能不能豎起來呢?試一試,哪些東西可以豎起來?(幼兒試一試)
(3)、師:你們將桌子上的東西都豎起來了嗎?為什么桌子上有的東西可以豎起來,有的卻不能呢?
(4)、幼兒將可以豎的與不能豎的分類。
2、幼兒再次玩物品,想辦法借助其他材料讓物體站起來。
(1)、師:剩下來的這些東西都不能豎起來,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們豎起來呢?
(2)、出示盒子、瓶蓋、沙子、毛巾、書等材料。
師:“有些東西雖然自己不能豎起來,但可以借助其他的東西來幫忙,大家試試看。”
(3)、幼兒選材料幫忙將物體豎起來。
(4)、幼兒操作完畢,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師:“你想什么辦法,讓什么東西豎起來了?
(5)、教師小結。
3、幼兒自由分組,合作想多種辦法讓吸管豎起來,并進行記錄。
(1)、師:我這里有許多吸管,要請小朋友四個人一組,想各種辦法讓吸管豎起來,并把你的方法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并記錄。
(3)、師:你想了什么辦法?怎樣記錄的?
4、出示筆筒、文件架、滑板車,拓展幼兒思維。
(1)、師:它們有什么用呢?滑板車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兒會怎樣?怎樣讓它不倒?
(2)、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讓東西豎起來的物品?
活動反思:
在這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并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
中班科學站起來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2。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反復實踐能力。
活動準備:
每人一張紙、空的橡皮泥盒、各類積木、操作盒、牙膏盒、夾子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請你們把小眼睛閉上老師來變魔術了。變變變你們看,老師變出了什么?(紙)它可以用來干什么?(畫畫、折紙、寫字……)
2。剛才小朋友都說得非常好。可是今天的紙寶寶很不開心(出示苦著臉的紙寶寶)為什么呢?來聽紙寶寶說話:哎,我呀每天都是躺在這兒,很難過。要是我也能像小朋友一樣站起來。那該多好呀!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幼兒自由回答)
3。"對,小朋友真聰明,除了用固體膠,那么還能請誰來幫忙呢?(積木、玩具……)
(二)第一次操作。(用輔助物體)
1。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不少,紙寶寶真高興,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他們也很想和紙寶寶一起做朋友,請你們找到一樣東西后,可以在桌子上試一試,看看它能不能幫助紙寶寶站起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放音樂)操作完畢,教師進行評價,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操作的結果。現在請小朋友自己來介紹一下,你是請誰來幫忙的?(邊說邊示范)
3。教師小結:小朋友的辦法真多,有的是用積木來幫忙讓紙站起來,有的用橡皮泥盒幫忙站起來了,有的靠瓶子讓紙站起來,你們可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辦法。
(三)第二次操作。(不用輔助物體)
1。小朋友們都讓紙寶寶站了起來,紙寶寶可高興了。(出示開心的紙寶寶),聽聽紙寶寶又是怎么說的:剛才小朋友請了其他材料來幫忙,讓我站起來了,我真開心。要是你們不用這些材料,也能讓我站起來,那該多好呀?(幼兒自由討論)
師:恩,小朋友說了這么多,那就請小朋友自己來試試看吧。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已經做好的孩子可以給你旁邊的小朋友看看,說說你是怎樣使紙站起來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的好辦法。)
3。操作完畢,進行評價,請個別幼兒示范。
提問:誰的紙站起來了?快來告訴大家,說說你的好辦法。
師:哎呀,真沒有想到小朋友這么能干呀,不用材料也能讓紙寶寶站起來,紙寶寶太高興了,你們聽紙寶寶在說:"謝謝你們,中四班的小朋友真聰明"。
(四)結束部分。
教師:紙寶寶還有一個心愿,它還想自己站得更高一點,不知道你們又有什么好辦法?請小朋友回去之后,自己試一下,把你的好辦法來告訴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站起來》,目標是探索紙站起來的多種方法,知道借助外力能讓紙站起來并分享站起來的方法,在前兩個環節使用夾子和橡皮泥探究讓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在這兩個探究環節中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積極激發孩子探究興趣,在探究多種紙寶寶站起來的方式,從夾子到橡皮泥難處層層遞進。
整個活動的難點是:在沒有任何事物的幫助下探究紙寶寶自己站起來的方法,孩子慣性思維定勢紙寶寶兩個環節下來有東西幫助,所以在沒有任何幫助下孩子就覺得沒有辦法讓紙寶寶站起來,這和第一環節探究紙寶寶的特性相呼應,紙是可折、可揉、可卷的。從這個方向看到孩子的思維一下得到解放,不受任何的束縛,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孩子也找到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孩子探究的興趣,我們也看到動手操作探究中孩子的興趣及其濃厚。因此,在這兩次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并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論在后。
中班科學站起來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有關物體支撐方面的經驗
重難點: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事先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裝飾的蛋寶寶(熟雞蛋)
2.米、沙包、布、瓶蓋、寬底瓶子、橡皮泥、棉花、積木、電線等。
3.音樂《進行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跟隨《進行曲》的節奏,幼兒精神飽滿地行走,音樂結束時做立正動作。
師:看大家站得多好啊!(出示蛋寶寶)蛋寶寶非常羨慕,他們也想立正。你們能讓蛋寶寶站起來嗎?
二、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1.引導幼兒嘗試各種在桌子上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師:你能讓蛋寶寶在桌子上站起來嗎?大家來試一試吧。
2.交流第一次探索情況
師:你是怎么讓蛋寶寶立正的?成功了嗎?(成功/不成功)
師:為什么蛋寶寶不容易立正?(兩頭尖)
師:你覺得怎樣才能讓蛋寶寶站起來呢?
三、探索運用材料來幫助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1.引導幼兒運用材料來幫助蛋寶寶站起來
師:我們請一些材料朋友來幫蛋寶寶立正。請你選一樣材料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幫蛋寶寶站起來。
2.交流成功的探索經驗
師:你的蛋寶寶站起來了嗎?
師:你用了什么材料朋友來幫忙?
師:你是怎么做的?試一試。(如蛋放在裝米的碗里、蛋放在平放的沙包上、蛋放在揉成一團的布上、蛋放在瓶蓋上、蛋放在寬底瓶子里等)
3.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來進行嘗試,比較能使蛋寶寶站得更穩的方法。
師:請你各種材料都試一試,看看哪種方法能幫蛋寶寶站得更穩。
4.交流、分享各自更好的方法
師:你用了哪些材料朋友幫忙?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
師:可以和你的朋友聊一聊你的好方法。
四、小結
師:原來這么多材料朋友都可以幫助蛋寶寶立正呢。我們還可以來找一找、試一試,我們身邊還有什么不同的材料朋友也可以幫助蛋寶寶站起來,站得更穩。
反思:
本活動《蛋寶寶站起來》中所用材料來源于幼兒的身邊: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的雞蛋,以及可以收集到的廢舊材料。活動的第一環節是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在平面上、無支撐材料幫助的情況下讓蛋站起來,而第三個環節是利用支撐材料讓蛋站立起來,環節層層深入。幼兒在這樣的探索過程中,循序漸進,更容易獲得成功,體驗到探索活動的樂趣,從而達到主動探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