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二等分教案(通用5篇)
學習二等分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常常能促進幼兒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大班幼兒的數學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已初步形成,也認識了許多常見的幾何圖形。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數學活動的作用,我選擇了《學習二等分》這一活動。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感知二等分,通過實際操作體驗二等分的特征,使幼兒掌握新的數學知識,以便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中的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我制訂了兩個目標:
1、學習把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體驗二等分的含義。
2、發展動手能力和判斷能力。活動的重點是感知二等分的含義。難點則是學習將物體二等分。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幼兒思維的形象性特點,我為幼兒準備了多種可供幼兒操作的材料如繩線、圖形卡片等和教師演示的教具蛋糕、瓶子、圖片等,一感官教育為基礎,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判斷等游戲環節,感知二等分。
二、 說目標
1、學習把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體驗二等分的含義。
2、發展動手能力和判斷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繩子兩根、圓形、正方形紙片個一張、剪刀每人一把
2、演示教具:長方形蛋糕一塊、兩只一樣大的礦泉水瓶、一杯水、小刀一把、二等分和不是二等分的圖形若干
四、說流程:
1、幼兒操作,學習二等分
2、教師演示,感知二等分
3、看圖判斷
4、游戲〈找個朋友來賽跑〉
五、 說過程
一、首先我讓幼兒操作,學習二等分
1、等分繩子
、傩∨笥眩銈兛匆娮雷由系膬筛K子了嗎?(看見了)那現在請你們將桌子上的兩根繩子那起來比一比,它們一樣長嗎?(一樣長)那好,現在請你們將其中的一根繩子拿起來,把它分成一樣長的兩段,應該要怎么分呢?那現在啊,就請你們試一試(幼兒操作)。
②你是怎么分的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ń處熞贿呏v解,一邊示范)對了,我們可以將繩子的兩段先對齊,然后,在對折的地方捏緊,再用剪刀把它們剪開。
、勰乾F在請你們將剛才分好的一段和原來的那跟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樣,(請個別幼兒回答)。
2、等分正方形、圓形
那現在桌子上還有正方形和圓形,請你們用我們剛才學過的方法,先將兩端對齊再對折,把正方形和圓形分成一樣大的兩分,用剪刀將它們剪開(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二、教師演示,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1、出示長方形的蛋糕,啟發幼兒思考
小朋友,這里呢有塊蛋糕,有兩個小朋友要吃著一塊蛋糕,他們說:“他們倆都要吃一樣多的,”你們能給他們想出一個好辦法嗎?(幼兒回答)那要怎么分才一樣多?(幼兒回答)教師選擇一種方式將蛋糕分成二等分。
2、出示一杯水,兩只礦泉水
小朋友,你們看這里有呢有兩個礦泉水瓶,還有一杯水,那現在我們就把這杯水分別倒入礦泉水瓶中,使它們的水平面相等。
3、小結
繩子、紙片、蛋糕、水都分成了一樣長短、一樣大小或一樣多少的兩份,也就是把它們分成了相等的兩份,這叫做二等分(小朋友跟念)。
三、 看圖判斷
。ń處熓孪葘D片張貼在黑板上)黑板上是不是有許多圖片。磕乾F在請你們認真的看一下,這些圖片中哪些是二等分,哪些不是二等分?看誰的眼睛最亮了,(請個別幼兒找)
四、游戲〈找個朋友來賽跑〉
學習二等分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重點)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難點)
3、發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判斷能力。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材料:綢帶,紙(圓行,正方形,長方形),等分練習紙。
2、剪刀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出示繩子(以形象直觀的具體事物——繩子為材料,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提出問題,讓幼兒開動腦筋,幫助分繩子。通過把操作的過程與結果展現給幼兒,使幼兒初步認識“二等分”這一概念。)
1、老師這里有一根繩子,請小朋友想一個辦法,將繩子分成相同的兩段。
2、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后,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
3、把繩子對折,兩頭對齊,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二、操作探索。
操作一:(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對折的折法來二等分圓形,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然后通過驗證來證實二等分和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實際含義。)
1、為幼兒提供圓形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等觀察。
師:你想不想試一試,將物體進行二等分,F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圓形紙,請小朋友將圓形紙二等分。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方法。
師:你是怎么將圓形紙進行二等分的?
3、小結:把圓形對折,然后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4、操作驗證材料的二等分。
“怎樣讓別人相信你的兩份紙是一樣大的呢?”(疊在一起比較)“這兒有個好聽的詞,叫“重疊””。(學習詞:重疊)
5、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等分后的兩部分與原來的一份一樣大嗎?等分后的每一部分和原來的圖形哪個大?哪個小?
。2)總結: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操作二:(提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操作,探索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給幼兒增加了難度,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想出對角線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師讓沒有嘗試對角線折和對角折的幼兒一個充分學習的機會,再次鞏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1、為幼兒提供正方形,長方形材料,考慮有沒有其它對折的辦法來二等分正方形、長方形。
師:剛才小朋友都很棒,已經能將圓形進行二等分,現在老師再來考考你,每人一張正方形紙和一張長方形紙,看你能用什么辦法進行二等分。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分別介紹正方形的二等分方法和長方形的二等分方法。
4、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邊折的方法。請沒這樣折過的幼兒再試一次。
三、鞏固練習:(為幼兒鞏固二等分的知識而設計,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判斷,選擇正確的二等分圖形。)
教師把各種幾何圖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黑板上,一份在參加游戲的幼兒手中。幼兒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樣大小的圖形,并把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看誰找的又快又對。
師:剛才小朋友都很認真、也很能干,現在我們來玩個游戲吧,老師已經將各種圖形進行二等分了,一份在黑板中,一份在籮筐里,看誰能快速將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
1、教師講評幼兒的活動結果
2、幼兒展示自己拼貼的圖形
四、活動延伸(給幼兒思維拓展的空間,為學習四等分作鋪墊。)
正方形的紙能二等分,它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開動腦筋想想辦法。
【活動反思】
在學習活動中,我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我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個過程下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有個別兩三個幼兒不喜歡動腦筋探索,在以后應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不要太過于拘謹。
學習二等分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二等分。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對等分活動產生興趣。
3、嘗試運用二等分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二等分》課件。
2、人手一份操作紙、剪刀。
活動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發活動興趣。
教師:你們認識團團圓圓嗎?冬天到了,不知道他們過得怎么樣,有三個小朋友去看望它們。(演示課件)教師:它們怎么啦?怎么辦呢?
教師:聽聽三個小朋友想到了什么好辦法。(演示課件)
。ǘ┏醪絿L試用一種方法進行二等分。
1、討論交流。
教師:看,他們找到了什么?(演示課件)教師:每人找到了一塊布,要幫兩個熊貓寶寶分別做兩條一模一樣的圍巾,怎么辦?
2、實踐探索。
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材料,請你們用剛才想到的方法去試一試。
3、交流探討。(演示課件)教師:誰說一說用什么方法來分的。
教師:它原來是什么形狀,二等分后是什么形狀?你怎么知道它是一樣大的。
(三)探索多種方法進行二等分。
1、實踐探索。
教師:把一個圖形對折,剪成完全相同的兩份,這種分法叫做二等分。把圖形二等分還有很多方法,我們再去嘗試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多。
2、交流學習。
教師:你用了哪些新方法?介紹給大家分享。
教師:誰也用到這種方法的?
小結:東東、麗麗、貝貝謝謝你們,看,他們用你們的好辦法做了把圍巾做好了,送給了團團圓圓。瞧,團團圓圓圍上了一樣的圍巾多開心啊,在謝謝小朋友呢。(演示課件)
。ㄋ模┩卣寡由於确纸涷。
。1)將多個物體進行二等分。
教師:團團圓圓肚子餓了,怎么辦呢?
教師:(演示課件,出現一堆竹子)這么多的竹子,請大家也幫團團圓圓來分一下,怎么分呢?
。2)將液體進行二等分。
教師:熊貓口渴了,叔叔趕緊送來了一桶水,怎么分呢?
活動延伸:
回教室嘗試將多個物體和液體進行二等分。
教學反思:
在學習活動中,我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我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個過程下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有個別兩三個幼兒不喜歡動腦筋探索,在以后應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不要太過于拘謹。
學習二等分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痹趪L試性的操作和判斷活動中學習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才囵B幼兒的比較和判斷能力。
二、活動準備:
⒈材料:紙(圓行,正方形,長方形),等分練習紙
、补ぞ撸汗P,剪刀
三、活動過程:
、骞适聦
狗熊媽媽給兩只小狗熊一塊圓圓的大餅,狗熊媽媽說:你們倆只要想想辦法就能吃到一樣多的大餅。兩只狗熊想了半天都沒想出分大餅的好辦法。請小朋友幫助它們,讓它們吃到一樣多的大餅。怎么分呢?
、步M織幼兒討論。
此環節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圓形,通過操作來證實用對邊折的方法可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為理解二等分作好鋪墊。
㈡操作探索
第一次操作:
、碧峁┯變翰牧,指導等分方法。
材料:圓形
⒉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觀察。
、辰M織幼兒討論等分方法。
、唇處熜〗Y:把一個東西邊對邊對折,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⒌操作驗證材料的二等分。學習詞:“重疊”
、队懻撜w與部分的關系。
⑴師:請幼兒把剪開后的兩部分與原來的材料作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⑵總結: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此環節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對折的折法來二等分圓形,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然后通過驗證來證實二等分和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實際含義。
第二次操作
、睅煟簞偛判∨笥严氲搅藢呎鄣姆椒▉韼椭」沸。有沒有其它對折的辦法來二等分正方形、長方形呢?
、灿變翰僮,教師觀察指導
、
教師講評:誰來介紹你的新方法?
⒋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角折的方法。請沒這樣折過的幼兒重新試一次。
此環節提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操作,探索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給幼兒增加了難度,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想出對角線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能激發幼兒積極性和獨創精神。教師讓沒有嘗試對角線折和對角折的幼兒一個充分學習的機會,再次鞏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珈柟烫岣撸
、闭埿∨笥呀o二等分的圖形打鉤。做完后給你的爸爸、媽媽檢查。
、步處熤v評幼兒的操作結果。
此環節為幼兒鞏固二等分的知識而設計,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判斷,選擇正確的二等分圖形。
四、活動延伸:
這張正方形的紙能二等分,它還可以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開動腦筋想想辦法。
活動評價:
活動以故事形式導入,設置懸念,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的欲望,接著圍著圖形層層展開活動。整個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原則。第一環節提供圓形可學習用對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第二環節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幼兒憑自己地思維能力選擇二等分地方法,在講解中學習多種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環節,不但要求幼兒掌握二等分地概念,也使知識能力得到提高。此外,教師在活動中要面向全體,注重個別幼兒地發展,對能力弱地幼兒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思考過程,使幼兒的個人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并且在講評時教師應提供比學具大4倍的教具,這樣幼兒才能看清正
學習二等分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探索性強。小朋友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師幫忙。設計二等分的數學活動要注重幼兒原有的經驗,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進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與舊經驗的交織中,實現認知的平衡,獲得發展。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學習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 讓幼兒運用二等分知識,合作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 材料紙:圓形、五邊形、心形、平行四邊形、花形、樹形等。
2、 實物:花生、白果、紅棗等。
3、 課件制作:笨熊新傳、部分與整體關系圖。
活動過程
1、 初步接觸二等分
欣賞故事《笨熊新傳》。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一天,哥兒倆撿到一個香噴噴的面包。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點。正鬧著,狐貍大嬸來了,幫他們把面包分成了兩塊。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焙偞髬鹫f:“你們別急,這塊大一點的,我咬它一口!备鐑簜z一看,那塊大的變小了,小的變大了,又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薄瓦@樣,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點點面包,還不知道上了狐貍的當呢。
教師提問:“假如請你幫忙,你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面包?”
教師提供圓形紙,引導幼兒想辦法把它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幼兒操作。
“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樣證明你分的兩份是一樣的呢?”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加以證明。
(教學設想:用故事中的問題巧妙地引出探究的話題,讓幼兒在自然狀態下進入學習情景,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然后再從簡單的圓形二等分入手,為幼兒進一步探索創造寬松的環境。)
數學教案-學習二等分
標簽: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數學教案-學習二等分,
2、 用不同方法等分幾種圖形。
教師說:“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圖形,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們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幼兒操作,老師參與小組活動,鼓勵幼兒探索圖形的各種分法。
(教學設想:豐富的材料蘊涵了不同的探索結果,也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性。)
3、 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 小組交流,鼓勵幼兒在小組里大聲講述自己的分法。
(2) 集體交流,先請幼兒講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種分法。
教師問:“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把正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的。怎樣證明這兩份是一樣大的?還有誰用不一樣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了一樣大兩份?”
課件顯示記錄:
重疊驗證是否一樣大,去掉不是二等分的操作,
其它圖形的交流討論同正方形。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把這些圖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個部分,這就是二等分!
(3) 師生共同合作,深入探索正方形的其他分法。
教師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塊泡沫正方形,讓幼兒用小棒在上面任意擺一擺 ,分一分,看看不對角分,也不以邊為中心對折分,是否也能得到二等分。
教師根據幼兒操作情況幫助驗證。
。4) 引導幼兒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教師:“我們剛才用不同的方法把圓形、正方形、心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請小朋友看看以分出來的一半和原來的圖形比,(課件演示)哪個大?哪個?分出來的一份是原來圖形的多少?(一半)”
。ń虒W設想:幼兒通過操作獲得了一些感性認識之后,教師就應幫助幼兒識別事物的真假,完成認識的飛躍。在此,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從幼兒的回答中總結答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頗具教育價值。)
4、 解決新問題
數學教案-學習二等分
標簽: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數學教案-學習二等分,
(1) 提出新問題。
教師問:“1塊面包,1塊點心,小熊哥兒倆分著吃,每人只吃到一半。如果有2塊點心,2塊面包,小熊哥兒倆分著吃,每人吃到多少?如果有4顆小棗,哥兒倆各吃幾顆?”
(2) 分實物。
教師提供花生、白果、紅棗等,讓幼兒二等分。
告訴幼兒,每個材料盒里都有一份八寶飯的配料。座位靠在一起的兩個小朋友扮小熊哥兒倆。我們一起來分一分這些配料,分好后互相檢查,看兩人的配料是否一模一樣。
。ń虒W設想:幼兒的數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使他們體驗探究和成功的樂趣。這一過程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引導幼兒運用知識,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幼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定能體驗到數學活動的輕松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