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當(通用5篇)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當 篇1
教學目標:
一、 通過欣賞、表演童聲合唱《鈴兒響叮當》,熟悉外國優秀少兒歌曲。
二、 用體態動作和打擊樂器進一步體驗歌曲情緒及音樂的動感,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創造能力。
三、 欣賞不同語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鈴兒響叮當》,豐富學生的聽覺體驗。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表演童聲合唱《鈴兒響叮當》,熟悉外國優秀。
少兒歌曲。
教學難點:用體態動作和打擊樂器進一步體驗歌曲情緒及音樂的動
感,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歌曲。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搶答的小游戲。游戲方法是:老師播放一段歌曲片斷,看誰最先說出這首歌的名稱。如果你聽出了歌名,就快快舉起槍答器(串鈴)并搖響它。如果你回答正確,屏幕上就會播放一段好看的動畫。(使用電腦課件,學生回答完畢出現課題,如回答正確電腦發出“回答正確”、“真是個小機靈”等表揚鼓勵的聲音,并播放動畫;如回答錯誤,電腦發出“錯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順序:《大鹿》、《小星星》、《賽船》、《粉刷匠》、《鈴兒響叮當》。
二、引入課題,簡介歌曲:
剛才聽到的都是我們曾經學過的外國兒童歌曲。《鈴兒響叮當》是一首美國歌曲,作者是比爾.彭特。美國的冬天像我這里一樣氣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繪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不畏風雪飛奔向前。他們的歡歌笑語伴隨著清脆的馬鈴聲回蕩在山野……(隨即播放歌曲)
三、欣賞音樂
1.初聽歌曲。 聽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邊仿佛聽到了什么?
2.復聽歌曲,熟悉歌曲表達內容。(看動畫)。
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他們劃著雪橇向我們跑來了……
3.再聽歌曲,跟唱歌曲(看動畫)。
讓我們跟他們一起唱一唱。
4.感受歌曲情緒。
設問:
a、 天很冷,風雪也很大,可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
b、如果我們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還有哪里可以用這一線條來表示,聽到這段音樂時請你用這一線條來劃一下。
c、你認為歌曲中間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線條來表示?(聽音樂)
d、總結:我們可以用來表示歌曲的情緒。(可以有多種答案)
e、學生隨音樂用手指劃線條,感受歌曲情緒及節奏的變化。
四、運用打擊樂器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緒和音樂的動感。
1、引導。(看畫面)
看!馬兒拉著雪橇在雪地上飛快地奔馳,悅耳的馬鈴聲回蕩在山野,
不時還傳來幾聲清脆的馬鞭聲。突然,他們在雪地上發現了一張奇怪的樂譜,(畫面轉為符號譜)在樂譜的旁邊還放著一串串鈴,他們斷定這一定是這首歌曲的伴奏樂譜。你能破譯這張神秘樂譜嗎?
2. 分組討論,研究怎樣用這張樂譜為歌曲伴奏。
(教師設計: 表示擊奏, 表示搖奏, 模仿馬鞭聲。 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演奏,教師適時引導,不過于干預 。)
3、 分組匯報。
4. 匯報后大家發表意見,再作修改。
五、聽英文演唱歌曲《鈴兒響叮當》,啟發學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表現歌曲。
六、表演歌曲:想象角色化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七、總結: 一首歡快熱烈的《鈴兒響叮當》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麗圣潔的冰雪世界,我們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樂。當我們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就會感到無比快樂。讓我們伴隨著這首歡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盡情的玩耍吧!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當 篇2
《鈴兒響叮當》是一首曲調流暢、情緒歡快的美國歌曲,《 鈴兒響叮當》教學反思。生動的歌詞描繪了一群孩子冒著大風雪,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他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清脆的馬鈴聲回響在田野——表現了孩子熱情奔放的性格,抒發了熱愛美好生活的真摯情感。因為是人們在冬季滑雪橇時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為是冬天的歌曲,后來逐漸演變成圣誕節等節日歌曲,深受人們喜愛,長期被當作美國民歌,教學反思《《 鈴兒響叮當》教學反思》。
現在這首歌曲在我國廣泛傳唱,尤其在圣誕節的時候,在一些商店和西餐廳經常播放這首歌曲。因此當我播放這首歌曲時,有部分學生能跟著音樂哼唱,而且表情很快樂。所以說有部分學生很喜歡這首歌曲。而且課的開頭,我還用講述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圣誕節屬于西方節日,和我國的春節一樣隆重而且具有重要的意義。課的后段呼應開頭,同樣用講述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在圣誕節,人們除了和家人朋友一起享用圣誕大餐、裝扮圣誕樹、互贈圣誕禮物外,還唱好聽的歌兒表達對家人朋友的深深祝福。讓孩子們從中明白,中國的春節也好,西方的圣誕節也好,共同之處都是家人朋友團聚、增進感情的節日。在我講了這首歌曲的簡介之后,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唱興趣。學唱歌曲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學唱前半部分旋律,在這一部分旋律中,前三個樂句每一個樂句都有一個附點音符和兩個后十六分音符,而且每個樂句結尾音高呈上升趨勢,學生初步學唱時掌握不好節奏,在反復指導后才唱好。然后第二部分的旋律大部分學生都聽過,跟著音樂就能學唱下來,效果較好。這首歌曲的總體學唱效果很好,學生都能以樂觀的情緒演唱歌曲。
整節課要學習完成的內容很多,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音樂情感的體驗都比較豐富。這節大容量的課也使我獲益良多,有了新的突破。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當 篇3
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九年制音樂教科書第10冊第五課《鈴兒響叮當》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學習《鈴兒響叮當》歌曲不同形式的音樂表現,讓學生從中體驗到音樂變化發展帶來的美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
2、繼續豎笛吹奏的學習,了解樂曲基本的改編方法,以及對歌曲的再創造與實踐,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歌(樂曲)不同表現形式,并試用豎笛吹奏所改編的樂曲。
教學難點:
按要求改編樂曲。
教學方法:
聆聽法、示范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
電子琴、豎笛、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導入課題
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國家,我們國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你們知道有哪些?
師:外國的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狂歡節、圣誕節等等。
二、鞏固歌曲,有表情歌唱
1、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演唱
強調唱出在雪地里滑雪撬,堆雪人愉快的心情。
三、特色表演,豎笛吹奏
1、師生交流,互動學習。
2、教師展示風采。
3、講述吐音、連音技巧。
4、完整吹奏。
四、改編樂曲,拓展延伸
l、出示兩種不同 旋律的樂曲進行比較。
2、講述改變基本方法。
(1)、采用改變音符時值的方法進行改變。
(2)、注意所用的節奏前后一致,首尾呼應。
(3)、小組內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作品,注意聆聽。
3、爭當小作曲家(學生創作)。
4、匯報展示(個人、小組、全班)。
五、再次體驗,質的升華
視聽不同 《鈴兒響叮當》變奏曲。
六、布置作業,改編
七、小結,師生再見。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當 篇4
活動名稱:
樂曲欣賞《鈴兒響叮當》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歌曲《鈴兒響叮當》活潑歡快的特點,愿意用肢體動作表現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幼兒欣賞過歌曲《搖籃曲》、觀看過滑雪橇的畫面和錄;PPT課件、音樂、串鈴、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動過程:
一、比較欣賞,初步感受
1. 欣賞、回憶歌曲《搖籃曲》
小結:《搖籃曲》是慢慢的、輕輕的、柔柔的,是(媽媽哄)寶寶睡覺時聽的歌。
2.欣賞、感受歌曲《鈴兒響叮當》
提問:我們再來聽聽另一首歌曲,它和《搖籃曲》有什么不一樣? (PPT1 右喇叭)提問:這首歌曲和《搖籃曲》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聽上去快快的、很開心很快樂的,我們可以叫它"歡快"。
提問:聽到很歡快的歌曲,你會做哪些開心快樂的動作呢?(PPT1 右喇叭)(跟著歌曲的節奏開心地做動作)教師介紹:這首很活潑、很歡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鈴兒響叮當》,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皮爾彭特叔叔創作的。
二、理解欣賞,模仿表現
1. 理解、模仿提問:我們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鈴兒響叮當》,你聽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師清唱)提問:再來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們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問:小朋友是怎樣開心地滑雪的呀?誰來做做這個動作?
(個別示范--動作要求--全體模仿)小結:
滑雪--身體往下蹲,雙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撐滑雪桿。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體左一下右一下地搖著。
2. 模仿、表現
師:你們真棒!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串鈴、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讓我們一起來滑雪。(音樂輕)--寶貝們(幼:哎),準備好了嗎?(幼:好了)讓我們唱著《鈴兒響叮當》一起去滑雪嘍。可以和別人做不一樣的動作哦!(PPT24 音樂響)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鈴兒響叮當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分辨出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鈴聲,知道其用途,初步發揮幼兒合理的想像能力。
2、欣賞并初步學習兒歌"鈴兒響叮當"。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鈴聲)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傾聽鈴聲,導入活動
1、媒體展示(鬧鐘),引起興趣。
2、師:聽聽這是什么聲音?它可能會告訴我們什么事情呢?
二、想想講講,經驗交流
1、提問:在平時的生活中,你聽到過哪些鈴聲?它有什么用呢?(提示:會告訴我們什么?)
2、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
3、討論:如果沒有這些鈴聲行不行?為什么?
三、欣賞兒歌,學習朗誦
1、師示范朗誦兒歌。
問:你聽到兒歌中有哪些鈴聲?
2、幼兒跟老師一起朗誦兒歌。
3、幼兒跟老師一起表演兒歌。